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唐诗精品鉴赏
25989300000107

第107章 李商隐(3)

一、二两句直接刻画隋炀帝恣意妄为、专横残忍的暴君形象。乘着兴致到南方游玩,连严厉警戒都不要了,谁敢劝阻就杀掉谁。首句用“乘兴”、“不戒严”表现了隋炀帝的骄横任性和肆无忌惮。次句用到史实典故:隋炀帝第三次南游时,崔民象、王爱仁先后进谏被斩。天子的宫殿里谁会理会进谏的书信?一个反问,既写出了事实,揭露了隋炀帝不听忠告,凶狠残暴,又表达了诗人的愤慨。

三、四两句从侧面写隋炀帝的奢侈无度。隋炀帝穷奢极欲的事例很多,诗人仅选择“裁宫锦”一点,非常典型。春光明媚,皇帝动了游兴,全国都在裁剪专供宫廷使用的高级锦缎。春天正是农忙季节,“裁宫锦”荒废了农事;而“举国”均裁,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这些裁好的宫锦做什么呢?一半作马障,一半作船帆。这一答案让人瞠目结舌,连挡泥的马障与船上的风帆都要用宫锦制作,可见其奢华到什么程度,更兼以数量之巨大。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隋炀帝南游的场景:千帆万马,富丽堂皇,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旌旗招展,鼓乐喧天,极尽铺张糜费。在这样的背景下,老百姓的日子自然苦不堪言了。

本诗选材巧妙,剪裁精当。诗人写这样的诗,也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有借古讽今的味道。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舌乙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1]。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1]迢递:遥远。斜晖:夕阳。

鉴赏:这是一首咏落花的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这时诗人已因娶李党的王茂元之女而受到牛党的冷落。诗人对落花的深深惋惜也附着了对自我身世的叹息。

首联写住在高楼的客人竟然离去,小园里杂花乱飞,落英缤纷。客去用一“竟”字,说明客之离去对诗人的震撼,这也许正是诗人缠绵悲苦、伤春至深的起因。一说二句倒装,花落才客去。

颔联写“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凋零的花瓣飘飘洒洒,漫天飞舞,迷离的花影与曲折的园中小道连为一体,悠悠荡荡,直到送走夕阳的余辉。这是一幅如诗如画、如诉如泣的暮春图,唯美而伤感。

见花飘零,已肝肠寸断,不忍心将地上的花瓣扫去;望眼欲穿盼春暂留,春仍然要归去。颈联写诗人对花落春去的万般不舍,诗中用了一些非常极端的词语——“肠断”、“眼穿”,表示诗人的痴迷和期待,但春“仍欲归”,终是无奈。

“花因春尽而落,我心亦因花落而尽,那得不泪下沾衣”(喻守真语)。花心似我心,尾联诗人将花谢春尽与个人的人生感慨连为一体,发出悲苦而失望的唏嘘。

本诗情景交融,凄迷惆怅,哀婉动人。

为有

李商隐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1]。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2]。

注释:[1]云屏:用云母石做的屏风。凤城:指京师。[2]金龟婿:佩有金龟袋的夫婿。《新唐书》:“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衾(qīn):被子。

鉴赏:这是一首闺怨诗。一个嫁得金龟婿的美娇娘埋怨丈夫因“事早朝”而冷落自己。标题《为有》取句首二字,没有确切的含义。

一、二句似从丈夫的角度道来。首句写官宦人家的环境。“为有”可以理解为因为有;“云屏”是借代,指家居富丽堂皇、豪华舒适;“无限娇”,是年轻的妻子千娇万媚。正因为有美室娇妻,故在京城寒冬过去、春光明媚时,却怕起来。怕什么呢?原来是怕春宵短暂,良宵苦短呀。丈夫的“怕”是贪念闺阁香艳,娇妻温柔缠绵,他不愿早起,但要求荣华富贵,又不得不早起;妻子的“怕”引出了后面的怨。

三、四句表现妻子的内心活动。丈夫走了,留下她独卧空床,不由得生出不满和怨艾:没来由嫁给个有权有势的大官夫婿,日日要上早朝侍奉君王,辜负了这春日良宵香软的热被窝。这怨,是在有了荣华富贵、琴瑟缱绻后的怨,其实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

世间女子个个想嫁给金龟婿,嫁得金龟婿,也不见得一好百好,金龟婿要为名为利,自然会有意无意地冷落娇妻;有了荣华富贵,还想夫妻缠绵,世间哪有如此十全十美的事?透过诗人细腻而客观的刻画,我们似乎能感受到这样的意味。联系诗人当时穷困潦倒的处境,这首诗应是语含讥诮。全诗构思巧妙,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

注释:[1]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为使者。西王母会汉武帝时,青鸟先往报信。后来青鸟即作为信便的代称。

鉴赏:这是一首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爱情诗。而诗中表现的执著和忠贞不渝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男女之情范畴,具有崇高和牺牲的意味。

开篇风波陡起,没有渲染,没有铺垫,惊心动魄地道出“相见时难别亦难”,给人以强烈的无法抑制之感。相见难,别亦难,古今人皆有情事,竞被诗人吟咏得如此警策。往日望穿秋水的相思,今日离别的难舍难分,明日海角天涯的凄惶,都浓缩在这短短的诗句里。诗人截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容量极大。“东风无力百花残”,离别之际又逢落花时,伤心人对伤心景,暮春的东风无力、百花凋零与诗人心中的离情别恨交织在一起,触景伤情,景因情幻,情景互动,情景交融。首联以伤感的色调描绘了一幅暮春送别图。

颔联是诗人的爱情宣言:春蚕吐丝作茧,茧成蚕死丝方尽;蜡炬燃烧自己,照亮世界,化为灰烬,烛泪始干。以蚕丝象征相思,以烛泪象征相思痛苦之泪,语义双关,意象鲜明。相思无穷无尽,分离的凄苦无穷无尽,爱到呕心沥血、至死方休而无怨无悔,这样的爱情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言情,可以喻志,人们也常用它来表现忠贞不二的执著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此两句为古今人传颂,不绝于耳,影响非常深远。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猜想相爱双方在生活中的情态:女人晨起梳妆,很担心镜中的人儿鬓边的头发变白,岁月流逝、青春不再,女为悦己者容,女人因爱而担忧。男人在清凉如水的月光下吟叹,静谧的夜风拂来幽幽寒意;“夜吟”是因为苦苦相思,难以入眠,借吟诗以遣怀,但置身春夜,良辰美景却无佳人相伴,又更增添了凄清与孤寂。“改”与“寒”都来自当事人的心境,“但愁”“应觉”是猜测之词,蕴含着脉脉情怀,表现出一种担心、怜惜之情。颈联体察入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此去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透出无法经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蓬山”应是爱人的居所,“青鸟”是沟通双方的唯一纽带,“无多路”没有更多的方法可想,“殷勤”“探看”是希望加强联系。尾联借缥缈瑰奇的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了相互的关切。

全诗将一种生死与共的爱情和铭心刻骨的相思传递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

瑶池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1]。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2]?

注释:[1]瑶池:神话中西王母所居之地。《太平广记》:西王母所居宫室“九层,玄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传说周穆王(周昭王子,名满,在位五十五年)曾和西王母相会于瑶池之上。《穆天子传》:天子宾于西王母,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阿母:即西王母。黄竹:周穆王所作歌的歌名。《穆天子传》:“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曰:’我徂黄竹,玄员閟寒。‘”[2]八骏:穆王的八匹骏马。穆王何事不重来:传说周穆王离开瑶池时,西王母作歌送他:“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希望)子毋死,尚能复来。”穆王答歌道:“比及三年,将复(返回)而野(您的疆土)。”

鉴赏:这是一首以神话故事为背景写成的诗。周穆王与西王母有三年之约,三年过去了,周穆王没有来,西王母猜想周穆王为何没来。

首句写风光旖旎的瑶池仙境,西王母已打开了精雕细镂的华丽门窗,等待周穆王的到来。将神话传说形象化、具体化,寥寥七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虽只“开”“窗”,却好像见到站在窗口的人,神仙也似凡人一样翘首张望,殷殷期待。

但没有见到周穆王的身影,只听到在人间《黄竹》哀歌撼天动地。《黄竹歌》是周穆王作的,今天,歌声还在哀哀地回荡,作歌之人却不知哪儿去了。第二句蕴含着物是人非的凄凉。《黄竹歌》的内容是哀叹民众挨饿受冻,故有人认为此句表现人间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

西王母还在瑶池边等待,三四两句是写西王母的心理活动:他的八匹骏马一天能跑三万里,应该不是交通的问题,那穆王到底什么原因没有再来呢?等待之人的心中对爽约之人未践约的原因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当年分别时西王母对周穆王说过:“希望您不死,还能再来。”周穆王也答应三年后重来,今天没来,西王母一定心里惴惴,西王母的猜想,表现了她对周穆王的担心。最后以问句作结,思绪飘飘,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至于本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普遍的说法是晚唐时统治者问仙求道妄想长生之风盛行,本诗是讽刺求仙的虚妄(即使如周穆王和西王母有约的人也难免一死)。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表现两地隔绝,宛若人间天上,纵有八骏,也难重逢的哀怨”(黄雨《新评唐诗三百首》)。

本诗以写实的手法写神话故事,构思精巧,含而不露,细腻温婉。若说语含讽刺,其讽刺也不露声色。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1]。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2]。

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3]。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4]。

注释:[1]袷(jiá)衣:即夹衣。白门:地名。此指与相爱的人相遇。[2]珠箔:珠帘,指挂在车门前的车帘。[3]畹(wǎn):太阳落山的时候。[4]珰(dāng):耳环。缄(jiān)札:缄,封;札,书信。将饰物与信札一起寄去,古人谓之“侑缄”。

鉴赏:本诗仍是以曲折隐讳的笔调抒发相思之情。题为《春雨》,实际上是咏叹春雨中的情怀,内容接近无题诗。

首联“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点明时令、心境:新春,乍暖还寒,潇潇春雨笼罩大地,漠漠烟霭中,穿着白夹衣怅然而卧,近来常常不如意,相爱的人因种种原因难以相见,“白门寥落”使诗人在万物复苏的新春心灰意懒、抑郁愁闷。

既然缘悭一面,只好来到佳人所居的“红楼”,或许能一窥佳人的倩影。诗人隔着雨幕,默默地注视着佳人的居所,却有咫尺天涯之感。春天的雨清新柔和,诗人却感到寒彻骨髓的冷,那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带来的深深无奈,相思的痛苦在雨中变得格外尖利。天黑了,诗人不得不满怀失望地踏上了回家的路,车门前的珠帘、昏黄的灯光在如织的细雨中摇晃,辚辚车声独自碾过深夜寂静的街巷。颔联“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写痴情与落寞。雨中的红楼,飘浮的夜灯,极其哀婉凄美。

颈联“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实情虚写,将笔宕开,写两种感受,以抒发相思之苦:远行的人途中在春天日暮黄昏时,想起家乡,愁绪万千;痴情的人,夜半醒来,梦境依稀,相聚的喜悦不过是南柯一梦,独卧空榻,更觉凄清。想象与梦幻,都是悲情离愁。

尾联又回到现实中,装着翠玉耳环的书信怎样才送得到?看万里长空,阴云密布,一雁飞过。相思之情如何寄托,也只能依赖于鸿雁传书了,“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与“青鸟殷勤为探看”是一样的意味。

全诗近景、远景交错,现实、梦幻融合,境界开阔,笔力纵横,而体察人微,细腻缠绵。朦胧迷离的春雨,惆怅的心灵,深夜的冷雨,依稀的梦境,远方的道路,春天的黄昏,长空的飞雁……一个个多感觉、多视野的意象,色彩鲜明,含蓄隽永,以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构筑了一个真挚动人、凄美伤感的意境。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1]嫦娥:后羿的妻子。《搜神记》:“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2]长河:银河。晓星:即金星。暮在西方为长庚,晨在东方为启明。

鉴赏:嫦娥奔月的故事到嫦娥吞下仙药奔向月亮就打住了,诗人却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她到了月亮以后的情景,冷清、寂寥、无奈,这样的意境象征了某些人在某些时候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