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26001700000012

第12章 通过合作,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那分

——史蒂夫·鲍尔默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今天的因特网,可以说是愚笨而瘦小的客户对机灵而有学问的服务器说话,明天的因特网应该是机灵的客户对机灵的服务器说话。我喜欢把聪明的客户端,而不是愚笨的客户端放在口袋里,因为这样我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目前的客户端有什么问题呢 他们需要有人照顾,要有人及时告知他们,为他们安装最新的软件——在座所有人都知道是什么。关键是如何对下一代因特网上软件的定义作出新的诠释。软件将演变成服务,软件会自我维护,自我更新,在未来10年内将成为现实的宽带因特网上,所有这一切都是自动的。

今天的因特网界面就是浏览器,它的功能还不像别的个人电脑应用程序那样丰富,也没有自然语言界面和语音识别。这种技术将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灵活,从移动电话到电视机和个人电脑。我们将有全新的用户体验,全新的用户界面。我们刚刚把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创院院长李开复请到了西雅图总部,他实际上将作为新型用户体验部门的开发负责人,将各种元素集合起来。

今天的因特网是了解消费者反馈的方法之一。全世界每天有大约2500万人访问Microsoft.com网站,我可以非常精确地告诉大家,他们在看什么、他们关心什么、对订购什么产品感兴趣。如果我们把这些信息按照适当的形式排列,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消费者。

再来看看我们的家里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大家可能知道一些关于电视方面将出现的变化,但是还有更多。10年之后,我们就可以把你一生所有的日子生活录像资料通过连网,存储在价格不超过150美元的装置里,你一生的情况都可以用一种可以查询的格式存储,你会发现很多一生只出现一次的画面。你一生的图像、喜爱的音乐,还有你的照片,都能以电子手段存储和再现。

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如何改变。昨天晚上,我和来自教育部的副部长韦钰女士共进晚餐。我们在谈话中关心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改善远程教育。你怎样才能让一个生活在中国农村的学生听到清华校园里最棒的讲座,如何能让一个因为工作繁忙而拉下课程的学生赶上进度,继续从学习中得到益处,这还要花费大量的努力。如何才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大家是否想到10年之后的情形 所有的这些幻灯片将以电子形式,通过大会堂无线设备传送到大家的写字板电脑上,大家可以坐在那里,在幻灯片上作注解记笔记,这就是大家通常的工作方式。大家收集资料、写文章、与其他同学共同进行学术研究,将从根本上转变到电子的方式上。微软为这种转变所开发的软件平台,就是.Net平台。.Net平台跨越许多新型设备,具有新的用户体验,它还有新型的编程指导功能,帮助大家创造可以相互协同工作的XML程序。将出现一系列新型服务,它们可以在客户端或服务器上运行,也可以在因特网上运行。大家可以在网上存储信息,并不一定要在你们的校园网上或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而是遍布世界各地。

我们无法预见到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将面临的所有问题,只是看到了一小部分。需要在基础设施层面上解决的问题,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类似的现象,但我们将要处理的问题在复杂程度上是空前的。无论是对微软,还是对于其他的企业 要解决未来因特网发展的问题,就必须与高校进行紧密而深入的合作。日前,我们在全球各地拥有大约6000位研究人员,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但是我们明白,自己还是只能做很小的一部分研究工作。我们需要与各地的大学建立联系与合作。我们在中国与包括清华在内的四所高校合作建立了研究实验室,并且从中国20所高校取得支持。我们的研究人员同时给学生们上课,就像在我的帮助下,在清华开始的这个系列讲座一样。我们为中国学生设立奖学金,并接收中国学生在微软实习——目前在北京的机构里大约有200名实习生。高校里有微软的员工担任客座教授,微软位于北京的研究机构里有来自高校的访问教授与我们并肩工作,我们在一些高校的学生中间组织了学生俱乐部。我们在中国开展这些方面的工作,要比在世界其他地区多得多。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未来大量富有创造力的工作,只有一小部分会在微软完成,大量的要在高校完成,更多的要通过合作完成。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讲话。

我们于1998年成立了在华研究机构——微软中国研究院,仅在北京的研究人员就发表了150多篇论文,提供了70多个研究范例。我们正在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一些基础研究项目,我们正在致力研究对于下一代因特网至关重要的问题:多媒体、用户界面、自然语言等。有一些是全球各地通用的,但也有一些是特别针对中文语言的,而且必须由我们在中国的科研人员完成。下面,我打算请我的一些同事上台来演示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掌声)谢谢大家。

我希望上面的演示能够让大家对微软中国研究院正从事的研究项目有个大致的了解。但是,关于下一代因特网将会带来什么影响的研究,在世界各地都进行着。下一代因特网的真正的领袖,就是在座的诸位。今天的学生将成为明天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去发掘下一代因特网的体验。你们将改变世界的未来,改变商务模式,政府管理模式,做学问、研究的模式,还有其他的模式。你们将采助推广那些天甚至无法想像的技术。如果让我为大家提

出一个如我们今何当个优秀研究人员的建议,那就是先想想明天的技术可能是什么样的。受到明天可能出现的事物的鼓舞,做一些将来有所成就的事,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大家从今天能够做到的事情入手,也许你们可以在明年、后年或大后年让梦想成为现实。我把自己关于下一代因特网的见解告诉大家,但你们必须作出决定。做一个研究人员,头脑中有这种预见,把它表述出来,然后再非常非常非常努力地工作。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让大家和微软中国研究院的人交流。我本人也希望能够更多地与大家交流,共同工作。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在微软西雅图总部,有100多名清华毕业的研究生。可能我不该说这些。但是如果你们希望在北京工作,可以联系微软中国研究院的人。我的电子邮件地址是steveb@microsoft.con,如果大家希望在微软西雅图研究院得到一份工作,可以与我联系。我期待大家的来信,哪怕就是对我今天讲话的评论或微软正在做的事情的看法。我感谢大家的时间和耐心,谢谢大家。

人物剪影

史蒂夫·鲍尔默,1956年3月24日生于美国底特律市,是全球领先的个人及商务软件开发商——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1973年鲍尔默终于进入了哈佛大学实现了父亲的理想。在那里他也找到了自信,他曾担任校足球队队长,为《红色哈佛》报(Harvard Crimson)和哈佛的文学杂志工作过。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了数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

鲍尔默于1980年加盟微软,成为比尔·盖茨聘用的第一位商务经理。他在微软帝国扩展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据说, 1985年春,微软没能在最后期限前研制出视窗软件时,盖茨曾扬言说,如果视窗软件不能在当年底前上柜台销售,他就要鲍尔默走人。尽管大家普遍认为盖茨只是一时气话,并不是真的要解雇鲍尔默。结果鲍尔默也不负盖茨所望,当年11月,视窗软件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登台亮相。

史蒂夫·鲍尔默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易于激动”。激动的时候,鲍尔默习惯于把任何东西都强调三遍,他是天生的销售明星和演说家,一站上演讲台就会有难以抑制的澎湃活力。

鲍尔默还是一个很优秀的管理者,他能够知人善任。当微软中国的总裁换了一个又一个,吴士宏、杜家滨、高群耀几个时代过去了,微软中国还是陷在困境中不能自拔,他认真分析了原因之后发现,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跨国公司在适应中国环境的过程中采取了错误的做法,特别是在面对中国盗版软件的问题上,发生了硬套美国微软的做法;二是,高层管理的不稳定,吴士宏、杜家滨、高群耀都属于非正常离职,他们突然离开造成了人心不稳定,影响了微软在中国的发展。

然后大胆任用了熟悉中国市场的唐骏为微软中国的总裁,微软中国才走出了困境,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鲍尔默在微软著名的格言是:“我认为我们将迎采一个软件时代,互联网的基础服务与价值都将建立在研发大型软件之上。25年前我们就证明了这点,今天我们仍在证明这点,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动摇我们的信心。”

读 品 悟

本文是史蒂夫·鲍尔默在清华大学演讲的节选。在节选的文章中,他阐述了未来因特网的发展,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到的便利。如何研制和开发因特网的功用,将是微软的一个发展方向,也为广大的清华才子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机遇。他还着重地指出,要解决未来因特网发展的问题,就必须与高校进行紧密而深入的合作。

微软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积极地与高校和研发部门的合作。因为未来大量富有创造力的工作,只有一小部分会在微软完成,大量的要在高校完成。因此他们也十分看重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他们认为成功的人大多数都有与人合作的精神,因为他们知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才可能办成大事。合作能使家庭幸福,领导魅力有赖于合作,合作可加速成功,合作可以帮人渡过生命险滩。

克雷洛夫说过,“一燕不能成春”。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如果离开了别人的配合,就无法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无法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我们的社会是由各怀特长的人共同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是不可取代的,只有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够共同取得成功。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树立双赢合作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取长补短,互相合作。

链接

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奥斯特洛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