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25995500000015

第15章 别逼孩子一条道走到黑

“你要哪一个苹果,孩子?”妈妈问。

“最大的。”孩子毫不客气。

“孩子,你应该懂礼貌要小的。”

“难道懂礼貌就得撒谎吗?”

我们已经知道,按照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某一个方面的天才。

然而,不是所有孩子的才能都能被发现。多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这话虽然是对老师们说的,其实对父母也同样适用。

牛津大学教授科林·布莱克摩尔在《思想机器》一书中指出:“人类的大脑是宇宙间最复杂的机器。”美国汉诺威保险公司总裁比尔·奥伯莱思说:“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

人类的大脑,大约和一个柚子差不多大,通常不到3磅重,但它的潜能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我们对于大脑的了解,还不过是沧海一粟,但与过去相比,已有了显著的进步。

人人生而不同,因为我们的大脑并不相同。

良好的教育方式是按照孩子的天性来培养孩子,也即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聪明的教育者懂得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发现孩子的优势,能够根据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培养孩子,使孩子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人尽其才。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成长经历就充分证明了这点。

左思小时候,他的父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为一名书法家。可是,左思对书法毫无兴趣,因此学起书法来并不起劲。父亲很失望,但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他又让左思改学鼓琴。左思对此还是不感兴趣,学了很长时间也弹不出一首像样的曲子来。

后来,父亲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他觉得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而不是以自己的愿望为主。于是,他开始仔细观察左思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左思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孩子,但记忆力好,爱读诗背词,有的甚至过目不忘。这位父亲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教子目标,决定善待儿子的这种爱好和兴趣,让儿子学习诗词歌赋。结果,左思很快成名,把当时的文学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左思历时10年精心雕琢的《三都赋》,令当时的文学人士、达官贵人争相传抄,一时间“洛阳纸贵”。左思的文风豪迈、高亢、劲挺、矫健,被当时的文学界赞誉为“左思风力”。

左思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如果他的父亲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仍是一意孤行,那么历史上会失去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赞科夫提醒人们:“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做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对于父母来说也是如此。

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高津幼时的“理想”可不是化学家,而是钢琴家。实际上,这一切只是曾就读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母亲朱丽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安排。

1921年,普里高津一家刚移居到一片混乱的德国时,母亲为了使孩子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决定教他们学习音乐。尽管音乐世界是美妙的,但是一首曲子上百遍的练习对好动的普里高津还是非常枯燥,因此他常常在家里搞一些恶作剧。母亲头痛不已,她对普里高津严肃地说:“在几个孩子中,最有音乐天赋的是你,现在也表现最好,但是你喜欢音乐吗?想过要成为一个杰出的钢琴家吗?”他低下了头。母亲告诫他,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弹钢琴尤其如此。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普里高津专心学习钢琴,这不仅避免了受混乱生活的干扰,也获得了良好的修养。

1929年,举家迁往布鲁塞尔后,普里高津进入雅典中学学习。这是一个以严格的古典课程著称的学校,与浪漫的音乐世界不相同。在这里他的兴趣变得广泛,开始喜欢上了考古学、文学和哲学等,眼界开阔了很多。母亲看到他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的才干,就任其自由发展。由于对化学特别感兴趣,普里高津终于有一天来到母亲房中,说出了自己打算做个化学家的理想。母亲微笑着说:“小时候让你学习音乐是为了使你能摆脱外界环境的干扰,培养你的情操,教你学会做事一定要专心,至于你长大选择什么目标,希望你自己把握。如今你已经做了决定,妈妈很高兴,也会尊重并支持你。”

培养孩子也可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孩子的兴趣点未形成之时,先以艺术等课程的学习陶冶孩子的情操,修炼他的心性,只要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性格特征,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成功。

每个教育者都有自己的童年,会有许多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多回忆自己童年的生活,从而正确地理解儿童的心理,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尽量做到不把自己童年的阴影重现在孩子的身上。

有这样一则事例:

“求求你啦,让我出去!”

三年级小姑娘幸子,被妈妈关在黑的、堆满杂物的壁橱里反省,又急又怕,盼望妈妈早点放她出去。可是壁橱拉扇门外的起居室里,一点动静也没有。

幸子想起了那个小姑娘。几天前,妈妈把她关在壁橱里,她用钢笔式手电筒照着光亮,在旧纸箱里发现一个笔记本,一个和她一样命运的小姑娘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令人心酸的肺腑之言。每当被妈妈关在壁橱时,幸子就想听听小姑娘的倾诉。她止住眼泪,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先从1默数到100,接着高声喊:“来人哪,我害怕呀!我再不敢啦!”幸子停了停,最后在哽咽中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妈妈不在起居室。

她伸手到杂物夹缝里摸出一个钢笔式手电筒,从旧纸箱里取出那个笔记本,借着微弱的光线阅读起来。

“……还是在壁橱里。可是,我并不害怕。因为只用一点儿光就能把这里照亮,而且,只有这里,才是属于我的世界。在这里我不必担心挨打挨骂。在我家里,偏偏壁橱才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笔记本上的字迹又黑又粗,显然,小姑娘此时才敞开了心扉,尽情发泄自己的悲伤和怨恨。

“把真话都写出来真痛快呀!可是,连作文本上都不许写真话。我若是在作文本上写了真话,老师就会摆出一副厌恶的面孔,妈妈的脸色更可怕。所以,这个笔记本谁也不让看。在这个笔记本上我只写真话,写过以后就把它们忘掉,让这些事情在我脑子里永远消失。”

幸子翻到第二页。

“妈妈说爸爸在外边干了坏事,经常扯着嗓子和爸爸吵闹。每次吵闹过后,爸爸就对我特别温柔,并且专门当着妈妈的面说,他最喜欢这个孩子,要是只有这个孩子该多好。所以,妈妈在我做了错事时,就扇我耳光,这时,我就飞快地钻进壁橱,在黑暗中又哭又喊,让自己渐渐平静下来。我不想看见凶神般的妈妈。我特别喜欢温柔的妈妈。我将来长大成人,一定要做温柔的妈妈,不论孩子做错什么事情,我都绝对是一个温柔的妈妈……”

“幸子!”拉扇门外传来了妈妈的声音,“好啦,出来吧!以后再不许弄脏衣服啦。”妈妈的声音又亲切又温柔。幸子心里猛地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满脸堆笑,从壁橱里蹦出来,竟然忘记把笔记本放回原处。眼尖的妈妈盯住笔记本厉声问:“那是什么?从哪儿拿的?”

“从那个纸箱里……”

“随随便便翻妈妈的东西,真淘气!”

“我没有淘气,我只是看看里边写些什么。”

“一个旧算术本子,有什么好看的?混账东西!刚穿上干净的制服,你就翻得满身是泥;让你反省,你又给我捣乱。小无赖,还不给我滚进去!”

幸子哭丧着脸,慢慢退回壁橱,把笔记本扔回旧纸箱里,把自己埋在深深的黑暗中,想:要是一直待在这里边该多好!

幸子的遭遇真是不幸!父母童年的阴影,往往又在下一代身上可悲地重演着。为人父母者,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人师尊者,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出类拔萃?然而,这世上的事情哪有总是顺心如意的?当您发现现实与期望相差甚远的时候,您会怎么办?这时,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和教师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别逼孩子一条道走到黑。

哈佛大学的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研究成果证明,人至少有7种不同的智力。我们每个人包括小孩子,都有不同的智力品质。如果父母们能够关注孩子的不同才能,允许孩子用独特的方式去发展自己,而不是逼孩子一条道走到黑,也许父母可以惊奇地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奥运会金牌得主、著名的美国跳水运动员格里格·洛加尼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讲话和阅读都很困难。但他的父母没有因为他学习困难而嘲笑他,他们发现洛加尼斯喜欢舞蹈、跳水、杂技和体操,就积极鼓励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结果,洛加尼斯发展了自己的运动才能,最终获得骄人的成绩。

因此,我的建议是:

发现孩子的天赋。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行为,看看孩子在哪些方面有优势,看看孩子最喜欢做什么,了解、分析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情况。

对孩子的智力水平给予肯定。即使孩子的智力水平不是父母所期望的,父母也不应该责怪孩子,而应多给孩子鼓励。

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孩子。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就可以让他参加培训班学习画画,也可以陪他去户外写生等。

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和孩子共同探索最适合孩子的学习途径和方法,选择适合孩子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