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肾阴是肾精作用的体现,全身各个脏腑都要依靠肾阴的滋养;是人体阴液的根本,所以又称“元阴”。人体各个脏腑失去肾阴的滋养就会发生病变,如肝失滋养则肝阴虚,肝阳亢,甚至出现肝风;心失滋养则心阴虚、心火旺、心烦失眠;心神不安;脑失滋养则眩晕耳鸣。反过来,各个脏腑的阴液严重不足时,也会导致肾阴不足,如热邪侵犯灼伤胃、胃阴不足,进一步就会损伤肾阴,称为“肾阴涸”。由于“阴虚则阳亢”、“阴虚生内热”,肾阴虚往往会出现潮热、升火颧红、舌红、口干咽燥、脉数无力等热象,但也有虚而无热,则称为肾精亏损。
所以,在平时我们就要注重肾脏的保养,一旦出现肾阴虚,就要及时补阴,以制约偏亢的阳气,来维护我们身体的健康。在人体的经穴中,涌泉、太溪和关元是补阴的常用穴位。
涌泉穴的重要性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它是肾经的首穴,是补肾、滋阴降火的要穴,这里当然少不了它了。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点。所谓太就是大的意思,也就是说它是肾经上最大的溪流。它是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和原穴,输穴就是本经经气汇聚之地,原穴是本经经气较大的“中转站”,太溪穴合二为一,所以太溪穴处肾经的经气最旺。常按揉此穴,就会起到很好的滋阴作用。
关元穴是任脉上的穴位,是三阴经和任脉的交汇处,还是小肠经的募穴,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壮阳,用在这里,是为了稍稍激发一下阳气,借一点阳气的力量来帮助阴气恢复,是取“阴阳相生”之意。所以就不需要采用艾灸等刺激程度深的方法了,只要用手掌轻轻地摩擦就行了。
具体操作方法:每天晚上泡酒的时候,分别按揉两脚的涌泉穴、太溪穴各5分钟。按揉左脚时手指逆时针转圈,按揉右脚时顺时针转圈。然后躺在床上用掌心逆时针摩擦关元穴,速度不宜太快,感觉皮肤微微发热就行了。第二天早上,再按揉两侧涌泉、太溪一次。
只要坚持按照这个穴位疗法按摩,肾阴虚证很快就会治愈了。在治疗期间,一定要忌食辛辣、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可以多吃点酸味或稍甜的东西,对滋阴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防止心阴虚,给心俞拔罐就可以了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放弃休息时间而拼命工作,又不锻炼身体,从而使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常常感到心慌、心烦、头晕耳鸣、工作不能集中精力、睡眠质量也很差,这些都是典型的亚健康状态。而在中医看来,亚健康的根源就是心阴不足,也就是心阴虚了。
在五行中,心属火,火属阳,五脏又属阴,所以心是阴中之阳。在心阴心阳中,心阴的力量更为薄弱,也就更容易受到侵袭。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下,极易耗费心血。血属阴,心血就是心阴,所以,心血耗费的多了,就会导致一些我们前面说的“虚热”症状。
我们讲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在经络中的流通要靠气的推动,而气也要靠血来当它的运载工具,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所以,当心血阴虚的时候,气就没有可以搭载的工具了,也不能运行到全身各处了,出现诸如心慌、气短等症状也就不奇怪了。另外,“心主神明”,在心气血两虚的情况下,心脏的功能必然会下降,那么它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控制人的精神意志了,人也就相应地出现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所以,当出现心阴虚的症状时,一定要注意补心血。在人体的经穴中,补心血的最佳穴位当然非心俞莫属了。
心俞位于人体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还是心的背俞穴,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通调气血的功效。因此,当心血阴虚时,每天晚上坚持在两侧心俞穴上拔罐10分钟,就可以补足心神气血,也就不会有心慌意乱、精神恍惚的症状发生了。
为配合经络疗法,我们还可以采用食补的方式来补心血,如桂圆莲子粥就是不错的选择。取莲子、桂圆肉各30克,百合15克,麦冬10克,冰糖适量,加水适量,煮到莲子酥烂时即可。其中,百合和麦冬最好先用水泡上一两个小时,这样更容易煮烂。此粥在睡前一小时喝最好。
最后,还要注意加强锻炼,内外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恢复健康活力。
补脾气虚,脾俞、足三里最好
说起脾虚,想必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其实这种症状很常见: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苍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软无力。
这些表现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一是脾脏运化功能的减弱,脾失健运,精微不布,水湿内生,故纳少腹胀,便溏;脾虚失运,水湿泛滥,故肢体浮肿。二是气血生化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肢体失养,故肢体倦怠;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故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脾气虚证的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在经络治疗方面,应该选用脾俞和足三里两穴。
脾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和脾直接相连,所以刺激脾俞可以很快恢复脾的功能。
《针灸大成》中说它可治“善欠,不嗜食”,也就是老打呵欠,总是昏昏欲睡。
刺激脾俞最好的办法是拔罐,其次是按揉,也可以艾灸,但是因四季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早春和晚秋最好拔罐,夏末和冬季应该艾灸,夏冬两季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可以祛湿,尤其是夏末,这时候的天气有湿有寒,艾灸最为合适。其他时候则以按揉为主。
每天晚上8点左右刺激最好,因为这是脾经精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一天的工作已基本结束,而且运转了一天的“脾气”已经有些疲惫了,这时补,一来可以缓解白天的劳累,二来可以为第二天蓄积力量。
脾俞在脊柱旁开两指的直线上,平对第十一胸椎棘突(肚脐正对着脊柱的地方为第二腰椎,向上四指处即为11胸椎)。
足三里:这是古今公认的“长寿第一穴”,是胃经的合穴,“所入为合”,它是胃经经气的必经之处,要是没有它,脾胃就没有推动、生化全身气血的能力。古人称“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民间流传“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可见足三里对身体有多重要。
足三里一定要每天坚持刺激,也可以找一个小按摩锤等东西进行敲击,力量要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至少揉3分钟。冬天的时候也可以艾灸。
具体操作方法:每天饭前饭后各半小时的时候按揉两侧足三里穴3分钟,可以左右交替着刺激,然后晚上8点左右再在两侧脾俞上拔罐15分钟,起罐之后喝一小杯温开水。
另外,在饮食上,脾气虚的患者宜多吃具有补气健脾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莲子、大枣、黄豆、薏仁、胡萝卜等。还要注意调节心态,让精神振奋起来,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对于治愈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肝气郁结,按揉太冲标本皆可治
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是很多现代人的同感,因此,总感觉两胁隐隐作痛、抑郁、胸闷,总想长出一口气,女性还经常月经不调。其实这些都是肝气郁结的典型症状。
我们知道,在五脏中,肝主疏泄,喜舒畅而恶抑郁。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不正常了,或清绪抑郁不舒,都可引起肝气郁结。这时候气血也就不能正常运行了,经络就会出现拥堵。人的情绪是由气血来主宰的,气血运行不畅了,情绪自然就不舒畅了,人就会感到抑郁、压抑,而这些不好的情绪反过来又会加剧气血的堵塞。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必然会导致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下降,人体也就会生病了。
所以,一旦我们的身体出现肝气郁结的症状,就要及时进行疏肝理气,调节好肝的疏泄功能,首选穴位当然是太冲穴了,然后再加上肾俞来补肾,就是因为肝属木,肾属水,取“肝肾同源、滋水涵木”的意思。
太冲穴是是肝经的输穴,也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疗各类肝病的特效穴位。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和中药中菊花的功效非常相似,而且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所以刺激它可以疏肝解郁,还可以使偏旺的肝火下降。
太冲穴很好找,在足背上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找,大约有两指宽的地方,在两个骨头之间,按下去有很强的酸胀或胀疼感。刺激太冲穴的最佳时间是春季,因为,在五行中,肝属木,而木与春季对应,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肝木之气上升,这个时候多揉两侧太冲,泻肝火,可以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意外发生。当然,在夏、秋、冬三季按揉太冲穴也有不错的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晚上9~11点是肝经经气运行最旺的时辰,每天这个时候先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揉两侧太冲,每穴5分钟,以出现酸胀或者胀疼为度。按揉时右脚顺时针旋转,左脚逆时针旋转。坚持一段时间,肝气郁结的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在饮食上,肝气郁结的时候应多吃清淡的食物,肥腻和煎炸的食物最好少吃;可以多吃一点酸味的东西补肝,如山楂、食醋等;平时可以用菊花或者薄荷泡茶喝,这两味药可以降肝火、疏肝解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