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26002900000005

第5章 巧妙拒酒不失礼

一、把身体健康作为挡箭牌

中国人敬酒,往往希望对方多喝些,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则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相反,客人喝得少甚至不喝,主人顿时觉得颜面无存。虽然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推杯换盏间得到升华,但是酒喝多了毕竟伤身。所以,当别人劝酒时,我们可以以身体不舒服或是患有某种忌酒的疾病(如肝脏不好、高血压、心脏病等)为理由,拒绝饮酒。这样做既委婉的谢绝对方,又使自己免于喝醉。例如某领导参加一个宴会。王强与他好久不见,提出要和他痛饮三杯。该领导说:“你的情意我心领了,遗憾的是我最近身体不适,正在吃中药,需忌酒,只好请你多关照。来日方长,日后再聚我一定与你一醉方休,好吗?”此言一出,大家纷纷赞许,王强也不再勉强。

但是有些人认为友情比身体健康更重要。遭到拒绝后,他们继续说:“感情铁,喝出血!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宁把肠胃喝个洞,也不让感情裂条缝。”我们知道这是不理智的表现,但为不伤“感情”,可以这样说:“我是身体和感情都不愿伤害的人。没有身体就没有感情,没有感情就如同行尸走肉。为了不伤感情,我喝;为了不伤身体,我喝一点儿。”

二、提及过度喝酒后果

酒宴的最高境界是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那种不顾实际的劝酒风,说到底是以把人喝倒为目的,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低级趣味的劝酒术,是劝酒中的大忌。作为被动者,不能饮酒或当酒量喝到一半有余时,就应向东道主或劝酒者说明情况。

例如:“我一会要开车,不能饮酒,希望各位多包涵。而且现在交警正在严查酒后驾驶,如果被抓住直接拘留十五天,你们也不希望明天到拘留所里看我吧。”

“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量,今天因格外开心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了,还望你能体谅。”

“我老婆一闻我满口酒气就立刻翻脸。我不骗你,所以你如果真为我着想,那我们就以茶代酒吧?”

这种实实在在地说明饮酒后果和隐患的拒酒术,最能得到对方的理解。无论如何,如果遇到劝酒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耐心解释过度饮酒的严重危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多数人会理解你的良苦用心的。

三、挑对方劝酒语中的毛病

对方劝酒总要找个理由,而这些理由有时存在漏洞。如果我们抓住这些漏洞,分析其中道理,最后证明应该喝酒的不是自己而是对方,或者是其他人,总之到最后不了了之。比如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有人这样向你劝酒:“张先生,这桌酒席上只有我们两位姓张,500年前是一家,看来我们缘分不浅,这杯酒应当干掉!”此时你就可以抓住疏漏,这样拒酒:“哦,我很想跟您喝这杯酒,可是实在对不起,您可能搞错了,我的‘章’是‘立早章’,不是‘弓长张’,所以我不知道这两个同音不同字的姓500年前是否也是一家?所以,您这杯酒我不好喝。”对方理由不成立,也再没法劝你喝酒了。

漏洞抓得准,分析得有理有据,对方就无话可说,只好放弃眼前难以对付的“劝酒对象”。而且你现场的应变能力和表演“脱口秀”的水平,令对方无比佩服。即使被拒绝,也不失体面。

四、练就一副好口才

酒桌上,如果以身体不适、开车、准备生孩子为理由拒酒都不成功,那么,你必须学会运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巧妙周旋。

面对朋友的“酒逢知己千杯少”,你真诚地说:“只要情意真,茶水也当酒。”

豪爽的朋友说:“感情深,一口闷。”你微笑地回答他:“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感情浅,哪怕喝上一大碗;感情深,哪怕泯一泯。”

爱酒的朋友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你不妨怯怯地说:“出门前老婆有交代,少喝酒多吃菜。”你只管装成“妻管严”。

总之,拒酒的办法还有很多,要随机应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酒文化博大精深,只要你用心琢磨,多加学习,即使没有酒量,凭着机智的口才也可以在交际场上应对自如,成为一个交际高手。

五、女将出马,以情动人

艳艳陪丈夫去参加聚会,酒席上丈夫的好朋友们大有不醉不归的架势。但丈夫身体不好,嫒媛担心生性内向的丈夫会一陪到底,而不会适时拒绝。等丈夫三杯白酒下肚,嫒媛站了起来,举起手中的酒,对酒席上丈夫的朋友们说:“各位好朋友,我丈夫身体不好,两周前还去过医院,医生特地嘱咐说不能喝酒,可今天见了大家,他高兴,才喝了那么多。既然都是好朋友,你们一定不忍心让他酒喝尽兴了,人却上医院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我敬各位一杯,我先干为尽!”

说完,一杯酒就下了艳艳的肚子。丈夫的朋友们,听她说的话挺在理,又充满感情,再看她豪爽的架势,也就不再劝她丈夫的酒了。

酒席上,女人拒酒往往更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如果女人能帮着丈夫拒酒,不就是帮丈夫解围了吗?当然这时,一定要慎重,不要贸然代替丈夫拒酒,否则会让人觉得你的丈夫不豪爽,反而有损丈夫的面子。

六、为对方设下圈套

刘某新婚大喜之日,当酒宴进入高潮时,某“酒仙”似醉非醉、侃侃而谈,请三位上座的来宾一起“吹”一瓶。面对“酒仙”言辞上的咄咄逼人,三位来宾中的一人站起来说:

“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不是孔子的话?”

“是的。”“酒仙”随即说。

来宾又问:“你是不是要我们三个人一起喝?”

“酒仙”答:“不错。”

来宾见其已入“圈套”,便说:“既然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又提出要我们三人一起喝,你现在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你先示范一瓶,怎么样?”

这突如其来的一击,直逼得“酒仙”束手无策、无言以对,只得解除“酒令”。

这一招叫“巧设圈套,反守为攻”,就是先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抓住对方言辞中的“突破口”,以此切入,反守为攻,使对方无言争辩,从而回绝。 当然了,这一招最为关键的是“巧设圈套”,这需要设局者跳出当时的处境,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事情本身。这时,往往会有“闪亮”的圈套跃入思维。酒场上最忌的是“直白”、“粗鲁”。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是酒场的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