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办事技巧
26005300000034

第34章 效能办事高手首先是做事高手(2)

在达到你的主要目标的过程中,你所能使用的所有事实都是重要而有密切关系的,而那些不重要的则往往对整件事情的发展影响不大。某些人忽视这种现象,那么机会与能力相差无几的人所作出的成就大不一样。

那些有成就的人都已经培养出一种习惯,就是找出并设法控制那些最能影响他们工作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他们也许比起一般人来会工作得更为轻松愉快。由于他们已经懂得秘诀,知道如何从不重要的事实中抽出重要的事实,这样,他们等于已为自己的杠杆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支点,只要用小指头轻轻一拨,就能移动原先即使以整个身体和重量也无法移动的沉重的工作分量。

一个人只有养成了重点思维的习惯,才能在实际中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赢得经营上的成功和丰厚的利润。也才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效能法则

从重点问题突破,是高效能人士思考的习惯之一,如果一个人抓住了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做事高效的人往往都有一种习惯,他们能够找出并设法控制那些最能影响他们工作的重要因素。这样他们办起事来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方法增效,掌握正确的办事方法

一个高效能人士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为自己找借口,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外界的困难,不如意的条件,一个接一个的压力与挑战,是不能难倒高效能人士解决问题的雄心和壮志的。

李达是香港某跨国集团公司的董事长。25年前,他带着仅有的30元港币、穿着一双拖鞋来到香港,先从街边小贩做起,越做越大,后来创办了两家上市公司。

在谈到成功的经验时,他说:“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都源于我凡事都愿意找方法解决。我认识很多企业界的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做事高效的人,往往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

高效能人士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1.注重简化

错综的问题都可以分解成简单的问题或语言。

例如:总销售量:25,873,892美元

成本:14,263,128美元

如果科长问成本占销售量的百分之几,就可以简单方式表示,即把销售量看成是25,把成本看成是14,14:25。这样就可推测出成本约占销售量的55%。无论什么问题,只要把它简单化就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

2.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博古通今、多才多艺的里欧纳尔德·文奇说:“不能青出于蓝的弟子,不算是好弟子。”一位年轻优秀的科学家皮耶·艾维迪也说:“比起牛顿等科学界的巨人,我们只能算是小人物。但踏在巨人肩上的小人物,却能比巨人看得更远。”皮耶在钻研新课题时,常应用这句话,他把与研究题目有关的资料收集到手,然后加以阅读和研讨。

3.善于学习

比如要推出新式录音机该怎么做?假如本身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若完全靠自己的构思,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出错。经营录音机的公司总有好几家,是消息的最好来源。但不能依样画葫芦,而是利用先进的既有经验来发挥自己的构思。不论面临什么问题,都要看看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然后再加以改善。

4.淘汰问题

有时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过多,反而不知如何取舍。一名高效能人士可以采取淘汰法,

把不好的逐一去掉。

例如跳舞比赛,如果一次想从舞者中选出优胜者是很困难的,因此便采取淘汰法。每次评审一组,有缺点就退场,这样陆续淘汰直至两组,最后剩下优胜的一组。当你要从几个东西中选出最喜欢的时,如果把不喜欢的逐一淘汰,事情就变得容易了。

5.多多交流

能否提出更新更好的解决办法,这与了解问题的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将计划向第三者提出。

纽约某石油公司的老板常常把太太当作练习讲演的对象。这位太太对石油所知不多,却能耐着性子聆听,结果对她先生帮助不小。这位经营者了解把想法用语言表现出来后,可以发现其中的缺陷。

效能法则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一个高效能人士,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

化繁为简,让事情变得简单

大道至简。最好的办事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不论是经营公司,还是处理个人事务,化繁为简始终是一项很重要的原则。主要从事组织沟通管理咨询的艾森克·胡德自曾对美国企业进行了一项以“简单管理”为专题的调查研究,长期观察企业员工的工作模式,探讨造成工作过量、效率低下的原因。调查对象曾达到800多家企业,35万人,其中包括了美国银行、通用电气、迪斯尼等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随后,艾森克将“简单”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实务上。

“简单一些,不是要你把事情推给别人或是逃避责任,而是当你焦点集中、很清楚自己该做哪些事情时,自然就能花更少的力气,得到更好的结果,”艾森克在接受杂志访问时如此说道。简化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简化问题

美国威斯门豪斯电器公司董事长唐纳德·C·伯纳姆在《时间管理》一书中提出自己提高效率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应该问自己三个“能不能”:

“能不能取消它?

能不能把它与别的事情合并起来做?

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来取代它?”

在这三个原则指导下,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就能把复杂的事情简明化,办事效率有很大提高,不至于迷惑于复杂纷繁的现象,处于被动忙乱的局面。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为了提高效率,就必须决心放弃不必要或者不太重要的部分,并且把重要的事情也进行有序化。

简化问题是我们简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正确地组织安排自己的活动,首先就意味着准确地计算和支配时间,虽然客观条件使得你一时难以做到,但只要你尽力坚持按计划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并就此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你就一定能赢得效率。

2.从细节开始

简化工作要从我们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方面入手。例如可以通过有效利用办公用具达到简化工作的目的。

(1)有效利用名片简化人际管理

名片不止是记载姓名电话的纸片而已,善用数字科技,有助于你日后的整理与搜寻,这是建构人脉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

你可以这样开始:接到一张新名片后,马上在名片记下“小抄”充当备忘录,内容包括:会面的日期与地点、在何种场合下碰面、会谈的主题与要点、由何人介绍认识,以及双方约定的后续接触事项。

(2)合理利用记事本

在记事本里,分做以下四项来登记:常用电话号码、待办杂务、待写文件、待办事项。事情办好之后,就可以用笔把它划掉。

如果不想弄得太复杂,记事本还可用颜色增进的效率。如用红笔显示紧急事物,黑笔代表一般的事。依需要选择不同颜色,标出事情的优先顺序和重要程度,可避免事到临头一团糟。颜色总是比较抢眼的,这一点,比文字的效果好,简单明了。

(3)做好环境管理

一个人的工作次序与他所处的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办公桌管得有条不紊,就避免了混乱,时间就不会在找这找那中溜过去。加拿大知名企业家保罗·威克多说:“一个办公桌上堆满很多种文件的人。如果能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留下手边急于处理的一些,就会发现他工作起来将更容易,也更实在。我称之为家务料理,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的确,办公环境的杂乱常常会让一个人在烦躁中度过一个高效率低下的下午2。无论你是一个高层领导,还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如果不注重收拾自己的办公环境,都可能在找东西上都浪费了很多时间。“物有其位”,对于高效能人士来说,的确是一项十分有益的习惯。

即使你现在正在做一个项目,那也要在每次下班后把文件档案整理好,将目前不需要的各种

书籍、文件夹、笔记和其他各类材料收到柜子里放好,为第二天继续工作做好准备。这样,

你在第二天到办公室时会发现一切都井然有序。心情好自然工作效率高。

3.避免冗繁

冗繁是效率管理的大敌。一位出色的高效能人士应当善于把握事物的重点,化繁为简。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宝洁公司,其制度就具有人员精简、结构简单的特点,回应了保罗的

简单原则。宝洁公司强烈地厌恶任何超过一页的备忘录,推行简单高效的卓越工作方法。

曾任该公司总裁的哈里在谈到宝洁的“一页备忘录”时说:“从意见中择出事实的一页报告,正是宝洁公司作决策的基础。”他通常会在退回一个冗长的备忘录时加上一条命令:“把它简化成我所需要的东西!”如果该备忘录过于复杂,他会加上一句:“我不理解复杂的问题,我只理解简单明了的。”

当然,将所了解的事情用“一页备忘录”表述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需要对事情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二是要把所得到的材料反复研究,“了然于胸”,然后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代表性、本质性的东西来。如何衡量是不是“吃透”了,一个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是:看能不能用“一页备忘录”概括你要讲的或写的内容。如果做到了,说明吃透了。反之,则说明述者对所说或所写的内容仍然是心中无数,无论怎么表述都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效能法则

化繁为简是高效能人士的一项重要习惯。马上行动,追求简单,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化繁为简,可以让你的工作变得可行,你的信心也会跟着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