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全集
26005200000017

第17章 练就好口才,办事八面玲珑(9)

曾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向记者谈论健康的奥妙时,不自觉信口开河道:“除了运动,我的另一个习惯是不吃盐。谁要想保持身体健康,最好不吃盐或少吃盐。”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全国盐业业主的齐声抗议,引发了一场“食盐风波”。在众怒未平时,盐业研究所所长出面替总统作了解释:“吃盐对人体是有好处的;而里根总统遵照医生吩咐不吃盐也是情非得已。每个人的情形不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决定吃食盐的多寡。”

所长既未否定总统的话,也未肯定吃盐对人体有益,而是作一番颇为客观的解释,巧妙地消除了总统言语失误带来的风波,这就是圆话的补救术。将失误之言采取声东击西的分析,巧妙地挽救言语失误。

失言是常有的事。此时,不要虚张声势,除非你遭遇的情势已牵涉到别人的情感问题。你应该立即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只要你认错就不致使情况恶化,而且你很可能会有所收获。现在有勇气说“我错了”的人已经不多了,因此,敢说“我错了”就能赢得敬重。

被誉为“小旋风”的偶像明星林志颖,颇受少男少女的喜爱。有一次他被人问及对郭富城的印象,因为他与郭富城走的是同样的偶像路线,有不少人拿他俩作比较,他们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林志颖故作诙谐道:“郭富城嘛,我不知道。我只清楚他比我大了整整十岁,至于其他的,都不重要了吧。”此言一出,满座哗然,许多郭富城的歌迷纷纷指责他的狂妄。

后来,他为补救这一句口误,在接受采访时坦然表示:“我深表遗憾,我在此公开向郭富城道歉。”至此,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下来。

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永远都是受欢迎的,以坦率道歉来挽救过错,以真诚检讨来赢得宽恕,比遮遮掩掩、文过饰非要高明得多。当你不小心说错话,不妨公开承认错误,相信大家都会欣然接受。

技巧四:以“三寸之舌”挽回面子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恭维、被人称赞,而不希望受到他人的侵犯和左右。但是在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的诸多交际场合,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令自己不快的场面或事情,有的时候会为“失面子”而感到尴尬、气愤。

那么,如何挽回这样的局面呢?我们认为巧妙地运用语言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人都顾面子,当你失去面子的时候如何挽回却大有学问。古人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所以下面几种方式都是可供参考的技巧:

1.揶揄

照字典的解释,揶揄是一种嘲笑。而艺术地揶揄应当说是一种运用语言的技巧。

有一次一位客人到朋友家拜访,恰巧他们夫妻在挂一幅装饰画。丈夫问妻子:“挂正了吗?”妻子说:“挺正的。”挂好后,丈夫一看,还是有点歪,就抱怨说:“你什么事都马马虎虎。我可是讲求完美的人。”妻子有点下不来台,见客人在场便开口回敬道:“你说得对极了,要不你怎么娶了我,我嫁给了你呢!”这一巧妙的揶揄,不仅挽回了面子,又造成了一种幽默的气氛,丈夫也感到是自己失言,以一笑来表示歉意。

2.反讽

这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反击术。当对方以不友好的态度伤害了你的自尊心,使你失面子的时候,反讽会使你转败为胜,还你自尊。

大诗人普希金一次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的家庭舞会。当他邀请一位小姐跳舞时,这位小姐极傲慢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很礼貌地鞠了一躬,笑着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怀着孩子。”说完便离开了,而那位漂亮的小姐无言以对,脸上绯红。

反讽不是气急败坏的叫嚣,也不是“黔驴技穷”的狂鸣,它应该是偶尔露出的峥嵘,锐利锋芒的一现。

3.幽默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当我们面对尴尬的处境时,不妨幽他一默。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风趣幽默。一次,由他证婚的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孩子来看他。孩子刚看了爱因斯坦一眼就号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尴尬。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你对我的印象的人。”坦诚的妙答,并没有使爱因斯坦丢面子,也给了这对夫妇一个情面,活跃了气氛,融洽了关系。

4.机智

机智灵感的爆发、机智的妙答,常常使你在濒临危境的时候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宋朝大文学家石曼卿,人称“石学士”。一日酒后乘马车去报国寺游玩,突然马受惊乱跑,将石曼卿从马上摔下来。只见石曼卿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拿起马鞭,然后风趣地对围观者说:“幸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学士,一定要摔破了。”石学士把自己的姓,作了另外一种解释,妙语解疑,为后人称道。

以上我们介绍的这几种技巧,并不是孤立的、对立的,而是相通的。语言的运用是一门综合艺术,照本宣科式的教条运用不会有好的交际效果。幽默机智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技巧五:把别人的奚落拒之门外

在许多场合,有时会遇到别人有意无意的奚落、挖苦和讥讽,你该怎么办?你应该用语言作为“护心符”,筑起防卫的堤防。有随机应变能力的人,就能调动自己的智慧,化被动为主动,使难堪境遇烟消云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可视不同的来者选择不同的应付办法。若判明来者不善,怀有恶意,故意挑衅,你可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理、有利、有节地回敬对手。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同周总理谈话时,看到周总理的桌上有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带着几分讥讽的口气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还用我们美国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庄重而又风趣地答道:“提起这支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嘛,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钢笔。”那个记者听后,一脸窘相,愣了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如果对方来势汹汹、盛气凌人,前来指责辱骂你,而你确信真理在手,则应保持藐视的目光、冷峻的笑容,让他尽情地发泄个够,而不予理会。有时沉默无言的蔑视,能力胜千钧,抵得上千言万语。假如有人冲着你横眉竖眼,恶语中伤地骂道:“你这个人两面三刀,专门告我的阴状,想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没门!”如果你心中无愧,完全不必大发雷霆,不妨解嘲地反诘:“哦!是真的吗?我倒要洗耳恭听。”然后诱使谩骂者说下去,直到对方找不到言辞了,你再“鸣金收兵”。在这种情况下,你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方式笑迎攻击者,显然比暴跳如雷、大动肝火要好。

假如有人以半真半假的口吻问:“你得了一大笔奖金,该‘发财’了吧?”如你避实就虚地回答:“你也想吗?咱们一块儿干。”话语中带点阳刚锐气,别人再问,也不好意思了。

你刚被提拔到某领导岗位,有人对此揶揄道:“这下你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了吧!”你听了不必拘谨,可一笑了之:“是这样吗?你算得这样准?”用这种不卑不亢的应酬方法,立即使对方语塞。相反,你过于计较,说出一大堆道理,倒显得太认真,反而适得其反。

如果有人用过于唐突的言辞使你受到伤害,或叫你难堪,你应该含蓄以对,或装聋作哑、拐弯抹角、闪烁其词,或顺水推舟、转移“视线”、答非所问,谈一些完全与其问话“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用这种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驳对方,一定会取得奇特的功效。

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对此,若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回答,往往会化险为夷,改变窘态。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转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难堪局面消失在谈笑之中。

技巧六:适时得体地“打圆场”

在别人发生矛盾争论的时候,你夹在中间是比较尴尬的。作为争论的局外人,我们应当善于打圆场,让矛盾得到及时化解。但是在打圆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不偏不倚,让双方都认为你没有偏向一方,都表示满意。否则,只能是火上浇油,还不如不说。

一名中年男子在一个生意红火的面摊等了半天才等到位置,要了一份自己常吃的面。一会儿面端了上来,男子张嘴想先尝一口汤。可能是汤的味道刺激了他的呼吸道,随着“阿嚏”一声,他的体液和着面汤喷在了对面一位顾客身上和面碗里。那位顾客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唰”地站起来吼道:“你怎么乱打喷嚏!”

中年男子也被自己的不雅之举惊呆了,赔礼后对老板脱口而出一个建议:“我告诉你不要辣椒的,你的面里怎么会有辣椒味道?你赔我的面钱,我赔人家的面钱。”老板问伙计。伙计也很委屈,他明明没有放辣椒。

结果顾客、老板还有围观群众七嘴八舌,说得不亦乐乎。最后老板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就主动打圆场,对着厨房大手一挥,说:“算啦,再下两碗面,钞票全免了,只要大家不翻脸,和气生财!”

两位顾客这才平静下来,都表示可以接受。从此他们和老板成了好朋友。

可见,适时打圆场,作用真的非同一般。

清末的陈树屏口才极好,善解纷争。他在江夏当知县时,张之洞在湖北任督抚,谭继询任抚军,张谭两人素来不和。一天,陈树屏宴请张之洞、谭继询等人。当座中谈到长江江面宽窄时,谭继询说江面宽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说江面宽是七里三分。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本来轻松的宴会一下子变得异常尴尬。

陈树屏知道两位上司是借题发挥,故意争闹。为了不使宴会大杀风景,更为了不得罪两位上司,他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谭抚军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说得对。”

陈树屏巧妙地将江宽分解为两种情况,一宽一窄,让张谭两人的观点在各自的方面都显得正确。张谭两人听了下属这么高明的圆场话,也不好意思争下去了。

有时候,争执双方的观点明显不一致,而且也不能“和稀泥”。这时,如果你能把双方的分歧点分解为事物的两个方面,让分歧在各自的方面都显得正确,这必定是一个上乘的好办法。

某学校举办教职员工文艺比赛,教师和员工分成两组,根据所造的道具自行编排和表演节目,然后进行评比。表演结束后,没等主持人发话,坐在下面的人就已经分成两派,教师说教师的好,员工说员工的好,各不相让。

眼看活动即将陷入僵局,主持人灵机一动,对大家说:“到底哪个组能夺第一,我看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师组富有创意、激情四射,应该得创作奖;员工组富有朝气、精神饱满,应该得表演奖。”随后宣布两个组都获得了第一名。

这位主持人心里明白,文艺比赛的目的不在于决出胜负,而在于丰富大家的娱乐生活,加强教职员工的交流,如果为了名次而闹翻脸,实在得不偿失。于是,在双方出现矛盾的时候,主持人没有参与评论孰优孰劣,而是强调双方的特色并分别予以肯定。最后提出解决争议的建议,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在某些场合下,双方因为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而争执不休时,作为圆场的人就应该理解双方的心情,找出各方的差异并对各自的优势予以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双方自我实现的心理。这时再提出建议,双方就容易接受了。

技巧七:批评他人要备好“台阶”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你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便可对他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需“点到为止”。

既能使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不使在场的旁人觉察,这才是最巧妙的“台阶”。

在广州一家著名的大酒店,一位外宾在吃完最后一道茶点后,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捧着一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的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你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喜爱。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酒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你,并按照酒店的‘优惠价格’记在你的账簿上,你看好吗?”那位外宾当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白兰地”,脑袋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内衣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哈。”说着取出内衣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如果服务员想让这位外宾“出洋相”真是太容易了,但她没有那样做,而是委婉地暗示对方的错处。懂得说话艺术的人往往会这样不动声色地让对方摆脱窘境。

有时遇到意外情况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这时,外圆内方的人在给对方提供“台阶”的同时,往往会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时给对方的面子增添一些光彩,使对方更加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