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心理暗示术
2575100000008

第8章 自我暗示与人格成长(1)

通过长期的暗示,人的品质也可以改变。每个年代都有很多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这说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教育或者暗示可以改变人的品质。

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同样重要

前面所讲的是自我暗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现在该谈谈别的了,我们必须讨论一下自我暗示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

几千年前就有智者说过:“教育孩子从小走正道,他长大以后才不会脱离正轨。”这句话,无论在以前还是在现在,都绝对没错,而这里所指的“教育”,不就是将某种暗示注入孩子的思想吗?暗示是分好坏的,这决定了孩子今后的品行。

在后面的篇章中我将详述有关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的问题,现在我先讲讲暗示和自我暗示对社会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极为重要,而且它也能促进公共道德的进步。换句话说,自我暗示的影响巨大,在社会进步的事业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当运用自我暗示解除我们身体上的病痛的同时,它也可以帮我们对付人本性中的一些缺点,不管这些缺点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并且,它还能发展我们的智慧,支配我们难以驾驭的思维,加强我们的判断力,以及弥补我们的精神缺陷。

但是,自我暗示的手段并不能漫不经心、毫无章法地随便使用和普及,而是必须符合个人和社会改革的要求,当清除了那些危害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邪恶暗示之后,我们的世界就可以完全摆脱那些病态的问题,如疾病、嫉恨和犯罪等,社会就会走上和谐的发展道路。

我们都知道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培养身体健壮、意志坚强的年轻一代,对于我们国家的复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培养健康的精神素质也同样不可或缺,它将教会我们如何正确、理智地思考;它将告诉我们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它将教我们成为工作的主人,而不是工作的奴隶。通过暗示和自我暗示,可以提升精神素质,继而矫正我们的道德畸形,这与我们的生理机能帮我们对付身体上的病痛一样。虽然不是为了争当体育冠军,但我们能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增加肌肉力量。同样,我们也能在精神和道德领域培养健康的人格。

自我暗示还可以降低犯罪倾向。我认为,自我暗示在人类消灭犯罪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曾在几个有不良习性的南锡孩子身上试过我的方法,结果获得了成功。他们从小就有犯罪倾向,后来被关进了少管所。可惜,由于后来他们被送到其他镇的劳教所,我没能继续我的实验。尽管如此,有关部门对我的方法还是很感兴趣,我也很愿意为此作出贡献。同样,我也很愿意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帮助美国解决犯罪率飙升的问题。

坏的暗示引发犯罪

众所周知,犯罪行为是有某些“传染性”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出现过犯罪高峰或者流行性犯罪,这就是因为思想受到各种暗示的影响而产生的后果。在法国,报纸曾长篇累牍地报道一起列车抢劫案。之后,这起案件很快有了翻版,两个星期内就发生了五六起列车抢劫案,而且犯罪手法都一样。这种流行性犯罪行为就是由暗示引起的。

最近,在巴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它可以阐释暗示与自我暗示的力量,并且可以说明暗示可以引起自我暗示。有一个疯子在干货店用注射器扎了一位女士,并且给她注射了一些能引发局部炎症的液体。当报纸对此作了报道后,在第二天就发生了两三起类似事件。后来,这类事件持续增多,受害者多达几十人。

奇怪的是,当暗示制造“扎针者”时,自我暗示也在制造“受害者”,很多女士仅靠想象就相信自己被扎了,而且还觉得有刺痛感。在路易十五时代,类似流行性事件也曾发生过。

另一个暗示引发流行性犯罪的案例发生在17世纪,几个妇女被流氓剃光了头,然而在20年后,又发生了同样的案件。

电影院是人员聚集场所,同时也是一所“犯罪学校”,因为电影内容中坏的暗示会影响年轻人的思想。在我们国家,尼克卡特型的电影就毁掉了很多年轻人。

我们已经知道,暗示可以引起犯罪,从逻辑上来讲,暗示同样可以用做对付犯罪的武器。但暗示也有好的作用,上文我们讲到,对少年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暗示在其一生中发挥作用的。同样,我们也可以将自我暗示引入少管所,让那些迷失的少年迷途知返。在少管所里,首先通过集体练习把暗示的种子种到每个人的思想中,那些接受者就会改邪归正。然后将已经改邪归正的人与其他人分开,暗示的影响力就会加强,让更多的孩子萌生弃恶从善的心理需求。

通过暗示,帮青少年改变恶习

有人问我:“恶习是否真能改掉?”我的回答是:“通过长期的暗示,人的品质也可以改变。”人家都知道,自我保护是人类最强大的本性,但是,每个年代都有很多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这就说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品质。这里所说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暗示。

暗示在唤起良性意识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实践证明,它也可以用来消除犯罪现象,把成百上千的流浪汉变成品德高尚、作风正派的对社会有用的公民。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年轻人,他们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易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有义务让年轻人接受好的暗示,而非那些邪恶的暗示。年轻人的易感性使其易于改善行为的意念,向年轻人输入良性行为的观念,将这些观念只要注入其潜意识,肯定会起到指导其行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