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
释放掌心的那朵莲
“贪”,从“贝”,从“今”。贝在古代曾经被当成钱币使用,是财富的象征。面对财宝,当下就急切地想得到,一个“贪”字,生动地描摹出了世人对欲望无穷尽的追求。
我们观察,“贪”与“贫”看起来是那么接近。贪婪的人眼中所见的、心中想的都是财物,至于是否应得往往无心思考,贪求过多财富背后的隐患也不去辨识。贪取非义之财,即使能享受一时富贵,也如南柯春梦,转瞬即醒,更有甚者会身败名裂甚或亡死。贪婪带来的,又何止一个“贫”字!
弘一法师辑录《晚晴集》,收入了《大宝积经富楼那会》中的句子:“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虚受诸辛苦。”贪是贪爱,欲是欲望,嗜是嗜好。如果不放弃这些贪婪的念头,就不能离开婆娑世界。若不离开,如养冤家,一生修行全落空。
有一位法师一辈子做好事、积功德、盖庙宇、讲经说法,他自己虽没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很大。年纪大了,就看到两个小鬼来捉他,那个鬼在阎王那里拿了拘票,还带个刑具手铐。这个法师说:“我们打个商量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没有修持,你给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们两个,再度阎王”。那两个小鬼被他说动了,就答应了。这个法师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万念放下了,庙宇也不修了,什么也不干了,三天以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这两个小鬼第七天来了,只看见一片光明却找不到他了。完了,上当了!这两个小鬼说:“大和尚你总要慈悲呀!说话要有信用,你说要度我们两个,不然我们回到地狱去要坐牢啊!”法师大定了,没有听见,也不管。两个小鬼就商量,怎么办呢?只见这个光里还有一丝黑影。有办法了!这个和尚还有一点不了道,光里还有一点乌的,那是不了之处。
因为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为国师,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和金缕袈裟。这个法师什么都无所谓,但很喜欢这个紫金钵盂,连打坐也端在手上,万缘放下,只有钵盂还拿着。两个小鬼看出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只这一点贪还在。于是两个小鬼就变成老鼠,去咬这个钵盂,卡啦卡啦一咬,和尚动念了,一动念光没有了,就现出身来,他俩立刻把手铐给和尚铐上。和尚很奇怪,以为自己没有得道,小鬼就说明经过,和尚听了,把紫金钵盂往地上一摔,说:“好了!我跟你们一起见阎王去吧!”这一下,两个小鬼也开悟了。
法师辛苦修行一生,却差点被一丝贪念害得前功尽弃,重堕轮回;而摔破一只小小的紫金钵盂,就如同砸碎了纵骨穿身的锁链,使他得到了灵魂的自由。
贪欲是一双贪婪的手,总是紧紧攥着做出攫取的姿势。我们都听过那个关于握紧与放开的故事:
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向她母亲提了一个问题:
“妈妈,婚后我应该怎样把握爱情呢?”
“傻孩子,爱情怎么能把握呢?”母亲诧异道。
“那爱情为什么不能把握呢?”女孩疑惑地追问。
母亲听了女孩的话,温情地笑了,然后慢慢蹲下,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儿面前。
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流失,没有一点撒落。
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泻落下来。待母亲再把手张开时,原来的那捧沙子己所剩无几,其圆圆满满的形状也早已被压得扁扁的,毫无美感可言。
女孩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领悟地点点头。
母亲是想告诉孩子,越刻意想攥紧爱情,失去得越快。不贪求什么,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才能得到更多。
不仅仅是爱情,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贪婪地握紧双手,不但不能让你抓住想要的东西,还会把已有的财富遗失殆尽。
在弘一法师心中,生命中有诸多美好,譬如美好的道德、美丽的心性、美好的心情……一如莲花悠然绽放,倾吐芬芳。如果把手握住,就像把花蕾攥在掌心里,花朵不能尽情开放。这样的人生,是没有色、香、味的,苍白而无趣。
松开紧扣的手指,让掌心朝向虚空,任阳光洒满手掌,清风拂过指缝,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满足。这一刻,生命中种种的真、善、美会重新得到释放,你掌心的那一枝青莲,亦会重获生机,缓缓舒展开芬芳的花瓣。
滴水佛音
1、钵盂钵盂又称钵,是“应法器”的意思,因为钵盂有“体、色、量”三法的规定。体指的是体质只准使用“瓦、铁”两物塑铸,不得使用“金、银、铜、琉璃、摩尼、白蜡、木、石……”等物。“色”说的是,除“黑、赤、灰”三色之外,不准薰染其他颜色。“量”规定了钵盂的容量,四分律说大的钵盂可以盛放三斗,小的可以盛放半斗。这里所说的斗量大小与现代的升斗是有区别的。钵盂还被称作“应量器”,因为钵盂的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钵底向中心收缩,直径比腰部短,盛饭盛菜,不易溢出,又能保温,体积大小,正好够普通人一顿饭的量。钵盂还可以作为僧人受戒所授予的法器。
2、《晚晴集》《晚晴集》是弘一法师在世时手边常备的手抄本,里面抄录佛家格言101条,隐藏朴实而精深的禅理,对做人相当有益处。晚晴之说源自李商隐的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走出心中的乾闼婆城
在某机关工作的小刘,工资不高,日子过得虽紧张些,每天倒也乐在其中。
忽然某一天,小刘接到一封海外来信,说他的一位在海外的亲戚病故了,临终居然指定小刘为他的遗产继承人。
听到这个消息,小刘欣喜若狂,他马上打点行装,准备去继承这飞来的横财。同事们也纷纷来道喜,说小刘真有福气,祖上积德。
可就在小刘刚订好机票时,又接到通知说那幢大房子突然失火了,所有财产全部化为灰烬,偏巧保险刚刚过期,故不能得到任何赔偿。
空欢喜一场的小刘退掉机票,重新回到机关上班。但经历这件事之后,他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唉声叹气,逢人就诉说他的不幸。
同事们劝他:“算了吧,现在还不和从前一样,什么也没有失去嘛。”
“不一样啊,那可是一大笔财产啊,我这辈子都挣不了那么多。”
“一个你从没去过的地方,一个你从没有见过的人,一幢你从没见过的房子,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你怎么能这么说,那可是我的财产啊!”
不论同事们怎么劝说,小刘一直都难以释怀,认定自己遭受了巨大损失,依旧垂头丧气。周围的人都因工作努力而加薪、升职了,只有他还在每天念叨着:“我的财产啊!”
在这个故事里,小刘并没有失去什么,他依然在从事着原先的工作,朝九晚五,继续着安逸的生活。他却不再感觉满足,他认为自己失去了很大的一笔财富,这笔财富足以让他享受完全不同的人生。可事实上,小刘从来没有得到过大房子,大房子只存在于幻想里,只不过是一座乾闼婆城。
乾闼婆城是幻化之城,也被用来指海市蜃楼。《诸法集要经》说,“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人生如闪电倏忽,就如同一座幻化的城市,似真实幻。既然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为什么那么执着投入?弘一法师在《晚晴集》中辑入此句以自省。
所有的财富、美色、物欲、纷争,都源于对人生不够透彻的认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乾闼婆城,为了成为一座虚幻城池的城主,人们耗费心力,互相争斗,拼命攫取,不但得不到幸福,反而会与痛苦比肩同行。惟有看透人生虚幻的本质,放下那些不合理的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一位信徒对默仙禅师说:“我的妻子非常吝啬,对于好事,一财不舍。您能否到我家去向她开启,让她学会施舍行些善事?。”
默仙禅师答应了信徒的请求,他来到信徒家中,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她果然是一个非常吝啬的女人,招待禅师时竟然连一杯茶水都舍不得端出来。
禅师握着一个拳头说到:“夫人,你看我的手如果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如何?”
“如果手天天这个样子,这是畸形呀!”信徒的妻子回答道。
接着默仙禅师把手张开,问道:“假如天天这样子呢?”
“这样子也是畸形!”
“夫人!您说得不错,手总是握成拳头,或总是张开,都是畸形。同样的道理,对于钱财,只知道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只知道舍弃,不知道积攒,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为出啊!”
财富本来是好东西,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得以享受生活的快乐,可是金银本身是不能吃也不能喝的。这位夫人勤俭持家没错,她错在不用金钱换取生活的快乐,反而给自己打造了一幅黄金枷锁。
一位哲人曾说,贪欲会随着黄金的数量增加而增加,而痛苦则会贪欲的增加而增加。故事中的女人被困在自己的乾闼婆城里,如秋天的田鼠拼命收敛粮食,却完全忘记了最初要积累财富的目的。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乾闼婆城是幻象,并非真实。世间万法无常,如果执著于占有的欲望,就会总感觉不满足,心中充满痛苦。殊不知一切事都是假的,一场梦而已。
弘一法师认为,生活的真谛就是放下一切虚幻的障碍,放弃不合理的抱负、期许,要用清醒的生活态度和自由的心智,去体验生活的意义,发现生活的恬淡的美。不模仿别人,不嫉羡别人,好好接纳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走出空幻不实的乾闼婆城,你会发现真实的世界天蓝、草绿,无比轻松自由。
滴水佛音
1、乾闼婆乾闼婆,又作犍闼婆、乾沓婆等,最早出现在印度神话中,是帝释天属下职司雅乐的天神,善于弹琴,能演奏种种奇妙的雅乐。在佛教传说中,乾闼婆是守护东方的神,其同时也是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据经文记载其形象为“顶上有八角冠,身相为赤肉色,身如大牛王,左手执萧笛,右手执宝剑,具大威力相,发髻有焰鬘冠”。印度人将海市蜃楼称为乾闼婆,佛经中也常用乾闼婆城来形容诸法的如幻如化。
2、福田衣即袈裟,佛家谓积善行可得福报,犹如播种田地,秋获其实。又因袈裟的形制似田亩稻畦,故此得名。
将寡淡的欲望变成真正的幸福
智德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秋天,院子里长满了菊花,香味随风飘到了山下的乡村。
到禅院来的信徒们都对菊花赞不绝口:“好美的花儿呀!”
有一天,有人开口,想向智德禅师要几棵菊花种到自家的院子里,智德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了几株开得最盛、枝叶最粗的,挖出根须送给那人。消息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络绎不绝,接踵而至。智德禅师也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不久,禅院中的菊花就都被送出去了。
弟子们看到满园的凄凉,忍不住说:“真可惜,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飘香的呀!”
智德禅师微笑着说:“可是,你们想想,这样不是更好吗?因为三年之后,就会是满村菊香四溢了!”
“满村菊香。”弟子们听师父这么一说,脸上的笑容立刻就像盛开的菊花一样灿烂起来。 智德禅师本来只有一院子的菊花,只有方寸的美与芳香。当他把菊花分赠给四邻后,这美与芳香跳出了院子的局限,向更广阔的领域延展。原本,禅师只有在自己的禅院里才能欣赏到芬芳美丽的菊花,现在,无论他走到村子的哪一条街、哪一户人家,都有菊花与他相伴,这是多么美好的、充满诗意的生活呀!
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物与别人一起分享,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我”所拥有的幸福只是一份寡淡的欲望,“我们”所拥有的才是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在大家看来,智德禅师失去了一院之菊,可实际上他得到的远远大于他所失去的——他得到了满村菊香。分享,是幸福的秘诀。你向生活放开怀抱,生活会向你的臂弯里塞入超乎你想像的财富和珍宝。
舍得,有舍弃,才能得到。小到一株生活里的菊花,大到国家的人事任用,都逃不脱这个舍与得的规律。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甄宇的在朝官吏,时任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遇事谦让。
有一次,皇上把一群外番进贡的活羊赐给了在朝的官吏,要他们每人得一只。
在分配活羊时,负责分羊的官吏犯了愁:这群羊大小不一,肥瘦不均,怎么分群臣才没有异议呢?
这时,大臣们纷纷献计献策。
有人说:“把羊全部杀掉吧,然后肥瘦搭配,人均一份。”
也有人说:“干脆抓阄分羊,好不好全凭运气。”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不休时,甄宇站出来了,他说:“分只羊不是很简单吗?依我看,大家随便牵一只羊走不就可以了吗?”说着,他就牵了一只最瘦小的羊走了。
看到甄宇牵了最瘦小的羊走,其他的大臣也不好意思专牵最肥壮的羊,于是,大家都捡最小的羊牵,很快,羊就被牵光了。每个人都没有怨言。
后来,这事传到了光武帝耳中,甄宇因此得了“瘦羊博士”的美誉,称颂朝野。
不久,在群臣的推举下,甄宇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