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某企业负责人海德曼,一天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有关“沟通夫妇感情”的文章。文章说,有些夫妇爱闹矛盾,常常是缺乏沟通的结果,把那些夫妇聚集在一起,让他们讲出自己的不满和对方存在的问题,旁听的听众加以评论,促使他们感情得到交流,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海德曼看后很受启发,企业内部的矛盾不是也可以通过开与此类似的“沟通会议”来消除吗?于是,他设计了一种“冷静沟通”会议,每个月让那些有摩擦的部门负责人聚集到一起,沟通存在的问题,谋求解决的方式。
在沟通会上,经理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讨论一些实质性问题,并由听众加以评议。一位参加沟通会的人说:“这种会议让我察觉到,我过去确实有听不进别人意见的倾向,以后我要学会聆听别人的意见。”另一个人在参加了沟通会后说:“我今后要注意与其他经理之间的协调,我觉得现在自己心情舒畅并充满信心。”
最后,一位心理学家在海德曼发起的这种沟通会议上总结说:“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语言来表达思想、进行沟通的社会,但是人们很少这样做。这种沟通会议,虽然说不上是什么创造发明。但是,它确实给我们一些启示,说明人与人之间确实需要沟通,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些沟通的技巧。”
作为企业的领导人,有的管理几万人、十几万人,有的管理几百人、几千人,最少的也要管几十人。他们之间若要进行很好的配合,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沟通,而这也是一个管理者最为成功的管理手段。
员工到底有多强的工作能力,是每个企业家都想知道的事情。不过,这个问题并不应该由员工来回答。因为员工到底有多强的工作能力,也许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员工们工作能力的大小,除了取决于他们的本能和工作热情外,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取决于企业管理。
过去,某些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但是在转换企业制度或加强管理之后,员工们的工作能力仿佛一下子提高了,原先要两三个人才能干下来的活现在一个人也能干下来了。也许,有效的企业管理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而只是让他们的工作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而已,但这不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吗?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德瑞克·泰勒先生,曾经得出一个经过事实证明的结论:“干体力劳动的人,如果休息时间多的话,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泰勒工程师曾经观察过,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往货车上装大约125吨的生铁。但照他的计算,他们几乎可以做到目前成绩的4倍,而且不会产生疲劳感。于是,泰勒选了一位施密德先生,让他按照规定来工作。旁边有一个人拿着一只钟表在指挥施密德:“现在拿起一块生铁,走……现在坐下来休息……现在走……现在开始休息。”
结果,别人每天只能装125吨的生铁,施密德却能每天装47吨的生铁。而他之所以能够做得到,正是因为他在疲劳之前就开始休息,每个小时他大约工作26分钟,而休息34分钟。他的休息时间要比他的工作时间多得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绩却差不多是其他人的4倍。
你的员工也许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他们是否就能干得最好,却是个未知数。这里面有一个巧妙安排的问题,如果你能合适地安排工作,就会激发出更多的潜能,干出原来根本不可能干的事情。
有些厂长、经理每天总是被淹没在请示、汇报之中,这种领导是可悲的。美国一位中型企业的经理也有过这种经历,但通过一件事情,他学会了拒绝依赖性请示。
有一次,一位会计人员送来了一份关于控制内部开支的请示,请他审阅批示,并拟订出具体的措施。可是他太忙,这份材料放了一个月也没有顾上看。当会计第三次询问他的时候,他对会计说:“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有时间,你自己分析一下,提出个具体方案来吧。”结果,第二天会计就把问题解决了,而且做得相当不错。
从此,他有了主意:把每天的工作分成两类,一类是本来就该他自己干的工作,另一类是员工“分配”给他的工作。对于第二类工作,不论自己有无时间,他一概拒绝,而是让来请示的员工带着问题回去,想好解决的办法再来汇报。对一些有潜力的员工,他特别花精力加以培养,并在适当的时候调整他们的职位,从此就把某一类问题交给他们负责解决。这样做的结果,公司的工作人员人人勤于动脑,提高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无论你是一个怎样的天才,无论你多么能干,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个好的主管,并不是把每件事都包揽下来,而是巧妙安排工作,让下属来做。有些下属部门不习惯于解决问题,并不是他们不能解决问题,而是上级没有安排他们去做。高明的主管会对下属说:“你自己分析一下,提出个措施来吧”,问题便解决了。
在英国的普里茅斯以西4公里处,有一家西木工程公司,总经理名叫海尔伍德。他精力充沛,每当他身穿运动衫、工作裤出现在厂房里时,总是给人一种既精神又随和、友善的印象,让人在他面前觉得不受任何拘束。
海尔伍德领导的这家公司,有很高的工作效率。从1969年以来,每年利润高达300多万美元。海尔伍德常说:“我们公司的顺利发展,应该归功于我们所制造的耕耘机质量很高、螺旋式除草机的价格比竞争者便宜。”他还说:“我们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与工人之间具有高度合作的精神。我们的管理小组,成员不但少,而且都是年轻人,每个成员都有很强的责任感,大家都能尽心尽责。”
起初,公司的地盘不到50平方米,资金也只有15万元。海尔伍德认为,一个公司能否发展起来,关键要看员工是否有积极性。他开始琢磨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发现,按时间计酬的办法,对渴望发展的公司不但无益,反而是一个大障碍,于是他采用了按件、按质计酬的办法。这样,不仅产品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员工的士气也大大高涨起来。
按件计酬的工资率,如果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生产下降。为合理确定按件计酬的工资率,公司的管理人员到员工中征求他们的看法,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调整。如果某项工作工资报酬过高,征得员工的同意,适当降低一点;如果某项工作工资报酬过低,公司也尊重工人的意见,适当提高一点。经过与员工协商后,定出合理的计件工资报酬率,对员工和公司双方都有益处,这个制度既鼓励了员工多挣钱,也使公司增加了收入。
为了对那些为公司平稳发展作出了贡献的员工表示感谢,公司又制定了一套新的奖励制度。产品的出售价中,劳工成本平均占16%。以这个数字为准,如果某月的劳工成本比率不到16%,那么就把节省下来的一半来做奖金,剩下来的一半作为公司扩充和发展的资金。奖金分配一般是在年底进行,每个人分配的数量是根据他的分红积分决定的。
公司有个制度,每周依据实际完成产品数量、质量,给每个人记下适当的分数。对于那些超过标准的员工,就给他增加额外的积分。此外,员工如果准时上班、加班,或保持工作岗位的清洁等,也可获得额外积分。海尔伍德以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管理方法,使他的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其实,员工到底具有多大的工作能力,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
员工是在为谁工作,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老板也许会认为员工是在为他们自己工作,而员工的答案却取决于老板对他们的态度。只有善于将企业利益同职工利益统一在一起的老板,才能真正让员工们感到是在为自己工作。
能够为企业利益着想的员工不但对待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而且还会时常为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这就涉及一个如何对待员工意见的问题。有的老板对此仅是听听而已,并不重视,实际上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员工能对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说明他关心企业,把自己真正当成了企业的主人翁。如果老板对他们的意见置之不理,就会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毫无益处。
因此,在员工向自己提出建议的时候,不妨认真听听。如果确实太忙,就让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先对这个建议进行可行性分析。因为只有有了良好的沟通,你们的共同目标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此时,不论你在公司中处于哪一职位,也才能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友谊,从而为自己以后的发展积累起人脉来。
善借人气,财气才能势如虹
自从网络风行以来,“人气”这个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是放在人脉中来说,人气便可理解为你在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程度。因此,人气也就代表着你拥有人脉资源的品质和数量。在我国的文化底蕴中,人们也一直都十分注重人气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处理与协调人际关系是创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常要花费经营者的许多精力,有时甚至严重困扰经营管理者。要如何才能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已越来越被众多的经营管理者所重视。
不同的人脉资源,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人与人之间,由于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就会产生亲密关系,双方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反之则会疏远,甚至敌对。前者有利于各自事业的发展,而后者则必然影响或阻碍各自事业的发展。
因此,现代人的创富理念就是:善借人气,才能点旺财气。这儿所说的善借人气,就是指恰当和谐地处理和利用来自各方的各种人际关系,同时也包括借用名人的声望地位。人们总是有这样的心理,名人生活的环境是非凡的地方,与名人有联系的必定是不一般的。基于这种心理,人们纷纷追逐、效仿名人,所以与名人沾边的东西也就容易成为抢手的东西。
其实,只要你策划得法,敢于巧借名目,即使是美国总统,你也照样可以将其玩于股掌之间。
美国一出版商最近非常烦恼,因为他手中已经积累了一大批滞销书,而且久久不能脱手。冥思苦想之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于是,出版商便借总统之名大做文章:“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很快被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于是,又送给总统一本。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文章:“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很快,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很快就销售一空。
第三次,出版商又将书送给了总统,总统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还是可以大做文章:“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因善借总统之名而成功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1959年,美国博览会在莫斯科举行,为进军前苏联市场,百事可乐公司董事长唐纳德·肯特亲临现场,他凭着当时和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私交,要求尼克松在陪同苏联领导人参观时,“想办法让苏联总理喝一杯百事可乐”。尼克松同赫鲁晓夫打过招呼,因此赫鲁晓夫在路过百事可乐的展台时,拿起一杯百事可乐品尝,顿时各记者的镁光灯大亮。这对百事可乐来说,无疑是一个特殊的、然而又是影响力最大的广告。借助这件事,使百事可乐领先可口可乐在前苏联市场站稳了脚跟。
1964年,尼克松在大选中败给了肯尼迪,百事可乐公司认准尼克松的外交能力,以年薪10万美元的高金聘请尼克松为百事可乐公司的顾问和律师。尼克松接受了,利用他当副总统的旧关系,周游列国,积极兜售百事可乐,使百事可乐在世界上的销售额直线上升,尤其是他还帮助百事可乐占领了台湾市场。
1987年,天津自行车厂闻讯美国总统和夫人即将访华,经调查了解到,1974年到1975年间,布什担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时,和夫人巴巴拉经常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从他俩在金水桥拍摄的照片看,布什骑的是凤凰男车,而布什夫人骑的那辆女车就是天津自行车厂生产的飞鸽牌。于是该厂大胆向有关部门建议,策划出一个向布什总统和夫人赠送飞鸽自行车的奇招。为此,职工们抓紧时间,特意加工装配了一辆绿白色的83型男车和一辆红白过渡色的84型女车。这种车是他们1988年底才研制出来的新品种,造型美、重量轻、骑行轻便,经质量鉴定测试达到国家规定的ISO421的安全标准。
1989年2月25日下午,布什总统和夫人抵达北京后,在钓鱼台国宾馆18楼大厅里,****总理和夫人把两辆色彩明快的轻便飞鸽车作为国礼赠送给布什总统和夫人,布什夫妇非常高兴,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世界各大通讯社和一些著名报刊对这一新闻极为重视,用十几种文字进行报道。新华社也向国内外发了消息和通讯,借此使飞鸽自行车名扬世界。
其实,世界上有不少产品都是这样,不知默默无闻地存在了多少年,偶然一次经名人推崇、使用,便身价倍增,名扬海内外。这些产品的功能,在名人使用以前已经存在,并非是在名人使用时提高的,为什么同一产品在这前后身价就大不一样呢?这是借助名人权威的缘故,借名人做了广告、宣传,树起了威信,提高了自己的身份。
在普通人的思维中,有这样一种心理习惯:名人推崇、赞赏的东西,质量、性能也一定过硬,无需再去怀疑、等待、考验。同时社会上也存在一种模仿名人的风气,名人用过的东西,不但能引起人们的重视、青睐,而且很可能在社会上引起购买热。所以借名人来扬名,是创造商机的一条捷径。
其实,对于积累人脉来说,我们就像是那代售的产品,只要你善借人气,你就能将你的人脉转化为财脉,让自己财气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