书城文学拯救大地
25437300000057

第57章 生命之网(1)

有人说森林的组织很像大城市的建筑结构。

森林却是有组织的吗?如果说人工林是由人来选择树种、立地条件的话,原始森林是完全自由自在自生自长的,谁也无法规定植株的高度、林地的面积、有多少野兽、飞鸟唱什么歌之类。可是,在任何一处森林中,你又会看见大致相近的森林的组成,和完美的森林生命之网。

原始森林总是有众多的树种,以及同样众多的植物和别的生物物种。众多而繁杂,都是森林所乐意的。

森林之中的椴木、杉树、橡树这些优势树木可以高达30—46米不等,你不妨看作这是森林之城的摩天大楼,是高高在上者。在这些大树之下是另外一些较小的树木木兰、冬青等,相当于城市中更为普遍的大公寓、游乐场所、宾馆酒店;更靠近地面的杜鹃、绣球花则是较小的公寓;民居与商店可与林地上繁多的草木植物比拟,它们是最低的一层。

津津乐道于为森林分出层次的,除了森林学家以外,便是诗人和画家了。但,取无论怎样的角度,森林的层次却总是在鲜明与模糊之间。你远远地看,森林真是高矮分明;你走近一看,绿色儿乎把高矮的层次全部融化了;你无可奈何地坐在一根倒木上,脚下便是蕨类和野草,你再抬头一瞧森林还是有层次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土壤基底、森林地面、低矮草本植物、高大草本植物、灌木、矮树、高树乔木、林冠之上的空气。

汉字是如此的传神,仅仅是“森林”这两个字有五个“木”字组成,便可知道森林的一个外部特征了。三木为森双木为林,森森林林,极言其树木之众多。

不过,现代森林学家从生态意义上是这样概括森林本质的: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下木、草被、动物、菌类等生物群体与非生物类的地质、地貌、土壤、气象、水文等因素构成一体的绿色自然体。

森林是复杂的,森林也是简单的。

祁连山的守林人告诉我,你从林子外面接近并走进林子后,你的脚就会告诉你树木对生命的厚爱:林地潮湿而又弹性,与之相比,不要说大漠戈壁就是田野上的土也是坚硬的,你的脚能不感觉到吗?

森林拥有各种花朵各种色彩,惟独不喜欢金碧辉煌。对于森林来说阳光的重要和根在地底下吸收的水分一样,都是无与伦比的。森林的需要阳光是为了人所不见的光合作用,怛在整个森林里面却是阴暗的,有时只有19%的阳光可以透过枝叶的各个层次达到地面,其余的均被反射掉了,或者由叶子吸收了。如是夏口,田野上热风劲吹,可是森林里却凉爽宜人,森林里没有狂风,或者说,风到森林就狂不起来。因为立体、纵深的阻挡,田野上什么样的大风进人森林之后便成为只能吹动树叶的微风、小风,其风速一般只是林子外面的十分之一。倘若你正好碰上大暴雨,田野上风狂雨猛浊流滚滚时,森林中却只是偶尔有雨滴从树叶上滴落。降落在森林中的雨水大部分为林冠所拦截,然后是一层一层的将雨水滞留,只有当叶子湿透时,才向林地地面缓缓滴落,大约有一半雨水永远也不能到达地面。

如是观之,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陆地水分循环、防风固沙抗涝等等功用,实在是此言不虚了。

功莫大焉的森林是如何能做到这一切的呢?

我们还要继续叙述森林生命之网的神奇和严密。

森林中的所有生物都是在一条关系链中与其它生物密切相连的。探索这一条关系链的初始部分,令我们眼界与心胸大开。太阳是它的起点,森林因为来自太阳的能量而存在。只有绿色植物才能把太阳能转变为糖能,因而创造了食物链。食物链流经森林中的每一个活的机体,动物则是绿色的消费者。它们之中或者以植物为食料,或者捕食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总而言之这两类不同食性的动物,都不可能离开绿色植物而单独生存。

最后,这些生物都会死亡,死亡便意味着把物质归还给森林中的土壤,放出养料,结束自己的循环。但,这丝毫也不影响整个森林的生命之网的运作。当绿色植物通过根将养料和水分吸收,又循环、再循环便周而复始地进行着。

也许我们再也不能小看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细菌与真菌,它们是勤勤恳恳的分解者。正是它们,把枯枝烂叶、动物的残体和排泄物腐烂分解,变为无机物质,再还原给绿色植物吸收利用。

由此可知,森林生命的网络,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知疲倦的工作和协调,而始终生机勃勃的。森林中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创造性的,它使有生命的生物群体和无生命的环境之间,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紧密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并且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循环不息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的独立系统。

这个森林生命之网,确切地说即是世界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一一森林生态系统。

使森林生命之网能久葆青春的,是这个网络中的一切生命的平衡,也就是说从每一种生物而言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1994年9月,我去银川时适逢银川大地上刚刚砍伐下四千万株树木。这个使我震惊的数字,是因为天牛的肆虐,在使用了各种药物、人工防治手段均告无效之后,不得不砍树一把火烧掉,为了杀死可怕的天牛同时也不得不自己毁林伐木!

十年前去过银川的人都说,那里的杨树真高,那里的天空真蓝,人称塞外江南。整个宁夏的大部分农田都在以高高的白杨为主体的防护林带的呵护之下,才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我第一次踏访银川平原,为平原上古老的秦渠、汉渠、唐徕渠以及1949年以后新开的西干渠、东干渠所组成的灌溉网赞叹不已。最古老与最现代的人的创造与智慧并存着,这创造与智慧的基点都是劳作、艰辛的劳作。使这样一些创造延续下来的,则除了劳作还有一种精神。一条古渠道需要世世代代的农人的维修、疏浚或者拓宽,中间一旦断裂便荡然无存。黄河也真奇怪,惊涛骇浪夺路出峡来到银川平原后居然出奇地温顺,水波不惊,缓缓流去;有的便分流进了古渠道、新渠道,于是银川有大米有土豆有枸杞,这片土地才能因为可以温饱而得以保存至今。宁夏的古籍记载了这一切。还有传说,大禹治水凿开青铜峡之后在银川平原开凿了第一条灌渠。而《穆天子传》中的君王即西周第五代君主周穆王,是经过宁夏南部山区,坐八骏之车西行,率六师之众,跋涉几百天,夜宿昆仑之侧,赤水之阳,北登葱岭之颠,看到赤豹、白熊,于群玉之山采玉无数,并与西王母会见于瑶池……宁夏是既有历史又有文化的一块土地,可惜现在四千万株树木毁于一旦了。

我在砍伐之后的树根边上徘徊许久不忍离去,我看见空空荡荡的农田里是正等收割的水稻,可是西部特有的护卫于农田之间的防护林几乎全部倒下了。我知道这温馨而相对平静的秋日之后便是冬日,宁夏的冬天原本是踩着厚厚的钻天杨的落叶来临的,而一旦春日风也骤起沙也活跃的时节,防护林已经枝叶繁茂了,它足可以让风沙望而却步。但,如今,银川南部地区差不多是无遮无蔽的了,谁阻挡风沙呢?

撕碎宁夏防护林网络的,只是小小的天牛。

正好十年前,1984年,宁夏发现天牛。这种小小的虫子不是吃树叶而是打洞钻心到树木的深处啃噬,这是较之别的森林害虫的最厉害之处。一棵已经成年的挺拔的钻天杨只要有20个虫口就必死无疑。咬死一棵树之后,天牛便飞到另一棵树上再打洞钻心。一般来说天牛的飞行距离可远至40米。天牛最爱吃杨树,柳树、榆树次之,以白杨为主体的树种单一的防护林,是天牛为害最烈的所在,可是在混交林里却难以成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