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注
25913200000004

第4章

此名三字總持真言。凡諸作法。以此真言總加持之。皆得堅固廣大無窮無盡之用也。瑜伽大教經云。由持此唵字。加持威力故。縱觀想不成。於諸佛海會。及供養雲海。真實具成就。由諸佛誠諦。法爾所成故。由適誦阿字。摧滅諸罪障。獲諸悅意樂。等同一切佛。超聖眾魔羅。不能為障礙。應受諸世間。廣大之供養。由吽字加持。虎狼諸毒獸。惡心人非人。盡無能淩屈。如來初成道。於菩提樹下。以此印密言。摧壞天魔眾。是此三字。既具如斯妙用。是故文中重重念之。次振鈴唱。

十二因緣呪。

正顯上來所有諸法。皆從因緣而有當體皆空。中論云。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故三界轆轤。皆屬因緣。欲證無為。必仗神呪之力。轉生滅而成還滅也。誦呪之後。得心自在。得法自在。隨其所欲不違拒也。何謂十二因緣。轉輾感果為因。互相由藉為緣。即法華所言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等是也。無明者。無有智慧之明也。體即隨癡迷暗為性。即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動而有不覺。迷覆真性。故謂無明即是惑也。行者。於過去時所造善惡之業。名之為行。由惑造業。故曰無明緣行。識者有了別之義。此即第八阿黎耶識也。由業因故。牽生三界。意識妄動。投托母胎。故云行緣識。既托胎矣。即有壽煖識三字。七日一轉而成名色。名是心。色是質。故云識緣名色。六根成此胎中。既有心色。即成就六根。故云名色緣六入。以根有入塵之義。故謂之入。觸者。出胎已後。由根對塵而未能分別。故云六入緣觸。受者有領納之義。領納世間善惡等事。由六根觸境故而後領納。故云觸緣受。愛者好樂世間可意之境。由領納故然後生愛。故云受緣愛。取者取著不捨之意。見一切境皆生取著。由愛生著。故云愛緣取。由取著故。起惑造業。當生三有。故云取緣有。既有三有之因。必當生故。故云有緣生。既有生故。必有老死等果也。此十二緣生。總該三世因果。如旋火輪。無有休息。無明與行。過去二支因也。識名色六入觸受。此現在五支果也。愛取有。此現在三支因。生老死。未來二支果。總名流轉門也。今行者既從曠劫以來。隨無明等緣故。感現在苦果。今以戒定慧觀照方便之力。神呪加護之功。照自他身心境體相皆自性空。無內外有。即我此心同佛智海。是稱為還滅門也。所以十明論云。迷十二有支。則為苦海。號曰眾生。悟十二有支自性本空。即是大寶莊嚴城。名之曰佛。今行者神呪智力加持功德。頓令十二因緣而成佛波羅密海也。如上所論。借權顯實。攝事就理。會假歸空。培植萬德之本也。

我及法界(至)上師三寶。

從此以起。正明行願相資。建壇設供。莊嚴淨土。而攀諸聖也。未行而先願者。蓋願乃志氣之要約。若不先願堅固其心。恐生懈怠。故須先發願皈依三寶。若不皈依。凡有所作。盡成魔業。并仗上師三寶冥熏加被。令我本願速得成就也。行者持花米於手中。白云我及法界一切有情。正顯其不專為己而發此廣大之心。從今以至未證之間。正顯其願之堅固。而常時無退怯也。誓皈上師三寶者。正顯其發心廣大最勝無上也。金剛上師居於三寶之首。以佛所師之法故。如大智度論云。諸佛以實相為諸法。依此實相。發心修行。方成菩提。若不以此為師。皆是天魔波旬。報恩云。佛以法為師。般若云。我初成道。觀誰可敬可讚。無過於法。皆能成度一切凡聖故。所以上師即法也。金剛者喻實相也。取堅利不變之義。所以華嚴文殊云。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所師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金色世界。即喻實相也。不動智。即根本智也。即是金剛上師居首者。此之謂也。

捺謨孤嚕(至)桑渴耶。

此四句是皈依三寶。首句皈依上師。次三句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也。

唵哩哩哈哈者。

正上師也。

唵失哩麻哈者。

正三寶也。

唵阿吽。

復念此三字總持而加持之。灑花米於虗空。想所落寶米。即成花香種種供養等雲而奉獻之令無盡也。次請三壇主。先伸偈焚香讚請。然後獻供。

羅列香花(至)一毫端。

星羅布列名香鮮花。建此勝妙眾寶之壇。重重無盡之佛境。皆現我一毫端字。不相妨礙也。而毛端不大。佛境不小。而能週徧含容互無障礙。猶如一尺之境現千重影。此即事事無礙境界。廣狹無礙自在門也。經云。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帝網鏡珠隨意遊入。依正大小隱顯互映。此非智巧所能。蓋為法應故爾。

心融妙理(至)法界寬。

此二句讚法身德。謂心與妙理融會之時。即見法身廣大無際。反觀世間虗空如海一滴。楞嚴云。爾時阿難蒙佛如來微妙開示。身心蕩然得無罣礙。是諸大眾。各各自見心徧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掌中所持葉物。此其義也。道者智行也。謂此智行若與真如貼體契合。則見法界之性。豎窮三際。橫徧十方。寬廓無涯。如人入海。愈見深廣也。此是理法界意。

相好慈悲(至)暮雲繁。

此讚報身般若德。夫佛根身。身有無量色。色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慈悲喜捨等皆悉具足。如同秋月圓滿無缺也。此讚應化二身解脫德。言佛之化身。徧歷十方。應機六道。儼若晚暮之雲。繁興鼓躍。任運騰騰。靉靆無可承攬矣。此二是事法界。

香煙堆裏(至)海印含。

佛之三身。神妙莫測。有求皆應。無願不從。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我今香煙堆裏。瞻望應現色身而降赴也。猶如海含萬象。分明顯現。如印成文。不假先後。古德云。澄潭瑩淨。明鏡空懸。萬象森羅。廓然虗鑒。今則信心懇切。一念湛寂。則千聖貞歸。萬靈交會。豈獨三壇主乎。此二是理事無礙法界意。正請之文也。

釋迦如來。

娑婆教主。現在賢劫第四佛。梵語釋迦。此云能仁。謂能有仁慈惠濟眾生。梵語牟尼。此云寂默。永寂二邊。默契中道。如來者。謂從如中而來。故名如來。乃是然燈佛授記之號。今請證盟者。我今依教作法。佛必印可也。

觀世音菩薩。

此如前釋。是甘露教主。請求密垂加護。俾所作成辦。

阿難陀尊者。

是興權啟教之主。施食之宗師也。梵語阿難。此云慶喜。如來堂弟。多聞第一。良以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欲益未來。先興權化。故於林間習定。夜覩非形之態。歸投白佛。哀求救苦之方。佛示威德之神章。大開甘露之法門。於是昏衢頓朗。萬物回春。匪仗尊者之悲心權現。曷有施食之教乎。振鈴念自性偈。

方便自性(至)大勇識。

方者法也。便者宜也。謂將善巧方法。隨順眾生之機宜。如現身不定也。以妙體本來離相。為諸眾生而現諸相。所有之相。皆一期隨緣之方便耳。此方便自性之體。如金不變。如剛堅利。混塵鑛不壞其體。入大冶不變其色。不為物所壞。能壞一切物。以此自性之體。雖不變而能隨緣。示生三界。與民同患。又能斷眾生之癡網。破煩惱之牢城。故喻之如金剛本來不壞也。大勇者。能勝怨敵。能怖魔軍。大識者。即一切智。無所不燭。世出世間。惟佛能知之謂也。

最勝無比(至)皆成就。

雖不變而不妨隨緣。雖隨緣又不妨不變。所以最極殊勝。無可為比也。善超諸有。越諸塵累。靈知絕待。逈出思議之表。故曰超出相。佛本既然。我今所作亦願成就此妙體也。已上四句。乃讚佛現身之體。向下四句。正讚佛說法之體也。

勝慧自性(至)法輪音。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假使聲聞緣覺及諸菩薩積滿河沙。亦所不知。故曰勝慧。其自性最極甚深。以甚深故。方能演說法音也。法而曰輪者何也。輪者有推轉之義。轉此法輪。能為眾生摧碎煩惱。轉凡成聖耳經云。從根本智流出後得智。從後得智流出大悲心。從大悲心流出十二分教。所以說法皆以智為體性。

以無生現(至)願得成。

說法不離其身。身本無身。方便而現諸身耳。法華云。時我出世間。方便為眾生。諸佛所得法。故曰以無生現方便身。彼既如是。我亦應然。故曰今此所作願得成也。佛身之智。如此甚深微妙。最勝無比。未有無漏之身。而依有漏之土。故念淨地偈。轉穢成淨。以便安住諸聖賢也。

一切方隅(至)等皆無。

即後所建曼怛之方隅也。非如娑婆世界。雜穢充滿。土石諸山。瓦礫砂磧。坑坎堆阜。不平不淨之地。今皆變成瑠璃之寶地。

瑠璃寶地(至)願具足。

掌者。海底有石。最極平滿。既平如掌。柔輭如緜。微妙無比。願佛慈悲於此安住。極樂國中。妙寶為地。眾寶為園。瓊林玉樹。危樓迥帶。金臺銀樹。閣道傍出。棟宇相承。窗闥交映。階墀檻楯。池沼花林。種種滿足。一切皆以妙寶所成。法音所演之處。無不具足矣。

從出世間(至)願安住。

如來在世。於娑婆而變為淨土。今佛入滅。無能再現。我今從佛出世之法。復能再現此種種七寶所成之地。無量光明。徧照內外。輝煌赫奕。光照之處。願諸聖賢於此安住不動也。至此應當獻供。念濯足真言。結蓮花印。念梵五供。散嚫。念斯麻囉呪。故有濯足灌沐真言。即浣足意也。書云。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唱音樂呪。置鈴於案。誦淨地呪。

音樂呪。

凡唱此呪者。如鈞天普奏。五音和雅。六律交暢。微妙通徹。供養十方三寶也。

唵斡資囉(二合)麻明啞吽。

初總明世界因起。如俱舍頌云。空界大風起。傍廣數無量。厚十二洛叉。金剛不能壞。此名持界風。光音金藏雲。布及三千界。雨如車軸下。風遏不聽流。深十一洛叉。始作金剛界。次第金藏雲。布雨滿其內。先成梵王界。乃至夜摩天。風鼓清水成。須彌七金等。滓濁為山地。四洲及泥犂。醎海外鐵圍。方名器界立。此名眾生世間。唯因迷妄而起。楞嚴云。一切眾生本覺妙明覺元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徧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若夫佛出世間國土者。即淨土也。為從一切法空之理。隨定智力應念而現。不涉籌量。如幻術力。剎那頓彰。大小染淨。隨心應量。如善財入彌勒樓閣。以三昧力具見莊嚴等事。忽然不見。問彌勒曰。適來境界從何處去。曰。從來處去。曰。從何處來。曰。智慧中來。依智慧神通而住。若隨法性。萬象都無。隨願智力。何所不成乎。次微細委釋世界因起。夫未免形累者。故須託土以居。八地已上。永脫色累。照體獨立。神無方所。用土奚為。然復現有染淨差別者。無非因時設化接引羣機耳。將建曼怛。先釋因起竟。

輪圍山。

即大鐵圍山。

鐵圍山。

念真言時。手拈花米於曼怛上右旋散灑。如空注雨。成此二山。輪圍山在外。鐵圍山在內。高六百八十萬由旬。此云限量。大由旬八十里。中六十。小四十。從廣隨應。或一四天下量。或小千量。或中千量。種種不定。彌牢堅固。金剛所成。難可破壞。此大千界外。總有座大輪圍山。高至四禪。範圍之內。總名三千大千世界。

金剛地(至)而作擁護。

此成金剛界。手拈花米於曼怛囉中間書一吽字作擁護。排列花米。從中間而出。勝金剛地基者。讚智力所現。不同眾生妄想也。若依次第差別因起者。如因本經云。此大地厚四十八萬由旬。地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虗空。虗空依妄想。妄想依真如。真如無所依。水聚厚六十萬由旬。水上別有風大吹轉。於上成金。如熟乳上生膏。名為金輪。厚三洛叉二萬由旬。風聚厚三十六萬由旬。各廣無量。其大海中有須彌山出水為大。小須彌山即七金山。乃大須彌山之輔山耳。

大須彌山。

此翻妙高山。下根連住金輪之上。皆七寶所成。金銀瑠璃玻瓈硨磲赤珠瑪瑙合成。下狹上闊。漸漸廣大。端直不曲。最勝可觀。曲臨海上。高八萬四千由旬。四面有四峯。一峯各有八天。中間一峯名忉利天。帝釋所居。即玉皇是。須彌山半四面有四埵。名四天王天。又下三級。有堅首持曼常憍三天。是八部天神所居。須彌四維。各去百由旬。有七重紫金山。

小須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