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把握机遇
25999900000029

第29章 整合资源,在危机中树立品牌(2)

28岁的时候,华莱士应征入伍,在一次战役中负伤,进入医院疗养。在养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杂志,并把自己认为有用的文章抄下来。一天,他突然想:这些文章对我有用,对别人也一定有用,为什么不把它编成一册出版呢?

出院后,他把手头的31篇文章编成样本,到处寻找出版商,希望能够出版,但均遭到了拒绝。

华莱士没有灰心,两年后,他自费出版发行了第一期《读者文摘》。事实证明:他把最佳文章组合精编成一册袖珍型的非小说刊物是一个伟大的创意。今天,《读者文摘》发行已达到2000多万册,并翻译成10多种文字发行。这种办刊方法也为他人所效仿,在我国,目前此类报纸杂志已有数十种。

加减思维涉及用人、用财、用物、用时等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篇永远做不完的大文章,需要我们认真去观察、仔细去思考。掌握了加减思维的要义,你会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借树开花”花更红

当我们手里没有王牌的时候,不妨借助别人的力量,帮助自己改变不利的局面,从而扭转人生的牌局。

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纵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富于挑战、思维跳跃、观念超前的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们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借外力助自己成功。

有一则故事说,中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都借酒夸耀自己的民族文化。

中国人拿出古色古香,酿造精细的茅台,赢得众人称赞。俄国人拿出伏特加,法国人拿出香槟,意大利人亮出葡萄洒,德国人取出威士忌,众彩纷呈。

此时两手空空的美国人不慌不忙,将他们的酒都倒出一点,兑在一起,说:“这叫鸡尾酒,他体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博采众长,综合创造!”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手里没有王牌的时候,不妨借助别人的力量,帮助自己改变不利的局面,从而扭转人生的牌局。

借树开花中的“树”一般指那些借来张势的东西,它应有一个高大的形状,不但可以使花有所依托,还可以使花枝招展,形成一定的气势。树上所开之花可以是真花,也可以是假花,可以实开,也可以虚开,也可以虚实结合。

吉姆斯·林的成功也是“借树开花”巧借外力的典范。

吉姆斯·林曾经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可如今,他是华尔街有史以来发迹最快的传奇式人物,他旗下的LTV公司是美国最大的15家公司之一。

吉姆斯·林通过创业发家后,看上了比LTV大两倍的威尔逊公司,于是他来了个小鱼吃大鱼。他先将LTV分成三家独立的公司:LTV航空公司、LTV电业公司和LTV林·阿提克公司,三家公司分别上市,母公司持有每家公司75%~80%的股份。

吉姆斯经过分析,只8000万元,就可吞下这个庞大的企业。他当然不肯自己掏8000万美元去买,他用LTV公司的股票抵押,向银行贷了8000万元,轻松吃掉了威尔逊公司。吃是吃过来了,可背上8000万美元的债务总不是舒服的事情。但他又不肯自己掏腰包去还。

他又想出一个整个华尔街所有的聪明大脑都想不到的办法,不花一分钱就把8000万元还了。他是这样做的:他先把8000万元负债转到威尔逊公司账下(这是内部转账,很容易做到,也没有法律障碍),然后,他把威尔逊公司也一分为三:威尔逊肉类加工公司、威尔逊运输器材公司和威尔逊药材公司,每一家公司单独发行股票,母公司LTV持有这三个子公司大部分股权,其余的上市发行,发行所筹资金,差不多就把8000万元解决了。

就在整个华尔街为吉姆斯·林的还钱高招目瞪口呆时,更精彩的事情发生了,威尔逊三家公司股价上涨,吉姆斯·林手中的威尔逊公司迅速增值,市值很快达到了他购买时的两倍。

可见,“借树开花”、借力打力可以弥补我们资源不足的先天缺憾,反败为胜。

在竞争对手强大、我方弱小的形势下,为了创造和等待战机,防止被对手吞并,便借别人的力量来虚张声势,示强于敌。这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借局布势,借别人现成的局面,布成有利于自己的新阵势,或者是利用别人的力量为自己服务,增加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布势”之所以要“借局”,主要是自己的力量暂时还比较弱小,无力独自形成一种所需要的强大声势。二是求之于势,就是要依靠有利的形势来取胜。

所以说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客观环境,如果客观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不利,我们便应因势利导,使其向有利的方面发展。这就叫“顺势而治”,即利用有利的形势,捕捉最佳的战机,以求一举成功。

搭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

快速、高效、富有现代化,短期看,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成熟的企业信息化体系对企业的成长和管理有着非常的好处和利益。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的发展有时候就取决于信息的发展。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常规的管理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成为一个新的议题。企业一直要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包括市场需求、销售渠道、人才流动,资金周转等等方面。

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就能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为企业带来更多更稳定的新业务。随着业务的快速成长,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如果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获胜。

宏观上来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趋势,计算机早已取代算盘并取代一部分传统的信息记录方式 ,由于工作的环境,所以我们经常用到扫描设施和文字识别软件,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让最新的资料在第一时间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们进入了新数字办公的时代。而电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创新,以及增强性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有助于增强我们公司数字办公应用的协作性、移动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快速、高效、富有现代化,短期看,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长远看来 ,一个成熟的企业信息化体系对企业的成长和管理有着非常的好处和利益。

万科就是一个重视信息管理的企业,这首先表现在了万科的数字概念上。

有一次,一位北京的作家,表示对万科感兴趣,希望万科提供资料。万科接待后提出可提供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年报,而这位作家却说对企业的数字不感兴趣。

由此可见,中国相当部分人的数字概念不强。中国过去八股文考入写诗赋,洋洋洒洒,“修齐治平”,用道德约束社会,这种管理方法用在经济建设上是可怕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民族的悲剧。从实质讲,是没有数字概念。而一个企业不清楚数字,就谈不上计划,决策一旦出现数字偏差,结果是灾难性的,企业决策不能凭感觉。

万科集团财务会上谈上海城市花园成熟的标志:被上海市评为优秀管理小区,建设部评为优秀示范小区,为社会所承认。上海花园尽管在航空线十有噪音干扰,仍可1个月销售40套。

王石说如果在上海另选一块地,则1个月可以销售150套,并问上海财务小谢同不同意,小谢说部分同意,说销售100套还可能,但150套可能性很小。王石感到很高兴,小谢对他的说法提出了修正,因为王石的说法是有夸大成分的。

在万科,员工就是要学会用数字对话。传统企业中,下面报数字,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现代企业要建立数字系统,随着企业扩大,需要上下、内外沟通,准确信息越发重要。

用数字说话的万科积极地进行了“万科信息公路”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