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25458100000009

第9章 红尘有缘识韩女(2)

自那日与浩然一起漾舟汉江,并与他联句莺花之续后,韩襄客觉得浩然的影子,好似时时刻刻都镌刻在自己的心幕,她有时甚至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恐怕都离不开他了。然而,这一转眼就有几个月都没见他来。

他为什么不再来了呢?

韩襄客听说浩然天天一个人住在涧南园屋后的草庐里闭门读书。虽然读书对他来说很重要,但是为了读书,值得他这样天天闭门不出吗?也或许因为自己是一个青楼歌女,会在他的心里轻得没有一点儿分量?

韩襄客一边弹琴,一边痴痴地想:两心若是相通,心声千里相应。她不知道她这饱含情愫的悠悠琴声,孟浩然能不能听到。

仿佛是心有灵犀,韩襄客正自愁闷之时,没想到浩然就真的前来歌楼,约她到岘山潭去游玩。

孟浩然和韩襄客自临汉门码头登船,二人行舟水上,迎江风满怀,一路好不高兴。有貌若仙子的襄客作陪,浩然摇橹荡桨,如同蜻蜓点水。

襄客坐在船中,满目胜景,她无心游赏。襄客将那把她爱不释手的古琴抱在怀里,望着浩然,情不自禁地为他弹唱起古曲《梅花落》: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歌喉绵厚圆润,歌声悲切苍凉。一曲唱罢,襄客已是泪流满面,容颜凄切切宛如雨打梨花。歌声如同心声,韩襄客在歌中,已然把自己比作了斗霜傲雪的梅花,她在严寒中开放,然而却在春风中零落。

随着彼此心灵的渐渐敞开,韩襄客向孟浩然讲述起自己的身世际遇。

美丽依依的汉江,蜿蜒往东南流去,穿过一望无际的平原之后,再往前面,就是位于南荆之地的郢州。韩襄客的家,就在离郢州城不远一个汉江南岸的小山村里。襄客早年家境富裕,父亲从小就专门请人教她习学琴棋书画,那时的生活无忧无虑,她自己就像掉进了蜜糖罐里。只可惜好景不长,父亲的早逝彻底改变了家里的环境。失去了父亲,家里也就等于失去了顶梁柱,母亲整日里涕泪涟涟,基本上也做不了什么事。家里也就靠父亲留下来的那点积蓄养活她和弟弟,没有了收入来源,家里的那点积蓄很快也就坐吃山空。实在没有办法,她十四五岁就四处漂泊,流落卖唱。

襄客曾经多难的生活,让浩然对这位风华女子充满了同情。

离岘山潭不远,一座孤屿如同一颗翠绿的宝石静静地镶嵌在一片碧波涟涟的水中。孤屿之上,茅竹丛生。孟浩然和韩襄客来到这座四面环水的小岛边,把小船泊好,二人上得岛来,取竹为竿,绑上鱼钩鱼线,孟浩然又从岛上的松土中挖出蚯蚓作饵料挂在鱼钩上,然后一甩竹竿,把鱼钩鱼线投入水中。过不多时,只见绑在鱼线上的浮漂没入到水中。浩然和襄客一阵惊喜,他们一起把握在手里的竹竿往起一提,感觉鱼竿好沉。二人双手再用力时,好大一条白鳞查头鳊被甩成一条弧线从水里钓了起来。

二人在小岛上钓得大鱼,十分高兴地回到船上。

韩襄客从小生活在汉江边上,懂得做鱼。只见她熟练地坐到船头,拿起一把金错刀,然后就开始剖鱼去鳞。待她用一双白如葱根的纤纤细手将鱼收拾干净,切成鱼块之后,孟浩然也在小船上架锅生起了灶火。

尽管没有齐备的作料,但襄客还是用自己的一双巧手,烧鱼调味,烩出了一锅浓香扑鼻的鲜鱼汤。

韩襄客舀了一勺鱼汤送到浩然嘴边,请浩然品尝。

一勺白亮浓稠的鱼汤从浩然的口中滑过喉头,他只觉得汤汁鲜香如饴,味若千里莼羹。

孟浩然着实没有想到,襄客的一双纤纤玉手,不仅会拨琴弄弦,而且能巧烩江鲜。他在心里对这个多才多能、心灵手巧的纤弱女子,不禁萌生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怜爱之情。

就在浩然和襄客日渐恩爱情浓时,京城长安却在发生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神龙三年(707)七月,太子李重俊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金吾大将军李千里等发动兵变,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然后由成王李千里分兵把守宫城诸门,太子李重俊与李多祚领兵自肃章门杀入宫禁,要去取安乐公主、韦后和上官婉儿诸人的性命,吓得皇上李显带着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诸人,仓皇登上玄武楼,由于皇太子李重俊没有下达捉拿皇上李显的命令,从而使杀入宫禁之后攻占玄武楼的羽林军将士迟疑不决,最终贻误战机,结果李重俊、李多祚、李千里兵败身亡。

武三思、武崇训被诛,给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安乐公主整天在父皇李显面前泣不成声。为了安抚自己的宝贝女儿安乐公主,皇上李显以太子李重俊谋逆犯上之罪,取其头祭太庙及武三思、武崇训灵柩,同时,赠武三思太尉、梁宣王,武崇训开府仪同三司、鲁忠王。安乐公主请皇上改其夫武崇训之墓为陵,因遭群臣反对,只得作罢。

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向皇上李显上奏,诬陷宰相魏元忠与太子通谋,请夷其三族。皇上李显念魏元忠为几朝元老,下制不许。而魏元忠早就对中宗之政心灰意冷,他向中宗上书,自请解官去爵,以散秩还乡而去。后被宗楚客诬谄,贬思州务川尉,行至涪陵而卒。

九月,皇上李显大赦天下,纪年改元景龙(707)。

太子李重俊的兵败身亡,给皇上李显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中宗李显自知国家动荡,由于京城受此事牵连而被革官去职的官员甚众,所以,皇上李显急于调迁大量的外官入京,充遗补缺。襄州刺史韩思复也由此调迁京城,入拜门下省给事中,官职由从三品降为了正五品。

韩思复奉诏回京,在门下省就任给事中的职位不久,当他闻知皇上李显正大兴土木,在长安城内修建景龙观时,忧心如焚。在从襄阳回长安这一路之上,韩思复亲眼看到沿途各地,很多地方民不聊生,而皇上不问民间疾苦,却在京城大兴土木,这让他对国家朝政感到深深的忧虑。于是,韩思复不顾韦后对自己的忌恨和皇上对自己的成见,毅然向皇上李显谏言:当今祸乱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兴建景龙观耗物劳民,非为时下所需。他希望皇上此时当紧要做的,是去体恤民间疾苦。

然而,皇上李显却对韩思复的诤诤谏言置若罔闻。中宗此举,从此让韩思复对中宗之政心灰意冷。

景龙二年(708),耗用了大量民力修建的景龙观(今西安迎祥观),还是在长安城内如期落成。

就在国家朝政发生剧烈动荡的这些日子里,孟浩然闲居在涧南园屋后的草庐内,他把大多数时间用在了习读诗书上,云卷云舒间,日子一天天似水流去。

自从因为罢试与父母产生隔阂之后,避居在涧南园屋后草庐里的孟浩然,对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诗文开始有了特别的偏好。《陶潜集》中那些清新恬淡的诗句以及闲居田园的生活,让他的性情渐渐变得安逸恬静了下来。

抛却了对利禄功名的渴望,孟浩然于不知不觉之间,似已看破了俗尘。

那日岘山潭与襄客离别之后,浩然对她日日思念。但是,襄客她毕竟是一个青楼女子,他知道,在他和她之间,其实是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所以,他常常强迫自己,让自己不要再去想她。然而,越是这样,孟浩然深埋在心底的思念,就越是如同一坛深埋于地下的清酒,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渐醇浓。

孟浩然与韩襄客的关系,渐渐地越走越近了。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二人都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韩襄客不可能在襄阳的歌楼唱一辈子,她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婚嫁之事,所以,她决定离开襄阳,要回郢州去了。

知道了襄客要走的消息,孟浩然独自躺在草庐的铺炕上,翻来覆去,彻夜难眠。屋外悸动的山风吹得茅屋瑟瑟作响,孟浩然心乱如麻。

和襄客相识相知的一幕幕,一遍又一遍地展现在眼前。每次和她独处时,他都会觉得自己是那样的轻松快乐,心无旁骛;而她每次的一颦一笑,都会让自己心生爱怜,注目良久。

怎么办?怎么办?孟浩然一遍又一遍地扪心自问。

襄客她不可能在襄阳的歌楼酒肆弹唱卖艺一辈子,终究要回家乡郢州去寻求归宿。难道自己真的能把一个青楼女子迎娶进门?自己因为罢试,已经和父母闹得很不愉快。如果再在父母面前说欲将一个青楼女子娶进家门,那不把一直崇尚儒世家风的父母气个半死才怪。可是,如果不能给襄客一份婚姻的承诺,那以后自己对她纵有千般爱恋、万粒情种,也终将与她相见无缘,形同陌路。自己心里又如何能够将她割舍?

取亦难,舍亦难。在这来来回回的思量间,孟浩然的心仿佛被现实一片片无情地撕碎,这让他感觉到了阵阵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无比揪心的痛楚。

不知何时,小小的木格窗里已经透进了一丝白白的光亮。眼看外面天就要亮了,孟浩然拖着慵倦的身子,从铺炕上爬起来,稍作洗漱之后,趁天色还未完全大亮,悄悄下到襄水河边的南渡头上,解开自家泊在渡头上的小船,沿着清清的襄水河顺流而下,进入汉江之后,再往襄客即将登船的码头逆水而去。

在航船宽大的木质甲板上,站满了依依离别的人们,几个年轻力壮的船工已经开始从停泊的岸边起锚,而后他们撤下了登船的跳板,随着船把头一声高亢嘹亮的吆喊,一张几丈高的白布大帆在位于航船正中的主桅上冉冉升起。帆借风势,航船慢慢地开始向江心滑去。

韩襄客挤在人群拥挤的甲板上,她的目光一遍遍在岸上送行的人群中寻找,她好想在自己离开襄阳时,能够看到他的身影。可是,却一直都没有看到他来。

他是一个书香之家的公子,而自己是一个弹唱卖艺的歌女,两人之间的事,也许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地想多了。也许在他心里,根本就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丁点儿的位置。

韩襄客感到有些晕眩,她连忙用手扶住船栏,一脸难过地闭上了眼睛,心里暗暗地想,他此时不来,自己和他也算缘分已尽了。

韩襄客稍稍地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她突然看见浩然正在跑向江堤的高处,他一边跑,一边在向自己不停地挥手。

韩襄客泪水盈盈。

望着大江两岸美丽依依的襄阳和樊城,望着跑上江堤高处向她不停挥动着手臂的浩然,她在心里对襄阳这片热土,油然而生出一串长长的牵挂和依恋。她情不自禁地向跑上江堤高岸的浩然挥舞着手臂,嘴里却连一句话也喊不出。

悠悠江风吹乱了襄客额前的一缕秀发,两行清泪无声地涌出她的眼眶,悄悄地滑过了她年轻而又美丽的脸庞。

船码头远了,襄阳城远了。

航船借着遒劲的江风,满鼓起航帆破浪前行。站在甲板上的人们纷纷都回到船舱里去了,宽大的船甲板上,只有韩襄客一个人还在静静而立。她舍不得离开这方山青水绿的热土呀,虽然流落到襄阳仅仅不过几年的时间,但是,在她内心却对这方热土已经有了千丝万缕的牵挂。

这挥手一去,自己还会再回来吗?韩襄客一遍遍在心里自问。然而,山无音,水无应。韩襄客孑然一身,默默无言地立在船头,环顾茫茫四野,满目秋水空山。这让她心里不由得掠过了一丝秋色凄清的迷离和茫然。

郢州管辖长寿、京山、富水三县(今湖北钟祥、京山一带),西北与襄州宜城县接壤,与襄州襄阳相距不过三百里之遥。自从回到郢州之后,四乡八里的媒人几乎踏破了韩家的门槛。

不仅有避居乡里的富族豪绅,也有长寿城内的书香门第,可是,韩襄客却让母亲对他们一一回绝。

韩襄客只是在家里盼望着来自襄阳孟家的消息。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襄客却没有盼来孟家的媒人前来登门,这让她在心里不由得暗暗地开始着急起来。

是夜皓月当空,秋月盈圆如盘。已是夜深人静,窗外月华似水,韩襄客独自躺在闺房的卧榻上辗转难眠,她披衣起床,独自一人走进庭院,站在院中绿叶繁茂的一棵橘子树下,抬头望着澄碧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心里不由得痴痴地想:浩然,你现在是否也望着天上这一轮明月在静静地想我?

韩襄客在庭院中的石凳上坐下来,她屈指一算,自己回郢州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浩然若是真在心里对自己有意,那也早有时间请媒人登门了,可为何到今天还没有一点儿消息呢?她的心里变得惶惶不安起来。

韩襄客独坐在桌台前,目光凄然,百思无计。于是,她决定给浩然修书一封。待她在桌上铺纸研墨,正待提笔时,却不知这书信该从何写起。自古都是男儿向女子开口求婚,哪有女子主动向男儿请婚之理?想到这里,韩襄客不由得一脸羞怯。

韩襄客愁肠百结、心无聊赖之际,她突然想到,浩然博学多识,自己何不借诗言喻,写一首古诗给他寄去?

主意一定,韩襄客感到心里轻松了许多。可是,古往今来的情诗那么多,选哪首诗最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愿呢?她猛然想到了《诗经》里的那首《摽有梅》,于是,韩襄客提起笔来,字迹清秀地写下了这首《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是一首借梅喻情的古诗,写的是一个古代女子把自己比作树上的梅子,盼望着心仪之士快快请媒登门,共结良缘,再也不要错过了最后的机会。

韩襄客写好了这首诗,她觉得自己的意思都已经完全表达在这首诗里了,再写其他已显多余,索性连名也不署,就把它装进了信封。

往襄阳寄出信件之后,韩襄客便安下心来,静静地等候着来自襄阳的消息。

其实,孟浩然送韩襄客回郢州之后,对她也是日日思念,回想起那日在江边码头挥手道别时的情景,孟浩然的心,仿佛一下子飞到了她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