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
26004900000017

第17章 不仅要用放大镜,更要用显微镜看危机(2)

“好的!”克里微笑着说,列车长听完了他的答复后又匆匆忙忙向前部的发动机房跑去了。但是,克里没有立刻就走,他认为后车厢里有一位工程师和一名助理车刹车员在那替他扛着这件工作,自己又何必冒着严寒和危险,那么快跑到后车厢去。他停下来喝了几口酒,驱了驱寒气,这才吹着口哨,慢悠悠地向后车厢走去。

他刚走到离车厢十来米的地方,才发现工程师和那位助理刹车员根本不在里面,他们已经被列车长调到前面的车厢去处理另一个问题了。他加快速度向前跑去,但是,一切都晚了,在这可怕的时刻,那辆快速列车的车头,撞到了自己所在的这列火车上,受伤乘客的叫喊声与蒸气泄漏的咝咝声混杂在了一起。

后来,当人们去找克里时,他已经消失了。第二天,人们在一个谷仓中发现了他。此时,他已经疯了,在凭空臆想中叫喊着:“啊,我本应该!”

他被送回了家,随后又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责任无小事。企业运转有一点像玩多米诺骨牌游戏,推倒其中任何一张,所有的牌都会跌倒。同样企业中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转。因此,面对自己的工作,我们应当增加警惕性和责任感,尽可能杜绝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隐患”,防止企业“因小失大”。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演义》中有两句著名的训语很值得我们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深思,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中的“善”就是改良,就是扼杀企业危机的萌芽,且勿因其小而掉以轻心,而“恶”就是指我们的错误观念和行为为企业带来危机,或者是工作中的一次懈怠,或者是工作中的一次错误的判断,这些都是企业危机的根源,如果不及时改正与纠治,等到企业病入膏肓的时候就悔之晚矣。

我们知道,社会组织中很多穷凶极恶的犯罪往往都是在一个个小小的过失中产生的,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管理中小小的毛毛雨现象,以为是小事一桩,等到这些毛毛雨“蔚然成风”,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的时候,再纠正起来就很费力气了。

纽约市在20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零乱,到处涂满了污言秽语,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了他的研究生涯。这一切使得外地人对纽约谈虎色变,都不敢只身去纽约。

正如纽约市交通警察局局长布拉顿在给《法律与政策》杂志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

“地铁无序和地铁犯罪在80年代后期开始蔓延。那些长期逃票的、违反交通规则的、无家可归骂街的、站台上非法推销的、墙壁上涂鸦的……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使得整个地铁里弥漫着一种无序的空气。我相信,这种无序就是使抢劫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一个关键动因。因为那些偶然性的犯罪,包括一些躁动的青少年,已经把地铁完全看成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

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警察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他从小处做起,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事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

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嫌疑犯中,就有一名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嫌疑犯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开始下降,治安大幅好转。

1994年1月,布拉顿被任命为纽约市的警察局长,就是因为他对小处和细节的关注。升为警察局长以后,布拉顿开始把这一理论推广到纽约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他认为,这些“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引爆点。针对这些看来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犯罪行动大力整顿,带来了很好的效果。

“警局的最高领导居然要关心街头那些‘毛毛雨’犯罪,这在纽约市是史无前例的,甚至在整个美国绝大多数警察局也是史无前例的。”马里兰大学政策研究专家沙尔曼感慨地说。

事实就是如此,在布拉顿的管理下,纽约市的治安大幅好转,甚至成为全美大都会中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人们把这个庞大都市几十年来从没有过的崭新气象都归功于布拉顿。

布拉顿的成功在于他对细节和小处的关注。大奸大恶固然要惩处,小奸小恶也不能忽视。企业中对待“小奸小恶”的态度,特别是触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一些“小奸小恶”,小题大做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有一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以极少炒员工鱿鱼而著称。有一天,资深车工杰瑞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收取起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杰瑞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雷霆大怒,除了目视着杰瑞,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外,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量。

此时,杰瑞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一上班,杰瑞就被通知去见老板。杰瑞以那间受过多次鼓励和表彰的总裁室,听到了要将他辞退的处罚通知。总裁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小奸小恶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危机和隐患,与此对应,小的改良和细节上的“善”也会为企业带来机遇,宁波的三星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曾经有一次,阿根廷客商萨瓦斯先生在实地走访了国内几家知名空调企业后,把一份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下达给了三星集团。这个数值,约占到萨瓦斯此番在华空调采购总量的4/5强。其在三星集团逗留期间发生的一段故事,或许对此有推动作用。

那次,有5家空调企业被列入该海外采购团的考察行程表(都是先前已有了初步意向,只等最后定夺)。

外商一行3人进入厂区后,照例是参观展厅、听企业介绍,然后考察生产现场。在车间一圈走下来,正好到了员工下班去吃午饭时间。

萨瓦斯先生游移的目光,忽然被一名普通的流水线操作工吸引住了。因为,那人的动作有点“怪”:单腿跪在地上,猫着身子,用一把扫帚费力地从操作台底下向外拨拉着什么。钱币?戒指?萨瓦斯先生不觉在她背后停住了脚步,饶有兴味地看她到底能找出什么宝贝来。

不一会儿,扫帚底下出现一枚小小的螺丝钉;过了一会儿,又是一枚,那位员工这才直起身子。

看着她把螺丝钉归入专门的盛具,萨瓦斯先生很感意外,没想到费这么大劲只是为了找两个螺丝钉。

既然已到中午,厂方准备了午餐。参观车间后一直若有所思的萨瓦斯先生,随接待人员来到了餐厅。是员工餐厅。饭菜极简单,但很精美,二荤一素,装在不锈钢托盘上,外加一道汤。

因为是贵宾,所以有两点搞了“特殊化”:一是没让他像员工一样排队依序打饭,而是由陪同的空调公司老总吴方亮代劳了;二是没跟员工坐在一起,被请进了与外间隔一道玻璃的“干部相谈室”里——据说那是三星经理人员利用午餐时间互相沟通交流、“开小会”的地方。在这里用餐的,还有该公司的几名外籍员工。

三天后,吴方亮就接到了萨瓦斯的确认电话。后者表示他已决定于次日飞赴宁波。不过这次不再是考察,而是专程到奥克斯签约!

他坦陈,三星集团的企业实力和产品优势,与其他几个同为中国顶尖品牌相比倒也“并不突出”,但一顿快餐、二枚螺钉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顿快餐、二枚螺钉促成了一份价值500万美元订单的签定,由此可见“小善”的威力。一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还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小处体现自己的危机感和责任心。

不仅要用放大镜,更要用显微镜看危机

西汉的经济学家刘向在其名著《说苑·权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客人去探访一家主人,他看到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放着很多木材。于是劝告主人说:“你们家的烟囱应该改成弯的,把木材搬走,否则将来可能着火。”

主人大为恼火,认为朋友是存心和他过不去,在他乔迁大喜之日故意说这种不吉利的话,于是对朋友的建议毫不理睬。朋友觉得自讨没趣,滴酒未沾就走了。

过了几天,主人家果然失火,正是由于直的烟囱和木材引起的。邻居们都来救火,火最后被扑灭了,但却损失严重。

主人杀猪宰羊,大设筵席,以酬谢那些救火的人,但却没有请那位当初劝他将烟囱改弯,将木材搬走的人。

一位邻居提醒他说:“其实,你最应该感谢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位劝你的朋友。如果你当初听了他的话,就不会发生火灾了,也不用宴请我们了。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恍然大悟,忏悔不已,连忙请那位有先见之明的朋友来吃酒。

这就是成语“曲突徙薪”的由来,另外还有一个成语叫“防微杜渐”,和它讲得是一个道理:意思是说,我们要事先发现危机的苗头,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防微杜渐”这一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是指当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人们常因忽略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还在萌芽时注意防止并消除它,就能够安定,情况就会好转。

“防微杜渐”表达了两层含义,其一是防止对微小的忽略,其二是杜绝在渐渐中演变。“微”字本身的含义是细小,就像蝼蚁洞穴很小,一般不引人注意。但是,小蚁穴的危害却极大。在河水上涨时,蚁穴会发生管涌,堤堰内部被淘空而发生溃决事故。“渐”字本身的意思是慢慢地,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过程慢得不易使自己感知,也不易使别人察觉。但“渐”是一种足以致命的慢性病,初始阶段并无疼痛,但等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已是病入膏肓,难以回天,后悔晚矣!

这一成语表达的词义和含义都很明确,但若按其意真正做到,特别是在管理中做到往往不易。正是由于“微小”和“渐变”,才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事故控制理论叫做“冰山原理”,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对事故和事件的实证统计基础之上的。冰山理论显示,造成死亡事故与严重伤害、未遂事件、不安全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像冰山一样的三角形,一个严重的事故暴露出来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行为掩盖在其后,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只是冰山整体的一小部分。要防止大事故必须从减少不安全行为做起,减少小的不安全行为才能够减少发生大事故的几率。就像冰山只有水下部分越少,水上部分才能越少,只减少水上部分而不顾水下部分是根本做不到的。

一辆破旧的中巴车,已经超载了,但许多人为了赶路认为多几个人没关系,还是硬往上挤;非法小煤矿,没有完善的安全设备和个人保护设施,工人仍旧进行采煤作业;按照交通法规定,驾驶和乘坐小型车者都应系安全带,但现实生活中安全带却往往“拴不住”人,形同虚设;汽车到加油站加油,警示牌写有严禁烟火,可仍有人视而不见,还在车上吸烟……“祸患积于忽微”的意思是灾祸、忧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而酿成的。忽、微是古代极小的度量单位名称。“忽”为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为一寸的百万分之一。由于小隐患本身并不是事故,小隐患也并非必然导致大事故。

因此,防微杜渐就是指我们在错误或坏事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任其发展。

对个人或组织来说,“防微杜渐”能让人们及时堵塞漏洞,防止危机的发生。但大部分时候,人们想做到“防微杜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变化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很缓的斜坡走下来,人们很难察觉其递降的痕迹。

正是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变化,警觉性不高的人很难预防,因为它往往被一些不起眼的事物所掩盖。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会用放大镜看问题,更要学会用显微镜看问题,看清事物表象下面所隐藏的危机,这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漏洞和隐患,而这些漏洞和隐患能否及时得到解决将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2002年7月中下旬,托普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消息被媒体曝光,随即引发了市场的一轮质疑。当时媒体质疑这只是一场招聘“秀”,认为托普不可能有此实力,其后质疑范围扩大,从业绩到投资行为,从主营业务到资本运作,托普集团的基本面都遭到了广泛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