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实用保健宝典
26001100000020

第20章 喜怒哀乐人间情,闲庭信步度人生(1)

第十九节 心情不好当然会生病

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比较而言,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其次才是身体健康。一个人只有生理和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是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了。

传统医学历来认为心理因素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生气可以使气机阻滞及经脉堵塞,心理的过度变化可能可能引起气机紊乱。由于气血是互相依存互为作用的,气机阻滞或气机紊乱就会影响气血的运行,造成气滞血瘀或血流逆乱。

现代医学认为,一切对身体健康不利的因素里,危害做大的就是不良的心理状态。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事物繁忙以致心情急躁,或者心中有火时特别容易感冒;如果事情办完了问题解决了,心情放松了病情也会很快好转。可见,心理因素对身体和疾病的影响非常重大。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保证气血疏通畅行。

生气比服毒更要命

七情过激不仅会使人产生各种内伤疾病,还会影响气机,气不顺也引发疾病,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人发怒的时候,气是往上走的,“怒发冲冠”就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怒气上冲,脑血管就会破裂,中医有个应对的方法叫“十宣放血”,就是用针把十个手指尖挑破放血,这样能减轻头部的压力。此外怒气上冲而胃气不降,就会出现呕血现象。如果气全跑到了上边,那么下边的气就虚了,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大便不成形、吃什么拉什么。这是因为气全在上边,下面没有力量消化食物、让大便成形。

喜则气缓。人如果过度欢喜就会出现心神涣散,气就会散掉,老年人逢年过节时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老人一般一年到头见不到儿女,节日时突然见到了就容易“喜则气缓”,气往外散,再加上过节吃点好东西脾胃之气不足,心脏病就很容易发作。所以作为儿女,要常回家看看。

悲则气消。中医认为,一哭就神魂散乱,气就会短,哭得时候,越哭气越短,这叫“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生活中,我们常说有人吓得尿裤子了,就是“恐则气下”的一个典型表现。人受到惊吓或过于恐惧时,气就会往下走,人体一下子固摄不住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

惊则气乱。人突然受到惊吓时心会无所依,神无所附,虑无所定,慌乱失措,气机紊乱。在中医看来,人容易受惊吓是胃病的一个象。现在所说的很多精神症状都表现在胃肾两经上,比如很多精神病人喜欢跑到高处大声喊叫、很多人喜欢去K歌,也都是因为他们的脾胃受到了极大的损伤。

思则气结。现在很多人有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工作中过分的考虑人际关系。思虑过度,人体之气就会凝滞不通,影响消化,久而久之,脾胃就会出现问题。

思想的妄动会引发形体的妄动,然后是精气的妄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节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它随意泛滥。

七情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关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而总是表现出某种相应的情感,如高兴或悲伤、喜爱或厌恶、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或心情称之为“七情”,在正常范围内,七情的变化对健康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但是,一旦因内外刺激而引起七情太过,则能导致人得多种疾病。周瑜、程咬金、林黛玉等,或气死,或笑死,或忧死,无不和情绪太过有关。

“喜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消除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

怒伤肝。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思伤脾胃。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忧悲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

惊恐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眩晕、阳痿,其可致人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把人真的吓死的已屡见不鲜。”

因此,情致和身体是直接相关的。当身体出现问题时情致会出现相应变化,而情致所致的疾病也用调养身体的办法来治疗。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把情致调到最佳状态,那么疾病自然也就不敢“进犯”了。

怒伤肝——所以我们要心平气和(详见剪贴稿)

喜伤心——大喜不喜增福添寿(详见剪贴稿)

思伤脾——千万不要思虑过度(详见剪贴稿)

忧伤肺——过无忧人生让健康常在

传统中医认为,情志的异常变化对肺脏的功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人们在忧伤的时候,很容易损害肺脏,例如肺脏功能不好的人,经常会莫名其妙的想哭。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提起她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多愁善感”,她自幼母亲去世,长大后又寄人篱下,这就使得她比别人更加敏感,整天莫名地忧伤,甚至看到落花都会痛哭一场,“黛玉葬花”就是一个有名的例子,最终过度的忧伤损害了她的肺,《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经常咳嗽,就是肺病的表现。

另外,肺主皮毛,所以忧愁在伤害肺脏时,还可以把疾病表现在皮肤上,例如经常忧伤的人,比较容易患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皮肤疾病。

恐伤肾——因此我们要处变不惊

中医认为,肾脏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人受到惊吓后,会突然昏厥,不省人事,这与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会导致人的死亡。

比如当一个人被确诊为患了不治之症,当医生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他时,他就有可能吓得大小便失禁,再比如一个非常胆小的人独自走夜路,路上一个人都没有,这个时候如果你突然带着恐怖的面具跳到他的面前,很可能就会导致他的猝死。

治疗“情志病”要用情志生克法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情志失调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节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它任意泛滥。其实,我们现代人也可以用情志生克法来治愈情志病,情志生克原理实际上还是五行相克,这也是《黄帝内经》中特别提到的方法。

“喜胜悲”,快乐就能战胜悲伤。喜是火,悲是金。用五行的说法就是火克金,火是可以把金属熔化开的。火又是散,气又是气结、凝聚,因此悲要用散法,在什么情况下会喜胜悲呢?比如说我们白天工作非常疲惫,又受到领导的批评,心理很憋闷。有的人就会去喝酒,认为一醉解千愁,其实不然,喝酒只是让你暂时把烦恼忘记,你可以去听听相声,看看搞笑的电视剧或东北二人转,都可以让你开怀一笑,从而调节悲伤的心情,这就是喜胜悲。

“悲胜怒”,就是用悲伤来战胜大怒,也就是金克木,肝主怒,大怒则肝火不能收敛,因此用肺金收敛的方法来降肝火。在一个人大怒的时候,告诉他一个很坏的消息,让他突然悲伤,这样就可以把他的怒火熄灭。

“恐胜喜”是怎么回事呢,就是恐惧可以战胜因为过喜而过散的心,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范进好多年都没有考上,一天终于考上了,就高兴地满街跑,心神全散了,他惧怕的岳父过来一巴掌就给他扇清醒了,这就是“恐胜喜”。

“怒胜思”就是愤怒可以战胜思虑。《华佗传》里记载着这样的一个病例:有一个郡守因为思虑过度,造成身体里有淤血。华佗收了这个郡守很多礼,但不是给他治病,而是写了一封信来骂他,说他不仁不义,其实,这就是华佗的治疗方法。那个郡守是因为思虑太多而得的病,华佗一下子把他激怒了,怒则气上,这样就把他胃中的淤血一下子全倒了出来,他吐了几口血,以后病就痊愈了,这就是“怒胜思”。

“思胜恐”,思虑是可以战胜恐惧的,也就是说你把问题想清楚了,也就不害怕了,这就是土克木,因为恐属水,土是脾,而脾主思。古代有一个人整日害怕死亡,常感死期将近,后来他的家人找到了当时的名医卢不远为他诊治。卢不远便留他住在自己家里,病人觉得医生在身旁,便放心了许多。后来卢不远又介绍他去找和尚练习坐禅,经过一百余日的闭目沉思之后,病人的恐死心理终于消除。

所以,现代的人完全可以通过情志生克法来治情志病,当你产生某种不良情绪时,试着用上面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调摄七情,益寿延年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七情可以损害人体的健康,在某种情况下比六淫还严重。而精神治疗的作用在许多内伤疾病中都远甚于药物。即使是六淫所伤,病者的精神状态正常与否,对于药物的治疗作用也大有影响。中医学强调人的精神因素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提出了“神形相因”之说。认为人的形体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即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进人体健康与益寿延年,而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使人致病。所谓调神养生,即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心神的怡养、情志的调摄等方法,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的高度统一,以延年益寿。

1注重养神

注重调养精神,是养生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对生命的存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关于养神的方法主要有:

(1)虚静养神:调神摄生,静养为首。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摄精神,多练气功,可有效地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有益身心健康。

(2)安心养神:人生不会没有忧患,对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复杂问题及任何重大变故,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达观的处世态度,要养成理智与冷静的德性,凡事从容以待,冷静思考,正确处理各种难题。

2清心寡欲

清心寡欲是指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非常重视清心寡欲,认为这是调摄精神、益寿延年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