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25450400000018

第18章

来向阳《游莫干山记》

只是门面被后人略有改动,但二楼三个黄色老虎窗还是从前的样子。

应该说已经没有人知道贝勒当年花了多少钱,盖起了这栋红极一时的别墅。别墅面积不大,二层木结构楼房,坐东北朝西南,东西有厢房。进门左拐是通向二楼的红色楼梯,楼梯的台阶如今走上去依然坚固结实,丝毫没有吱吱的声音。据说这些地板的木料,全是东北的金钱松做成的。

545号别墅的正门前从前是个庭院,庭院前绿树丛中那棵金钱松已经100多年了。也许这是贝勒亲手栽种的树?现在古朴的金钱松旁,那棵天竹正结着红果子,而被秋风吹落的黄枯叶盖的地面上,几只母鸡正在觅食。

我说不出这栋别墅属于哪一种流派,它既非欧洲巴洛克建筑风格,也没有洛可可建筑风格的柔和、优雅。倒是有点像中国的撇派建筑,只不过它屋顶用的是欧式铁皮制作,也没有徽派的镂空花门花窗。

说起贝勒应该与徽州有点关系,1896年,他来中国10年,与上海公和永缫丝厂的黄佐卿老板也有了七八年的业务往来。而黄佐卿除了与这个英国洋人做生意外,更多的还是与江浙一带的老板和徽商做生意。老底子的徽商精明能干,他们看到沿海大城市的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就不满足给黄佐卿当二道贩子。于是他们通过黄佐卿结识了英国商人贝勒,欲与贝勒合伙办厂。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中外合资。当然他们后来有没有合伙办厂,谁也不知道。

贝勒看中莫干山这块风水宝地,完全得之于霍斯敦.史博德博士的那篇莫干山的游记文章。他想复天在上海热得难熬,不如带着家眷到莫干山的清凉世界避暑。他的这―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而这时候作为大商人的他,建一栋别墅的钱自然不在话下。

东阳工匠关勇,是莫干山第一栋别墅的建造者之一。东阳在浙江中部,那里的山区既不沿海也不靠域,交通也不太方便。但那里的人凭手工艺吃饭,练就一身绝活,使东阳木雕名扬中外。关勇就是当时工匠中的佼佼者,他首先被白鼎和伊文思请来建茅舍,茅舍不是别墅,它的结构用材非常简陋,因为这两个教士本身就没有什么钱,所以造好后的茅舍几经风雨,也就很快倒塌了。

财大气粗的贝勒对白鼎与伊文思的茅舍嗤之以鼻,于是他比关勇再多找一些泥水匠和木匠,自己又在徽州找了个陈木匠,陈木匠后来又叫来了大批的安徽民工。从此莫干山的安徽人就多了起来。

那时候48盘路虽已为人工开凿,但是把石头、材枓、黄沙从炮台山挑上来也极其崎岖难行。好在路是人走出来的,遥想南朝梁大同年间,惟正禅师在麓后坞建天泉寺时,连路都没有,到了五代吴越钱氏在山麓郎家村建天相寺,才有了一条泥泞小路。

应该说贝勒把建造这栋别墅的设计方案和各种所需材料,大部分交给了关勇全权处理。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承包。只有洋灰(即如今的水泥)由他从英国进口,然后水路运到三桥埠码头,再由桃夫挑上山来。整栋别墅的建造时间不过大半年工夫,关勇他们从秋造到春。冬季里的莫干山并不特别寒冷。在雪天,雪花飞舞在竹林间,最色格外美。南朝人沈约诗曰:“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这意境在莫干山的雪天里,最能感受了。

那年春末,莫干山第一栋别墅诞生了。莫干山因为有了那些造房子的东阳人和安徽人,便有了些人气。而这一年虽然有些东洋人窜上山来看风最,但赁屋以居的并不多。所以当贝勒的别墅一诞生,还没有入住,就在中国人和洋人们中间传播开了。

贝勒一家,是最早来莫干山避暑的洋人家庭。3个小孩那时候都在英国读小学和中学,暑假与母亲来到莫干山不过是为了与父亲团聚。有人说,贝勒是个喜欢出风头的英国假教士、真商人。事实也是如此。由于他在中国年份呆得久了‘很知道一些中国人的习俗。那年6月,他从上海新买来了一套中式家具和一套西式沙发与茶几,从水路运来莫干山。挑夫从三埠码头,一直把家具抬到山上的别墅门口时,贝勒竟然按中国的传统习俗放起了鞭炮。他这一放,仿佛把整个莫干山都震得嘭嘭响。他这一放,仿佛具有某种号召力’吸引着各路洋人前来购地置房造别墅。

贝勒的别墅在莫干山足足风光了七八年之久,这七八年间只有美国人韩明德可以与他媲美。韩明德在光绪二十五年昀地一方,建别墅一栋,礼拜堂一座。如今编号为155号,已倒塌。那时候贝勒、韩明德、白鼎、伊文思等,成为最早在山上称霸一方的洋人。只要暑期到了,他们的家属就会从三埠桥码头坐着轿子来山上住。于是山上只310、96110的声音就多了起来,山上的工匠们渐渐熟悉了这个声,也渐渐开始讨厌了这群洋人。尽管这群洋人这时候大多数还是赁屋而居,多半是居中国人的茅舍,但他们在1898年成立了个莫干山避暑会。避暑会是什么,当年莫干山工匠们还不太明白,但总觉得不是件好事情。

现在话说回来,贝勒别墅的东北后院,当年是一个了望台,据说是看日出的最佳之地。它的左边有一棵参天古树,前边就是一片树林。雾在林梢之尖白茫茫地徘徊,清新的空气就从后墙中的老虎窗里簌簌地吹进来。这时时光一下就到了1899年。

1899年朱红灯领导的义和团在山东茌平、高唐、平原一带发展很快。他们抗击官吏、教士的横暴,焚毁教堂多处。这激怒了美国公使,于是美国公使蛮横要求淸政府派袁世凯带领7000名“新建陆军”赴任山东巡抚。山东义和团运动横遭镇压,山东人民在袁的官置照墙上面画了个红顶花翎大乌龟,爬伏在洋人屁股后,以示对袁的痛恨。

然而义和团是坚贞不屈的。1900年初,义和团发展迅速,引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惊慌。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正式组成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上尉西摩尔率领,在大沽登陆,从天津坐火车前往北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式爆发。

1901年9月7日,奕匡、李鸿葶与11国代表在京签订《辛丑条约》,这个条约实际上使中国完全跌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时候大批在北方的洋人南下,他们之中真正的教士并不多。

1904年贝勒、韩明德结束了在莫干山别墅的风光时代,第三栋、第四栋……别墅相继由美国安息会建成,即如今编号为63、64、65、66号别墅。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的伦敦会,即如今编号为507号别墅和英国的内地会,即如今编号为180、181、182号别墅。以及美国的女公会,即如今编号为381号别墅。应该说从1904年到1914年这10年间,洋人在山上以教会团体的名义购地造别墅‘至少有数十栋之多,而且一栋比一栋气派漂亮,其原因是那些洋人让工匠们到上海去观摩学习,进行参照、更新、营造。当然这些别墅的风格,大多近似西欧田园式乡村别墅。屋顶多用铁皮制作,呈倾斜式,常涂有翠竹色油漆,使浓郁的修竹和秀丽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别墅的外形也多为几何图形,形态各异。比如上横如今编号为140、160、161号就是西欧田园式乡村别墅。尤其是140号,它依山而筑,掩映在浓密的竹林深处,整幢二层楼别墅外形简朴却端庄宁静。

那天我们从140号出来,沿着小路拾阶而上就是160号别墅了。160号别墅进门便是一“大大的庭院,一栋用褐色花岗岩筑成的二层楼房,阳台也是大大的。它的大门口沿阶而下,左边是杉树,右边是石墙,前边有一个石门洞,门洞上刻着”怡柯小筑“四个字,那也许是工匠们擅自刻上去的。我们走进石门洞,沿着数十级台阶而上,又是一番景色。这里枫叶正红,只是近百年的水池已经干涸,干涸了的水池前右方,便是161号别墅。

那时候别墅里都没有灯,莫干山也没有电。洋人们大多用汽油灯,工匠们则用火把或洋蜡烛。然而洋人们还是第一幢别墅由东阳籍泥工关勇建逡,为西欧田园式木结构洋房。此后,中外人士争相购地筑屋,至民国二十五年,山上有别5近200幢,其中民国十五年0926》前大都为西人建造,其后以国人为主。抗战时期,别5遭毁,胜利后,新建寥寥。1949年至1979年,以拆建、维修为主,1981年至1990年,新建10幢左右。至1992年,全山有别5238帻。

―《莫干山志〉不断地到莫干山来避民国元年0912〉在山上的洋人已达400多人,莫干山芦花荡也已建了邮政局,办理邮件收发业务和汇兑业务。荫山街也开始像个集市,不断有商店开出来。莫干山简直成了一个洋人的世界。而这时候中华民国已经正式成立,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已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已经颁布。其规定说:”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成立,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利;国民有财产、着作、信仰等自由。“可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莫干山从1912年到后来的十多年间,仍然是洋人们的”消夏之湾“,其别墅也仍然被洋人们为所欲为地不断发展、壮大。

郑振铎在1926年8月30日夜追记避暑会一文中说:到处都张挂着避会的通告,在莫干山的岭下及岭脊。我们不晓得避暑会是什么样的组织,并且不知道以何因缘,他们的通告所占的地位和语气,似乎都比当地瞥察局的告示显得冠冕堂皇而且有权威些。他们有一张中文的通吿说:今年本山各工匠擅自加价,每天工资较去年增加了一角。本避署会董事议决,诸工匠此种行动,殊为不合,本年姑且依照他们所增,定为水木各匠,每天发给工资五角。待明年本会大会时再决定办法。此布。

原来,1898年6月以贝勒、白鼎、伊文思、韩明徳、施牧和当时寓居杭州的英国耶稣教士洪慈恩等为首的洋人所创立的避屠会,就是一个有组织地将莫干山主权窃为己有,并把山上的治安、卫生、道路、教育以及市政管理、工匠薪水等一切统统抓在手里,使洋人成为莫干山主宰者的团伙。他们还恬不知耻地拟定了避会窣程,并设有董事16人,会长1人,副会长1人,书记及会计各1人。每年召开华事会,在会前一星期将消息登在上海的报纸上。如今编号224号别墅、379号别墅、383号别墅、457号别墅,就是他们当年避暑会的办公房。除了这些办公房,避暑会还在三桥埠设一个避暑会公所,照料来往避暑的洋人。

那时候洋人来莫干山真是越来越方便了。他们大多由上海经杭州到莫干山。火车到达杭州艮山门车站后,下了车有专门的小火车接送到拱宸桥轮船码头,然后再由拱宸桥轮船码头的汽船,沿着河流直送莫干山前的三桥埠。那些挑夫早就等候在三桥埠了。于是他们上了中国人抬的轿子,无论行李多少,都不用自己费心,东西送上山后,一件也不会少。来莫干山的洋人越来越多,教士、商人、医生等源源不断。

宣统元年,一个英国人范约翰将买入的山地转卖给了德国人安保罗,而安保罗却手段更为卑劣,到处廉价收买山地,大搞房地产租赁、贩卖,从中非法牟取暴利。他们自恃有避暑会作靠山,目无中国法纪,恣意妄为。韩明德在山上后来还建I”公基,造了网球场、游泳池,并严令禁止中国人参与使用。巴布却在萌山街开起了旅馆,招来游客大获其利。这时候成百上千的中国人为了糊口谋生,当了轿夫、搬运工、帮佣、泥水匠、木匠,为洋人们服务、效力,当牛做马。那条杂草丛生弯弯曲曲的石阶小路,就是当年轿夫们抬着轿子上山来的羊肠小道。

莫干山路375号别墅本来是个天主堂,但由于洋人避暑大多带着家眷,小孩也不少,就办起了教会小学。教会小学通常以英文为主,也略有德文和法文。那时候这批洋小孩,在莫干山空气清新的小学里读书;而工匠和轿夫们的小孩,却山上山下地跑,没有书读,只能听父母讲干将莫邪的故事。

教会小学附近的一片竹林中有一个游泳池。那些洋男人和洋女人常在这里游泳,尤其是妙龄女郎穿着泳衣,有时会一直走到荫山街去购物。荫山街那时候已如同上海的南京路,很繁华昌盛。银楼、邮局、书馆、水果店、牛肉店、成衣店、奎元酒店、如意茶馆等一应俱全。戴安娜、露沙和麦丝琪、海伦这两对美国母女,上面都只穿了件背心,下面穿着短裤短裙在荫山街闲逛,跟在她们身后的是一只达克斯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