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著名的天文学家哈勃来到威尔逊天文台后,计划对宇宙深处进行研究,哈勃没有挑选那些出身名校的“高材生”,而是毅然地选择做事最认真的他做自己的助手。长年累月地追踪观测遥远的星云昏暗模糊,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需要忍受难以想象的辛苦,而他竟饶有兴趣地做着这份单调难捱的工作,像一名科学家那样敬业。七年后,他协助哈勃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哈勃定律。
再后来,他继续观测星云,继续探寻苍穹的奥妙,他与其他科学家一道借助新技术和新设备,对哈勃定律进行了改进。因在天文学方面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不凡的业绩,他已跻身于著名天文学家的行列,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一名普通的赶骡队的皮货商。
他的名字叫赫马森,一个喜欢遥望星空的皮货商,因为兴趣和执著而看到了宇宙的深邃、壮观,拥有了辉煌无比的人生。“谁都可以升起,成为一颗耀眼的星辰,只要愿意并去努力。”一位传记作家如此感喟赫马森的生命历程。
一步又一步
海曼斯49岁那年秋天,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一只眼睛也几乎丧失了视力,并因此失去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经历了短暂的伤感后,海曼斯决定重新设计一下自己未来的生活。他首先想到的是写作,尽管他谈不上有任何的文学天赋和基本功底,此前他几乎没认真读过几部文学作品,也从未写过任何与文学有关的东西,但他还是满怀激情地拿起笔来,开始跋涉于一个陌生的领域。
最初的两年,海曼斯收到了超过七百封的退稿信后,才在一家发行量非常小的刊物上发表了一篇不足千字的小小说。就是这一小小的成功,给了他极大地鼓舞,他继续勤奋地笔耕不辍,终于在文学上赢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他20多年的文学创作中,他先后出版了28部作品,并数十次获得各类文学大奖。
在海曼斯60岁生日那天,他迈动安装的假肢,站到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前面。突然,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他心头坚定起来——他要从60岁这一年开始,以伤残之躯,徒步周游世界。
毫无疑问,他这一极具冒险性的想法,受到了来自亲人和朋友们的一致反对,但决心已定的海曼斯还是做了简单的准备,便毅然地踏上了艰难与危险相伴的漫漫征途。
在一路风霜雪雨的艰苦跋涉后,他的足迹遍及了整个美洲大陆,并在1952年踏上了欧洲的土地。在瑞士,他结识了一位著名的登山家,向其虚心地求教了许多有关登山的知识。然后,他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又一个人生的挑战——攀登几座世界著名的山峰。
1956年,在他69岁那年,他竟然拖着一条假腿,令人不可思议地独自登上了非洲的终年积雪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顶峰。当时欧美的许多报刊在报道他的这一壮举时,都不约而同地称他是“又一个海明威式的美国英雄”。
环球跋涉归来,《纽约时报》的一位著名记者追问年近七旬的海曼斯如何创造了一连串神奇的成功,老人满面微笑,平静地说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至理名言:“其实,就像平常走路一样,迈出一步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只要懂得一步接一步地往前迈,谁都会遇到成功的。”
是的,遥遥的征程和高高的峰巅,常常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停下向前的步履,但如果能够能把远方和顶峰藏在心底,把目光盯住脚下的“这一步”,许多事情就会立刻变得十分容易起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像平时走路一样轻轻松松地迈出一步,并不是多么艰难的事,并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和努力……
再次阅读这位美国著名的作家、旅游探险家海曼斯精彩的人生片段,不禁感慨——原来,要取得那令人仰慕的成功,最最重要的,仅仅需要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迈出眼前的这一步,仅仅需要把那些朴素而简单的“一步”又“一步”不断地累加起来……
两扇磨盘也能磨亮人生
尤利乌斯·马吉出生在苏黎世郊区的一个贫困的农家,他童年和少年最深的记忆便是清贫,无法形容的清贫,让一家人似乎永远都看不到希望。异常窘迫的家境,让他没有读完初中,便开始了艰难地打工人生。
然而,多年过去了,他唯一的特长只是像父亲那样磨面粉。父亲曾悲哀地对他说:“你这辈子就是磨面粉的命了。”
马吉不甘地回答父亲:“不,我不会一辈子迈着沉重的步子,一圈圈地推着两扇磨。”
父亲粗重而无奈地叹息:“那你还想怎样?多少人都这样对付着过日子,难道你还能从这两扇石磨上磨出什么希望来?”
“别人是别人,我就是要磨出一份我想要的生活。”马吉的眼里闪射着热切期待的光芒。
他绞尽脑汁地想了许多改变生活状况的门路,结果却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父亲撒手而去时,留给他唯一的遗产便是那两扇简陋的磨盘。
望着那转了无数圈的磨道,望着那两扇默默无言的磨盘,不服输的马吉又在思索着走出窘境的途径。
苦心人,天不负。20岁那年的一天,马吉偶尔从朋友舒勒医生那里得知——干蔬菜不会损失营养成分。他想:若将干蔬菜和豆类放在一起磨,一定会磨出富有营养的汤料。那样,岂不可以让那些家庭主妇们熬汤更快捷、方便一些?
说干就干,他立刻借钱购置了干燥机和搅拌机等设备,开始磨自己想象的那种汤料。就这样,一个灵感加上果断的行动,马吉很快便赢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便磨出了最早的速溶汤料。产品一投放市场,便大受顾客的欢迎。因为用他的汤料,只需5分钟,就可以做出一盆营养丰富的香汤。备受鼓舞的马吉再接再厉,到1886年,他陆续开发出数十种袋装速溶汤料,产品迅速畅销欧洲。
然而,马吉仍不满足,他的眼睛继续紧紧盯着那两扇磨盘,思索着接下来该磨出什么样的新产品。经过反反复复地试验,他终于在1890年,磨出了可以改变寿司、凉菜、鱼肉、汤和配菜味道的万能调味粉。后来,他又研磨出了广为畅销的浓缩肉食品。到1901年,他已是拥有资产超过亿元的大型跨国公司的大老板。
在苏黎世大学举办的一次演讲中,马吉自豪地告诉人们:“即使命运只留给我两扇简单的磨盘,我也懂得用信心、智慧和执著,磨出亮丽的人生。”
没错,只要不肯向所谓的命运低头,不甘在原来的生活里转圈子,开动脑筋,努力打拼,即使是平凡的人,也终会像马吉一样磨出精彩的人生。
告别“路人甲”
他生于1988年,祖籍浙江省嘉兴市平湖。5岁那年,父母为了锻炼他的体质,开始让他学习打篮球,但父母从未期望过他有朝一日能成为篮坛明星。在父母看来,打篮球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好好读书,才是第一位的。
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学,辅修社会学。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大学里依然是篮球场上的“风云人物”,他还带领哈佛大学篮球队,取得常春藤联盟分组冠军。
然而,他NBA之旅的初期却不断遭遇挫折:先是参加NBA选秀失败,好不容易跟金州勇士队签约,成为NBA球员,却没得到球队的重视,整个赛季,只是一个上场时间极少的替补,更多的时候,他负责为队友服务。2011年12月,他先是被勇士队裁掉,接着被火箭队放弃。在他一再失望时,纽约尼克斯队选中了他,但连一份最低的保障性合同,也不肯与他签,还将他一度下放到发展联盟。被召回后,他仍是排位近乎最后的板凳队员,出场的机会和时间均少得可怜,随时面临着被解雇的危险。
正当他苦恼着几乎无球可打,他所在的球队又连遭败绩,恐怕将无缘季后赛,两大主力安东尼和斯塔德迈尔,又同时因伤、因事缺阵,教练位置也岌岌可危之时,他这个在NBA联盟一直“不入流”的小人物,临危受命,作为球队绝对主力,被连续安排首发出场。而他也牢牢抓住了难得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赛场上进行了一系列堪称精彩绝伦的表演,屡屡刷新各种数据,他带领球队从2012年2月6日开始,连克强队,豪取七连胜的骄人战绩,一跃成为NBA赛场上最耀眼的明星,只要有他的比赛,主场和客场均爆满,经常出现主队、客队的球迷一同狂热地呼喊他“MVP”的景象,他的光芒甚至盖过了NBA最大牌的明星科比、詹姆斯等人。很快,他就成了不只是美国人钟爱的“平民英雄”,全球众多的媒体都开始关注他,人们亲昵地称他“国际林”,美国总统******也多次称赞他那“伟大的故事”,他从借住队友沙发,默默无闻的“路人甲”,迅速爆红为家喻户晓的巨星,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他的传奇故事,甚至超出了好莱坞编剧们的想象。
他就是当下无数人热烈谈论的NBA赛场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华裔球员林书豪。
毫无疑问,林书豪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众人追捧的英雄人物,成为一个非常典型、非常有震撼力的励志榜样。面对林书豪从灰姑娘到公主的戏剧性转变,人们感慨纷纷:“没有什么是注定的”“一切皆有可能”“奇迹是可以创造的”“真金是不会被埋没的”“机遇需要等待”“给了机会,就要抓住”……许多人都从他特殊的经历中,受到了心灵的震动和启发,在慨叹他的传奇故事的同时,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度不为人注意的“路人甲”林书豪,在短短的十多天里,变得那样炙手可热?有人说,是他具有很好的篮球智商,他是用脑子打球;有人说,他能顶住挫折,能坐住冷板凳;有人说,是他早已练就了超人的实力;有人说,是他找到了爆发的机会;有人说,他的谦逊和坚韧,为其赢得了信任和支持……这些理由似乎都依据充足,然而,深入探究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林书豪之所以能书写震撼人心的奇迹,根本原因在于他心头拥有强烈的热爱。正是对篮球发自内心的热爱,高一时,个子还不足一米六的他,没有在意同学们的嘲笑,苦练球技,打出了自己的名气。进入哈佛大学后,学业优异的他,更是出于对篮球运动的酷爱,他一直在不断地进步。所以,他今天的成功,首先应该感谢他一直不曾放弃且越来越强烈的对篮球的热爱。正如他在接受纽约一家媒体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真正热爱的东西。”
是的,满腔的热爱,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能够激发斗志,能够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能更好地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帮助自己战胜种种磨难。正是一路追寻自己内心热爱的事情,林书豪才能忍受住那么多的冷眼、讥笑和淡漠,才能不顾许多教练固有的“黄种人的篮球水平,只有美国高中生的水平”的偏见,用刻苦的训练和赛场上无可辩驳的表现,征服了大家,证明自己足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