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全集
26005200000035

第35章 酒桌上的办事经(3)

4.多祝愿

祝愿是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听到别人真诚的祝愿很容易让人快乐,可以结合被劝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些良好的祝愿。如是生意人,可祝其“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若是老人,则可祝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若是机关干部,则祝其“步步高升”;若是新婚夫妇,则可祝其“早生贵子,百年好合”;若在新年,则更多了,如“新春快乐、万事如意、阖家幸福”,“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世吉祥,万事如意”……

5.真诚地赞美对方

如果每个人吐露内心深处的愿望,那个愿望就是:受到别人的赞美。人对于赞美的抵抗力往往是很弱的,特别是在酒桌上,热闹的气氛使得人的虚荣心很容易膨胀起来,而虚荣心一膨胀人就免不了要在一些超出常规的“豪壮之举”。另外,在酒桌上赞美对方的酒量或学习成绩、工作成绩,如果对方仍坚持不喝,就会牵涉到面子的问题,酒桌上众人的眼光会给他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既然你能喝,而且事业这么得意,却连杯酒都不愿喝,是瞧不起我们吗?这种压力是对方很容易感觉到的,因而他怎么也得拿起酒杯。

酒杯对酒杯,心口对心口,滚烫的友情便挡也挡不住,友谊也随着酒的醇香而逐渐加深。

总之,在宴请时不但要注意敬酒的次序,做到主次分明,更要做到巧妙劝酒,这样才能有利于你求人办事。

说话——过分胡言乱语只会坏事

“酒文化”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尤其是生意人早就已经习惯在酒席间谈生意,好像不喝点酒就没办法敞开胸怀说话似的。

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结婚生子,朋友聚会,传递友情,求人办事,酒都发挥了独到的作用,在中国,几乎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要请客吃饭。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说话的“奥妙”,可以有助于你求人交际的成功。

在酒桌上说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说话紧扣宴会主题

一般说来,一个酒宴总有一个中心话题。一旦开始祝酒,就不要离题,要沿着一个中心,保持一个完整的结构,逐步趋向一个明快、自信的邀请,让每个人都举起酒杯,还要把你所祝愿的那个人或那些人的名字准确无误地、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你的主题可以着眼于被祝愿的人的成就或品质、一件事情的重要意义、伙伴们的乐事、个人的成长或集体工作的益处,等等。无论说什么都要和那个场合相适应。例如,老友聚会,那么可以说:“此时此刻,我从心里感谢诸位光临,过去的时光有着令人心醉的友情,但愿今后的岁月也一如既往,来吧,让我们举杯,为我们深厚的友谊干杯!”这样的祝酒辞会勾起彼此间温暖的回忆和向往,为后面的宴饮营造温馨的气氛。

2.独乐不如共乐,忌窃窃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因此话题不要太偏,避免出现唯我独尊,神侃无边的现象,而忽略了众人。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这样往往会让人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3.语言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但是在一些正式场合还是需要有所顾忌,如“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等内容,虽然语言诙谐,或许能起到调节宴会气氛的效果,但因为格调不高,还是不用为妙,否则只能让在座人士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4.在交谈中对人察言观色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在交谈中对人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只有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总之,在酒桌上把话说好才能办成事,不顾后果的胡言乱语只会坏事。

听话——辨别对方的酒后之词

人们常说:“以酒盖脸,无话不谈”,或者“酒后吐真言”,其实这种说法缺少科学依据。在更多情况下,由于酒精的作用,使得不少人酒后出狂言。因此,对他人酒后之言,我们不可一概全信,而要认真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取舍,或者凭自己的判断,去伪而存真,这才是正确的办法。

事实上,醉酒的程度大体可以分成四个等级,即微醉、初醉、深醉、沉醉。要想正确地辨别对方的酒后之词,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判别酒后说话之人醉到了一种什么程度。

处于微醉状态的人,其理智依然十分清楚,所以其言谈并未受到酒精的影响。此时,谈话者一般表现为神采奕奕,谈锋颇健,而且思路清楚。逻辑性严密,对于一些平时少言寡语、城府较深的人来说,这时可能大异于平时。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听话、交谈的大好时机。尤其当你有求于人时,此时对你大有帮助。但是,也要记住,此时说话人醉酒极轻,思想活跃,完全能够控制自己,所以不该把他所说的全都认为是“真言”,要知道,说不定由于他们此时的思想活跃,反而在语言中运用了更多的技巧和隐语。因此,必要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仍不可少。如果要讲开诚布公,那么,对于平日讲话较少,城府较深的人,这倒是一个与之促膝谈心,进一步窥视其内心隐秘的大好时机。

处于初醉状态的人,其思路、交谈的欲望已出现不受主观意念支配的现象,可以说,这才是“以酒遮脸”。一般情况下,这也是“酒后吐真言”的前期阶段。正因为此,所以初醉者此时谈话,或者滔滔不绝,不让别人插言;或者神情激奋,表情认真;或者斩钉截铁,一言九鼎;或者态度神秘,令人莫测;或者思路灵活,大异往时;或者语惊四座,极度坦诚。总之,此时人由于酒精作用,大脑的活动已进入亢奋时期,在较大程度上,已不受日常习惯和顾虑的限制。虽然语言是清晰的,逻辑是合理的,情绪是兴奋的,态度是诚恳的,但是却已异于平时,再不受脸面、环境、关系、礼俗等的约束,可以说,他已经到了道平时所不想道,说平时所不肯说,破除情面关系,扫除世俗障碍,照理而言,据实陈述的时候。所以,这是听话的千金难买的大好时机,也是你求人办事的大好时机,切不可轻易放过。

处于深醉状态的人已经渐渐失去理智,此时,他的思维紊乱,意识模糊,判定能力已经失去。所以已经说不出什么有逻辑、有思想的话,从这种意识几近模糊的谈话中,已经很难获得说话的真实含义以及真实思想,故此也就谈不上什么真言假言了。

处于沉醉状态的人,正常意识已基本消失,大多沉沉入睡,即使未曾入睡,也完全失态,即使尚能发声,也是语无伦次,彼此全不连贯的咿唔之声,既谈不上什么语言,更谈不上传达什么思想和信息了。

如前所述,如果说话人处于初醉、微醉的状态,则听者应当集中精力,努力获取信息,因为这是谈话和听话的黄金时间,所谓“酒后吐真言”者,当其时也。如果说话人已进入深醉的阶段,则听者必须注意,勿随意地把“酒后吐真言”的说法滥推到这个阶段。如果人已进入深醉、沉醉,则此时之言,多不足信,听不听都可。

斟酒——不醉也能陪好所求之人

如果你因为很多原因不得不参加酒宴,而事实上你的酒量又不好,那么你应该怎样陪别人才显得周到呢?这可以从以下两种情况分析:

1.滴酒不沾的办事人员如何陪客

虽说喝酒也是练出来的,但确实有因为体质或别的原因一滴酒也不能喝的人。这样的办事人员如果遇上位酒鬼可就不行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滴酒不沾的办事人员中,有不少人是宴会上陪客的高手。他们在长期的磨炼中,在热情地向客人斟酒的过程中,学到不少陪伴客人的诀窍,其诀窍就是“因为不会喝,所以我就只有一心一意地为客人斟酒服务”。

有的办事人员在自己的酒杯里倒些茶,也像喝酒似的一点点地喝,这样也会使气氛很热闹,也有的办事人员装出喝醉酒的样子,讲一些有趣的话逗大家笑。总而言之,办法很多,只要你想做就做得出来。

2.会喝酒但喝不多的办事人员如何陪客

会喝但喝不多的人最多了。在宴会上这种会喝但又喝不多的人处境是最难的。因为他不可能像一滴酒都不能喝的人那样索性为客人斟酒服务,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和酒量大的客人干杯痛饮。上述的办事人员如果遇上位和自己的酒量差不多的客人那还好对付,如果是很不幸地遇上个酒鬼可就麻烦了。

酒量小的人往往饮酒的方法也不高明,宴会一开始对方为你斟酒时,你就一杯又一杯地喝个不停,当对方真的要和你面对面地干几杯时,你差不多已经醉得天昏地暗了。

此外,酒量小的人也不喜欢别人为自己频频斟酒,自己在为对方斟酒时也会特别小心,但手法往往不佳。譬如饮高度酒时,客人催促着“斟满”时,不要一方面慌慌忙忙地把自己杯里的一饮而尽,一方面又急急忙忙为对方斟酒,因对方的酒杯里还是满满的,所以也喝不进多少,相反的,因为自己的杯子是空的,客人当然要给你倒满,这时对方再和你干杯时,你已经比对方多喝一杯了。

酒量小的办事人员不仅要设法控制自己的酒量,还要动脑筋琢磨劝酒的方法。敬酒、劝酒、斟酒的方法越高明,对方也喝得越高兴。

宴会上如果对方明知你酒量小而有意想把你灌醉的话,你可直率地把酒杯收起来,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对方:“我的身体实在是受不了,请你谅解!”

陪酒量大的客人喝酒之前,最好先多吃些脂肪多的食物垫垫底,以收到保护胃壁及阻止酒精吸收的作用,在喝酒的方法上,开始要少喝一点,然后再逐渐地增加酒量,使自己有个适应的时间。

如上所述,在喝酒时斟酒是大有学问的,办事时,应该在这些问题上多动点脑筋多下点工夫才可以。不要事情还没办好,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