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明伦汇编家范典叔侄部
25443100000002

第2章 总论

礼记

檀弓

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

方氏曰兄弟之子虽异出也然在恩为可亲故

引而进之与子同服

县子琐曰吾闻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亲滕伯文

为孟虎齐衰其叔父也为孟皮齐衰其叔父也

县子名琐疏曰古者殷时也周礼以贵降贱以

适降庶惟不降正耳而殷世以上虽贵不降贱也

上下各以其亲不降之事也上谓旁亲族曾祖从

祖及伯叔之班下谓从子从孙之流彼虽贱不以

己尊降之犹各随本属之亲轻重而服之故云上

下各以其亲滕国之伯名文为孟虎着齐衰之服

者虎是文之叔父也又为孟皮着齐衰之服者文

是皮之叔父也言滕伯上为叔父下为兄弟之子

皆着齐衰也

仪礼

丧服

世父母叔父母

释曰世叔既卑于祖故次之伯言世者欲见继

世为昆弟之子亦期不言报者以昆弟之子犹子

若言报为疏故不言报也

传曰世父叔父何以期也与尊者一体也然则昆弟

之子何以亦期也旁尊也不足以加尊焉故报之也

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故父子首足

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体也故昆弟之义无分然而

有分者则辟子之私也子不私其父则不成为子故

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

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世母叔母何以亦期也以名

服也

宗者世父为小宗典宗事者也资取也为姑在

室亦如之

释曰传发何以期问比例者雷氏云

非父之所尊嫌服重故问也不直云何以言世父

叔父者以经总言而传离释故二文各别问也云

与尊者一体也者虽非至尊既与尊者为一体故

服期不言与父为一体者直言尊者明父为一体

也为与二尊故加期也云然则昆弟之子何以亦

期也者以世叔父与二尊为体故加期昆弟之子

无此义何以亦期故怪而致问也云旁尊也不足

以加尊焉故报之也者凡得降者皆由己尊也故

降之世叔非正尊故生报也云父子一体已下云

云传云此者上既云一体故传又广明一体之义

凡言体者若人之四体故传解父子夫妻兄弟还

比人四体而言也云父子一体也者谓子与父骨

血是同为体因其父与祖亦为一体又见世叔与

祖亦为一体也云夫妻一体也者亦见世叔母与

世叔父为一体也云昆弟一体也者又见世叔与

父亦为一体也故马云言一体者还是至亲因父

加于世叔故云昆弟一体因世叔加于世叔母故

云夫妻一体也因上世叔是旁尊故以下广明尊

有正有旁之义也二母是路人以来配世叔父则

生母名既有母名则当随世叔而服之故云以名

服也

昆弟之子

传曰何以期也报之也

檀弓曰丧服昆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

释曰昆弟子疏于亲子故次之世叔父为之此两

相为服不言报者引同己子与亲子同故不言报

是以檀弓为证言进者进同己子故也

夫之昆弟之子

男女皆是

释曰檀弓云兄弟之子犹子也盖

引而进之进同己子故二母为之亦如己子服期

也云男女皆是者据女在室与出嫁与二母相为

服同期与大功故子中兼男女但以义服情轻同

妇事舅姑故次在下也

传曰何以期也报之也

释曰报之者二母与子本是路人为配二父而

有母名为之服期故二母报子还服期若然上世

叔之下不言报至此言之者二父本是父之一体

又引同己子不得言报至此本疏故言报也

风俗通义

十反

巴郡太守太山但望伯门为司徒掾同产子作客

杀系望自劾去星行电征数日归趋诣府露首肉

袒辞谢太守太尉李固谢与相见顿头流血自说

弟薄命早亡以孤为托无义方之教自陷罪恶自

男穿既与知情幸有微息乞以代之言甚哀切李

公达于原度即活出之 高唐令乐安周纠孟玉

为大将军掾弟子使客杀人捕得太守盛亮阴为

宿留纠亦自劾去诣府亮与相见不乞请又不辞

谢亮告宾客周孟玉欲作抗直不恤其亲我何能

枉宪乎遂毙于狱弟妇不哭死子而哭孟玉世人

误之犹以为高

谨按春秋叔牙为庆父杀般闵公大恶之甚而季子

缘狱有所归不探其情缓追逸贼亲亲之道州吁既

杀其君而虐用其人石碏恶之而厚与焉大义灭亲

君子犹曰纯臣之道备矣于恩未也君亲无将王诛

宜耳今二家之子幸非元恶但望诚心内发哀情外

露义动君子合礼中矣周纠苟执果毅忽如路人昔

乐羊为魏伐中山歠其子羹文侯壮其功而疑其心

秦西巴蜀命放兽而孟氏旋进其位麑犹不忍况弟

子乎孟轲讥无恻隐之心传曰于厚者薄则无所不

薄矣

唐杜氏通典

甥侄名不可施伯叔从母议

宋代或问颜延之曰甥侄亦可施于伯叔从母耶颜

答曰伯叔有父名则兄弟之子不得称侄从母有母

名则姊妹之子不可言甥且甥侄唯施之于姑舅耳

何者侄之言实也甥之言生也女子虽出情不自绝

故于兄弟之子称其情实男子居内据自我出故于

姊妹之子言其出生伯叔本内不得言实从母俱出

不得言甥然谓吾伯叔者吾谓之兄弟之子谓吾从

母者吾谓之姊妹之子雷次宗曰夫谓吾姑者吾谓

之侄此名独从姑发姑与伯叔于昆弟之子其名宜

同姑以女子有行事殊伯叔故独制侄名而字偏从

女如舅与从母为亲不异而言谓吾舅者吾谓之甥

亦犹自舅而制也名发于舅字亦从男故侄字有女

明不及伯叔甥字有男见不及从母是以周服篇无

侄字小功篇无甥名也

宋朱子近思录

人伦

问第五伦视其子之疾与兄子之疾不同自谓之私

如何伊川先生曰不待安寝与不安寝只不起与十

起便是私也父子之爱本是公纔着些心做便是私

也又问视己子与兄子有间否曰圣人立法曰兄弟

之子犹子也是欲视之犹子也又问天性自有轻重

疑若有间然曰只为今人以私心看了孔子曰父子

之道天性也此只就孝上说故言父子天性若君臣

兄弟宾主朋友之类亦岂不是天性只为今人小看

却不推其本所由来故尔己之子与兄之子所争几

何是同出于父者也只为兄弟异形故以兄弟为手

足人多以异形故亲己之子异于兄弟之子甚不是

又问孔子以公冶长不及南容故以兄之子妻南容

以己之子妻公冶长何也曰此亦以己之私看圣人

也凡人避嫌者皆内不足也圣人自至公何更避嫌

凡嫁女各量其才而求配或兄之子不甚美必择其

相称者为之配己之子美必择其才美者为之配岂

更避嫌耶若孔子事或是年不相若或是时有先后

皆不可知以孔子为避嫌则大不是如避嫌事贤人

且不为况圣人乎

袁氏世范

睦亲

父之兄弟谓之伯父叔父其妻谓之伯母叔母服制

减于父母一等者盖谓其抚字教育有父母之道与

亲父母不相远而兄弟之子谓之犹子亦谓其奉承

报孝有子之道与亲子不相远故幼而无父母者苟

有伯叔父母则不至于无所养老而无子孙者苟有

犹子则不至于无所归此圣王制礼立法之本意今

人或不然自爱其子而不顾兄弟之子又有因其无

父母欲兼其财百端以扰害之何以扰其犹子之孝

故犹子亦视其伯叔父母如仇雠矣

人有数子无所不爱而于兄弟则相视如仇雠往往

其子因父之意遂不礼于伯父叔父者殊不知己之

兄弟即父之诸子己之诸子即他日之兄弟我于兄

弟不和则我之诸子更相视效能禁其不乖戾否子

不礼于伯叔父则不孝于父亦其渐也故欲吾之诸

子和同须以吾之处兄弟者示之欲吾子之孝于己

须以其善事伯叔父者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