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习是不需要教的:发现与解放的教育
25995300000021

第21章 挖掘潜能:发现孩子,解放孩子(8)

福建泉州有一个孩子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提起笔,把今天要做的事一一列出来,记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并且在每一件事后边都标上时间要求。晚上睡觉之前,他会翻开本子,在按时完成了的事情后边画“√”;在没有完成,或者未能按时完成的事情后画“×”,并分析原因,以便第二天制订计划时作适当的调整。

强调孩子的“完成”意识,督促他按计划进行学习,至少有三方面的好处:首先,有利于达成原先的学习目标。大目标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组成的,孩子拥有了“完成”意识,就可以通过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逐渐向大目标靠近。其次,不断“完成”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人一旦有了自信心,就什么困难也不害怕,因为自信心是人格的核心。第三,“完成”可以使孩子的学习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因为潜能只有在从容不迫的情况下才能不期而至。

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沉着应对学习,利用有限的时间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但由于孩子经验欠缺,自制力不是特别强,在制订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父母有责任进行必要的指导,不让他们因没有好计划而浪费大量时间反复制订,不因没有严格执行到底而功亏一篑。

具体而言,在协助孩子自己做计划方面,父母需要注意什么呢?我的建议是:

保证睡眠。无论学习计划怎么调整,都要保证孩子足够的睡眠,跟疲劳争成绩是不现实的,至少是得不偿失的。只有睡好了,才能保证孩子身体的正常发育,才能为学习提供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

做好监督。做计划时,既要设计用于学习和游戏的“专门时间”,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父母做监督工作时,重点放在“专门时间”里孩子做了什么,而“自由支配时间”则放手让孩子自主娱乐。

每天进行小结。帮助孩子养成睡前十分钟进行小结的习惯,小结内容包括“今天完成了什么,还有哪些未能按计划完成”,“今天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今天获得的最大进步是什么”,“今天在学习上帮助了谁”,等等。通过总结,将一天中感到特别遗憾的事情记下来,提醒自己以后改进。

学习的本质是自我更新

罗曼·罗兰说:“一个人从平凡到伟大,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在于他不断地自拔和更新罢了。”这里的“自拔和更新”,就是指学习。学习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就像知了蜕壳,不断将束缚自我的“旧东西”去掉,才能获得新生。

自我更新是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在活到40岁时,老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飞翔起来十分吃力,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

它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若选择更新,它必须努力地飞到山顶,在那儿完成150天的“操练”。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其次,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为自己赢得新的30年岁月!

一切皆在不断更新中获得新的发展、新的自由。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旧的习惯和包袱,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就能发挥潜能,创造新的未来。

学习也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主要是因为:

第一,人们能从学习中不断获得新知,从“不会”到“会”,从“无”到“有”。从最初的“两眼一抹黑”开始,渐渐地有些“似懂非懂”,又慢慢有些“明白”其中的奥妙,直到最后迎来“豁然开朗”——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很多人对自己每一天的学习几乎都有新的感觉。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每天接触到的知识都是全新的。譬如我们学习汉语,从基础的拼音到简单的汉字,再到复杂的语法和阅读欣赏,再到自己进行创作,每一个阶段都充满智慧。这种“新”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

第二,人们能在学习中修正原有的认识,以“新”替“旧”,以“对”矫“错”。

这里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逐渐发现自己原有认识中的错误之处,用所学到的正确的、新的认识代替它们,这就是一种自我更新;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形成的正确认识,我们也可能在学习中用获得的新知识来印证它、更新它,这也是一种更新。

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都不可能一次完成所有的认识,因为认识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局限性。学习恰恰能帮助人们不断弥补缺憾和不足,一次次完成自我更新,获得新的发展。

第三,学习中孕育了一种特殊的自我创新,这种自我创新非常重要。

在学习中,所学的知识或结论对我们来说常常都是全新的,所以,当我们真正学习完某一知识后,常常感觉该知识或结论不是自己学来的,而是自己“创立”的。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或者知识体系来说,这些知识或结论早已存在。因此,这种“创立”只是相对于具体的学习者而言的,是一种特殊的“自我创新”。

这种特殊的“自我创新”也就是一种自我更新的过程。在学习中,这是非常重要、不可缺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中工作、生活,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社会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快,如果一个人不能及时进行自我更新,很容易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很难有大的作为,最终就很可能被淘汰出局。

归根结底,学习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学习的本质就是更新与创造。

自我更新,就要不固守已经掌握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应从发展和提高的角度,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认识和能力。

自我更新,需要不断地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联系、推敲、质疑和发展。随便打开一门学科的任何主题的综述类论文,我们都会看到:所有科学的发展,最初几乎都显得非常幼稚,但是,正是从这种幼稚开始,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对于具体的某个人来说,其最初产生的认识和能力在更高水平的人看来也是幼稚的,但是所有高水平的人也是从幼稚开始发展的。明白自己的认识存在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存在“幼稚”的一面,是进行自我更新的前提。

牛顿经典力学定律确立宏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不可谓不“完善”。在20世纪初,物理学界甚至有人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接近竣工,20世纪的物理学家已经基本无事可做。但是,当居里夫妇发现了镭以后,随着放射性物理研究的开始,人们发现物理学大厦远远不是要完工,而恰恰只不过处于打地基的阶段。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以后,量子力学理论建立起来的时候,整个物理学大厦不过是把原来盖茅草屋的地基换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地基罢了。物理学大厦的落成典礼已经遥遥无期了。20世纪的物理学家忙活了一个世纪,现在不知道的事情反而比知道的事情多了更多倍,他们没能享受无事可做的“清福”,而是忙得焦头烂额了。

个体与人类整体,在认识发展上遵循完全相同的规律。所以,知道得越多的人,往往更谦虚——因为他觉得自己不知道的更多;而知道的少的人反而显得很骄傲,似乎无所不知——因为他知道的和他不知道的一样少。

如何正确认识学习的本质,指导孩子不断自我更新?我的建议是:

要有自知之明。自以为是和举止轻浮是妨碍自我更新的绊脚石。自我更新,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所知其实还很少。这样才能踏踏实实地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重视别人的意见,主动纳言。这对自我更新意义非凡。

培养孩子开放的心态。有的人习惯于说“不”,对新信息采取拒于千里之外的态度,这无疑将妨碍其个人的发展。父母要培养孩子开放的心态,对一切新信息和新事物能够持接纳包容的态度。对于其中的糟粕,要给予有力的反驳和批判,对它们当中先进和有价值的信息,则要充分深入地认识、理解和运用。

培养孩子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敏感性。能够敏感地发现新事物的不同之处,对于自我更新非常重要。

教孩子学会反思。学会用一整套的方法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思想水平和境界层次,对于自我更新意义重大。在反思的过程中,对自己要持客观的批判态度,而不可以抱残守缺,对别人的评论和意见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