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的秘密
25995900000024

第24章 只要敢想你就行

尽管很多事物并不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发展,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失望是生活给予我们的一次考验,困难也不过是为了我们的进步而做的准备而已。只要我们自己心中总是怀着勇往直前的信念,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止我们追求幸福,获得成功。

穷人缺少的是富人的欲望

媒体大亨巴拉昂,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五十大富翁之列。1998年去世前,他留下遗嘱,把自己价值4.6亿法郎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亚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报纸上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

“我曾是一个穷人,去世时却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三把钥匙在我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经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而欢呼,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在他逝世周年纪念日里,律师和代理人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

这个谜底震动了欧美,几乎所有的富人都予以认可,认为这的确说出了自己成为富人的关键所在。

这里说的“野心”,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常讲的“欲望”。欲望是永远有效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成功与财富奇迹的摇篮。

这世上,穷人之所以贫穷,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致富的强烈欲望。成为富人的第一步就是:培养成为富人的欲望。

内心期待什么,你就能做成什么。我们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渴望设计人生。如果你始终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悲惨,渴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间天堂,那么你就应该每天都告诉自己“我离天堂很近”,很快你就会觉得自己真的置身于幸福的天堂了。

我们读着弥尔顿的那句话——境由心生,就会产生很大的感触。原来心中有天堂,我们就生活在天堂里;心中有地狱,我们就会在地狱中挣扎。我们的生活总是跟着内心变化的,内心期许什么,我们就能做成什么。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往好的方面想,让那些不快乐的事情远离我们的生活,给自己一个纯净而又快乐的时空呢?

贫穷就是穷人最大的资本

贫穷就是穷人最大的资本。人们的潜能就像是装在牙膏皮里的牙膏,只有在经受外力的挤压之后,才会迸发出来;而贫穷对于穷人来说,就是最强大的外力。由此,当我们面临巨大的人生困境和压力时,不要不堪重负地倒下,要勇敢地激励自己,这样成功的可能会更大。

“美国的许多伟人都诞生于简陋的茅草屋中。”比如格兰特、格里利、洛克菲勒、爱迪生、比彻、威斯汀豪斯,这些人都出生在贫苦的农村,但他们在艰苦环境里奠定了智慧、体力和品格的基础,后来都成为领袖或名人。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们,你们完全不必担心以后的生活和前途,社会上有无数伟大的事业,正等着你们去创造。你们现在只需努力锻炼自己的头脑和手脚,积累自己的内在资本,一旦抓住机会走入合适的环境,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一个青年跟随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学画,十分刻苦。有人问这位艺术家:“你的学生有一天是否也能像你一样伟大呢?”艺术家坚决地说:“绝不可能,他每年还有着600英镑的收入呢。”这位艺术家十分清楚,人的本领都是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拼搏而来的,富裕悠闲的环境,很难产生有为之人。贫困是一种激励力量,为了摆脱艰难的境地才会更加努力地奋斗。如果所有人一出生就不用为了生存而奋斗,那么人类文明不会像今天这般灿烂、辉煌。

钢铁大王卡内基说:“不要以为富家子弟的命运很好,他们大多是纨绔子弟,最后都成了财富的奴隶,不能抵制任何诱惑,陷于堕落的境地。要知道,一个惯于享受的孩子,绝不是出身贫贱的孩子的对手。一些生活贫困的孩子,他们连进学校读书的机会都没有,却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还有一些从普通学校毕业进入企业界的穷孩子们,刚一开始,也干着平凡的工作,但是他们到后来,也能拥有巨大的荣誉和财富。”贫困有时候并不可悲,反而是鞭策你前进的强大动力,不懈奋斗是摆脱贫困的唯一方法。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一个人总是想着自己要穷一辈子。就好像一个被困难重重包围的人,假如他只是想着自己走不出困境,那么他真的就只能永远沉沦下去了。假如一个人觉得自己有能力,而且付诸了行动,那么他一定能够成功。未来或远或近,或有或无,或光明或黑暗,其实都只在于我们内心是否对未来充满希望。一个成天沉浸在悲观情绪中的人是无法开创属于他的未来的。

梦想的实现虽然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贫穷没有成功的可能。音乐天才很可能出自一个根本买不起钢琴的贫寒人家,书法大家的起点也许是以一根根小树枝来描画的孩童……一个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孩子,也能让自己的梦想之花盛开。

潜在的智慧在抵抗困难中获得,伟大的精神在同困难的搏斗中产生,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锻炼不出真正的能耐。一个生长在优渥环境中备受宠爱的青年,很难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而一个出身贫困的人,则需时时为摆脱贫困而拼搏,在此过程中其内在潜力就会逐渐被发掘。

出身贫困并不可怕,只要对困境不抱怨不低头,勤奋自强,就能获得成功。生命的贫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能由你自己决定,身处贫困若能不被贫困所累,奋发向上,积极奋斗,照样可以拥有一个富足的人生;相反,如果自甘堕落,即使生在富豪之家,也可能很快就坠入贫困之中。能不能突破贫困的瓶颈,关键还要看你自己。

思想创造财富

“亿万财富买不到一个好的想法、观念,一个好的想法、观念却可以赚进亿万财富。”一个人想要过上富有的生活,简而言之,就是要靠思想致富。

每个人都想过富有(不止是金钱富有,而且包括心灵、友情、爱情、亲情及健康的富有)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的取得,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有时穷尽毕生,也不一定能如愿以偿。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博士依赖自己所创的“心理创富学”而拥有亿万资产,他曾指出:“人的心灵能够构思到,而又确信的,就可以成为财富。”他还提出了心灵创造财富的公式:财富=想象力+信念。

就是说,人所获得的一切物质或精神成就,都首先由想象构思而来,然后再依赖于信念去全心运作。在人类科技史上,科学发现和技术成果的获得,与那些最早被斥为“异想天开”的想象有着紧密的联系。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一百多年前构思的飞船及海底游船,与今天的航天飞机、潜艇的惊人相似,也使我们得出同样的结论,即人类的唯一极限系于其想象力。这一结论同时包含着另一个疑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为什么想象力的开发、运用至今u还远远没有达到其顶峰呢?答案是:我们大部分人虽然知道想象力的存在,却不知道它的运作方法。

我们知道,预见性想象对创富成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错误的决策往往与决策者的预见能力不足有关,而一个正确的预见则可以帮助你快速获得财富。一度令整个欧洲疯狂的联邦德国“电脑大王”海因茨·尼克斯多夫就是以其超前想象先声夺人而取胜的。

海因茨原在一家电脑公司里当实习生,只是搞一些业余研究,还常常不被采纳,于是他自己外出兜售,结果得到一家发电厂的赏识。发电厂预支给他三万马克,让他在该厂的地下室研究两台供结账用的电脑。1965年,他获得了成功,创造出了一种简便、低廉的820型小型电脑。

由于当时的电脑都是庞然大物,只有大企业才用得起。因此,这种小型电脑一问世,立即引起了轰动。他为什么要搞这种微型电脑呢?他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电脑的普及化倾向,也因此看到了市场上的空隙,意识到微型电脑进入家庭的巨大潜力。”在其富于想象的大脑中,他甚至“看到”每个工作台上都有一台电脑。可以说,正是这种预见和想象使他获得了成功,并成为巨富。

类似海因茨这样运用预见性想象创富的实例,在商界不胜枚举,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机遇”。在我们周围,不是有许多人都在埋怨自己缺少机遇吗?那就请不失时机地运用预见性想象吧。

我们的大脑越用方能越灵敏。而预见性想象,具有使人一夜之间暴富的魔力。因此,当我们有一个创意存在于大脑中时,不妨相信财富已经在某处存在,仅需要我们动手去捉住它罢了。

吝啬鬼发不了大财

有些人为了省下一些钱,宁肯天天吃没有营养的东西,结果身体渐渐失去健康,根本没有精力发展事业和创造未来;也有的人生病后不肯花钱去医院查看身体,结果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是得不偿失的事。真正的节俭是合理有效地安排开销和花费,而不是在每一分钱上都斤斤计较,并且因此浪费了美好的光阴。

一个做小生意的人非常节约,身上的西服从来没有换过,除非是真的破旧到不能穿了才会买一套新的。在细小的事情上,这个人显得非常吝啬,这也是他做不成大生意的原因。假如在某处碰到一个他认识的商人,他从来不愿意主动请他们吃饭,即便在一起吃饭了,他也从来不会付账。结果其他商人们认为他是个吝啬的人,也因此不愿意跟他合作。

某位商店老板要求他的员工在为顾客打包的时候尽量节约绳子,能少用就少用。这已经成为一条店规,店员们也不得不遵守。可正是因为要用少量的绳子打包,每次打包所花费的时间也就多了,而这些花在打包上的时间完全可以用来接待更多的顾客,赚来比所节约绳子的价值更多的钱。这个商店老板为了节约10美分而浪费掉了大好的时光,为了节俭而做了节俭的奴隶。这样的人永远干不成大事业,他们其实也并非懂得节俭,而只是吝啬。

资金只有在不断流通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一味死守金钱并不会获得什么好处。创富者完全可以把钱用于办工厂、开商店等,让钱财在流通中增利。假若创富者能够出色地管理自己的工厂,办好自己的公司,看准炒股的时机,让金钱健康地运作,时间越长久,钱财的雪球便滚得越大,创富者手中的钱财也会变成一棵摇钱树。

站在对岸才有立足之地

为什么诺贝尔奖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答案很简单,如果所有人的脑袋想的都是一个方向,所有人都想着常规,最后又怎能制胜?

大家都知道“希伯来”这个词,在犹太人的语言中,它的原意是“站在对岸”,也就是站在隔一条河的地方,或是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每一个人都要去找这么一个地方站着,才能立足于社会。就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犹太人亮出了独立思考的姿态,这也成了犹太人智慧和财富的制胜招牌。

犹太人倡导独立思考,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在他看来,做科学要敢于蔑视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创见,具有“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

一次,爱因斯坦的老师海因里希·韦贝尔对他说:“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伙子,可你有一个毛病,就是你什么都不愿让人告诉。”

海因里希·韦贝尔老师说的“毛病”正是爱因斯坦可贵的优点——思维品质的独立性。也正是他的这个缺点,成就了后来敢于突破牛顿力学,建立相对论,对世界作出了划时代卓越贡献的爱因斯坦。

独立思考,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形成独特的思想体系,为了在平凡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一个总是附和别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注定一生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