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经,排解积虑的先锋官
足少阳胆经是目前很火的一条经,很多人都在强调它的好处,敲胆经也几乎成了“万金油”,它从人的外眼角开始,沿着头部两侧,顺着人体的侧面向下,到达脚的第四、五趾,几乎贯穿全身。为什么说胆经是排解积虑的先锋官呢?
《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思是说,肝是个大将军,每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胆则是一个刚直不阿的先锋官,随时准备采取行动。也即“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现代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得不为生存而谋虑,如果我们谋虑的事情能够被“决断”,并顺利进行下去,最终获得成功,那自然会气血通畅、肝胆条达了。然而,现实往往与人的愿望背道而驰,很多事情都不能尽如人意,所以,我们会有很多谋虑积压在肝而没有让胆去决断执行,肝胆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于情志被压抑,肝胆的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人体就会百病丛生。所以,那些多疑善虑、胆小易惊的人,以及那些情志异常、精神错乱的病症,都应该好好地去调节肝胆的功能。
要改善肝胆的功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经常锻炼胆经。
敲胆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子时,也就是夜里的11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因为这个时辰是胆经当令。经常熬夜的人会有体会,到夜里十一点钟的时候,觉得很有精神,还经常会觉得饿,这就是胆经当令,胆主生发,阳气在这时候开始生发了。但是大家一定注意,不要觉得这个时候精神好就继续工作或者娱乐,而是最好在11点前就入睡,这样才能把阳气养起来。
每天敲胆经300下,胆经顺畅了,人所有的忧虑、恐惧、犹豫不决等都随着胆经的通畅排解出去了,该谋虑时谋虑,该决断时决断,那么,我们的肝胆必定会日益强壮而没有无谓的损耗,身心也会健康快乐。
另外,胆经上有很多特效穴位:阳陵泉治两肋疼痛,光明穴可治老花眼,悬钟治落枕,风市可治各种皮肤痒疹,胆经上的穴位都气感明显而强烈,如能善加利用,都有极好的效果。
肝经,护卫身体的大将军
足阙阴肝经有14个穴位,从下往上走,起于脚大拇指内侧的指甲缘,向上到脚踝,然后沿着腿的内侧向上,在肾经和脾经中间,绕过生殖器,最后到达肋骨边缘止。肝经和肝、胆、胃、肺、膈、眼、头、咽喉都有联系,所以虽然循行路线不长,穴位不多,但是作用却很大,可以说是护卫我们身体的大将军。
在上一节我们讲了,[
]肝是将军之官,是主谋略的。所谓“将军之官”的意思是指,将军不仅可以打仗,而且还是能够运筹帷幄的人。将军运筹帷幄的功能,就相当于肝的藏血功能,而“谋略出焉”,指的就是把肝气养足了才能够出谋略,才能让我们更聪明。因此,可以这么说,我们的聪明才智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看我们的肝气足不足。
那如何能够使肝气畅通,让人体气机生发起来呢?首先,就是要配合肝经的工作,肝经在凌晨1点到3点的时候值班,也就是肝经的气血最旺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体的阴气下降,阳气上升,所以应该安静地休息,以顺应自然。另外一个养肝气的方法就是按摩肝经,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在凌晨1点到3点的时候起来按摩肝经,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在晚上19点到21点的时候按摩心包经,因为心包经和肝经属于同名经,所以在19点到21点时按摩心包经也能起到刺激肝经的作用。
虽然睡觉养肝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是对于很多经常应酬的人来说,这个时候可能正在兴头上,一笔生意就要谈成了,精神正处于很兴奋的状态,根本不可能睡觉。其实,这是非常伤肝的,现在有很多得乙肝、脂肪肝的人,就是不注意养肝造成的。
肺经,人体内的宰相
手太阴肺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条经脉,它起始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然后沿着胃伤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再从肺系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下行,走在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村口,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出大指末端。它的支脉交手阳明大肠经。
从肺经的循行路线我们可以看出,肺经与肺、胃、大肠都有很密切的关系。那说肺经是人体内的宰相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肺在五脏六腑的地位很高,在《黄帝内经》中把它比作“相傅之官”,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的职责是什么?他了解百官、协调百官,事无巨细都要管。肺是人体内的宰相,它必须了解五脏六腑的情况,所以《黄帝内经》中有“肺朝百脉”,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汇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所以,各脏腑的盛衰情况,必然在肺经上有所反映,而中医通过观察肺经上的“寸口”就能了解全身的状况。寸口在两手桡骨内侧,手太阴肺经的经渠、太渊二穴就处在这个位置,是桡动脉的博动处,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在观察肺经。
我们知道,肺为娇脏,很容易出现问题,当肺的正常功能失去平衡时,就会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方面的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病。所以,我们要格外爱护肺经。
按摩肺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早上3~5点,这个时辰是肺经经气最旺的时候,但这时候也正是睡觉的时间,所以可以改在上午9~11点脾经旺时来按摩,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大肠经,肺和大肠的保护神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通过合谷、曲池等穴,向上会于督脉的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隔,入属于大肠。
“循行所过,主治所及”,是说经从哪里经过就能治哪里的病,因此,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我们可以看出,肺和大肠都与大肠经关系密切,所以,疏通此经气血就可以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虽然,肺和大肠看起来是两个毫不关联的两个内脏,但是它们通过大肠经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也就是说肺与大肠相表里。所谓表里,就是一种关系,就好像夫妻。丈夫在外边忙着的时候,妻子就应该把家里的事务管理好;丈夫如果在外面特别忙,那妻子也相对比较忙。肺为里,为妻;大肠为表,为夫。
在人体中,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黄帝内经》上说:“阳明经多气多血”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所属的肠胃是人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废物的器官,人体的体质由先天和后天决定,先天部分是遗传于父母的,我们无法改变,后天部分就来源于我们的食物,而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体内生成的气血充足,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会增强;胃肠排泄功能正常,体内产生的垃圾就能及时排出。不在体内堆积没那么由内在邢原因引起的疾病自然会减少,所以在阳明经人体中重要的经络,平时一定要注意疏通经络。
什么时候按摩大肠经最好呢?大肠经当令的时间是早上5~7点,这时候大肠经运行最旺盛,按摩效果也最好。大肠经很好找,你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过来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肠经。敲时有酸胀的感觉。
胃经,多气多血的勇士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前面的很重要的一条经脉,也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支,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腹部和腿外侧靠前的部分。
它起于鼻旁,挟鼻上行至根部入于目内眦交于足太阳胶胱经,沿鼻外侧下行至齿龈,绕口唇,再沿下颌骨出大迎穴,上行耳前,穿过颌下关节,沿发际至额颅。它的支脉从大迎穴下行,过喉节入锁骨,深入胸腔,穿过横隔膜,归属胃,并与脾相络。它的另一支脉直下足部二趾与中趾缝,此支又分两支,一支自膝膑下三寸分出,下行至中趾外侧,一支从足背分出,至大趾内侧交足太阴脾经。
从胃经的循行路线可以看出,与胃经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胃和脾。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这是因为每个人在出生后,主要依赖脾和胃的运化水谷和受纳腐熟食品,这样人体才能将摄入的饮食消化吸收,以化生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才能使全身脏腑经络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除去消化吸收食物外,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生血。“血变于胃”,胃将人体吸纳的精华变成血,母亲的乳汁其实就是血的变现,血是由食物的精华变成的,在抚养孩子的时候,母亲的血又变成了乳汁,因此,人乳是极好的补品。
按摩胃经,一方面可以充实胃经的经气,使它和与其联系的脏腑的气血充盛,这样脏腑的功能就能正常发挥,就不容易生病;另一方面可以从中间切断胃病发展的通路,在胃病未成气候前就把它消弭于无形。
当然,按摩胃经的目的主要还是调节胃肠功能,所以饭后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开始按揉胃经的主要穴位了,如足三里、天枢等一定要按到,然后在睡前一个小时左右灸一会儿,灸完后喝一小杯水。每天早上7~9点这个时间按揉的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因为这个时辰是胃经当令,是胃经经气最旺的时候。
脾经,治疗一切慢性病的关键
足太阴脾经主要循行在胸腹部及下肢内侧,即从足走头。它从大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经核骨,向上沿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然后沿小腿内侧的骨头,与肝经香蕉,在肝经之前循行,上膝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在通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
其分支从胃部分出,上过膈肌,流注心中,经气接手少阴心经。
从上面的路线可以看出来,与脾经关系密切的脏腑有脾、胃和心。中医认为,脾除了有运化的作用外,还有统血的作用,就是统摄、约束血液行于脉内而不外逸。如果脾气虚弱,不能承担起这种约束功能,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病症,如呕血、便血、尿血等。治疗脾虚引发的出血症状重点在于补脾气,中成药“归脾丸”就是治疗这类出血症的有效药物。
当脾经不通时,人体还会一些常见的慢性病:身体的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线路会出现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或者全身乏力,疼痛、胃痛、腹胀、大便稀、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另外还有我们上文提到的五官方面的舌根发强、饭后即吐、流口水等。
以上症状都可以从脾经去治,最好在脾经当令的时候按摩脾经上的几个重点穴位: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上午9点到11点正处于人体阳气的上升期,这时疏通脾经可以很好的平衡阴阳。
在日常饮食上也要注意多吃清淡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以减轻脾经的负担。
此外,思伤脾,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虑过度就会扰乱脾的正常工作,使其方寸大乱,反映到身体上就是食欲不振、无精打采、胸闷气短。所以,一定要做到思虑有节,这样脾的功能才会正常。
心经,攸关生死的经络
手少阴心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起始于心中,出属于心脏周围血管等组织(心系),向下通过横膈,与小肠相联络。它的一条分支从心系分出,上行于食道旁边,连系于眼球的周围组织(目系);另一条支脉,从心系直上肺脏,然后向下斜出于腋窝下面,沿上臂内侧后边,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后面,下行于肘的内后方,沿前臂内侧后边,到达腕后豌豆骨部进入手掌内后边,沿小指的内侧到指甲内侧末端,接手太阳小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