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25948900000014

第14章

【記】以此接彼曰橋。往來經過曰道。乃河澗水中之梁也。竹木磚石皆可為之。如或見者。即當發願度生。以暢菩薩利濟有情之本懷。即眾生無邊誓願度也。然橋梁有限。誓願無邊。故云廣度一切。接引眾生。無有疲厭。故云猶如橋梁也。

浴佛

【記】以香湯灌佛形像曰浴。灌佛形像經云。佛告天下人民。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生。其去家學道。及得佛道。乃至般泥洹時。皆用四月八日。所以在此時者。為春夏之際。殃罪悉畢。萬物普生。毒氣未行。不寒不熱。時氣和適。故諸天下人民。共念佛功德。浴佛形像。如佛在時。以示天下人。今日諸賢。誰有好心。念釋迦佛恩德者。以香花淨水。浴佛形像。求第一福。諸天鬼神。所證明知。大慈禪師云。今朝正是四月八。淨飯王宮生悉達。九龍吐水天色昏。一步七蓮從地發。其浴佛禮儀。如彼經說。

我今灌浴諸如來(長老作梵。舉第一句。大眾齊聲。同音和之。下三句同)。淨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記】普曜經云。菩薩生時。九龍在空。降微細雨。不冷不熱。浴菩薩身。我今者。指浴佛之時。言今而稽古。所以遵佛佛灌頂之浴式也。今以香湯而沐金軀。表清淨心供養故。如來法身皆同。言浴釋迦佛像。即浴十方諸佛形像。故曰我今灌浴諸如來。如來十號具足。福慧莊嚴。皆是無量劫來。戒德之所薰修。故感清淨智慧聚集。今見像教之法。儼然三世一時。光潔嚴好。世間無比。故曰淨智莊嚴功德聚也。法苑珠林云。五濁者。一眾生濁。謂眾生多諸弊惡。不孝父母。不敬尊長。不畏惡業果報。不作功德。不修齋法故。二見濁。謂正法已滅。邪法轉生。邪見增盛。不修善道故。三煩惱濁。謂眾生多諸愛欲。慳貪鬥諍。諂曲虗誑。攝受邪法。惱亂心神故。四命濁。謂往古世時。人壽八萬四千歲。今時人壽轉減。百歲者稀。以惡業增故。壽數短促也。五劫濁。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謂減劫中。人壽至三十歲時。飢饉災起。至二十歲時。疾疫災起。減至十歲時。刀兵災起。世界眾生。無不被害故。然眾生本源。與諸佛本源。無二無別。只因一念妄動。故有五濁境界。諸佛境界也。即今以香湯灌沐佛身。亦復能令眾生。滌除五濁之垢。而直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曰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也。

贊佛

【記】贊者。稱頌其身法也。謂灌沐如來形像已。復應誦此偈呪以贊之。如來眾德悉備。行果極圓。贊不能盡。但非此。無以表其信敬。故不論範金合土。紙素丹青。如一見時。即持偈呪。稱揚禮敬。雖是凡夫心量。三業虔誠。即同菩薩道行也。

讚佛相好。當願眾生。成就佛身。證無相法。

唵。牟尼牟尼三牟尼。薩縛賀(三遍。此是七佛滅罪真言)

【記】合參云。如來德相嚴好。贊不可盡。假使以虗空為口。須彌為筆。香海為墨。大地為紙。略舉如來三十二相中一相。八十種好中一好。贊之經劫。所不能盡。況以父母所生之口。兼以三寸之舌。乃欲全舉如來萬德相好。而以是句非句。所能贊之哉。故發是願。願與當來大心眾生。不離眾生之口。而成佛口。不離眾生之身。而成佛身。何以故。以贊佛故。而成佛口。成佛口故。即成佛身。成佛身故。證無相法。證無相法。是名真贊。宗鏡錄云。心無形相。故號無相。若於一切相。見無相之理。即惟心如來。若見無相。諸相亦無。惟是覺體。名見如來。由是則知佛身無相。涅槃經云。若人聞說大般涅槃。一句一字。不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聞相。不作佛相。不作說相。如是義者。名無相相。今此一願。意欲人人當來成就此身。得證如來無上殊勝法身。然此法身。無有相故。雖云有體。亦無能見頂者。如華嚴會上。佛現千丈盧舍那身。演說一乘圓頓大法。九地菩薩。不能見如來肉髻頂中之相好也。

繞塔

【記】繞者。周旋之義。塔者。一切諸佛舍利之宮殿也。梵語舍利。此云骨身。恐濫凡夫死人之骨故。西域以合掌旋繞為恭。此方以禮拜贊德為敬。梵語制底。亦云窣堵波。或名浮圖。此云塔。有舍利名塔。無舍利名支提。翻為生善滅惡處。或名高顯處。謂顯揚如來功德之標幟也。亦翻為方墳圓塚。此云可供養處。言寶塔之所在。即同諸佛法身之所在。應當恭敬供養也。西域記云。西天隨所宗事。禮後皆須旋繞。葢歸敬之至也。但不得無故登塔。古德云。無事莫登三寶殿。等閒休向塔中行。若非掃地添香水。總有輪王福也傾。

集。僧祇律云。禮佛不得如瘂羊。又禮佛塔。應當右旋。如日月星繞須彌山。不得左旋。旋繞有五事。一。低頭視地。二。不得踏蟲。三。不得左右顧視。四。不得唾地。五。不得與人語。又得五福。一。後世得端正好色。二。得好音聲。三。得生天上。四。生王侯家。五。得泥洹道。

【記】提謂經中問云。散花。燒香。燃燈。禮拜。是為供養。旋繞得何等福。佛言。有五種福。如上是也。

右繞於墖。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

南無三滿多。沒駄喃。唵。杜波杜波娑婆訶(三遍)

【記】右繞者。薩婆多論云。表誠敬之至也。佛法無他。虔敬為本。西土則肉袒露足而為恭。此土則巾履備整而為敬。彼則拜少而遶多。此則拜多而遶少。凡事誠順。則一切智。無不誠順。是故當於右遶處。而發是願。令一切智自悟。自悟無他。惟行無逆。無逆之旨。佛佛承順理故。是以右為吉。左為凶。右為順。左為逆。如左遶者。密跡力士見。即欲以金剛杵擊碎其身。佛世世以來。常順三寶。父母。師長。一切教誡。無違無逆。今得果報。無有逆者。又佛身清淨。眾生於中。各見所事。或天。或神。莫不見者。是故畏敬。右遶而去。汝今何得逆之。本行經云。即世尊降生。周行七步。亦自南至西也。如遶時。入門先緣左足。從佛右邊而上。之後。之左。而前。三匝已。贊禮而去。如是事順理順。心誠法成。則與諸佛。不相違背。即達中道之義。故云所行無逆。成一切智也。

看病

【記】瞻視曰看。疾苦曰病。身為苦本。有形難免。出家人割愛辭親。十方雲聚。應當痛癢相關。互為瞻視。所以八福田中。悲田第一。若見病者。當起慈心。始終照看。毋違佛意。

集。律制具五德者。方聽看病。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可食應與。二。不惡賤病人大小便涕吐。三。有慈愍心。不為衣食。四。能經理湯藥。乃至差。若死。五。能為病者說法。己身於善法增益。雖不久看病苦。但一見時。即謂此偈呪。以八福田中。看病是第一福田。

【記】八福田者。謂佛。聖人。僧。三種。名敬田。和尚。阿闍黎。生我法身。父。母。生我色身。此四名恩田。救濟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種皆堪種福。故名田也。若人能盡力從事此八種者。亦猶農之力田。則獲秋成之利也。一。佛田。謂覺道俱圓。位登極果。恭敬供養。罪滅福生。故名佛田。二。聖人田。謂菩薩。緣覺聲聞。者登覺岸。果證無生。恭敬供養。即獲勝福。故名聖人田。三。僧田。謂處眾和同。敬順無諍。恭敬供養。即獲福利。故名僧田。四。和尚田。此云力生。謂力能生長法身。養智慧命。恭敬供養。即獲福利。故名和尚田。五闍黎田。此云軌範亦云正行。謂羯磨。教授等。五種。軌範後學。紏正修行。恭敬供養。即獲福利。故名闍黎田。六。父田。謂資形撫教。養育劬勞。恭敬供養。雖無求福之念。竭力盡心。自然獲福。故名父田。七。母田。謂懷躭乳哺。恩重山丘。固當竭力奉養。豈有求福之心。而盡心孝敬。自然獲福。故名母田。八。病田。謂見人有病。即當念其苦楚。用心救療給與湯藥。則能獲福。故名病田。如上七種。皆不及病田勝者。如來憐愍病苦故。

見疾病人。當願眾生。知身空寂。離乖諍法。

唵。室哩多。室哩多。軍吒利。莎嚩賀(三遍。此是消萬病呪)

【記】急患為疾。疾甚為病。乃愁痛之際。皆因四大不調之所致也。僧祇律云。人身假地。水。火。風。和合而成四大。地大者。皮毛骨肉也。水大者。****涕唾也。火大者。周身煖氣也。風大者。運轉動搖也。於中一大不調。則生百一種病。然病有兩種。一身病。草根樹皮。可以療治。二心病。非法藥不能救治。是以大小乘戒。嚴制看病。故如來諄囑云。若有供養我者供養病人。及說看病有五種功德。故菩薩見一切病人。作自己病想。不但以草根樹皮之藥療治。兼以柔軟之語。安慰其心。則身心二病。皆可愈矣。然眾生情見各執。其病不等。故菩薩應病發藥。斷其病苦也。知身空寂。離乖諍法者。不和為諍。便為對病之方也。由其空觀現前。了知此身。如幻如化。故於一切境無所著。於自性離我所。作是觀時。則知此身。悉皆空寂。華嚴疏云。四大乖違成病。知空。則永無所乖。故云離乖諍法也。大凡見疾病人。不惟持此偈呪。各宜猛省自己。生死交臂。貴賤如塵。何得惜之。既知幻身非久。應當增起念頭。努力為道。

剃髮

【記】削除鬚髮曰剃。髮者。從耳以上之通稱。亦云薙髮。亦云落[髟/米]。在石頭度丹霞。則云剗佛殿前草。

集。文殊菩薩所集剃髮日。初四。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四。十五。十六。十九。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默誦此偈呪。

剃除鬚髮。當願眾生。遠離煩惱。究竟寂滅。

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三遍)

【記】剃除者。身心俱離故。口下為鬚。口上為髭。兩頰為髯。今但稱鬚髮者。舉此以該餘也。佛制出家人。不許畜鬚髮。養頭陀。所以別僧俗之相。如僧相不成。還同俗漢。但形同俗相。易為獲罪。既不能行。受復何益。故須剃也。若能如是遵行。則煩惱可除。道果可期。然僧俗既別。而所行自不同於流俗也。故當願與一切薙鬚髮者。同願。同行。遠離煩惱。至究竟寂滅也。又當願者。不但剃除一鬚一髮之煩惱。當願無始以來。六根。六塵。如山。如海之煩惱。直向智慧刀下。盡情斷除。故曰寂滅。又遠離煩惱者。謂修道之士。乃離塵脫俗之侶。願要斷三界之結使。離生死之愛纏。希求菩提極果。志趣涅槃之樂也。

沐浴

【記】洗濯曰沐浴。謂濯身洗垢也。半月一浴。濯其色身。堪以載道。半月布薩。沐其戒身。定慧發生。故譬喻經云。佛以臈月八日。神通說法。降伏六師。度諸外道。外道感恩。白佛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今請僧洗浴。以除其身垢。臈月八日。浴僧准此。

集。律制比丘。半月一浴。不得過。除病時。熱時。作時。風時。雨時。道行時。不論。又則沐浴。當擇其日。所忌者六齋日。斯日諸天下界。察其善惡。宜修善作好事。所謂六齋日者。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

【記】六齋日者。毗婆沙論云。每月初八日。二十三日。帝釋勅四天王各治一方。四王遣輔臣觀察世間人民善惡。每月十四日。二十九日。四王遣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惡。每月十五日。三十日。四天王親自按行天下。有慈孝父母。恭敬三寶。及尊長者。有修行六度。持八戒齋者。便上忉利。以啟帝釋。諸天相慶。而言減損阿修羅。增廣諸天眾。則降善福。注祿增算。如不修善。持齋。唯造惡業者。諸天憂患。而言阿修羅種多。諸天種減少。降以不祥。減祿除算。故此六日。宜作諸善業。不應洗浴也。

集。凡入浴。當將淨衣。掛淨竿上。觸衣。掛觸竿上不得浴堂小遺。不得共人語笑不得洗僻處。凡有瘡癬。宜在後浴。或有可畏瘡。猶宜迴避。免刺人眼。默念此偈呪。

洗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

唵。跋折囉惱。迦吒莎訶(三遍。此是淨身呪)

【記】四大共成曰身。形相所現曰體。身者。我也。謂以水濯我身也。欲以水洗者。以其身有垢故。溫室洗浴眾僧經云。有耆域醫王。願請佛。及菩薩。僧。入溫室洗浴。佛讚善哉。佛言。耆域洗浴之法。當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報。何謂七物。一。燃火。二。淨水。三。澡豆。四。酥膏。五。淳灰。六。楊枝。七。內衣。何謂除七病。一。四大安隱。二。除風。三。除濕痺。四。除寒。五。除熱。六。除垢。七。身輕明目。何謂七福。一。所生無病。二。相貌端嚴。三。身香離垢。四。肌澤光鮮。五。多諸侍從。六。口齒香潔。七。衣服自然。是為七福。有此利益。是故如來。聽僧洗浴也。身心無垢者。謂入浴之時。了知身心本無塵垢。忽悟觸因。謂水因為所觸之因。塵體乃能觸之緣。心本無生。垢從何有。塵本無染。體亦常淨。能所如幻。二邊俱空。中間覺解之性。安然光潔矣。故楞嚴會上。跋陀尊者。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果能如是體會。則內外光潔矣。福田經云。有比丘名阿難。白佛。我念宿命。生羅閱祗國。為庶民。時生惡瘡。治之不瘥。有曰當浴眾僧。其水洗瘡可愈。我即到寺。設浴供僧。如法洗瘡。乃愈。從此所生端正。金光晃昱。九十一劫。常得淨福。賢愚經云。首陀會天。下閻浮提。請佛及僧洗浴。設甘美之食。阿難白佛。此天往昔作何功德。相好奇特。佛言。昔毗婆尸佛時。彼為貧家子。恒傭作自給。聞佛說洗僧之德。乃勤施少錢。辦洗具。并設食請佛僧。由此生首陀會天。此光相七佛以來。千佛出世。亦皆如是。故號淨身。十號具足也。

洗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