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金钱的革命
25456500000021

第21章 缺乏金钱是万恶之源(1)

金钱绝不是万恶之源,相反,金钱应该是人们创造幸福,创造财富的工具,缺乏金钱才是真正的万恶之源。

我国的西南酸雨危害较重,有人士法炼硫,不仅严污染了空气,而且使工人身受其害,美好的家园被一一点地蚕食,大面积的森林被浓烟熏死,他们获得的有限的金钱,毁坏的却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美丽的家、鲜活的生命。

在我国的云贵边陲,有些贫穷的家庭,他们为了有限的金钱,冒着生命危险去贩卖毒品,他们不仅把自己的尊严、自由、快乐都置之脑后,而且将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社会的责任都抛到了脑后,给社会带来了无限的混乱。

在很多贫穷的山区,人们为了获得一点点金钱,他们拐卖人口、强抢和偷骗儿童,使无数家庭父母和骨肉失散,更有甚者,他们将拐骗来的儿童残害致残,将他们当做骗钱的工具,骗取人们的同情。他们如此的残忍、狠毒,不过是为了区区几千元钱。

金钱绝不是万恶之源,相反,金钱应该是人们创造幸福,创造财富的工具,缺乏金钱才是真正的万恶之源。

尤其是那些依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出一片崭新天地的人们,他们享受到的不仅是拥有金钱的快乐,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大快乐的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大快乐的在于他们在自己的事业中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过程,是他们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他们自我能力的实现,金钱在这里已经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了。所以,对这种人而言,他们没有必要用自己的幸福去冒险、去犯罪。当然,他们拥有金钱,他们拥有无穷无尽的金钱,他们有权利、有能力享受比常人更为绚丽多彩,妩媚多姿的美好人生。他们住非常大的房子,而且有自己的室外游泳池,他们开特别豪华的汽车,甚至不只一部,他们每年都有自己随意安排的假期,到世界各地去旅行,这都没有什么,他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他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们的幸福是社会对他们的回报。虽然,这其中也有的人利用手中的金钱去干金钱不该干的事情,但是那不是金钱的错。

我们以无钱为清高的思想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贫穷给我们带来的苦难、罪恶简直太多太多!过去,在我们普遍贫穷的状况下,人们的心态是平稳的,不会有太多的人为金钱做出极端的行为。现在不同了,现在我们的市场经济已经处于比较发达的时期,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已经非常大,极大的差距使很多人的心理失衡,在他们致富没有门路的情况下,他们就会走人歧途,迈开他们走向罪恶深渊的第一步,他们的第一步一旦迈开就很难再回头,他们会一直走向不归之路。

贫穷是万恶之源,我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为所谓的清高而迷惑了我们的思想。

1.精神的贫乏是最可怕的贫乏我们只要对眼前的世界充满信心,用脑思考,用心劳作,美好的人生处处都有那么多的机遇在等待我们。人的财富包括两个内容,一方面是物质的财富,一方面是精神的财富。

人的财富有两种,一种是物质财富,一种是精神财富。

所以,就此可以将人们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既有物质财富又拥有精神财富的人。

他们才是真正的富有者。他们既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又能享受到充实、丰富的人生快乐。人生就像一席美好的盛宴,随意取舍,进退自如。

第二种类型:他们内心拥有丰富的精神财富,学富五车,汗牛充栋,但是家中却别无长物,是一个一贫如洗的穷人,粗茶淡饭,节衣缩食。他们是一个精神财富的富有者。但是,无论他们有多贫穷,只要他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自信心,有正义感而且肯于努力,善于动脑,就一定会开拓出自己壮丽的人生之路,描绘出自己绚丽的人生画卷,谱写出自己靓丽的人生旋律。贫穷对于这种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是一种机会,是一种动力。在我们的人生历程里,如果我们奋斗过了,努力过了,我们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这种奋斗过程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动人,更加充满幸福和快乐。只有精神贫穷的人才会抛弃美丽的人生追求,用邪恶来换取暂时的感官刺激,而留下人生永久的遗憾。

第三种类型:他们拥有不尽的物质财富,但是内心却空空如也,是一个精神的乞丐,虽然锦衣玉食,名车宝马,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其实不过是一个绣花枕头,是可悲的人生。我曾经听别人说某某人“穷的只剩钱了”,其实说的就是这种人,说他们内心极度空虚。

这种人虽然拥有他人无法比拟的资源,但是他们的头脑里只有钱,他们没有同情心,没有上进心,对金钱以外的事情没有任何兴趣,他们心中只有自己。虽然自己觉得人生挺充实,但是他们在人世走了一朝,却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来,甚至有的人还会用自己的财富扰乱社会。

第四种类型:他们既无物质财富,也无精神财富,堪称行尸走肉,衣食无着,房无片瓦,胸无点墨,不知廉耻。但是他们并不可怕,他们顶多沦为乞丐,增加社会的负担,但是不会对社会构成危害。

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那么多的财富,锦绣的山川、奔腾的河流、浩瀚的大海、莽莽的森林、肥沃的土地,茵茵的绿草、鹿鸣翠柳、莺歌燕语、桃红柳绿。我们只要对眼前的世界充满信心,用脑思考,用心劳作,美好的人生处处都有那么多的机遇在等待我们。过去人们说人穷志短,其实这是一个逻辑错误,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志短人穷。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在思想的支配下完成的,没有积极的思想,没有乐观的态度,没有上进的精神,没有崇高的目标,没有美好的希望,一个人就不可能有积极的行动,什么事情都畏畏缩缩,混吃等死,无所作为,一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果敢和气魄都没有,这种人的一生伴随他的只能是贫穷。

江苏省的华西村是“中华第一村”,华西村党委书记的西北之行,留给我们不尽的思索:

吴仁宝来到村民马俊义的土窑洞,打开装粮食的木柜子,里边空空的。问他没粮食想过什么办法没有,他说连吃的都没有了,还能想啥办法。

一旁有人问他:“到华西村打工你去吗?管吃管住,每午还能挣三四千元。”马俊义笑了:“三四千元,能有那么多?你别懵我。”“三四千元就多了?

“可不多吗?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呢!“你想不想去吧?”他想了想说:“好是好,可是太远了。”“远怕什么,现在出去打工的那么多。”马俊义说:“话是这么说,真出去又不敢。”陕西某县,1992年组织劳务输出,有300人去了江苏无锡,管吃管住,每月还给300元。但是仅干了3个月,就只剩下60余人了,其他的全跑回家了。问其原因,有的说“活太累,要三班倒,上夜班连眼睛都睁不开,咱哪受过这种罪”,有的说“生活不习惯,南方人炒菜里边都放糖,说话叽里呱啦听不懂”,有的说:“想媳妇孩子”……他们回到家中认可套着双手靠在墙根晒太阳,闲着蹲在地上下草棍棋,也不愿意出去找些活干。

这种精神状态,这种思维方式,这种生活态度等待他们的只有贫穷。粮食没有了凑合,衣服不能穿了凑合,房子住不下了还是凑合凑合,最后就在凑合中凑合了一生。这种人,他们缺乏的不是物质财富,他们首先应该接受的是精神的扶贫,否则,他们将永远贫穷下去,祖祖辈辈。

2.贫穷不是耻辱,但不可视为荣耀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贫穷已经不再是人们可以引以为荣的资本,相反,今天我们倡导人们靠劳动致富,倡导劳动光荣,富裕光荣。我们自己首先要富裕起来,并最终使人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过去我们的确将贫穷视为是一件荣耀的事情,而且还有“越穷越革命”的响亮口号,但是那毕竟是时代的产物。

现在不同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对贫穷和富裕的看法也要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越穷越革命的岁月里,我们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我们不是要让人民永远停留在贫穷时代。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质量。所以,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贫穷已经不再是人们可以引以为荣的资本,相反,今天我们倡导人们靠劳动致富,倡导劳动光荣,富裕光荣。我们自己首先要富裕起来,并最终使人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江****在报告中这样说:“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所有这些指标哪一项不是为了使人民生活得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