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学习折磨你
26005800000016

第16章 以一当十的高效学习法(1)

没有目标的航船无法驶远

俗话说:“一个确定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但凡成绩优异的人,他们无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做事之前都要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人只有确定了目标,才有一个奋斗的方向,才不会在执行中迷失自己。否则,就如同一艘没有舵的轮船,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掌握而最终搁浅。

拿破仑率军入侵其他国家时曾经翻越阿尔卑斯山。据说在俯瞰远近山峦时,拿破仑激昂地对士兵说:“我们已经把整个欧洲踩在脚下了!”正是这种目标,使拿破仑在战争中屡战屡胜。远大目标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它可以不断地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使其永葆内在的青春。若没有远大目标,就不会有生活的信心,向上的动力,只能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一位白人老师来到一所贫民小学给孩子们上课,他在这里看到的是打架、斗殴,以及因为贫穷带给人们的冷漠和自私。

他替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惜,实在不忍心看着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生活下去,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知道这里的人们非常迷信,于是就在课堂上给孩子们看起了手相。刚开始,这些孩子们都不愿意接近这位白人老师,后来抵不住好奇心,都想知道以后的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物,因此孩子们也都乐意接受。

旁边的一个黑人小孩看到大家蠢蠢欲动,也按捺不住自己,最终也将手伸向了白人老师,白人老师认真地把这只黑乎乎的小手看了又看,“研究”了好半天然后才说道:“你以后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

“这是真的?我会是一名州长?”黑人小孩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疑惑地望着老师,但从此却在心里暗暗给自己定下了做一个州长的目标。

从那以后,黑人小孩开始改掉了自己身上的种种恶习,或许在他看来真正的一个州长就应该是这样的。一直以来,他心中当州长的念头也丝毫没有动摇,直到51岁那年,他真正登上了纽约州第53任州长的位置。

从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你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时,即意味着影响你的行动。

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你期望自己在学业上取得怎样的成就,那么在你的意识中就会产生对自己的期望值,会在日常行为中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期望值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自己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发展。

所以,我们每一个都要清楚地意识到目标的力量,并积极地制定目标,因为,没有目标的航船即使出航了,也一定不会驶远。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

1、目标要明确具体的。不能说:“我就想把字练好了。”“好”这个模糊的目标容易让人变得懒惰,清晰的目标对行为才有实际的约束力。

2、目标要可行。目标不能太高,太高了实现不了,只能挫折自信。目标太低了也不行,这样自己得不到提高。

3、目标要清晰、并用文字或图像表达出来。

4、设下实现目标的期限。比如“我要在一个星期内背完50个单词。”这样你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可以帮助你克服懒惰。

5、制定实现目标的详细计划。如,“每天背5个单词,做10道算术题,写一篇日记。”还有在哪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情,详细的计划有助于规范自己的行为。

优秀的学习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

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在行动前制定一个详尽的计划,学习也不例外。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哈佛大学教授斯坦利·霍夫曼说:“不管如何,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可或缺的是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这话对于在学习中爱拖拉、爱空想的人来说,显然很有帮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同学东走走西逛逛,左看看右翻翻,好像作业完成就没什么事可干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明确的目标、随遇而安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为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造成的。

计划性强的学生,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是非常有规律的,他们做完一件事后就会立刻去做另一件事,从来不会有无所事事、毫无目标的情况出现。他们对时间也抓得十分紧,轻易不会把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

详细的学习计划使你的各项学习活动目标明确,在你努力争取自己的学习按计划进行时,由于学习生活的千变万化,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影响计划的进行,如临时增加集体活动、作业增多、考试临近等,这些往往都会打乱我们的学习计划。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千万不能急躁,或者仍然死板地按计划进行,而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增强计划的可行性,以适应变化了的学习情况。有时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这时就需要你用坚强的意志努力克服困难,排除诱惑,来实施学习计划。在实施计划时,每克服一个困难,完成一项任务,你就会在享受胜利喜悦的同时增强克服学习中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如果你长期按计划学习和生活,到时间就起床,到时间就睡觉,该学习时就集中精力学习,该锻炼身体时就锻炼身体,不预习就无法听好下一节课,不复习就不能做作业。这样就会使学习生活很有规律,你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下面是制订学习计划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计划要全面。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应当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娱乐活动的时间。计划里不能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和学习。

2.安排好常规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就是按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自由学习时间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部分。

3.长计划和短安排。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究竟干些什么,应当有个大致计划。例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应该有个长计划。有长计划,还要有短安排,否则长计划要实现的目标不容易达到。

4.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来攻下重点。

5.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有些同学订计划时满腔热情,想得很好,可行动起来,寸步难行,这是目标订得过高,计划订得过死,脱离实际的缘故。

6.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使计划有一定的机动性,这样完成计划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7.脑体结合,文理交替。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锻炼时运动中枢兴奋,而其他区域的脑细胞就得到了休息。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早晨或晚上,或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的时间,可以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外语。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以安排比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做习题和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这样就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当前,知识更新速度与日俱增,时代对我们提出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单凭“铁杵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的方式,是无法适应目前的学习的。今日的学习成败,不仅取决于勤奋、刻苦、耐力与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取决于我们的学习方法。

1980年,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诺贝尔奖得主史蒂文·温伯格对《科技导报》记者说,学生最重要的是拥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学习的本领,而非安于接受书本上给你的答案。

事实上,学习成果的好坏,与能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密切相关。哈佛优等生、美国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兹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就像有些运动员一样,他们不一定完全按照书里要求的“正确姿势”来做动作,而是利用最适合自己的姿势去锻炼,最后反而获得了冠军。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只知道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照着那些所谓的“最好的”方法来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差。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英国有位社会学家曾经调查了几十位哈佛大学毕业的著名人士,发现他们大多认为学习时,最重要的就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学习。而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也深有感触地说:“适合我的方法能使我发挥天赋与才能;而不适合我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由此可见,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密林中,成为手持猎枪的猎人,获得有效的进攻能力和选择猎物的余地。

当你试图采用自己不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时,你就好像是在逆风中行走,非常困难。因而,有些同学就会逃离课堂,还有更多的同学会感到十分疲倦,还有些同学甚至觉得自己是个笨拙的学习者。

而当你明确了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并运用它时,你学习的过程就像在顺风行走,风速加快了你行走的速度。运用你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会提高你的脑力,使学习的过程变得非常轻松,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我们在实际学习中也有所体验,有些同学喜欢独自一个人阅读,有些同学则在群体中会学得更好;有些同学喜欢坐在椅子上学习,有些同学则喜欢躺在床上或地板上学习。有些同学喜欢在比较自由的情形下学习,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需要多一些自由选择的机会,如自己决定学什么、从哪儿开始学等。而另一些同学则喜欢在按部就班的情形下学习,他们需要老师或家长告诉他们每一步该怎么做。

这些学习方法中,哪一个才是最好的呢?答案不是绝对的,只要是你最喜欢、最适应的,就是最好的。学习是个人行为,必须采取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利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如果你喜欢看电影、电视,那就从影像资料中学习;你喜欢看报纸杂志,那就从阅读中学习。但必须牢记有一条:这种办法一定要和自己所学的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不要事先规定”学几个小时”,而要规定”掌握多少内容”

人类定义了时间,设定了时间的年月日、时分秒来度量,却反过来,处在时间的控制之下。

你怎么看呢?人类是不是常常为时间所制呢?你在学习中是不是常常划定一段时间来学习呢?

老师们常常在下课前对饥肠辘辘、蠢蠢欲动的我们宣布:“过三分钟才开饭呢,急什么!”

就是说,当我们眼巴巴望着秒钟在时钟盘上转两圈以后,大家才能冲进食堂狼吞虎咽。

的确,有时我们的生活需要时间来做安排。比如,时钟决定校门几时开,几时关;决定课间休息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决定我们的父母该几点去上班;决定火车几点钟开车;决定动画片什么时候在电视上播出……我们被框在一个个时间的小方格里。

时间让我们感到害怕,钟表上的时间好像是我们的无形指挥棒。在日历上,在计划表中,在详细的学年安排中,我们处在这张无边际的时间之网内。

在学校,我们常常在等待倒计时牌上的数字消为六个零,之后便松一口气,似乎我们的学习只是为了熬时间。

结果时间白白地过去,我们却没有任何实际的收获。我们总是胡乱地说要学几个小时,却从不认真想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效果自然不会好。

试着想想下面的情况吧,你就不会如此草率地决定学几个小时来完成任务了。

当老师对我们说还有三分钟才开饭时,我们还可以这样说:“如果肚子饿了,就上桌吃饭吧!”这样的想法就是饥饿感在决定,而不是时间。

在学习中,由于听任时间的指挥,我们给自己划定一个个死规定,比如还看几个小时的书啊,还做半小时的作业啊,再读一刻钟啊,学习成了时间的奴隶……

毕竟,学习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无成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不是死板地规定学多久的学习,而是在学习中忘了时间流逝的学习。

你可能经常陷入下面的误区:

一个个的学习计划,这门学习几个小时,那门复习几个小时。你放学回家,书包还没丢下,或者还在回家路上呢,你就开始规定今夜学习几个小时,否则不关灯睡觉。这样,你注重的是那几个小时时间,你将这时间看得比学习的成效更重要,不达到终点决不上床睡觉。

何不尝试改变一下呢?你可以不让时间做你的主人,而是以学习中理解和学到的为准,说:“能弄清楚了这些答案的原因,再关灯睡觉吧。”

天才们往往没有哪个局限于时间,他们也并不是靠死板地规定学习多久多久,成就他们的伟大的。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拜访了一位80多岁的老学者。在学者那狭窄的书房里,年轻人向学者倾诉了内心的困惑。

学者:“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年轻人:“是的,我在尽力。但是,我已经浪费了十几年。”

学者摇摇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了《进化论》;奥本海默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后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居里夫人说她为孩子和家务浪费了时间,然而她不但发现了镭,而且还把孩子教育成了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