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枯荣家园梦
25455500000020

第20章

生态学家及金昌市的群众又都认为,倘不是金川公司以及全市的人民年年种树,倘不是金昌市每一个领导都有自己的绿化点,带头植树参加三北防护林建设,仅二期工程的防护林就营造了13545公顷的话。这一次灾难的损失将更难估量。那些因为阻挡这场风暴而死去的大树小树们,那些仍然护卫着金昌市的一草一木,你们是戈壁城的烈士、英雄。

曹副市长告诉我,金昌市不会有一天忽略了沙漠的进逼,无论资金、水源多紧缺,我们只能种树不止、奋斗不息。

中秋的月亮照着戈壁城。

腾格里沙漠上空的圆明月,明亮而圆满,谁不盼着圆满呢?这时候沙漠很静,大戈壁上的寂静也是宽阔的,那是大漠与月亮对视的时刻,一般的古老,一般的新鲜。

更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残缺。

我们不得不慨叹人生短暂。

知道人生短暂而又孜孜不倦地在沙漠、戈壁上种树的人们,是上苍喜乐的人们。倘若他们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那又是谁呢?崇拜英雄的年代,会有狂热的造山运动;没有英雄的年代,又寂寞得如同沙漠。于是这个世界上便出现了另外一种人,他们是沉默的,全使人想起骆驼和牛。他们栽种树木但并不仇恨沙漠,在他们把绿色的福荫留给后人时,并没有任何言辞的光辉,却充满了行为的高贵。

他们奉献的是决不可能成为私有财产的绿色的芬芳,以及五谷杂粮。

伟人创造的历史记载在史册上。凡人创造的历史烙印在沙漠中。

祁连山上林与霞跋涉在风沙线上,看不见绿洲的时候,我总:坐在沙丘上望着祁连山上的雪,阳光下耀眼的雪,月光下朦胧的雪,湿润了我的感觉的雪。

祁连山,古属雍州,公元前221年以前为大、小月氏国驻牧,后被匈奴占领。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霍去病“将万饥骑、出陇西”、“踪居延,至祁连”,大败匈奴,至此祁连山及河西走廊开始纳入汉王朝的版图。祁连山,谁能说得透你的深广你的情怀以及你的苦难?

西汉初期,祁连山森林的分布,西逾甘肃新疆交界的伊吾地区,东至景泰、靖远境内,东西1200千米,松柏森林青草依依。大黑沟长达两千米的岩画中,茂密的森林与芳草是主体形象的一部分。有专家考证说“当是春秋战国至西汉年间,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月氏、乌孙等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遗产”。足见其当时的自然景观及祁连山森林资源的丰饶。

祁连山的森林意味着什么呢?

河西人民有望了。

丝绸之路诞生了。

有林才有雨,有林好积雪,河西走廊的水无一不是祁连山的冰川融雪。那雪水原本是冰清玉洁的,那雪水原来是汩汩长流的,那雪水滋润着沙漠戈壁的干旱与燥热,使河西有绿洲有名城有商旅有文豪有羌管有芦笛。

《河西志》谓:“河西人民把祁连山林区当作命根户和吃饭碗,没有祁连山的森林,就没有衣食住行的来源。”祁连山的凋敝,是与中国近代史同步的,也就是说历史即丨将把大’清王朝埋葬的时候,祁连山的原始森林已经由数千万亩减少到200多万亩。

查《张掖志》:“在清嘉庆年间,八宝山之森林,被奸商藉采铅名义,大肆砍伐。”《新西北》载:“酒泉之西沟寺,200年以前林山苍郁,绵延百余里之远,今已失本来而目,证之实事,所传匪虚。”《甘肃新通志》载:“公元1704年(清雍正二年)5月,岳钟琪征剿庄浪的谢尔苏部番族,于桌子山、木茂山等地,纵火焚林,大破番兵。”《新西北》断言:“河西北面之沙漠戈壁非天生者,全属人谋不臧,在千百年前为沃野,但滥伐树木,废渠道而河流十涸,乃逐渐风化成沙漠地矣!”……

这些都是历史留下的碎片,择其一二,似乎也是老生常谈:森林的凋敝,是与人类自身的行为分不开的。河西走廊之所以从富裕到贫穷,实际上便是祁连山林木日渐减少的历程。呼唤着水的河西走廊,祁连山你听见了吗?

因为缺水而死去的胡杨,祁连山你看见了吗?

我从宁夏的干旱区一路走来,有一个村子名为“叫唤水”,有一片荒地叫“清水塘”。有一个站子四野光秃却叫“芳草站”,还有“苦水乡”、“甜水井”等,那都是在盼着水,盼着树啊!祁连山上林与雪。

有哪一片树叶,有哪一朵雪花不是沉重的呢?

祁连山,沉重的祁连山!希望之于祁连山是沉重的,失望之于祁连山是沉重的,破坏之于祁连山是沉重的,就连悉心的保护之于祁连山也是沉重的!都说人活得累,孰不知祁连山活得更累!河西的土地、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的祁连山森林,其覆盖率只为14.4。这一比率告诉我们祁连山的大片山地早已经裸露,成材木、草地日见稀少。卓越地承担水源涵养命脉所系的祁连山森林,应该远远不是这个数字。

以青海云杉为主的祁连山森林,树种单纯,结构孤独,且分布不均,生长缓慢,因为混合度杂交度不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便难以恢复。

对于祁连山来说,它的重负又是什么呢?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以及冰川雪山资源是河西走廊400万人民、500万头牲畜、67万顷耕地、130万顷可耕荒地、几百个矿企业的命脉所在!祁连山的疏勒河、石羊河、黑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的72.6亿立方米径流水资源,一点一滴都来自祁连山的冰川、融雪。如果水源涵养林继续凋敝,冰川后退、雪线上升的趋势得不到改善,干旱的河西走廊除了不断沙化以外,实在別无出路。

冰川是温存的,雪水是多情的。

冰川默默地屹立、积雪厚厚地贮存的惟一条件是祁连山的宁静、祁连山有足够的森林。

1980年,祁连山残存的200万亩森林经历了建国以后30年的过度砍伐、毁林开荒,只剩下167万亩,与1949年相比森林面积减少16.596。森林带下限由1900米退缩至2300米。森林的踪迹仅见于酒泉以东的深山偏远地带,浅山浅谷近百里范围内森林已经消失。祁连山的有一些山岭已演变为童秃群山。东部浅山地带37万亩灌木林被毁,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到651万亩。冷龙岭北坡油松林、青扦林已砍伐殆尽,山杨林、桦木林正在退化之中。森林分布区域由东至西退缩400千米,玉门以西的广大山区已没有天然森林,林缘和绿洲农田之间丰美湿润的水草地带大部分已成为沙漠。祁连山有林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4.5。

这一切不是史籍所载,而是今人所为。

1980年甘肃省政府作出在祁连山10年停止采伐森林的决定。

祁连山总算有了难能可贵的10年生息的机会,它又生息得如何呢?

谁也无法精确地统计祁连山林区深处,有多少流散居民,有多少正在挖掘的金矿。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估计至少有2万无法无天的“农闯队”、“猎捕队”、“挖金人”,近10年间毁林毁草30万亩,捕猎珍稀动物雪豹、猞猁、野牦牛,致使这些群落濒临灭绝,与此同时,为了“小康”、“创收”,山区乡镇、甚至林业部门自己也在金银的诱惑下纷纷挖山开矿。“我们守着林子守了多半辈子了,守到连工资也发不出,我们总得要活呀!”一个林区工人如是说。

森林被毁,水源枯竭。

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多年的研究资料证实:祁连山上冰川大部分处于后退状态。东部冷龙岭冰川从1956年到1976年的20年间,年均后退12.5米至22.5米。中西部的大雪山也以年均2?6.5米的速度后退。许多冰川的面积在近100年?300年间缩减一半以上。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国际上认定的一般退缩幅度。

冰川后退,雪线升高,祁连山系的一些大小河流逐渐演变成沉沙乱石,旱则干涸涝则泛滥。祁连山山水的年径流量由1950年的78.55亿立方米下降到90年代的65.84亿立方米,减少16.2。泉水从24.05亿立方米下降为19.84亿立方米,减少17.896。

石羊河水系近10年间以8.5立方米每秒的惊人速度减少,河西人怎能不干渴?腾格里沙漠怎么不躁动?

当我们说到生态环境某一方面的严重恶化时,实质上便意味着那是整体的恶化。

河西的气象资料表明:干旱、沙暴天气增加,降水量递减而蒸发量日增。说张掖地区50年代年降水量为134毫米,80年代为128毫米。

张掖、酒泉地区近40年平均蒸发量分别为降水量的15.6倍和24.3倍。

从祁连山眺望河西走廊,你会看到一幅让人心碎的生态环境的大趋势的画面:

沙漠向农田推进,农区向牧区推进,牧区向林区推进,林区向雪线推进,雪线向山峰推进。

人为的破坏使祁连山脆弱的环境日趋恶化,祁连山的环境的恶化又使河西走廊沙漠化的威胁更趋严峻,如是反复,祁连山上林与雪,河西走廊人和地,惟一的大贏家只能是沙漠。

1987年成立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资金、人力严重不足的困境,一个机构的出现离开祁连山真正得到保护,生态环境渐次恢复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提供的一个数字,令我困惑了很久一保护区成立5年之后的1992年,祁连山林区被占林地为1063.47亩。

我们到底在保护什么?

迄今为止,祁连山仍然拥有丰富的资源,为众多想发财的人垂涎,各种矿物之外,还有219种陆栖动物,属国家一类保护的12种,二类保护的38种。植物1044种,国家级保护的229种……

希望于祁连山的愈多,祁连山的负荷便愈重。河西农民因为缺水纷纷弃耕的土地、二北防护林因为缺水而死去的胡杨,祁连山你怎么会熟视无睹呢?可是放牧还在过度,盗伐屡禁不136止,开矿的人言之凿凿,那不是林区,然而又有谁曾计算过祁连山的一株古树它的根须有多长?祁连山作为一

不算闯入者,山内便有40万老百姓生活,山区载畜景由50年代的70万头猛增到现在的180万头,所有的生活资源不都是靠着祁连山吗?灌木林的锐减对祁连山来说是致命的失去保护的伤害,仅天祝一个县就有70万头牲畜。牲畜要吃草,吃光了近的再去远的,草地光秃了就吃灌木林子,吃光吃秃了祁连山之后还吃什么呢?

守护着祁连山森林的所有林业站,都为一个“穷”字重重围困,可是谁也不会想到祁连山冰雪森林资源所创造的生态效益,然后从这一效益中哪怕返回196给护林人。

以青海云杉林的水源涵养效益为例,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的一则测算认为:祁连山整个青海云杉林的降水贮存景为131772000吨,建造同等规模库容量的水库,单位库容建造费按0.5元计算,青海云杉林的涵养效益应该是65886000元。

祁连山森林创造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总数约为每年15亿元人民币。祁连山区的林业职工共1056人,每年要由国家支付250—300万元。

祁连山133个护林站,有的已有三个月发不出工资。

天祝县一带10个自然保护站因为缺资金300万元,无法进行任何实质上的保护。

林业职工的子女,只给招工指标,不给经费指标。林业―尤其是最底层的护林员——后继无人。

都说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可是到了要羊要牛要金⑶子还是要林子的具体问题上,便一概糊涂了,祁连山就不那么重要了。

祁连山,如同大千世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在微妙的变化中。这些变化有的我们看见了,有的我们感觉到了。所有的变化诸如雪线上升、冰川后退、高寒山区湿地、湖泊面积缩小,森林被伐草场退化等等,在中国面临的经济大潮中,因为物质与金钱的诱惑而很容易被人们轻轻地淡忘。

但,你站在祁连山下,耳畔还回响着金昌市去年黑风暴掠过的恐怖之声,心里还留着八步沙6个农民护林员的焦急与温情以及风沙线上还远远谈不上壮大却已经屹立在风沙中的三北防护林时,至少对河西走廊的生态战略重要性的感受是具体时贴切的。

祁连山啊,祁连山上林与雪。

人靠祁连山活着,有的人却正在摧残祁连山。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续的快速的递增,全球气候变暖。

有时候温暖也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