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25786700000019

第19章

二明德用中二。初長行經家敘列。後顯當時偈讚。前中九。一菩薩數量。即前十剎海塵數。二菩薩毛孔放光。三光中現菩薩。四所現菩薩入遍法界諸安立海塵中。言安立海者。梵云[這-言+(厂@若)]奈那。安立海。即剎海之都名。如前所引下七十一中說。五塵中有廣剎。六剎中有佛。七菩薩往供。八念念助佛開化。略標十法門。理實無限。九化答。謂由前十法。成後十答。此文本疏作三釋。一各自別釋。二相配屬釋。三圓通釋。就初釋中文二。先明以十法門各自開悟剎海塵數眾生。此以得法生信解等為答故。後結云。如是普遍一切法界。隨眾生心。悉令開悟。後念念中。一一下。明眾生得十種益。以但言各令如須彌山塵數。不云如剎海塵數。不云如剎海塵數故。前中二。先別顯。後如是下總結。前中一於念念中。以夢自在等者。念念之言與後九同。非名別。令下並准此。夢自在示現者。略有三義。一夢中唯依意識。能見色聞聲等。今此亦爾。菩薩於一根門。示現自在見色聞聲等。以此開悟故。二於夢中。示現順違境界。或為說法令開悟故。示現之言。亦宣說故。三如於夢中夢經多年。於小屋中。多人各夢山河大地。而不逼迫。此中亦爾。菩薩以此。轉變外境。小時現多時。小處現大處。自在無礙。令開悟故。二諸天歿生等者。為躭著天樂者。說諸行苦有生滅故。三菩薩行者。謂以無所得。遍修行海。普為眾生故。四動剎等者。降伏恃大力起我慢眾生知佛力最大。令讚益故。五說淨土從大願起故。六說佛具有一切眾生同類言音故。出現品云。一切眾生言音。皆為如來法輪音聲所攝是也。七說佛身如雲。就雨法雨故。八說佛神變。就放光照遍法界土故。九說佛解脫力。就普現身光照滿法界故。十說普賢主伴身。遍十方佛剎眾會。由大願違立故。後總結可知。

後明眾生得十益者。一令造十不善業者令脩十善離苦。此舉地獄。意亦攝餘故。二令未入十信者入故。三令修五戒及不動行故。四令住二乘道故。五令修事善。發福行故。六令發大心悲智願故。七令得三賢。趣向十地故。八令證如。得無分別智眼故。九令得八地已上大力大願無盡智淨國土故。十令得佛本大願。願眾生得大菩提故。云生如來家。非謂得初地名生佛家也。

第二相配屬釋者。謂將前十法。如次配後十益。所以者何。前十雖云念念開悟剎海塵數眾生。不必同一念間總令獲益故。中間結前起後。云如是普遍一切法界隨眾生心悉令開悟又。開悟但是警覺之調得益。或復遠近多少當不相違。況其開悟遍法界得益。乃云一一國土此何爽也。梵本中呼此開悟之言。為散住達寧。此云於先警悟也。

第三圓遍者。前十法門。於後十益。一一遍過。謂一一開悟。能成十益。乃至一益。如是互遍無有障礙。此中若從前向後。麤相十重可知。若從後向前。細分十七。一其十須彌山塵數眾生得十種益。方是一法門。所開悟也。二如一法門餘十剎海塵數法門。一一皆爾。三彼多法門。方是一念中所開悟也。四如一念中。餘念念亦爾。五彼念念開悟。方論一廣剎中。六如一塵剎。如是十剎塵數廣剎亦爾。七彼十剎塵數廣剎。方論一塵內。如是於一安立所有微塵亦然。九如一安立既爾。如是遍一切法界諸安立海。當知悉然。十其遍法界安立海中業用。方是一化菩薩所作。十一如一化菩薩。如是世界海化菩薩。一一亦然。十二彼十世界海化菩薩。方是一光所現。十三如一光明現化菩薩。如是十世界海塵數光明一一所現菩薩亦爾。十四彼十世界海塵數光明。方是一毛孔現。十五如一毛孔所現光明。如是遍身毛孔一一皆爾。十六彼遍身毛孔現光方是一菩薩。十七如一菩薩。如是十信佛剎塵數箇世界海塵數菩薩遍身毛孔所現光明。一一皆爾。此諸菩薩所現業用。遍一切法界。諸安立海所有塵中世界內者。顯此會中將欲說期。稱法界法故。上來明結集家敘竟。

二當時偈讚中。十頌分二。初一頌光音自述可知。餘九頌。歎菩薩德用。於中分五。初三歎昔因深厚。次二歎身智寂用。次二歎身業自在。次一歎意業無礙。後一歎三業殊勝。

第四光示法主中六。一放光意。謂復所明光之業用。是佛神通之境。欲令時眾得承佛力見彼境界故。二光出處。謂於眉間。悉平等普照。離偏為故。三顯光名。謂令諸菩薩得智慧明。普見佛力所現境界故。云普照十方藏。是眉間出此光故。四光色相。謂色如紺寶。照用如燈。周遍潤澤。雨法猶雲。五遍照下辨光業用。於中一照現十方剎及眾生。二遍種動剎網。或誓機或嚴剎剎網。謂一剎種上所管二十重內。凡一重中。有三重主伴。遞相圍繞。十方觀之。似網孔縱橫。上下皆悉相當故。三剎網塵中現佛說法。說法中三。一說三世佛波羅蜜海。此法三世佛同說故。名三世法輪。二說出離生死法門。三說諸佛大願法門。明普賢道場遍十分世界。六明事歸本。謂******界。佛已圓證。從此流教被機。遂令機來證。此脩因順果。從下漸上故。眉間放光作佛事已。右繞世尊。從足下入也。

第五現華表義中二。初總標華現。彼其華下。別顯德用。前中華生佛前。顯所詮華藏是佛果所有故。忽然出者。化現難測故。後別顯德中。略陳十一種。理實無盡。十一中。初一總。餘十列。列中前六明體備眾德。後四顯妙用自在。前中云藏者。謂蓮華臺中蓮子住處。有含藏之義故。悉法門一含一切華藏之名。從此出也。後妙用四中。無邊諸佛。應機神變。及應眾生。隨類言音。皆依華出。前云摩尼寶王。未顯何等摩尼。故此顯云。影現一切佛身之者。前云發起一切。未顯音所說法故。顯云說菩薩行願法也。此則華現佛身圓音說法。於一念間。周遍法界。佛事究竟。唯此一華之妙用也。

第六現眾表教中二。初標人。後其一切下辨德。前中三。一現眾時。謂前華生之後。尋即現故。此顯教義相應無間然矣。二現出眾處。謂佛高毫相中。表與所論不二而二故。三有菩薩下明所現眾。於中有五。一主菩薩名勝音者。謂主教之音。勝彼一切眷屬教音。或說一切勝法之音故。云一切法勝音也。二眷屬菩薩有剎海塵數者。夫一主教必有無量眷屬相應。三主與眷屬。於一圓音。同時各應。無前無後。故曰但時而出。四主伴雖殊。莫不皆顯脩因順果故。皆右繞也。五主伴能詮名與所詮共相應故。又主伴相對正助異故。是以主據臺。伴坐鬚也。二辨德中。以主教是此正所明故。此中唯讚勝音德也。文中十句。一理智了深法界。二量智無礙入佛所行。三內證果海。四外應諸剎。五毛孔現遍。六內觀法界。七外感佛故。八恒住三昧。九見佛十力遍法界盡來際。十總結多故門云乃至三昧等。

第七偈讚佛德中有十一菩薩說偈。即為十一段。初一是主。餘十為伴。一一有二。初承佛力。則顯說有依。離我慢故。普觀十方。表說通緣。無偏心故。後正說俱稱揚德用。

就初主菩薩。十頌分二。初三偈歎佛勝德。餘七歎菩薩德。前中初一身遍眾生界。勘第一句梵本云。勃陀迦瑜佛身也。塞普吒充滿也。達摩駄都法界也。[鞥-合+(白-日+田)]諸也。是故應云佛身充滿諸法界。不偈云於以是即理之事差別相故。二毛孔現諸佛。三毛孔含剎海。以佛具有三世間身故。於三位自在。不起覺樹。現業用。以下頌中說剎皆是此也。後七偈中。一佛坐多剎。菩薩咸集。二具福慧數菩薩其歎量。三由行普因。得普現果。同多剎多劫積行之菩薩。感來坐聽。稱根故喜也。梵本云。住最勝智諸菩薩。多剎脩行經劫海。遍坐一切佛會中。聽受法雲生喜悅。五行願滿證佛果。六神通大用滿法界。七現多身演嚴光隨樂說法。初兩句。梵本云一切剎出微塵相似身雲常示現應。筆削云。常能示現諸身雲等一切剎微塵數。

第二觀察菩薩十偈歎佛三業自在德。於中分五。初二歎佛權實雙行智。次一歎佛他心智。次一歎佛身業。次四歎佛語業。後二歎佛神通。就初二中。一雖證******界。而就隨世導引。二雖證法身離相。而隨機現形。次一他心智中知一切法者。法是心法。次一身業中。上半相勝。下半用勝。次四語業中二。謂前三別明。後一通顯。前中一化佛音深廣。二毛光音調生。三光明音讚果德因德行。後一遍顯中三。初一句顯前三種音說法出正離於耶小。次一句顯前三說出多。下二句顯前三說皆勝非下所及。後二神通中。一八相身現通。二重化身現通。

第三法喜菩薩十頌歎佛寂用應機德。於中分四。初三明佛身語應機德。次一三業廣應。次三寂用自在。一寂用無礙無生。二寂而常用。三會用歸寂。後三應機無盡德。一法雲無盡。二眾會無盡。三身相無盡。

第四香焰光菩薩十頌歎此會中菩薩自分勝進德。於中分四。初三歎自分業用。謂遍剎見佛。次二用等普賢。次三勝進同佛。後二定用自在。並可知。

第五師子菩薩十頌歎佛轉法輪德。於中分八。初二頌總歎遍一切處轉正法輪。前頌明轉輪果。後頌出因。次二頌明以種種名號轉法輪。前頌輪果。後頌出因。次一頌明轉無生平等法輪。次一頌明轉本行法輪。次一頌明化佛法轉輪。次一頌明於無差別身現差別色身為轉法輪。次一頌轉三世佛名號法輪。後一頌總結。但是三世所說法輪。皆此處說。

第六法海菩薩十頌歎會中菩薩助佛揚化德。於中。初一智滿得法。謂得如是深廣方便故。就周遍一一國等。此亦是總門標舉。後並別顯。故云能入如是方便。此即指後別顯也。二一切處化廣。三一切時觀真。四一時佛內行勝。謂以常在佛身內從眉間出也。五一切塵中用行無[得-彳]。六一切剎中見佛自在。七開佛遍法界。圓音。八契入平等妙音智地。九獲識達凡聖音聲智。十地位成滿。

第七慧燈菩薩十頌歎菩薩悟入佛深廣德。於中分四。初二歎菩薩見佛真體。一見佛離相智。二見佛自在體。次四明悟主法。一證深理法願力受身。二觀深法脩事行。名最勝行。由此得果。是福生住智地。三連果法體。四廣因得廣果。次二歎佛身能普應。一深。二廣。後二歎得佛加持菩薩令見一切佛。一當貪佛加持。二餘一切佛。

第八華焰髻菩薩十頌歎佛攝生自在德。於中分四。初二明佛身語廣大攝生。前頌初後二句。明輪業攝生處。中間二句。正顯攝生用。後頌上半體下半用。次四明攝機漸次顯深。一約地前菩薩。內則深信歡喜。外則佛力加持。方能出生地上實智。照了真體也。二簡劣顯勝。謂二乘智劣不就覩實體。菩薩眼淨方見真身。三明地上菩薩承力觀察。於諸地中。入住及出。明了見真。四明第十地滿。成一切智。方能證入佛果法海。次二明佛寂用無礙德。一即用常寂。二即寂常用。後二明大用無涯。一毛孔現遍普眼方覩。二以一一身各遍法界。於一切處。恒轉法輪。重疊無盡。不可測量。

第九威德菩薩十頌歎佛身語普應德。於中分四。初三明身光普遍。一身遍道場。二光應群機。三示塵中剎。次二明所樂剎剎海殊形亦是轉法輪處。次句正明周遍轉。一遍塵內外剎中轉。二遍佛身中一切剎內轉。三於無相法轉而說法相。四圓音演無盡法。後一明佛身普應曾無起滅。

第十法界十頌歎佛勝德菩薩能入。於中分二。初三顯佛勝勝德。一色妙令喜。二相中現佛遍入塵內。三多身現遍常續不絕。後七明菩薩能入佛境。於中。初四明入佛境界。一內具證智。外蒙佛力。知佛神通方便。現遍塵身。二具普行願方覩。三四二頌。由具信正解大願證智。住真法界。方了佛色聲自在境界。前一具信等四法。後一觀佛色聲無礙。後三明所得利益。一證佛所行。則於佛地。能速入。於法界能普攝。二能念中現剎於塵中。三能一剎中現多剎及通。

第十一精進菩薩十頌歎佛圓音妙色神實自在。於中分四。初三頌明佛圓音說法。一謂一音中具一切音音聞十方說法。二以隨類音一切佛剎中說法。三一切剎中見佛神變說法趣菩提。次一以佛解脫力於一切剎塵中現身。次三體用無礙。一法身如空無礙。無別色身如影如像。隨類現殊。二重彰前門並顯能了者。三明前體用無二如空。後三明佛神通願力。謂一十方佛入遮那一毛孔。現通智眼乃見。二遮那昔願今得遍法界剎中說法。三毛孔中諸佛神變一切佛同說。欲尋涯際。多劫不得也。上來別明十一菩薩各說偈讚德。第七段竟。

第八結遍廣遍中二。初舉此四六下道場中菩薩雲集。後應知下續通廣遍。此文漏略。准梵本。應云。如此世界四天下閻浮提場中。以佛神變。十方各有一信世界微塵數世界海中菩薩雲集。開顯法門。如是一切四天下。一一閻浮提菩提場中。以佛神變。十方各有一億世界微塵數世界海中菩薩雲集。開顯法門。亦復如是。

普賢三昧品第三

將釋此品。四門同前初釋名。者德周法界曰普。柔順調善曰賢。若依理趣般若釋。得法界智。遍證自體如故。故彼云。普賢菩薩自體遍故。三昧名如前釋。普賢是人。三昧是法。人為能入。法為所入。能所合為其稱。故曰普賢三昧。此則得名也。六釋中依主釋。以普賢依佛三昧入故。或有財釋。以三昧是普賢所有故。若依能所證非即離義。有依主持業二釋可知。今勘梵本。具名普賢三昧威德神變品。普賢三昧謂標名召體。威德神變即定用也。攝用從體故。但云普賢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