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5岁知道就晚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做的50件事儿
25996000000020

第20章 规则是可以打破的

我们年轻人的世界里,问题无处不在,但机会也无处不在,可很多年轻人总把自己禁锢在狭隘的框架中,被传统的思维和条条框框的规则所束缚。当我们不再一步步地机械行事时,很多机遇就会降临。

有些“规则”只能让人绕得更远

曾几何时,我们都拥有一腔热血,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但是随着我们逐步融入社会,我们显得更“老实”了,做事有了一套“规则”,离自己的真实想法越来越远。这些“规则”看起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但也正是这些“规则”让我们与成功离得越来越远。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起初是一个外人眼中傻里傻气又没有远大目标的老实疙瘩,但也正是这个傻得让人有些喷饭的“许木木”,最终比他周围的大部分人走得远。他是一个没有被社会规则化的人,伤心就真的伤心,大哭,大笑,真心地佩服别人,毫不掺假。而成才这样的“精得和鬼一样”的人,懂得给领导送礼,懂得上进,选择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事情,哪怕是有些不仁不义的行为,他也会认为这是必要的……但这样做,事情就像他想的那样向好的方向发展吗?没有,他在绕了一大圈之后,却回到了许三多曾经待过的地方,一个让很多战士都觉得没有希望的地方。这时候他才开始反思,或许在绕圈子的时候,他把自己最该保留的东西失去了,那就是真正的自己。于是他开始寻找真实的自己,踏踏实实地做事、做人,最终赶上了许三多。

其实,在社会中,我们大部分人更像成才,急切地期盼成功,所以变得更加圆滑,学着让人更看不出自己的真心,于是我们变成了一个社会的综合体,一个分辨不出自己本来面目的行尸走肉。直到有一天,突然看到那个曾经被自己嘲笑不懂人情世故的人走在了自己前面,才开始反思:或许我们真的错了。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染缸中,我们被染得五颜六色,本色似乎就如同纯净白雪一样稀有,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1983年,18岁的张曼玉报名参加了当年的港姐选美大赛,并在决赛中获得了亚军和“最上镜小姐”的荣誉。同年与张曼玉一起选上的佳丽还有48人,而当时的冠军恐怕已经不为人知了,张曼玉却让人们无法忘记。对张曼玉而言,如果她没有保持自己清纯自然的本色,而是随波逐流,追赶所谓的“时尚”,很可能也不会得到命运女神的眷顾。

本色就是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把自己最本真的一面呈现出来。若过多地掺杂社会上所谓“规则”的东西,只会让人走更多的弯路。这样的人太“精明”了,所以社会上的枝枝蔓蔓干扰着他,使他做事情不能一心地直奔目标,不是通过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而是将精力花在讨好上司、拉帮结派上,自然无法更快地达到目标。

所以,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越是急功近利,越是达不到目的。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要慢慢来,凡事做到举重若轻,一步步地走稳了、走实了,才能走得更快、更好。

最短的路未必是最快的

世间的路分为直路和弯路两种,毫无疑问,人们都愿意走直路,因为直路平坦,离目标又近;同样,没有人愿意走弯路,因为弯路曲折艰险。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直线道路不一定是最快能达到目标的路。正如英国军事家哈利所说:“在战略上,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同理,“直线”般的说话、做事方式也值得进一步推敲,有时候变直为曲、绕道而行反而能带来预期外的积极作用。

人生如登山,为了登上山顶,需要避开悬崖峭壁,迂回前进,这样看似乎与原来的目标背道而行,可实际仍然是通向山顶,而且还可能节省了许多时间。

绕路而行对解决一些堵塞通常很有效。比如当你用一种方法思考一个问题或从事一件事情,如果行不通,不妨另用他法,换个角度去思索,换种方法去做,也许你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欧辉上大学时,爱上了一个堪称校花的美丽女生。但他知道自己的分量,他各方面都平平常常,包括长相、学业,也没有什么特长。他的想法一旦告诉他人,百分之百的人都会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同时,他也知道校花身边有很多帅哥或者才子,他如果再以同样的方式加入追求者的行列,肯定不能成功,反而更可能被嘲笑。

欧辉冥思苦想,最后想到了“绕道而行”。他打听到这位校花特别爱弹钢琴,而他恰好有一点钢琴基础,于是,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苦练钢琴,并且在一年后的全校钢琴比赛中夺冠,被誉为“校园钢琴王子”。就在他夺冠的第二天,校花就主动来找他,要跟他学习钢琴。下面的事情就顺利多了,日久生情,校花毕业后就成了欧辉的妻子。

一个聪明的人,懂得承认别人的优势,认清自己的劣势,然后避开锋芒,从另一个点突破,绕道达到目标。他的战术看起来似乎少了点“速战速决”的味道,却是最行之有效的。所以,当我们分析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发现用一种方法无法解决时,不妨尽早寻找别的方法。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无路可走的情况时,回过来头,绕道而行往往可以找到一条新路,所以世上只有死路,没有绝路。而我们之所以会感到面对“绝路”,那是因为我们自己把路给走“绝”了,或者说我们的思路狭隘,缺乏“绕道”的意识。

懂得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最先到达目的地的人。因为他们善于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在人们的眼力之外看到另外一条路。这种高度智慧的做法,并不是随大流做人做事的人能做到的。

“专家意见”是参考,不是镣铐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曾告诉我们要尊重权威,所谓权威,是指在某种范围之内有威信、有地位或者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的人。因为他们的意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对的。尽管如此,一味顶礼膜拜,就会成为负担,我们的双眼就会被盲从遮蔽。所以不要丢失自己的看法和信心,在与权威冲突时要有自己的声音,坚持自己的意见。

泰戈尔说过:“除非心灵从偏见的奴役下解脱出来,心灵就不能从正确的观点来看生活,真正了解人性。”而一个人最致命的偏见莫过于认为权威们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正确的。很多时候,这种偏见往往会葬送一个人的一生。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见解,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句话表示怀疑,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如把两球看做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有了这个设想,伽利略着手做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靠不住的,并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正确结论。

其实,权威之所以能够成为权威,也是由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尊重权威,坚持他们寻求真理方式的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我们很可能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指挥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地表示乐谱没有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面对着一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突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台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的考验,以此来检验指挥家们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终因屈服于权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则不然。最终,小泽征尔在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中摘取了桂冠。

权威的存在,可以作为参考,因为“权威认定”毕竟有它的可信价值;但有的时候,权威的存在会成为探求的阻碍,因为权威毕竟不是真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杰出人士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总是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在实践中坚守着正确的方向。

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要因为权威的存在,而放弃了自己的探索。切不可看了巨著《红楼梦》,就停止了文坛上的耕耘;或看了马拉多纳踢球,便放弃绿茵场上的梦想;或听过帕瓦罗蒂的歌声,便荒废了自己的音乐天分。如果总是活在权威的阴影下,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出现曹雪芹、帕瓦罗蒂、马拉多纳这样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