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全集
26005200000039

第39章 化解生活矛盾的办事谋略(4)

2.利用兴趣转移注意力

孩子的早恋往往与生活单调,没有目标有关。因此,可通过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充实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寻找到生活的意义。具体措施有很多,如鼓励他们通过绘画、演出等方式表达情绪与感受;通过参加团体活动或适当的休闲活动来拓展人际交往,学会与异性合作,建立正常合宜的异性关系。

有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一位妈妈发现孩子早恋,不仅没有斥责儿子,反而比过去更关心儿子,知道儿子喜欢语文,便鼓励儿子参加年级朗诵组,还启发儿子写日记,写作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于是,儿子的习作频频出现在班级的墙报上。儿子开始由一对一的交往转向了集体,常为班级做好事,被选入班委。一年后,期末考试获全年级第五名,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集体活动成了儿子的主要活动,当初对异性的爱慕心理渐渐平息、淡化。

3.温馨家庭营救

在家中父母应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多开展一些家庭集体活动,不时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教育;同时也增强家庭对孩子的吸引力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避免孩子过多地从外界寻求关怀与理解。

4.给予理解与宽容

要让孩子服从你的教导,明智的父母应该首先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情,承认它是美好而纯洁的。同时,父母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告诉他(她)们:青春期是一个人学习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对今后的成才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而真正的恋爱意味着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如果自己不独立、不成才,怎能承担起这种责任?而且爱意味着奉献,为对方着想,孩子这时谈恋爱,不仅会荒废自己的学业,也耽误了别人的前程,这难道是爱吗?父母还不妨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怎样正确对待爱情。只要父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说空话、不讲大道理,孩子还是愿意听父母的话的,那么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面对孩子早恋,切忌在孩子刚对异性萌生好感时采取粗暴的禁闭措施。这样会妨碍孩子的正常交往,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没有吸引力,对和异性交往产生恐惧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导“社交恐惧症”。

帮助孩子战胜考试焦虑的五种措施

下面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日记摘录:

今天考试成绩终于出来了,果然不出所料,我又考砸了,数学得了90分,语文只得了85分。爸爸、妈妈虽然没有批评我,可我心里很难受!

我不是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平时作业我都是100分,98分。有时同学们遇到难题还向我请教。可每到考试我就不行了,本来会的题目也答错了,本来很熟悉的内容也想不起来了。我不断提醒自己: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可仍然出现看错题、抄错题的毛病。这次数学考试,我居然把“÷”号看成是“+”号。

我真苦恼……

日记中小学生的表现很明显是一种考试焦虑。焦虑本身并不一定是坏的情绪。心理工作者多次研究证实,在焦虑适中的情况下,工作和学习效率随着焦虑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这就说明,焦虑本身具有动力作用,它能推动人去积极工作,积极学习,积极准备;焦虑具有激活作用,它能激活体内的有关物质和系统,从而激发人的潜在能量,使工作和学习更有效率。因而,考试之前适当的焦虑并非就是坏事,对有些学生,有时还要采取适当的手段绷紧他们的心理之弦,让他们紧张地行动起来,积极地复习迎考。

当孩子出现过度焦虑紧张的症状时,父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孩子的焦虑紧张心态。下面几种方法,父母不妨一试。

1.音乐缓冲

让焦虑严重的孩子经常听听舒缓、轻柔、优美的乐曲。

2.自我“欣赏”

让焦虑严重的孩子坐到镜子面前,看看自己焦虑的表情;对镜中的自己,倾吐心中的焦虑。

3.重估后果

严重的焦虑往往来自对后果的过分估计。考试焦虑的孩子往往认为考试成绩非常非常重要,少1分,天就可能塌下来。父母要引导孩子意识到:一次考试虽然重要,但不能说明一切,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

4.整理活动

要求孩子每天整理好自己的生活用具、学习材料。经常分配孩子干一些“整理抽屉”、“整理房间”之类的活,也能减轻孩子的焦虑情绪。

5.幽默娱乐

带孩子去听听相声,与孩子一起看看小品、幽默漫画,同孩子一道参加游乐类活动。

父母切忌对孩子期望值太高。期望值过高,脱离孩子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势必会造成孩子无法化解的压力,也无法达到目标。期望值应该与孩子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或者稍为超越一些,但这种超越只能在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限度之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对待即将从事的活动,才能消除考试焦虑。

解救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的四剂药

“妈妈,我让网吧给害了!”2004年3月3日《钱江晚报》报道讲述了浙江省某市一位16岁少年因沉迷上网而三次自杀,妈妈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

当一部分父母为孩子沉溺于游戏机室不能自拔而痛心疾首的时候,另一部分家长却为孩子坐在电脑前的时间越来越长而连声抱怨。网络时代的到来,令许多父母措手不及,儿女沉溺网络,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相对减少,亲子关系也日渐疏远。

据有关资料统计,因互联网而引起的家庭问题,目前仍算少数,但是有专家预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网络化”,因此产生的家庭问题将会增加,它将成为家长及孩子之间矛盾的焦点之一。

那么父母应该采取什么办法防治孩子上网成瘾,解救这些沉迷于网络中的孩子呢?

1.疏胜于堵,交流沟通

要正确看待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要引导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沉迷于互联网,父母采取的方法一般比较强硬,比如威胁说切掉电话线,等等,而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会因此变得更叛逆。孩子会说:“你不让我在家里玩,我就出去玩,反正外面有那么多的‘网吧’。”这时候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疏远。有些父母不懂电脑,就一味排斥互联网。其实互联网可以用来促进亲子关系,不懂互联网为何物的父母可以向孩子请教怎样上网,也可以一起制作家庭网页,等等,这会是一项有趣的亲子活动。上网后,家长就可以了解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上网同时,也可从中认清楚网络中的利弊,对其中的健康与不健康的内容进行分辨指导。这样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比空洞的说教要见效得多。

2.规则限制,目标订立

父母在购买电脑时,应该和孩子定下一些规则及限制,比如每天用多少个小时上网,等等,让孩子吃饭时就要吃饭,睡觉时就要睡觉,不要由于家长一开始没有管制,等到孩子“上瘾”时才来骂,问题已经不容易解决了。懂得上网的父母也可以指导孩子怎样正确使用互联网,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

此外,还要帮孩子上网订立目标。让孩子每次上网前花两分钟时间想一想要上网干什么,然后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要让他们明白这个两分钟并非是多余的,它可以省10个两分钟,甚至100个两分钟。让孩子为自己上网限定时间。看一看列在纸上的任务,用一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估计要用3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15分钟,到时候看看进展到哪里了。如果认为用闹钟麻烦的话,可以在电脑中安装一个定时提醒的小软件,在上网的同时打开,这样就能有效控制上网时间了。

3.学习交流实际帮助

对于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父母不仅要及时知道孩子上网的情况,在时间上进行控制,还应该懂一些网络基础知识。这样,在孩子上网的同时,就可以为孩子安全上网发挥一些指导作用或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安装过滤程序或“防火墙”,可以屏蔽********;可以搜索查找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网站和聊天室等。如果家长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操作办法,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利用网络查阅信息,一起交流分析,这样既可防止孩子躲开父母的视线上不良网站和聊天室,还可以在一起上网浏览、聊天、玩游戏的过程中增加感情,增加共同语言,从而增强自己的发言权,孩子也因而越来越“驯服”于你们。

4.倾注关怀,安抚引导

父母不要动辄就打骂孩子,不要流露出对孩子彻底失望的想法,而应倾注深切的关怀,耐心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要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抛弃。孩子们为了爱他的家人,为了宝贵的亲情,也会选择与网络游戏划清界限的。此外,还要不断对这些孩子进行安抚,要努力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并沿着这一方向加以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使他们逐步适应现实社会。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使他们的旺盛精力得到正确而有益的发泄。

对沉迷于网络的孩子,父母切忌给他们贴上“问题少年”的标签,以一种“棍棒”的方式和说教的姿态来对孩子进行管教,这样只会激发孩子的抵触情绪,反而让他们更加沉迷于网络而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