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时代与使命
25986400000002

第2章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1)

跨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社会怎么发展,人怎么发展,成为了关系整个民族和每个人前途与命运的重大决策。青年一代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青年一代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崇高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人民期盼青年一代茁壮成长,而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又离不开国家和人民的培养。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引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使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和栋梁之材,就成为我们必须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核心

发展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社会的发展,也包括自然的发展,更包括人的发展;既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文化的发展,更包括教育的发展,等等。发展观则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就会带来不同的发展结果。

一、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客观要求

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历史的进程。无论是国外发展的进程还是我国发展探索的历程,都反映出发展要遵循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而且发展的进程一定是伴随不同的发展观而导致不同的发展结局。

20世纪50年代,刚刚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苦难经历的世界各国,都开始致力于战后的重建,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把发展单纯归结为物质财富的积累,把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评判发展的首要标准,在这种“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指导下,人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结果在一些国家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是发展的必然还是可以在发展过程中加以克服?到20世纪60年代末,人们在充分肯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更多地注意到发展中的质的变化,并认识到发展不只是经济增长,还要包括文化和社会的变革。这表明人们的发展观开始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发展观向“经济增长加文化和社会变革才能称为发展”的多元性、全面性的发展观变化,也表明人类已经开始了对发展究竟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发展观的探索。到20世纪70~80年代,由于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未得到根本遏止,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失业人口加剧、两极分化严重等引发的社会动荡也不断发生,人们的发展观又有了新的发展,随着“持续增长”“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发展应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潜力的发挥为中心,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每位成员的全面发展”等概念的提出,人类关于发展观问题的认识日趋全面和完善,为提出和形成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基础。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就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问题。以******同志《论十大关系》为标志,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和观点,初步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出现了“******”“**********”等违背发展客观规律的重大问题,使我国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拨乱反正,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并实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江****等同志分别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重要观点,这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在发展建设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城乡差距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落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一切都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借鉴和总结了国内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综观近50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发展观演变的轨迹,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人类对发展观的认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而逐步提高和升华的,对发展观的认识越深化,就越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的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看得越重要,就把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规律揭示得越清楚。科学发展观就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在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在******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重要升华;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振兴的需要,着眼于揭示和把握发展规律、明确发展目的、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指针,这对于我们确立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发展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理论问题,又是重大实践课题。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是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同志早就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已经成为我们始终必须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这既是我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升华,又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得到的一个基本经验。江****同志指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强调了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极端重要性,使我们进一步坚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信念。本世纪头20年,从国内外的环境和条件看,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能不能加快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为此,我们要站在能否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的高度,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发展是一项巨大而浩繁的系统工程,发展包含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指引着发展实践的方向。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的系统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经济发展建设为政治、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政治、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是当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全面而协调发展的时候,人类社会才出现全面发展进步的局面。党的******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指标,它包含了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文化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人民生活目标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与科学发展观所主张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协调发展的基本含义就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改革与发展,以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一重要论述实际上是注重和强调了发展的质量,因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发展速度快是一个方面,但发展速度快不等于发展就好,发展好要体现在结构、质量和效益上。所以,发展必须坚持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经济较快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的基础上。坚持这样的发展观,有利于我们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坚持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既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既关注人类的当前利益,又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使我们能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反映了人类发展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它在肯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地位的基础上,显示了发展与环境、资源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代际公平”及“代内公平”的概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体现了发展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进一步丰富,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全面学习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走出对科学发展观问题认识上的误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现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早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本质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合理需要、人的各种潜能素质、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是有条件的,既有自身发展的条件,也有社会发展的条件。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又是一个历史过程。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手段。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同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致力于逐步满足人的各种合理需求,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发挥人的创造性潜能,就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主体条件。所以,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宝贵资源。没有人的参与,发展就无从谈起。另一个方面,人的多层次需求的满足,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根本取向和最高价值。人的需求不能在发展中得到满足,发展就达不到目的,发展就失去了意义。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它通过客观地阐述了发展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深刻地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作为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核心动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和提供重要保证;切实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利益,让人民充分享有发展的成果,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根本。

显然,科学发展观厘清了发展的宗旨和目的,对于解决我国建设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