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招魂幡
2586600000032

第32章 簸箕山

泛黄的墙壁上,钉着一支铁钉,上面挂着一块玉佩,正是陈文毅在吴伯家,丢失的那块上清派的龙符!

陈文毅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上了。他取下玉佩,拿在手里仔细看着,淡黄的颜色、银元大小、浅浅的龙纹,对着灯光一照,隐约可见“存思”两个字,分明就是一模一样,就连挂玉佩的绳子,都是那种黄中带黑的陈旧棉线。

我丢失的玉佩怎么会在他这里?陈文毅难以想像。这下一来,原本浓浓的睡意,一下全跑光了。他紧张地在房间里四处又看了一遍,似乎会有什么机关一样。

他把玉佩挂回墙上。自从离宗护法告诉他玉佩的来历后,他心里就觉得是块不祥之物,也不知多少年代了,曾经挂着的人也不知死了多少,挂在脖子上总觉得不舒服。他又瞄了一眼玉佩,难道是玉佩不只一块?明天找机会好好问一下来历,要真是同一块,就太匪夷所思了!

也许是睡得太迟了,陈文毅醒来时,院子外早已是一片车水马龙,嘈杂声透过隔音不好的墙壁传入耳朵,让陈文毅神情恍惚,又是一个不知身在何处的一天。

昨晚的中年男子姓王,陈文毅就称他老王,早已摆好了一桌早餐。老王的妻子是一个肥胖的女人,用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半夜登门的不速之客。陈文毅被她看得有些不好意思,竟然不敢下筷子夹菜了,凭空吃人家、住人家,他的脸皮还比较薄。

老王却不这么看,他大声道:“你这个女人不会做事,叫你买好菜,你看看你都做什么菜,让客人都没菜吃!”

女人不知道陈文毅的来历,只好唯唯喏喏不作声。陈文毅听了赶紧放开手脚,大吃起来。

吃完早饭,陈文毅抓住机会,问老王玉佩的来历。

老王笑着说:“你也看到我挂在墙上的那玩意,它上面有‘存思’两个字,和书房正好般配。这东西呀,到我手上的时间倒是不长。”

陈文毅一下紧张起来,难道真是我丢了后才到他手上?

“离我们镇不远的乡下有一座小山,那里叫顾家角,山上有一座破庙,文革时破‘四旧’,庙里就断了香火。去年从江苏来了一个女人,五十岁左右吧,没地方住,就住到破庙里。乡下人迷信,庙里怎么能住人呢,神呀鬼呀多怕人呀!她敢住在庙里,一定有不寻常。果然,不久就有人传说,她算命算得很准,乡下人就都跑去庙里看热闹。”

老王喝了口茶水,继续说:“算命这东西,你算十个人,总会算准一个,算不准的人也不会当一回事,算准的人就会到处说,名声就传开了。我就去找她,做这种生意,这一带是我的地盘呀。”

“我去的时候,她正在跳大神,请神上身,给一个乡下人算命。我也不吭声,就站在旁边看,等她做完了,就要她给我也算一算吉凶。她一看我,就赶紧把其他人都请出庙,还真有眼光。”

老王说得有些得意:“她说,你不是来算命的。我就拿出钱,怎么不是来算命呀?她说,我们就不要拐弯抹角了,我不是来抢你的生意,我是临时在这里落脚,赚一点路费我就要走的。”

“我就奇怪了,她的生意蛮好的,就这么舍得?她说,天机不能泄露,她不能多说,明年这个时候,上海滩要发生一件大事,她走之前,会托付给我一件事情。”

陈文毅听老王说得有些玄乎,这和玉佩有什么关系?

“我想上海这么大,天天都有事发生,我也能算得到明年会发生大事。不过我就一个平民百姓,和大事有什么关系。她说,我一直没走,就是为了等你来,你来了,明天我就会走了。结果到了第二天,她真的走了,我亲自去看了,庙里没人了!”

“那玉佩呢,你没说怎么来的呀?”陈文毅不知道老王要说什么。

“别急,马上要说呢。那天她就说,大事情就是血光之灾,这座庙是一个福地,到时候她要回来避难。她是外地人,不好占着庙,我是本地人,请我把这座庙修起来,钱由她出。”

老王得意地说:“我听出她的意思,想让我先把庙占着,不要让别人占去了,以后她还要回来。既然她出钱,这个好事我就做了。我就请了泥水工和木匠,去修庙。没想到这座破庙年代很早,木匠修房梁的时候,发现上面有字,原来是清朝雍正年的。在清理地砖的时候,就发现了这块玉佩,不知道是哪一年留下的,我看着好玩,就拿回家了。”

陈文毅越听越觉得哪里不对头,突然,他想到会不会和杨门有关,这座庙会不会是杨门的秘密落脚点?

“你能不能带我去看看那座庙?”陈文毅脱口而出。

老王答应道:“可以呀。不过这座庙也是怪,我原来想庙修好了,就搬过去,我们乡下不是有‘要想富,盖座庙’的说法吗。可是先前那女人在的时候,破庙也有香火,现在修好了,香火却没了。”

陈文毅笑着说:“原来的香火是冲着那女人去的,不是冲着庙去的。”

“对呀,后来我也想通了,我坐在庙里,难道要人家拿香火供走阴差!”老王自己笑起来:“我干脆就关了门,花了那么多钱,可惜了。平时我一个月上去一趟,给庙里通通风,扫扫蜘蛛网,后来事情忙,就不固定了。正好很久没去了,今天就顺便上去看看。”

还是昨晚的那辆破三轮摩托车,不同的是老王坚持要陈文毅坐在斗里,他坐在徒弟后面。看来坐车斗,是一种地位。

去顾家角是那种乡间公路,路面上薄薄的一层水泥,早已破损得坑坑洼洼。到了顾家角,再过去就是江苏的地界了,那座叫簸箕山的小山,就是上海和江苏的分水岭。

“你知道簸箕山原来叫什么吗?我小时候,都叫粪箕山,后来政府嫌名字不好听,才改成簸箕山的。”老王笑着介绍。

陈文毅抬头看了看,山的高度只有一百多米,略成梯形,都是乱石和杂草,树木不多。山下的顾家角是个小村子,稀疏的农舍散布在田野间。看得出人口不多,大白天的,村子里也没见几个人影。

老王领头,沿着一条石阶小路往山上走。石阶是花岗岩铺的,年代很久了,许多石缝里都长出了杂草。路两边都是风化的乱石,可以看出这座小山没有什么农业价值。爬得稍为高一些,就见到了许多坟墓,显然这座小山的最大用途,是被乡下人当做坟场了,怪不得轻易不见有人上山。

三人都属体力充沛的年龄,不过半个小时,就爬到了山顶。

山顶上倒长着些不高的小树,隐约可见小树林后面露着建筑的影子,大概就是老王新修的那座庙了。

突然,走在前面的老王停下了脚步,脸上闪过一丝狐疑,自言自语道:“我怎么有闻到有人的味道?”

徒弟听了笑道:“师傅,我们就是人呀,你不是一路都闻吗!”

老王瞪了徒弟一眼:“我是说庙里有人!”

徒弟一下就紧张起来:“这山上都是坟墓,谁会来住在庙里呀?”

老王没好气地说:“我还没有请神上身,怎么会算得到。”

陈文毅也有意地呼吸了一下,没觉得空气中有什么不同。他们穿过小树林,一座水泥盖的小庙出现在眼前。

庙墙刷的白灰看起来还是新的,紧闭的大门上挂着一块木牌,写着“观音庙”三个字。老王走上前,脸色“唰”地变了,因为门上他亲手挂的铁锁不见了!

老王回头对徒弟使了个眼色,叫他上前来开门。徒弟原本还没觉得有什么,这下倒被他的神色吓到了,双手哆哆嗦嗦地拉着铁门栓,竟然一下没打开。

正在这时,大门突然从里面被打开了!徒弟吓得赶紧后退,险些被自己绊倒在地上。

只见大门里走出来一个女人,穿着件灰蓝色的外衣,身子微胖,约摸五十岁左右。

老王一怔,随即叫道:“是张婶呀,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通知我一下呀!”

显然,这个妇女就是老王说过的出钱修庙的那个女人。

“老王你才来呀,这庙外面看着新,里面可成了老鼠窝了!我和几个姐妹正好路过这里,就上来看看,刚好也走累了,就住两天。”张婶笑着说。

陈文毅见她面生,心想怎么问问她是不是杨门的人。老王已经大步走上前去,高声说:“我不是没来照看呀,是这庙根本就没香火,住不下来呀。正好你来看看,去年你一走就没回来,盖庙花的钱,还没和你对账呢。”

“对什么账,你不要再向我要钱就谢天谢地了!”张婶笑着说。

三人随张婶走进庙里,正厅面大门的墙上供着一尊观音像,被香火熏得黑了,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留下来的。左右两边的厢房,被老王盖成了宿舍,后院是厨房。张婶对右边的厢房喊道:“你们出来见一下庙主吧。”

半掩的门后走出来两个妇女,陈文毅看了一眼,一颗心一下提到嗓子眼上。那两个妇女中的一个,竟然是小茵的六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