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令张通儒得知此事,吃了一惊。自己参与拥立、并鼎力辅佐的大燕皇帝安禄山如果失去信心,一蹶不振,高尚、严庄两位股肱大臣如果与之离心离德,暗有他图,大燕朝将地陷天塌,不可收拾,自己的前程也将堕入深渊枯井,不堪设想。将不仅是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书令之职的失去,不仅是这人臣之最的宰辅之尊和显耀的泯灭,而且是身家性命之忧,是满门头颅落地、九族人丁的毁灭!他不禁不寒而栗。他恍惚觉得这是一场赌博,自己既然把赌注都押给了安禄山,就无论如何也要争取这场赌博的胜利。张通儒思来想去,向安禄山苦口进谏:胜败乃兵家常事,自古以来,帝王在创立千秋大业过程中,都屡有坎坷、磨难,在败中求胜,在退中求进,极少胜而不败、进而不退、一帆风顺、一举成功者。眼下我大燕朝军队虽暂时受挫,背叛我大燕皇上的郡县颇多,但大唐之军虽多,却多是招募来不久的乌合之众,且各军之间龃龉颇多,鲜能此呼彼应、密切配合;而大唐朝廷对各军也常掌控失力、失时、失当。他们可能得手于一时,却无论如何,终难抵挡皇上从蓟北带来的大燕军——这是一支训练有素、能杀善战的精锐之师啊!哪里值得陛下过度担忧、焦虑呢?再说,高尚、严庄都是辅佐陛下承天受命登基的元勋,陛下一旦抛弃他们,让各位将领得知后,谁能不心寒、畏惧吗?……
安禄山得到了张通儒的苦口进谏、开导,感到了一丝安慰,心头又泛起了渺茫的希望,也觉得自己在忧心、焦躁中对高尚、严庄出言失当。为了那虽然渺茫、但却诱人的统一华夏的希望,为了大燕皇帝的龙位——不管这个龙位能坐多久,他都不能失去高尚、严庄这两位谋士、股肱,不能,绝不能!于是,在张通儒陪伴下,安禄山礼贤下士,以丰盛的御宴款待他们,亲自为他们斟酒把盏,为他们唱胡歌、舞胡旋助兴。高、严二人热泪纵横,感激涕零,叩头谢恩,直呼万岁万万岁。表示愿永远竭诚尽忠,辅佐大燕皇帝,虽肝脑涂地,不敢稍有怨怼。
几杯酒下肚,君臣心内芥蒂尽消。于是,安禄山吐露了自己的打算:在朕看来,潼关有哥舒翰镇守,很难打开,大燕军无法西去长安;而郭子仪、李光弼和颜真卿从常山至平原,横断河东,斩断了我范阳、洛阳之间往来,且有图取洛阳的迹象。不若放弃洛阳,引军北上,突破郭、李、颜薄弱之处,回师、定都范阳,站稳脚跟,与大唐对峙,平分天下。
张通儒力谏不可。以为洛阳地处伊洛盆地,物产富饶,兼水陆转运之便,且有关河之固,凭险而易守,自周朝以来,几度为都城所在之地。今虽北去范阳不便,但时过境迁,我大燕军以久经训练精良之师,必能胜唐军乌合之众,打通南北通路。唐廷不灭,大燕难安。我大燕军终将破潼关而挥师西进,入主长安,取大唐而代之。若退回范阳,则西入长安多有不便,大燕终难为神州之主。高尚、严庄甚为赞同张通儒此议。安禄山也便点头纳谏。
于是,四人一起分析两军阵势,谋划前程。高尚、严庄都认为,看来,关内唐军尚且一时没有出关作战迹象,目下,我军只需于黄河东岸小心设防。大燕之忧,仍在河东。横断洛阳、范阳之间的,西有郭子仪、李光弼,东有颜真卿。郭、李二军较为强大,而颜真卿不过一介文官,虽曾统领两万人马,但据说已将万余人马归并于李光弼,所余数千而已,且皆新近招募所得的乌合之众。我若以强悍之师袭击平原,定然可一举成功。颜真卿据守平原,乃河北山东诸郡一只领头雁、牧羊犬,若除之,不但可打通洛阳与范阳之间的通道,而且可以震慑河北、山东各郡,不战而使之臣服。张通儒对高尚、严庄的意见深表赞同。
安禄山早就对颜真卿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他原本在心里对颜真卿是寄托了殷切希望的。他认为颜真卿虽然不无书生气,但毕竟学问渊博,才华斐然,受任平原太守不过三年,这个郡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一派兴旺。他甚至设想过,一旦得了江山,这当朝元辅非颜真卿莫属——他远比张通儒更胜任,更富才智,更得人心,更有威望。他曾命颜真卿与张献直一起把守黄河渡口,但他没有料到,这个颜真卿,竟然阳奉阴违,以替我把守黄河渡口之名,把矛头对准了我;他,竟然腰斩了我派遣的,以李憕、卢奕和蒋清的头颅“徇”河北诸郡的军使段子光,并誓师与我对抗;他还暗地里与他的堂兄颜杲卿相勾连,破我土门,杀我将领;他出兵棠邑、魏郡,使我军损失惨重;他援助李光弼,与之成掎角之势……桩桩件件,罄竹难书。颜真卿,不把你千刀万剐,碎尸万段,不将你一家老小统统打入十八层地狱,夷灭九族,我誓不罢休!安禄山心中这么想着,自然对高尚、严庄二人以强悍之师袭击平原的打算,深自赞同。张通儒也点头称是。
于是,袭击平原的一场险风恶浪就这样形成了……
潼关失守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颜真卿犹自信心百倍地于平原固守,筹划着寻找战机,歼灭叛贼,尚未感受到风之险急、浪之恶狂,没有过多久,却晴天霹雳,天塌地陷,六月九日,据守潼关的哥舒翰居然惨遭大败,且被俘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雄关——潼关刹那间落于叛军之手。
事情是这样的:受宠于唐玄宗、气焰煊赫的宰相杨国忠,有感于安禄山造反,原来打的是清君侧、讨伐自己的旗号;而时任兵马副元帅的哥舒翰,一向不满于自己的专横,却手握二十万重兵,固守于潼关,一旦像安禄山那样,掉过头来,把矛头指向了自己,我杨国忠将死无葬身之地。杨国忠坐卧不宁,与心腹们通宵达旦地密议好对策,启奏皇上:潼关大军虽然强大,但缺乏后继之兵。请允许从长安禁苑中挑选三千放牧兵士进行训练,以为后援。事关京畿安危,玄宗李隆基当即准奏,并诏命这支军队由太监、剑南军大将军李德福率领。杨国忠曾任剑南节度使,至今仍将剑南军牢牢握在手心,李德福自然对杨国忠唯命是听。由李德福率领三千精锐之师,这是杨国忠自我保全的第一招数。杨国忠还有第二招数:取得皇上诏命,招募了一支万人大军,令亲信将领杜乾运统帅,以最充足、最精良的军需兵械,驻扎在潼关后背——灞桥演练,向着哥舒翰的脊梁架设了一排拉开的弓弩。
哥舒翰怎能不明白杨国忠的险恶用心?你有招数,我有破招之策,便以其兵马副元帅之职,假意招杜乾运到潼关商议军机大事,借故抓捕、处决了杨国忠的这个心腹。杨国忠更加恐惧,惶惶不可终日,便不断怂恿玄宗皇上下旨,催促哥舒翰出兵与黄河对岸叛军交战,说潼关之东,仅有四千羸弱残兵。哥舒翰一再回奏:潼关为长安屏障,此时宜固守以待时机东进,不可仓促出战。东岸所陈四千羸弱残兵可能是敌人引诱我军的钓饵。叛军远自范阳而来,利在速决,我军占据险要地势,利在坚守。安禄山残酷暴虐,不得民心,兵势日见衰弱,必将产生内乱。我军若借着贼军内乱出击,安禄山可不战而擒也,河东可一举而收复也。嘉山大捷之后,郭子仪、李光弼两将军的表章也阐述了这一主张:当今之势,我们二人宜战,哥舒翰宜守。请圣上允许我们引兵北上,直捣范阳,倾覆叛贼老巢,以其亲眷为人质而招降叛贼,叛贼营垒将无需刀兵而自然溃散。潼关大军固守不出,消磨叛贼意志,不但可确保京师长安无虞,且可窥伺时机,待贼疲顿之时,一举而歼灭之。颜真卿也在表章中进谏:潼关以固守为上策,贼以羸师诱我,幸勿为闲言所惑。然而,昏庸、昏昧、昏愚、昏聩的唐玄宗李隆基,却唯杨国忠的奸言谗语是听,以为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三位洞达情理的正直忠言,全是惧战、怯战之语,是担心潼关守军抢先据有剿灭叛贼功劳的悖谬之言、诡谲之语。于是,连发亲笔手敕,斥责哥舒翰坐失战机,使贼之无备化有备,或失成功之望,且威胁、恐吓道:“国法俱在,朕不敢徇也。”玄宗李隆基连连派出中使,赴潼关催促出兵。如此多次严令催逼,使身有重疾的哥舒翰无可奈何,仰天长叹,抚胸痛哭。
六月四日,天低云垂,四望阴沉,闷热难耐。哥舒翰断然引兵出关,两天后,与安禄山股肱骁将崔乾佑军相遇于灵宝西原。这里北濒大河,南倚大山,地势十分复杂。崔乾佑利用所据地势之利,在各险要山口都以精兵列阵埋伏,前面只布置了少数零散稀落的羸弱诱兵。哥舒翰的军队哪知其中机关,只见略一交手,敌军即放倒旗帜,掉头逃走,不由暗笑敌兵竟如此胆小如鼠,不堪一击,于是毫无戒备地跟踪追击,进入了两山夹峙的狭长小道。顷刻间,敌军伏兵四出,伴随着震天轰响的战鼓声、喊杀声,哗哗啦啦,乱石崩云,巨木横空,从高处滚落了下来。官军猝不及防,许多人当即被砸死,大乱了起来,丧魂失魄的惊叫声、撕心裂肺的痛哭声、喊爹叫娘的嘶号声,此起彼落。接着,敌军又以装满柴草的车辆堵住道路,纵火焚烧了起来。熊熊大火的燃烧炙烤中,滚滚浓烟的弥漫中,官兵呼吸困难,双目难睁,首尾难顾,草木皆兵,糊里糊涂地自相残杀一气,一个个丢盔弃甲,满山谷乱窜,自相踩踏,还有不少人被挤入黄河淹死。哭声喊声,震天动地。
叛军乘胜追击,官军鸟兽般自行溃散。哥舒翰无计可施,与部下百余人仓皇逃命,渡过黄河退入了潼关。清点入关士卒,总数已不满八千,一个个伤痕累累,筋疲力尽,垂头丧气,长吁短叹。两天后,叛军气势汹汹、耀武扬威地前来进攻潼关。哥舒翰寡不敌众,退至关内西边的驿站。于是,潼关落入敌手。哥舒翰收拾残兵,准备夺回潼关,岂料部下将领火拔归仁等乘他毫无防备,将他绑于马上,交给了叛军将领崔乾佑请降。哥舒翰如坠冰窟,脏腑冰结,魂魄冷凝,暗幽幽不知未来,黑沉沉渺无希望,心神飘忽,灵魂游走之中,答应了崔乾佑的劝降。然其后因他受安禄山之命招降部众而未得成功,终未免于在其屠刀下身首异处。
哥舒翰于灵宝西原派出的信使,在大战当天到达京城长安。是日,唐玄宗李隆基正在杨贵妃和她的姐妹虢国、秦国、韩国三夫人的陪伴下游览兴庆湖。丽日蓝天,柳摇绿浪,百花争妍,燕鸣鹦啭,湖光粼粼。唐玄宗意兴方浓,于龙舟内亲捧玉笛吹奏起来,杨贵妃随笛声而轻啭歌喉。好不逍遥,好不销魂!此时,高力士却前来禀报了潼关信使送来的消息:出战不利,情势危急。唐玄宗无心理会,只传旨李德福所率正在训练中的三千禁苑牧马兵前往增援,仍奏乐歌唱、游湖玩乐不辍。傍晚,龙舟靠岸,却不见有人禀报潼关点燃了平安烽火,唐玄宗心头才涌上了不祥之感。第二天黎明,唐玄宗紧急召见宰相商议对策。杨国忠先申明潼关之败,皆因哥舒翰用兵不力所致;提出皇上可移驾蜀地,说自己早知安禄山必反,已命现任剑南节度使崔圆在当地暗中储备了各种物资,以备在情况危急时有个避难之所。玄宗李隆基只好赞同。
当时,潼关失守的消息,只有玄宗和身边极少数人知道,大多数皇亲国戚、达官贵胄——不用说宫外官吏、市井百姓,都还蒙在鼓里。玄宗李隆基紧张地做着“幸”蜀的准备,却于十一日堂而皇之地登上兴庆宫勤政务本楼,颁下诏书,以自己将御驾亲征诓骗臣民,企图借以安稳人心。然而,消息不胫而走,人们还是难以相信皇上的“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无论官员百姓,无不惊慌失措,无所适从。次日晚,玄宗从兴庆宫暗自移驾大明宫,命令龙武将军陈玄礼整备六军,以钱帛厚赏他们。十三日黎明,玄宗只带了杨贵妃和她的姐妹、皇子、王妃、公主、皇孙、杨国忠和他的妻子儿女,以及亲信宦官、宫女等出延秋门,在陈玄礼所率领的六军的护送下,向西仓皇逃去。而凡是居住在大明宫以外的皇妃、公主和皇孙,都一概弃之不顾。
玄宗一行冒着酷暑,忍饥挨渴,于次日到达马嵬驿87。风浪骤起:又累又饿、且早就对杨国忠切齿痛恨的六军将士,放箭射死了奸佞杨国忠,肢解了其尸体,又相继杀死了杨国忠的妻子儿女和堂姐妹秦国、韩国、虢国三夫人,并呼喊着要处死杨贵妃。面对士兵的哗变,唐玄宗李隆基无可奈何,不得不忍痛割爱,赐杨贵妃一死,并下令高力士以白练勒死。惊心动魄的马嵬之变这才宣告结束。
所幸的是,安禄山推想潼关与长安之间必有一场艰苦的、腥风血雨的硬仗,而压根儿没有料想到李唐朝廷在京畿与潼关之间竟毫无设防,更没有料想到唐玄宗李隆基会突然西去,所以只是命令崔乾佑驻守潼关,暂不西进。时逾十日,不见李唐朝廷有兵东来,安禄山这才命孙孝哲率兵西入长安。于是,刹那间,长安不再是大唐京城,一变而为大燕朝的西陲城池。被任命为西京留守的张通儒遵照安禄山的诏令,大肆搜捕唐朝官员和宫女,一批批押送往洛阳。随从玄宗出逃的王侯将相,凡留在长安的家属,一律处决,连婴儿也不能幸免。玄宗李隆基以前十分宠信的官员大都投降了叛贼,被大燕朝封以要职。孙孝哲及所率叛军自认为大功告成,醉心于声色财宝,日夜纵酒享乐,并不追赶出逃的李唐朝廷。唐玄宗李隆基这才得以入蜀,太子李亨则得以去往灵武。
潼关失陷前后,颜真卿正亲自督促、慰问赶制军衣的缝纫工匠和民妇,向他们深情讲述李光弼将军所率大军如何在四月天穿着棉衣取得嘉山大捷的事迹,讲述李光弼将军治军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的故事,讲述酷暑即到,而这支军队仍无法脱去棉衣、换上单衣的实际困难,鼓励工匠和民妇们夜以继日、再接再厉,既快又好地早日完成军衣的缝制。工匠和民妇们深为感动,一个个竭尽全力,精工细作,寸阴必争地苦干实干,终于按预定日期提前缝制好了全部军衣。与此同时,颜真卿安排好了押送军衣的将士、赶车的车夫和车辆、骡马,准备于十一日一早装车起运。然而,去李将军军营送信回来的信使却报告说,李将军与郭子仪将军所率大军已先后奉旨退回土门,将西去“勤王”。颜真卿询问其故,信使说没有弄清楚。只是听人说,好像哥舒翰将军惨败,潼关失守了!——只是道听途说,不知消息是否可靠。
实在太突然、太令人震惊了!这怎么可能、怎么能令人相信啊?然而,随后即有消息传来,李、郭二将军退回土门之事是实实在在的,你是不得不相信的!颜真卿一时怅然若失,头晕目眩,惊恐不安,不知发生了什么意外,不由仰天长叹,嘱告苍天:叹息慰劳李光弼将军所率大军的布帛、军衣已无法送往;祈愿潼关失守的消息出于误传!潼关一旦失守,长安将遭受一场怎样的劫难,大唐社稷与庶民百姓将遭受一场怎样的严酷劫难啊!
当此之时,我该如何应对呢?颜真卿蹙眉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