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2)
25987600000016

第16章 莱因哈德·泽尔滕

1930年10月10日,莱因哈德·泽尔滕出生于德国的布雷斯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斯劳归并于波兰,激烈的战斗毁灭性地破坏了他的家乡,战后,他没有再回到过那里。

在希特勒的统治下,泽尔滕备尝生活的艰难,14岁时被迫放弃高中学业而到工厂做工。半年后,他和母亲及兄弟妹妹坐最后一趟离境列车离开了布雷斯劳。

他们离开德国后,沦为难民。泽尔滕曾在农场做过童工。先在撒克逊尼亚,然后在奥地利,最后在赫西亚。1947年,迁往迈孙根,一个小城,他在那里上高中直至1951年。

当他高中毕业时,由于想学的科目很多,所以泽尔滕在学经济学之前,曾涉猎了众多似乎毫不相关的科目。学习数学是他的第一个选择。1951年至1957年,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学数学。他还学习物理学,并曾考虑天文学为他的硕士学位的附修科目。

他和博弈论的第一次接触是《幸运》杂志的一篇通俗文章,他在高中最后一年读过,并立即被吸引到这个主题,而且他在学数学时,在图书馆发现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的著作并且学习它。这时候他看到一个关于博弈论经济学家的学生研讨班的通告,由爱华德·伯格教授主持,他教高等数学课程但也教经济学。他参加了研讨班,并得到写一篇关于合作博弈论硕士论文的机会。爱华德·伯格是一个有特殊数学素养的人和一位优秀教师,他给予泽尔滕悉心的指导和耐心的帮助。

泽尔滕的硕士论文和以后的博士论文的目的在于公理化n人扩展式博弈的一个值。此项工作使他熟悉扩展式,那时对扩展式做过的工作甚少。这使他能比其他人较早地看到完善性问题并且写出能够荣获诺贝尔奖金的文献来。

1957年,泽尔滕获得硕士学位后,他给马恩法兰克福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海因茨·苏尔曼教授做了10年的助手。泽尔滕的任务是做德国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工作,是专门的研究人员。他对经济实验室试验充满兴致,在苏尔曼教授的帮助下,这个研究课题成为可能,并组成了15名助理的研究小组。

1959年,泽尔滕与苏尔曼合写了一篇《一项寡头垄断实验》,这开辟了实验经济学的新领域。

在1961年,泽尔滕获得马恩法兰克福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在奥斯卡·摩根斯坦的关照下,泽尔滕参加了在普林斯顿的一个博弈论会议。以后,泽尔滕在博弈论领域中的作为都给摩根斯坦留下很深的印像,所以,他给予这个年轻人特别多的关心,在以后几年中经常与他会晤,也给他财务支持,以便在普林斯顿多待几个星期。在普林斯顿的短期访问,使他会见和访问了摩根斯坦的博弈论研究组的成员,这对他以后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1958年,泽尔滕读到H·A·西蒙的有关有界理性的文章,便尝试构造一个有界理性多目标决策理论,并与苏尔曼教授合写了《企业的期望适应理论》于1962年发表。后来泽尔滕发现“在安乐椅中不能发明有界理性经济行为的结构,必须用实验方法予以探讨”。

在60年代初,他曾进行一个有需求惰性的寡头垄断博弈实验,并找到一个自然均衡,并界定了子博弈完善性。1965年发表了《一个需求惰性的寡头垄断模型》,1975年,又对此进一步地完善并发表了一篇文章,重新界定一个改善的完善性观念,即现在常被称为“颤手完善性”的概念。

1965年,泽尔滕应邀参加耶路撒冷的那个著名的博弈论研讨会,此会延续三星期并且只有17位参加者,但他们中间都是博弈论的重要研究者。

1967-1968学年,泽尔滕去伯克莱加州大学商学院做客座教授。1969年接受柏林大学聘请,担任经济学教授至1972年。1972年泽尔滕被一个创设数理经济学大研究所的计划所吸引,来到比勒费匀德大学,后来只成立了一个有三名教授组成的小研究所。尽管如此,泽尔滕对此仍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对于这样的解决,我没有什么不高兴,因为我成功地说服任命委员会所有位置应被博弈理论家占有。职务由Joachim Rosenmuller、Wulf Albers和我担任。集中于博弈论给我们一个得到某种国际声誉的机会。”

泽尔滕在比勒费尔德大学的12年是个多产的时期。他与豪尔绍尼密切合作。豪尔绍尼有时在比勒费尔德住上一年,而泽尔滕则频繁地去伯克莱。他们构造一个相当一般的博弈均衡选择理论约花费了18年的时间。他们进行讨论并不断舍弃不成功的哪怕是相当好的方法。与此同时,他还与其他的同事及其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

在比勒费尔德大学有一个独特的机构,跨学科研究中心,有利于不同领域之间的杂交。在那里使他接触生物学家们,并了解了博弈论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一名青年数学家,彼德·汉莫斯顿,在生物学系担任统计顾问的职务,他使泽尔滕熟悉演化稳定性的观念,并发展了对生物博弈论的强烈兴趣。

泽尔滕发现和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合作很有趣,他们的数学训练很少但有许多实际知识。这些接触不仅使他学术上受到启发,并开拓了博弈论的应用范围,同时也有有趣的“副产品”。他说:“在我接触植物学的理论问题之前我很难区别一种花和另一种花。然而,我感到不学一点认识野花的技术,我不可能真正做关于传播花粉的工作。从那时起,除冬季外,我散步时总带一本花书。我为识别野花的努力高兴,虽则常常失败。这项活动使我了解了开花植物的惊人的多样性和异常的美丽。”

虽然他喜欢比勒费尔德大学的跨学科气氛,但为了建设一个计算机化的实验经济学实验室,又由于波恩大学提供优厚的条件,泽尔滕1984年来到波恩大学成为该校的经济学教授。在这里,他与他的助手们的工作集中于实验经济学。他们的目标是帮助建立决策和博弈论的一个描述性分支,它认真对待人类行为的有限理性。

1959年,他与伊丽莎白·朗伦纳结婚,他们没有孩子。对于妻子,泽尔滕说,多少年来“她帮助我成为现在的我”。他们两人都患有糖尿病,他妻子因此而失去了膝盖以下的双腿,但她是个坚强的女性。尽管她现在离不开轮椅,而且她的视力变得很差,然而她做许多家务事,即使每件事花费比通常长得多的时间。她做饭并照顾家里的三只猫,而最重要的是她对生活保持一种愉快的态度。

从1965年起,泽尔滕对纳什均衡的概念进行了精心的研究。他发现纳什均衡只局限于这样一个假定,即任何参加者单方面没有意愿去转变战略,忽视了在此期间别人发生战略变换的可能性。在许多场合下纳什均衡的结果缺乏说服力。为了能够剔除那些缺乏说服力的纳什均衡,泽尔滕于1965年提出了关于“子对策完全性纳什均衡”的概念,以完善纳什均衡,得到形成自我强制协议的其他必要条件。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扩展型对策(即对策的局中人一步一步地往下推演)中的任一点,先行者利用其先行地位及后行者必然理性地更改的事实,来达到对其最有利的纳什均衡,相应的办法是“倒退演绎法”,所谓倒退演绎法,就是先找出其子对策的纳什均衡,当所有局中人对已泄露的信息达到一致的看法时,那么剩下来的对策就是子对策。我们可能需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局中人预期,就这个子对策者达成的协议,不仅是该子对策的一个纳什均衡,而且也是整个对局的一个纳什均衡。

子对策完全性纳什均衡的思想十分简明、直观,非常适合应用于许多实际情况。为此,泽尔滕尝试性地把它用到了商品供应的垄断现象分析之中。在寡头垄断市场上,一个企业的战略选择势必引起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连锁反应,此时,用子对策来分析十分有价值。后来,泽尔滕详细地分析了连锁商店问题,发表了《连锁商店之迹》(1978)一文。目前在市场行为学领域正流行所谓的“斯塔克尔伯格均衡点”,事实就包含有上述思想,只不过这个均衡是一个简单的二人两层次的对策。

1975年,泽尔滕在《国际对策理论杂志》发表了《关于扩展性对策中均衡完善概念的再检验》一文,提出了另一个被后人称为“颤抖手完美纳什均衡”的概念以改进纳什均衡。颤抖手完美纳什均衡的基本思想是这样的:每个对策的参加者(即局中人),在按照纳什均衡的战略行事时,偶然地会犯错误(形象地说,手可能会颤抖),以致失手而选错战略。但一个完善的颤抖手,必须具有这样的稳定性质,即假定某参加者极偶然地犯了错误(这个犯错误的概率被定为大于零,但无穷小),其他局中人即使按最佳应变策略的原则行事,会发现他们仍然选择的是原来那个纳什均衡的策略选择。

然而,颤抖手的完美性也不能消除直观上看来缺乏说服力的纳什均衡所存在的问题,毛病出在哪里呢?麦尔逊在1978年提出《对纳什均衡概念的精化》,并指出颤抖手的完美性的假设出了问题,随后,大卫·克拉珀斯和威尔逊提出“序列均衡”,尽管它的教学表达非常繁琐,其原始思想却不太复杂,即在一个对策树(可以表示为序列的对策形式)中,所有部分的行为从某些信条来看都是合理的,这些信条如展开对策将与局中人已确知的不发生冲突。如此,这就支持了子对策的完全性。

不管怎样,泽尔滕对纳什均衡进行修正的思路无疑是开创性的,尤其对不确定世界的对策具有极大的启发性,构成了80年代以来对策理论的前沿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