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缁门崇行录
25825600000005

第5章 孝親之行

蘭盆勝會

佛世大目犍連。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進行道。得六神通。見亡母生餓鬼中。持飯往餉。飯化猛火。目連痛哭。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必假十方眾僧威神之力。當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為母設盂蘭盆齋。供佛及僧。始克濟拔。目連如教設齋。其母即以是日脫餓鬼苦。轉更資薦。遂生天上。由此蘭盆勝會流通萬世焉。

贊曰。生養死葬。小孝也。生俾底豫。死俾流芳。大孝也。生導其正信。死薦其靈神。大孝之大孝也。目犍連以之。

母必親供

(北)齊道紀。習成實。造金藏論七卷。於鄴城東郊講演。往則荷擔其母及經像等。語人曰。母必親供者。以福與登地菩薩等也。衣著食飲大小便利。躬自經理不煩他人。有助之者輒拒之曰。吾母也。非爾母也。形骸之累。並吾身也。有身必苦。何以勞人。道俗聞者多感化焉。

居喪不食

梁法雲。陽羨人。七歲出家。為莊嚴寺寶亮弟子。雋朗英秀。於妙音寺開法華淨名二經。學者海湊。性誠孝。勞於色養。居母憂。毀瘠過禮。累日不食。旻法師謂曰。聖人制禮。賢者俯就。不肖者跂及。且毀不滅性。尚出儒宗。況佛有至言。欲報生恩。近則時奉顏儀。遠則啟發菩提。以導神識。宜速思遠理。使有成津。何可恣情同於細近。雲乃割哀。微進饘粥。

贊曰。曾子之母死。水漿不入於口者七日。即雲公之居喪。雖曾子何加焉。語曰釋氏棄其親。豈理也哉。

泣血哀毀

隋智聚。住蘇州虎丘東山寺。至德三年丁母憂。泣血悲哀。幾於毀滅。止東山精舍。善說不休。法輪常轉。

荷擔聽學

隋敬脫。汲郡人。少出家。以孝行清直聞。其聽學也。常施荷擔母置一頭。經籍楮筆置一頭。若當食時。坐母樹下。入村乞食。

鑿井報父

唐慧斌。兖州人。父朗在朝。年迫期頤。愛敬無由。乃於汶水之陰九逵之會。建義井一區。以報父恩。立碑銘之。有殷憂暮景。見子無期。百年幾日。對此長悲之句。

禮塔救母

唐子鄰。范氏子。母王氏。不信三寶。鄰逃東都。依廣受寺慶修律師出家。忽思親歸寧。父失明。母已故三載矣。因詣岳廟敷坐具。誦法華。誓見岳帝求母生處。其夜岳帝召謂曰。汝母禁獄見受諸苦。鄰悲泣請免。帝曰。可往鄮山禮育王塔。庶可救也。鄰即詣塔哀泣禮拜。至於四萬。俄聞有呼鄰聲。望空中。見母謝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倐然不見。

贊曰。目連感佛教以供僧。子鄰感神教以禮塔。至孝通神明。詎不信夫。

悟道報父

唐師備。姓謝氏。父以漁為業。墮水死。備因出家。欲報其父。芒鞋布衲食纔接氣。與雪峰存禪師為友。峰以其苦行呼為頭陀。甞携囊出嶺。擬欲遍參。忽傷足流血。豁然而悟。遂不出嶺。依峰咨決心要。峰甞稱曰。備頭陀再來人也。後忽夢父來謝云。荷子出家。了明心地。已得生天。故來報耳。

刲股出家

唐鑒宗。湖州長城人。姓錢氏。父晟有疾。宗割股肉饋之。紿曰他畜之肉。父病因愈。乃求出家。後謁鹽官悟空禪師。隨眾參請。頓徹心源。咸通中止天目東峰徑山。號徑山第二祖。

織蒲供母

唐睦州陳尊宿。諱道明。初遊方契旨於黃蘗。住觀音院。常餘百眾。後捨眾入開元寺房。作蒲屨施道路。貨屨養母。人號陳蒲鞋云。

誠感父骨

(五代)後周道丕。長安貴胄里人。唐宗室也。七歲出家。十九值駕幸洛京。長安焚蕩。乃負母入華山安止岩穴。時糓湧貴。丕自辟穀。惟乞食供母。母問食未。恐傷母意。必曰已齋。母曰。汝父霍山戰沒。骨暴霜露。能收取歸葬乎。遂往霍山拾聚白骨。晝夜誦經呪之曰。昔人精誠所感滴血認骨。願羣骨之中有動轉者。即吾父遺骸也。一心注想。目不輕捨。數日間有髑髏從骨聚躍出。搖曳良久。丕躃踊抱持賷歸見母。是夜母夢夫歸。明晨骨至。人以為孝感所致。後應制論道多居元席。朝野歸重。

贊曰。絕粒而餉母饑。誦經而獲父骨。可謂大孝兼乎存歿。而至行超於古今者矣。鳴呼異哉。

念佛度母

(趙)宋宗賾。襄陽人。父早喪。母陳氏携養於舅氏。少習儒業。年二十九禮長蘆秀禪師出家。參通玄理。迎母於方丈東室。勸母剪髮。甘旨之外勉進念佛。後無疾而終。製勸孝文行於世。號慈覺禪師。

贊曰。賾公篤信淨土。不惟自利而兼利其母。使果得往生。賢於度母生天者多矣。沙門欲報其親。不可不知此。

總論

世人病釋氏無父。而釋氏之孝其親反過於世人。傳記所載葢歷有明徵矣。今猶有嫉僧如蛇蝎者。則僧之罪也。即可痛恨其罪有三。安享十方之供而不念其親者。一也。高坐舟車而俾其親牽輓如工僕者。二也。割愛出家而別禮他男女以為父母者。三也。願諸世人。毋以此三不才僧而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