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五灯全书
25721200000192

第192章

臨濟宗

南嶽下十九世

淨慈穎禪師法嗣

溫州江心一山了萬禪師

臨川金氏子。貌瘠而弱。年十五。業文有聲。然素志出家。弱冠。從金谿常樂院思仁祝髮。俄有靈芝產戶樞。及游方。謁偃溪聞。荊叟珏。簡翁敬諸老。皆相脗合。東叟領南屏。命師掌記。偶經神祠。見紙灰旋起。脫然忘所證。亟以白叟。叟詰之。遂蒙印可。遊天台。眾請開法寒巖。瓣香嗣東叟。踰三年遷仙居紫籜。又十年遷疎山。當道議不合。即撾退。未幾。江淮總統。會諸山。以開先迎師。師涖事。叢林鼎新。又十年。請住江心。少不適意。又輙棄去。寺眾數百。懇留隨至馮公嶺。各涕泣而去。會廬山月澗明。遣舟迎師歸東溪。明示寂。開先之眾復以請。師力却之。眾哀懇不以寺事累。師勉應之 上堂。靜悄悄。鬧浩浩。渾不涉階梯。已踏向上道。萬里無寸草。出門便是草。撞著賣柴翁。便是栽松老。瑠璃殿上月團團。珊瑚枝頭日杲杲 上堂。逢堯舜則陳典謨。要立生涯。遇桀紂則用殺伐。盡掃窠臼。吾輩人。乾嚗嚗。硬糾糾。淨躶躶。赤灑灑。何曾有許多事。可怪睦州老漢。見僧入門便道。現成公案。放汝三十棒。仔細看來。也是窮急計生 上堂。拈拄杖曰。此拄杖子。西天四七。東土二三。天下老和尚。拈弄不出。今日落在開先手裏。無頭無尾。能放能收。離相離名。能縱能奪。雖然如是。也只為中下之機。忽遇上上人來時如何。以拄杖畫一畫曰。放過一著 元仁宗皇慶壬子十一月二十六日遘疾。危坐不近醫藥。閱七日。命具浴更衣。書訣眾語。泊然而逝。闍維。收五色舍利如菽。不可數計。目睛不燼。鎔以烈焰益晶瑩。齒牙頂骨。錚然有聲。時改作豫章烏遮塔。江西行省丞相幹赤。命以舊藏世尊舍利。奉于中。而遣使分師之目睛舍利。貯之銀盒。陪葬焉。其餘分葬東溪。

明州奉化岳林栯堂益禪師

溫州人。開法婺之天寧。遷薦福。後主明之太平。復陞彰聖。晚住岳林。上堂。古者道。我者裏無法與人。只是據款結案。彰聖者裏。亦無法與人。亦不據款約案。拈拄杖曰。如何是佛。赤脚踏蓮花。如何是佛向上事。雕梁畵棟。擲下拄杖。便歸方丈 二月十五日上堂。擊拂子一下曰。彰聖今日將三十年前。冷灰裏爆出底烏豆。換老胡眼睛去也喝一喝曰。設有一法過於涅槃。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 上堂。魯祖面壁。麻谷閉門。二大老。雖與天寧相去數百年。今日不免各與二十拄杖。何故。譬如油蠟作燈燭。不以火點終不明 示眾。諸上座。出息不保入息。二六時中。切莫將身心別處雜用。饒你掉臂。也是祖師西來意。脚尖頭。也踢出一尊古佛來。不如無事好 上堂。舉黃龍三關話。師曰。黃龍老漢頭匾。所以說漳泉福建話逼真。謾得天下人過。謾漳泉福建人不過 上堂。手指左邊曰。者是香爐。指右邊曰。者是花瓶。能以一義。作無量義以無量義為一義。陳尊宿織蒲鞋。鄧師伯打瓦鼓 上堂。步步是諸人證明處。須是自肯方可歸家穩坐。若不然者。[虫*巢]蛣腹蟹。水母目蝦 上堂。五千四十八卷。只作一句道却。遂起身曰。立地待諸人搆取。便下座 臨終偈曰。八十三年。什麼巴鼻。柏樹成佛。虗空落地。茶毗。舍利瑩然。齒牙數珠不壞。

婺州雙林雲居自閒禪師

括蒼葉氏子。烏巨行九世孫也。初參荊叟珏於靈隱。次謁東叟穎於淨慈。掌記室。一日因撰佛成道疏曰。發見精於午夜。穎曰。何不道泯見精於午夜。師不覺股栗汗下。如發蒙蔀。徹見穎垂手為人處。後出世雙林。遷智者。元仁宗皇慶壬子十月二十五日。與客語笑次。忽命侍僧取筆。書偈而逝。

育王觀禪師法嗣

洪州仰山晦機元熙禪師

豫章唐氏子。師與兄元齡。俱習進士業。元齡既登第。師從西山明祝髮。將遊方。其母。具白金為裝。師謂財足喪志。即善言辭之。聞物初觀。闡化玉几。往依之。初與語驚異。留侍左右。後謁東叟穎於南屏。命掌記。至元間。總統楊璉真。加奉旨取育王舍利。躬詣師。求記述舍利始末。因招與俱。師曰。我有老母。兵後存亡不可知。遂辭歸江西。元齡。先以臨江通判。從文丞相起兵。死難。獨母在堂。師奉之以孝聞。元成宗元貞丙申。出世百丈。居十有二載。至大初。應淨慈請入院。日行中書省。行宣政院官屬。悉迎請發揚宗旨。四方英衲。一時輻輳 上堂。雲門道箇普字。盡大地人不奈何。殊不知雲門四稜蹋地。當時若與震威一喝。待他惡發。徐徐打箇問訊道。莫怪觸忤好。非但扶起此老。管取話行天下 上堂。舉太原孚上座。聞角聲悟道話。頌曰。琴生入滄海。太史遊名山。從此楊州城外路。令嚴不許早開關 上堂。三界無法。何處求心。白雲為葢。流水作琴。古今無間。誰是知音。擊拂子曰。一曲兩曲無人會。雨過夜塘秋水深 上堂。獨坐大雄峰。寒灰撥不紅。一星螢火出。孤鶴過遼東 結制上堂。以手作結布袋勢曰。南山今日結却布袋口了也。汝等諸人。各各于其中。身心安居。平等性智。忽有箇衝開碧落。撞倒須彌底。莫道結子不堅密。良久曰。漫天網子百千重 居七載。復遷徑山。已而杖策歸南屏山下。百丈大仰之徒。聞師退閒。爭來迎請。師不獲已。遂返仰山。居三年。將示寂。手書辭所與遊者。復書偈訣眾。擲筆而化。時元仁宗延祐己未閏八月十有七日也。世壽八十二。奉全身[療-(日/小)+土]於金雞石下。弟子在杭者。分爪髮。塔於淨慈西隱。

淨慈聞禪師法嗣

杭州徑山雲峰妙高禪師

福之長溪人。世業儒。母阮。夢池上嬰兒合爪。坐蓮花心。手捧得之。覺而生。師因名夢池。神彩秀徹。嗜書力學。尤耽釋典。固請學出世法。依雲夢澤薙染。受具戒。首參癡絕。次見無準。準尤器愛。復之育王。見偃溪聞。命掌藏鑰。一日聞舉譬如牛過窗櫺。頭角四蹄都過了。因甚尾巴過不得。師劃然有省。乃曰。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聞許可之。會聞遷南屏。師與俱。後出世。住宜興大蘆。繼遷江陰勸忠霅川何山。蔣山虗席。奉朝命居。歷十有三載。眾踰五千指。宋恭宗德祐乙亥。寺被兵。軍士以刃擬師。師延頸曰。欲殺即殺。吾頭非汝礪刃石。辭色了無怖畏。軍士感化。棄刀而去。元世祖至元庚辰。遷徑山寺。罹回祿。草剏纔什一。不數年。遂還舊觀 示眾。前念是凡。後念是聖。一刀兩段。更莫遲疑。是以涅槃會上。廣額屠兒。放下屠刀。便言我是千佛一數。然雖如是。若無舉鼎拔山力。千里烏騅不易騎 示眾。言前辨旨。句下明宗。東計山熾然說法。湛瀆水專為流通。者裏搆得。未免遞相鈍置。若或尚存觀聽。擾擾怱怱。晨雞暮鐘 上堂。聲色為無生之鳩毒。受想乃至人之坑穽。者般說話。阿誰不知。然麤飡易飽。細嚼難饑 上堂。世界未形。乾坤泰定。生佛未具。覿體全真。無端鏡容大士。向鷹巢躍出。擘破面皮。早是遭人描邈那。更缺齒老胡。不依本分。遙望東震旦國。有大乘根器。迢迢十萬里來。意在攙行奪市。直得鳳樓鼓響。阿閣鐘鳴。轉喉觸諱。插足無門。合國難追。重遭揭露。新蔣山。迫不得已。跨他船舷。入他界分。新官不理舊事。畢竟如何。拍禪床一下曰。戍樓靜貯千峰月。塞草閒鋪萬里秋 上堂。五峰峭峙。到者須是其人。一鏡當空。無物不蒙其照。祖師基業。依然猶在。衲僧活計。何曾變遷。著手不得處。正好提撕。措足無門時。方堪履踐。直得山雲淡泞。澗水潺湲。一曲無私。萬邦樂業。正恁麼時。功歸何所。車書自古同文軌。四海如今共一家 戊子春。僧錄楊輦真加。奉旨。集江南禪教諸德。朝覲論道。上問。禪以何為宗。師進前奏曰。禪也者。淨智妙圓。體本空寂。非見聞覺知思慮分別所能到。宣問再三。師歷舉西天東土諸祖。以至德山臨濟棒喝因緣。又宣進榻前。與譖者反復論難。譖者辭屈。世祖大悅。賜食而退。師陛辭南歸。示眾。我本深藏巖竇。隱遯過時。不謂日照天臨。難逃至化。又曰。衲被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徑山復災。師謂眾曰。吾宿負此山債耳。復竭力營建。匯殿坡為池。他屋以次落成。癸巳六月十七日。書偈而逝。師生於宋寧宗嘉定己卯二月十七日。世壽七十五。僧臘五十九。塔于寺之西麓。

湖州何山鐵鏡至明禪師

福唐長溪王氏子。首謁堯叟蓂于嘉禾天寧。雖蒙策勵。未有省發。復見偃溪聞于淨慈。久之。始獲印證。又謁清溪沅藏叟珍。元世祖至元辛巳。出世何山。移大梅。成宗大德庚子。復歸何山 上堂。著意馳求。驢年見面。盡情放下。瞥爾現前。香嚴聞擊竹聲。徹見本來面目。即不問。且道。恁麼熱向甚麼處回避。歸堂喫茶去 上堂。原野秋陰。寒螿悉吟。楓林落葉。片片赤心。達磨頂門無骨。兒孫海底摸鍼。忽然摸著時如何。誰道龍王宮殿深 上堂。達磨不來東土。官路少人行。二祖不往西天。私酒多人喫。何山門前。一條大路。南來北往。知是幾多。只是中間一塊石頭。未曾有人踏著。眾中莫有踏著者麼。擲下拄杖曰。看脚下 上堂。今朝八月二十五。記得洞山離查渡。落在雲門網子中。有屈至今無處訴。豎起拂子曰。雲門大師來。也合喫何山手中棒。且道。過在什麼處。不合鼓弄人家男女 仁宗延祐乙卯十一月初五日。呼其徒囑後事。索紙大書曰。絕羅籠。沒回互。大海波澄。虗空獨露。擲筆翛然而逝。壽八十六。

明州天童止泓鑒禪師

初住信州真如。移天童。上堂。諸佛不真實。說法度羣生。菩薩有智慧。見性不分明。白雲無心意。灑為世間雨。大地不含情。能長諸草木。古德與麼提唱。於四諦法中。開鑿人天。不妨善巧。若據衲僧分上。何啻白雲萬里 上堂。拈拄杖曰。一有多種。二無兩般。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拄杖子聞與麼道。不覺忻忻笑曰。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擲下拄杖。下座 上堂。舉大陽玄問梁山。如何是無相道場。山指大士幀子曰。者是吳處士畫底。玄擬進語。山急索曰。者是有相底。那箇是無相底。玄遂有省。便作禮。山曰。何不道取一句。玄曰。道即不辭。恐上紙筆。山笑曰。此語上碑去在。頌曰。真空無相絕名模。空底精兮畫底麤。道即不辭難上紙。西天胡子沒髭鬚。

雙林朋禪師法嗣

杭州靈隱悅堂祖誾禪師

南康周氏子。年十三。依郡之嘉瑞僧偃。薙髮受具。一日閱華嚴。至惟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忽有省。往見別山智於蔣山。問近離何處。師曰江西。智曰。馬大師安樂否。師叉手進前曰。起動和尚。未幾。參斷橋倫於淨慈。問臨濟三遭黃檗痛棒。是否。師曰是。倫曰。因甚大愚脇下築三拳。師曰。得人一牛。還人一馬。倫頷之。暨倫逝世。介石朋補其處。一日室中。舉柏樹子話。師擬議。朋杭聲曰。何不道黃鶴樓前鸚鵡洲。師於言下大悟。即命侍香。久之。歸廬山。東巖日住圓通。延師分座。九江守聘師。出世西林。元世祖至元甲午。遷開先。又遷東林。元貞初。奉詔入對稱旨。賜璽書通慧禪師號。并金襴法衣。大德乙巳。遷住靈隱 甞勘一僧曰。微塵諸佛。在你舌上。三藏聖教。在你脚底。何不瞥地。僧罔措。師便喝 又勘一僧曰。釋迦彌勒是他奴。他是阿誰。僧擬對。師便打 武宗至大己酉。一日集眾訣別。說偈曰。緣會而來。緣散而去。撞倒須彌。虗空獨露。乃泊然而逝。世壽七十六。僧臘五十三。

靈隱濟禪師法嗣

明州天童石門來禪師

甞作剪刀頌曰。渾鋼打就冷光浮。兩刃交鋒未肯休。直截當機為人處。何曾動著一絲頭。

明州雪竇野翁炳同禪師

新昌張氏子。參大川濟。一日入室次。濟舉臘月火燒山話。師擬開口。濟遽拈竹篦拄之。師豁然悟旨。後縛茅仗錫峰。日扃戶書法華。有老來非厭客。靜裏欲書經之句。晚應雪竇 送僧之華頂見溪西偈曰。高高峰頂屹雲中。八十溪翁也眼空。相見莫言行脚事。累他雙耳又添聾 元成宗大德壬寅中秋日。陞座辭眾而逝。

薦福燦禪師法嗣

福寧州支提山愚叟澄鑑禪師

寧德張氏子。初住白雲。元至元辛卯世祖敕賜住持支提。號通悟明印大師。後示寂日。沐浴更衣。書偈曰。八十二年。落賺世緣。躍翻筋斗。應跡西乾。擲筆危坐而逝。

雪峰信禪師法嗣

紹興大慶尼了菴智悟禪師

福州王氏女。幼孤。年十一。白母願出家。因誦維摩經。至諸佛國土亦復皆空。豁然頓悟。往參雲峰信。信問曰。上座什麼處住。師曰。不住南臺江邊。信曰。畢竟住在什麼處。師不審便行。信叱曰。走作什麼。合喫山僧手中棒。師面熱汗下。次日復往請益曰。某甲昨日祗對和尚。有什麼過。信厲聲曰。更來者裏覓過往。師釋然曰。月明照見夜行人。信顧旁僧曰。看渠根器不凡。遂印以偈。有相逢若問其中事。風攪螺江浪拍天之句 上堂。拈拄杖曰。天乘十二闌干角。風滿三千世界中。熱惱變成清淨境。禪心頓覺悟真空。靠拄杖曰。有甚共語處 上堂。大陽門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時時九夏。古人甚麼道。未免坐在者裏。大慶即不然。山轉疑無路。溪回別有村 上堂。柳絮飄風。杏花沐雨。好箇生機。快須薦取。以拂子擊禪床曰。咄。三十年後。不得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