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25457500000046

第46章 出使江陵晤别刘蕡(2)

不管还有多少未能弄清的细节,李商隐与刘 曾在湘阴晤面总是肯定的。这有李商隐的诗为证。诗是他们在湘阴分手时商隐写赠刘 的: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赠刘司户 》)

从这首诗可以想见他们会面的大致情景。时过十载,身隔万里,突然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遇见,开始时两个人几乎不敢相认。刘 已是满头花白,商隐也已两鬓染霜了啊。接下来的惊喜和感慨,只能用“欢泣”二字来描述了。不过,见面之初的“泣”与告别时的“泣”不同,更多是因为意外的欢喜。然后便是互诉离情。是啊,当初在令狐楚的幕中曾朝夕相处,如今一别十载,有多少话要说!关于自己的,关于朋友的,关于历任府主的,多少曲折,多少往事,多少委屈,多少愤懑!刘

没想到李商隐会离开长安远去桂州,那里距自己刚刚离开的柳州没多远啊。李商隐则欣喜刘 终于内迁了,祝愿他从此好运。

他们在一个小酒肆里,凭着几杯薄酒御寒,一面畅谈别后。

在兴元幕分手时,商隐还没结婚,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谈起儿子,商隐的情绪就好起来,他告诉刘 ,就是想念得厉害,离开长安的时候,衮师还不满一岁,现在该蹒跚学步了吧,真是不放心他们母子俩啊。问起刘 ,他的三个儿子都已长大,虽也读了些书,考过几回,却都还未能进身为宦,现在跟着母亲住在洛阳乡下。刘 很想回去看看,可是身不由己啊。

他们谈得更多的是朝政,特别是人事的变动。虽然照顾刘 的大僚大多属于牛党,但他对李德裕并无反感,他最担心的是宦官****,皇权旁落。

“朝廷积弊太深,恐怕没有什么希望,”刘 很悲观,“而且我也老啦……”“不,”商隐安慰道,“您还不老,如果朝廷用人,您还大有可为!”“哈哈……”刘 突然大笑,“朝廷用人!大有可为!朝廷用人会想到我们俩吗?”

李商隐顿时语塞,很抱歉地向刘 苦笑着摇了摇头。

古时士人真是很奇怪,明明距离皇帝那么远,却老要替皇帝想事,两只眼睛和一片心总是朝着皇帝和朝廷。儒学教育出来的士人多半如此,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传统呢?

就在小小的湘阴城,两个好朋友相聚了几天,萧条的街市,几家小小的酒肆,还有颇有名气的纪念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黄陵庙,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好在这时情况不同,他们不是朝廷的犯人或罪官,没有人在旁监督、催逼着他们。

但分手的时间还是无情地到来了。

虽是隆冬季节,春的消息也已悄悄地潜来。冬春两气在高天相会相撞,天反而格外阴沉,江风掀起大浪,把牢系在岸边的船只刮得动荡不定,岸上株株斑竹被风吹得瑟瑟作响,枯萎的竹叶雪片似的纷纷落地。雪花飘起来了,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是最后一场冬雪,还是最早的一场春雪呢……

刘 乘坐的船就要解缆起锚了。两个人都忍不住挥泪而哭,他们不知道前途如何,他们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

李商隐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赠送给刘 ,他手里拿着的是昨晚写就的一首七律,就是上面所引的那首《赠刘司户 》,首尾记述了此次见面的情况,当中四句则对刘 的遭遇深表同情,也表达了虽然渺茫却仍未断绝的一点希望。

“保重!我们长安见!”

李商隐对着渐渐远去的刘 身影大声呼喊,这是他的真诚愿望,也不知道刘 听得见听不见。他只见刘 频频招手,花白头发飘散在纱帽外边,被江风吹得飞舞起来。

刘 去后,李商隐也离开了湘阴继续南下。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他曾登岸游览,在他借住的官舍登楼远望,写了一首七律: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潭州》)

在楚地的这个著名城市,李商隐不能不想起屈原和他的政敌们,不能不想起才高命蹇的长沙王太傅贾谊,不能不想起在此立下战功的晋人陶侃。古人的事业已经远去,眼前自己是远离故园孤身一人,连个可以饮酒谈心的友人也没有啊。看来,他还没有从与刘 离别的忧伤中解脱出来。

现实也真残酷。就在李商隐回到桂州半年光景,大中二年(848)秋天,一封来自湓浦的书信,报告了刘 的死讯。他们在湘阴分手,不到一年,就天人两隔了。

这里一直存在一个疑问,无论刘 死于柳州还是澧州,为何报告讣音的书信却是来自湓浦(指江州,今江西九江一带)呢?他会不会是死于湓浦的呢?如果是,那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些,李商隐诗中没说到,也没有相关史料可以说明。可能性太多,却没有一个能够落实,只好存疑待考。好在这不影响基本的事实。

从刘 去世,到李商隐接到讣告,应该是有一段时间的。噩耗使他悲痛的心情难以遏止,一个胸怀报国壮志、有识敢言的人才,就这样在磨难中死去,怎能不令同样怀才不遇的人痛心!由刘 联想到同时代有多少这样报国无门的人士,想到自己的坎坷不顺,想到朝廷政治的黑暗,李商隐一连写了四首诗,才觉稍吐怨愤,心情略为平静。

这四首诗写于同时,但从其内容也大致能看出先后。《哭刘 》专写初闻噩耗时的感受,诉说了去年的相会和离别,诉说着自己的哀痛,表达了无限崇敬和痛惜之情,仿佛亲临灵前的呼号吊唁: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平生风义兼师友”高度概括了他和刘 的关系,充分表达了对刘

的尊崇,从此成为表达类似关系的经典性话语。“哭寝门”是一种礼节,相对于“哭诸寝门之外”,要更亲近更隆重,所以孔子曾说:“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2]“不敢同君哭寝门”的“同君”二字是说不敢把刘 等同于朋友,自己是要“哭诸寝”的,也就是把刘当作老师来对待。

接下来似应为《哭刘司户二首》,回忆的思绪更悠远了,情景更具体更丰富了,痛惜的内容、分量也更深入更沉重了:

离居星岁易,失望死生分。

酒瓮凝馀桂,书签冷旧芸。

江风吹雁急,山木带蝉曛。

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

有美扶皇运,无谁荐直言。

已为秦逐客,复作楚冤魂。

湓浦应分派,荆江有会源。

并将添恨泪,一洒问乾坤!

第四首与前二首的感慨有相近之处,诗末再次提及去年在湘阴黄陵庙的相会和送别: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