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全集
26005200000002

第2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办事也需有准备(1)

第一节塑造一个成熟的办事心态

掌控情绪,打造成功的办事心态

求人办事首先要有心理准备,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毕竟事情不会尽如自己所愿。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当一个人无意中触痛了你的敏感之处,你就不假思索地乱喊乱叫,别人对你的印象还会好吗?当别人同意你的某个观点时,你就高兴得张牙舞爪,他们对你的印象还会好吗?同样,在求人办事时,如果别人不答应帮忙,你就满脸的不高兴;如果别人答应帮忙,你又高兴得忘乎所以,那别人对你的印象会好吗?

掌控自我情绪是种重要的能力,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人是有理性的人,而非依赖感情行事。没有自制力的人终将一无所成,他因为一点小刺激和小诱惑就抵制不了,继而容易深陷其中。

有一个间谍,被敌军捉住了,他立刻装聋作哑,任凭对方用怎样的方法诱问他,他都绝不为威胁、诱骗的话语所动。等到最后,审问的人故意和气地对他说:“好吧,看起来我从你这里问不出任何东西,你可以走了。”

你认为这个间谍会立刻转身走开吗?

不会的!

要是他真这样做,他就会当场被识破他的聋哑是假装的。这个聪明的间谍依旧毫无知觉似的呆立着不动,仿佛对于那个审问者的话完全不曾听见。

审问者是想以释放他使他麻痹,来观察他的聋哑是否真实,因为一个人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常常会精神放松。但那个间谍听了依然毫无动静,仿佛审问还在进行,就不得不使审问者也相信他确实是个聋哑人了,只好说:“这个人如果不是聋哑的残废者,那一定是个疯子了!放他出去吧!”就这样,间谍的生命保存下来了。

很多人都惊叹于这个间谍的聪明。其实,与其说这个间谍聪明绝顶,还不如说是他超凡的情绪自控力在关键时刻拯救了他的生命,换回了他的自由。

一位商界精英说:“在我与别人共同工作的时间里,多少学到了一些东西,其中之一就是,绝不要对一个人喊叫,除非他离得太远、不喊听不见的时候。即使那样,也得确保他明白你为什么对他喊叫,对人喊叫在任何时候都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我一生的经验。喊叫只能制造不必要的烦恼。”

从这个商界精英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于一个人办事有多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事的时候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那事情肯定不会办砸的。在办事的过程中,暴躁发怒也会使人很快失败,成功需要有很强的自控能力,以及处变不惊的素质。

所以,现在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同时,你又想把事情办得尽善尽美,那么就多多留意,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起吧!这样我们才能办好事,做到挥洒自如,赢得卓越的人生。

消除障碍,历练优秀的办事品格

心理障碍对一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极为不利的,在办事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想让事情办成功,就要努力克服这道障碍。

每个人都有能力发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不幸的是,人们在开发自己潜能、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种心理障碍,这就是所谓的“约拿情结”。“约拿”是《圣经》中的人物,上帝给了他机会,他却退缩了。这是个怀疑甚至害怕自己的智力所能达到的光辉水平,心理软弱到甘愿回避成功的典型。

回避成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意识障碍、意志障碍、情感障碍和个性障碍等。

1.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指由于人脑歪曲或错误地反映了外部现实世界,从而影响以致减弱人脑自身的辨认能力和反映能力,阻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了在事业上的成功。

2.意志障碍

意志障碍是指人们在自我能力开发中,确定方向、执行决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起阻碍作用的各种非专注性、非持恒性、非自制性等不正常的意志心理状态。

3.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是指人们在能力的自我开发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方面的不正确的内心体验。主要表现为麻木情感,指人们情感发生的阈限超过常态的一种变态情感。所谓情感阈限,就是引起感情的客观外界事物的最小刺激量。麻木情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期遇到各种困难,受到各种打击,自己又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加以克服,以致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内心体验阈限增高,形成一种内向封闭性的心理态势。它使人们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及事业的追求。

4.个性障碍

个性障碍是指人们在自我开发中常常出现的气质障碍和性格障碍,如抑郁质的人易表现孤僻乖戾、不善交际的弱点;黏液质的人,易表现优柔寡断、缺少魄力的弱点;多血质的人缺乏毅力;胆汁质的人办事武断、鲁莽等。

5.其他障碍

除了意识障碍、意志障碍、情感障碍和个性障碍外,还有影响智力开发的几种心理障碍,包括感觉加工中的心理错觉、知觉中的错觉和偏见、思维定式的障碍等,这些障碍主要属于认识上的主观片面性、表面性,以及思想僵化凝固等原因。这些和回避成功、害怕成功的心理障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障碍,但同样对人的事业成功有着巨大影响,特别是当这些心理障碍互相影响时,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负效应,导致一个人事业的失败。

上述的这些心理障碍还会使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社会恐惧,很显然,存在社会恐惧对办事情是非常不利的。

社交恐惧,简单地说,就是在社交场合,怕被别人注意或稍有差错就产生极度恐惧的情绪。据专家调查发现,社交恐惧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紧张和失调的病症,它是一种对难堪或出丑表现的强烈反映和令人身心疲惫的恐惧感。有这种症状的人害怕在公共场合讲话,不愿意接触人,不愿意求人办事、与人共事。

当你发现自己存在社交恐惧时,就应该及时克服,下面的方法不妨一试。

1.平衡心理,主动出击

对社交出现恐惧,根源在于害怕交往中出现棘手、无法应付的情况,让自己难堪、出丑。当一个人对外界不确定时,就会出现恐惧心理。在这种时候,与其害怕,不如主动面对,主动寻求外界的刺激,以提高你的心理素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这就是一个勇气的问题。当你迈出第一步以后,你会发现你所恐惧的其实根本不值得一提。

2.给自己松绑

社会交往过程中,不要背无谓的包袱,要学会轻松、坦然地面对一切。

(1)要忘掉自我。有社交恐惧心理的人都过分注意自我:我这样说话好不好?我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满脑子转着这样的念头,结果越想越紧张,越紧张越拘谨,如不及时摆脱这种窘境,势必导致交往失败。如果换一个角度想问题:眼前的交往对象未必比自己高明,或许他也羞怯和害怕,在这种充满信心的情况下,就能够变得泰然自若、镇定沉着。精神上的忘我和放松一旦形成,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2)不否定自己,不断地鼓励自己“我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3)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每天给自己10分钟用于思考,不断总结自己才能够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很明显,有些人办事总是差强人意,这不是说他智力不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没有克服自己心理上的弱点。因此,只有不断向自己挑战,认真克服以上心理障碍,才能成功办事。

建立标准,塑造成熟的办事形象

爷爷带着孙子去县城买了一头驴,出了城门,爷爷就让孙子骑上驴背,自己牵着驴在前面走,走不多远,迎面走来一人,说,这孩子咋这么不孝顺,自己骑着驴,让老人在地下走。孙子一听,呼地跳下驴背,让爷爷骑着驴,自己牵着驴在前面走。迎面又来一人,说,这老头咋这么不懂事,自己骑着驴,让孩子走地下去,爷爷一听,呼地跳下驴背,两人你让我,我让你,结果谁也不骑,牵着驴往前走。迎面又来一人,说,这祖孙俩真傻,放着好好一头驴不骑,偏要在地下走,祖孙俩没辙了,只好把驴腿绑起来,抬着驴往前走。路人相见,莫不掩口大笑。

这是广为流传的“祖孙买驴”的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处处可见。有时我们的烦恼纯粹是因为太在乎别人的评价,把别人的意见看得比自己的意见更为重要,使别人的赞许和批评成为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比如说别人认为我们能办得了某件事情时,我们也非常相信自己;而当别人摇摇头说我们办不了某件事情时,我们也就很轻易地放弃了,不再去尝试。若你反过来想想:如果使自己的行动完全取决于别人的看法,那么一旦失去别人的赞许,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其实,别人的评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要想做点事情,必须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必须经受住外界的压力,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不要怕孤立。有句话:“真理有时是在少数人一边的。”不要以对自己行为认可人数的多少来确定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只要你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论支持你的是多数还是少数,都应坚持。建立自己的标准,塑造自己的办事形象。

但丁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总之,这些都要从平时做起,一点点地积累。等到完全克服了受别人评价左右这一缺点后,办事。

敢于冒险,具备抓住机遇的胆识

曾经有一个园艺师向一个日本企业家请教说:“社长先生,您的事业如日中天,而我就像一只蚂蚁,在地里爬来爬去的,没有一点出息。什么时候我才能赚大钱,才能够成功呢?”

企业家对他和气地说:“这样吧,我看你很精通园艺方面的事情,我工厂旁边有2万平方米空地,我们就种树苗吧!一棵树苗多少钱?”

“40元。”

企业家又说:“那么以一平方米地种两棵树苗计算,扣除道路,2万平方米地大约可以种2.5万棵,树苗成本刚好100万元。你算算,3年后,一棵树苗可以卖多少钱?”

“大约3000元。”

“这样,100万元的树苗成本与肥料费都由我来支付,你就负责浇水、除草和施肥。3年后,我们就有600万的利润,那时我们一人一半。”企业家认真地说。

不料园艺师却拒绝说:“哇!我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我看还是算了吧。”

一句“算了吧”,就把到手的成功机会轻易地放弃了。我们每天都梦想着成功,可是机遇到来的时候,却不敢去尝试,只是一味退缩,犹犹豫豫,以致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机遇与风险同行,蹩脚的决策者遇到风险时胆战心惊,想方设法绕开去,最终又躲避不开。而优秀的决策者却适度地加以运用,结果不仅保证了组织,还促进了组织的发展。

敢冒风险、有“手腕”的人才能有最大的机会成就大事。

对那些随遇而安的没有“手腕”的人来说,机会在他面前出现时,他也把握不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人都会说这句话,但有很多人却等到机会从身边溜走之后,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急得上蹦下跳。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关键要看你是否是一个有“手腕”的人。能在机会中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

摩根诞生于美国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个富商家庭。摩根家族1600年前后从英格兰迁往美洲大陆。最初,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又开了一家大旅馆,既炒股票,又参与保险业。可以说,约瑟夫·摩根是靠胆识发家的。一次,纽约发生大火,损失惨重。保险投资者惊慌失措,纷纷要求放弃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负担火灾保险费。约瑟夫横下心买下了全部股份,然后,他把投保手续费大大提高。他还清了纽约大火赔偿金,信誉倍增,尽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续费,投保者还是纷至沓来。这次火灾,反使约瑟夫净赚15万美元。就是这些钱,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业。摩根的父亲吉诺斯·S.摩根则以菜店起家,后来他与银行家皮鲍狄合伙,专门经营债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传统的商人家族,经受着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年轻时便敢想敢做,颇具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1857年,摩根从德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他下船在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一位陌生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马上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太冒险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