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帆挂长河
25443900000021

第21章 相聚长廊(3)

画圣齐璜评己艺,曰:印第一,诗第二,书法第三,画第四。戏言吗?绝不是。如果不作偏狭理解的话,他其实是站在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综合文化素质高度以近乎严苛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惟其如此,他才有让人敬服的衰年之变,也才有虽寿及人瑞,仍挥毫不倦的追索与动力,并最终攀上了20世纪世界级文化巨人的高度。白石老人高伟的艺术实践及其卓著的成就,对每一位有志于进入一个更高艺术境界的人,都应是…种宝贵的启迪和警示。仅仅满足于临池不辍,而不愿或因不甘其苦而不去在全方位施展提升文化品质方面厂大工夫的人,是很难在哪怕只是小小的某个领地内,取得让人信服的成就的。比之画圣,我们当然还有安福,便只能算作常人了。但常人也有优异和平庸之分。如果你对艺术真的情有独钟,且想在这一领域有所造就的话,那么,就绝不应忽视白石老人审视自己时的那瞥严峻的目光,并且从中不断获得一分不倦的动力。以安福的聪慧与勤勉,再期以十年,想必也会更有大进的吧!不知安福老弟,以为然否?

“我在说征服/然刀枪无用/霸上膂力无用/金钱买来的厉鬼/推得动磨子也无用”我说征服得靠狼毫柔软的尖锐/靠指尖淋漓的激情靠新的笔冢的崛起/靠跟血液同时呼啸燃烧的/东方的灵智/好了又现在可以谈论/力透纸背了”(《延河》《徐徐绽露的画轴》)在结束这篇寄语时,我愿将拙作组诗中的一首《官纸》录呈安福及其作品展览。其实,我也仅仅只是在说,“力透纸背”,绝不是任何一位握过笔的人,都可以随意轻松谈论的优雅的话题。

2003年5月

品读托夫画艺

品读托夫先生画艺,如同品读他自战争烽火洗礼中走过的步履的锁饿。

品读托夫先生画艺,品读他曾有过的青春、激情与才华;品读他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艺术走廊的徜徉中,感悟到的差异与契合,是如何营养丰富了他的刻刀与画笔。

品读托夫先生画艺,就是品读他技法纯熟、风格特异的诸多版画作品;品读他在中国画领域的泼墨敷彩,挥洒才情,开拓营造出斑斓奇幻的那片艺术天地。

品读托夫先生画艺,如同品读他的仙风道骨,品读长达半个多世纪,至今仍在高峻的艺术崖梯上攀登的矢志不渝、无怨无悔,感悟着应怎样的奋发,才有资格在茫茫艺海的弄潮中“取一瓢饮”!

品读托夫先生画艺,其实是在审视他怎样以耀人眼目的艺术实绩,为后来者画下一个不低的高度,以及他那双期盼跨越的目光的灼热。

作为有着46年交往的朋友,我品读着先生的画艺,也在品读着彼此间那种日积月累的貌似平淡却也不平常的情谊;我品读着,品着其趣,其乐无穷!

2005年5月

战士情怀,画家本色

四十多年前,当我刚刚踏上本县一所中学的语文兼美术教师的讲台时,便结识了在当地一家文化馆仟美术干部的费文英先生。虽说长我几岁,但仍未及而立之年的先生,那时,自然还称得上非常年轻。而青春、激情、才华兼具的费文英,却让我在他展示给我的一系列美术习作面前,见识到他扎实的素描、写生功力,使我明白了慧眼识珠的西安美院老师们,何以会那么热切地表示愿意破例录他去美院学习的原因。于是,先生与我遂有46年的艺术切磋交流之谊。

勤奋、执著,悟性颇高的费文英,在平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涉猎过素描、油画、水粉、彩墨、版阃,甚至雕塑、摄影等绘画艺术创作领域,且时有不俗的作品问世。但这也绝不是说先生因此而可被称作全能型的画家了。就我的观察理解,他对诸多绘画艺术门类的涉猎,人约一半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逼着他不得不面对不断出现的挑战而去不停顿地探索;另一半,则完全是出于对艺术如同宗教徒般虔诚的爱了。这种对多门类绘画艺术的涉猎和探索,让他在传统和现代、东方和两方艺术走廊的徜徉中,得以感悟它们之间鲜明的差异与微妙的契合,并将其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地熔铸进自己的版画艺术实践,从而受益匪浅。

先生绘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在那个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豪情火山般被激发,却也累累被滥用的特殊历史时期,戎装甫卸不久,战士情怀依旧滚烫的费文英,也无一例外地深入到火热的建设生活前沿,在那里汲取营养,触发灵感,并陆续将其化为笔下的画卷。其中尤以表现黑松林水库工地建设的系列版画作品为画坛所注8。阔大的全景式构图,众多的水利建设者战天斗地的雄姿,气壮山河的声威,在先生粗犷奔放的刻刀下,被生动的刻画出来,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强烈冲击和震撼。这—时期,

先生还发表了不少素描、速写作品,其造型的准确鲜活,生活气息的浓郁,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其间,先生跟我还有过几次成功的合作,即让我为其画配诗,然后送去发表。今天,当我面对先生即将出版的画集时,却不无遗憾地发现,堪称先生第一创作高峰期的代表作品,却因非常意外的缘故几乎全都散佚了。但记忆,往往却能给人以弥补缺憾的机会,何况,记忆之筛滤后的存留,也许正是那些更值得珍重的存在。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先生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创作爆发期。恰恰是在这个时候,我也被调入先生所在文化单位工作,我们之间的来往主要是艺术上的交流与切磋,且更加密切经常了。亳不夸张地说,举凡这一时期先生的作品,当然主要是版画,我都有幸目睹了它的构思、修改、定稿乃至发表的全过程,让我看到了一件好的或比较好的作品,是在怎样的肯定与否定,然后再肯定这一探索追求过程中孕生的。

先生这一时期的版画创作,最大的飞跃在于终于从以往有较明显的自然主义这一倾向中挣脱出来,更加重视了对题材的选择和提炼,艺术上也更加讲究黑白明暗色彩的对比,特别是构图的洗练和刀法的细腻干净。于是,一批以人物山水风景为题材的版画作品相继诞生。只要细细读过先生这一阶段发表过的作品的人,相信大都会对其选材的精严,内涵的丰富,手法的娴熟细腻留下过深刻印象。在《科学的春天》《假日》等作品中,画家紧紧抓住时代的脉动,将在思想解放,科教兴国的浓烈氛围中,老一代科学家焕发青春,年轻一代刻苦攻关的精神风貌准确地刻画了出来。在《科学的春天》中,画家没有重复伏案疾书、挑灯夜战这一惯用模式,而是选择了人物小憩的一霎,那擦拭眼镜凝眸深思的神态,那案头置放着的放大镜、圆规、铅笔等用具,那一摞摞资料书籍,那墙上挂着的标本,特别是烟灰缸里尚未燃尽的一缕轻烟……所有这些艺术细节,无不准确生动地揭示着科学春天到来这一庄严的主题。在《代表》中,那位农民老人脸上浮动着的阳光般的喜悦和自豪,则向人们透露出人民赋予的权利的崇高和神圣,使人想到一个民主清明时代的姗姗到来。而《耕耘》给人的视觉造成的冲击和震撼,则让你不能不想到创造的艰辛跟创造者的不屈与无畏。《春之声》《河湾》《北京的声音》这些在山水、林木、庭院背景下的鸡鸣羊哞广播声声,让人在惊叹画家刻刀下呈现出的田园山水诗般优美的艺术韵味的同时,也强烈感受到时代飞速向前的率动。《别有洞天》《大山的脚步》《激流》这些显然以家乡山水风物为表现对象的作品,融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笔法与当代版画技巧于一炉,构图新颖奇伟,无异于一首首高亢的赞美诗。《耕耘》《北京的声音》《关中大道》这儿幅套色木刻所取得的艺术探索上的成功,则标志画家的版画艺术开始迈向一个崭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