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26006600000014

第14章 交际纽带:青少年要把脉的社交心理(1)

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个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人不可能孤独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但交往也是一门艺术,只有了解交往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活动,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猴子装博学:伪装,经不住时间考验

有一只猴子见过世面,知道的道理深而广,因此,不管谁有什么弄不清的事情,都愿意去问它。

有一天,鸭子问猴子,小河上那个旋转着的木轮是什么?鸭子说,如果是车轮,它理应向前走,而不是原地不动。

"那叫水磨!"猴子打了个呵欠伸了伸懒腰。"水冲打在木轮的槽上,推动了木轮,草房里

的石磨就转动起来。南方有些地方也用这个方法舂米。"

"可是,木轮是立着转的,而石磨是平躺着转的呀!"鸭子仍旧有所疑惑,语气中多少有点不服气。

"这……"猴子确实弄不清石磨为什么平躺着转,但它自尊心极强,不愿意向任何人露出自己的无知--哪怕是情有可原的无知。

"傻家伙!你是不是也想问问你的嘴为什么是扁的呢?"

大家哄笑起来,同时也觉得,这些浅显的道理猴子一定懂得,鸭子是太愚蠢了。

又有一天,喜鹊对猴子说:"那天,我飞到公路旁边,有种什么声响把我吓坏了!嗡嗡的,像铁鸟叫,可天上明明没有铁鸟……"

花猫在一旁点头证实。它那天在公路附近找食的时候,也听到过这种声响。

"公路旁边?那是电线杆子在响吧?"

"为什么有的电线杆响,有的就不响呢?"

"这……"猴子含含糊糊地答道,"为什么为什么,哪儿来的这许多为什么?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可未必是一种好习惯!为什么你的颜色和乌鸦的就不同?"

大家又一同嘲笑喜鹊。

心灵茶坊

猴子貌似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却搞不清水磨和风车的区别,飞机和电线杆响得不同,别人再问,它就训斥别人。猴子骂别人是“傻家伙”,其实它自己才是地地道道的“傻家伙”。这正是人性一种赤裸裸的表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猴子的行为,其实他这是一种自我展示。为什么如此呢?试想一下有谁能不在乎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吗?我们在衣服上,化妆上消耗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其实都是因为我们在意别人对于我们的一种看法。在社会中,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往往能让我们获得名誉,地位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物质报酬,这让我们对于自己产生良好的感觉。而没有人会让自己表现得自相矛盾,所以就会出现和自己的行为一致的态度。为了表现出这种一致性,人们很可能伪装自己,假装自己怎么样,就像这只猴子一样,伪装自己的博学,无非是想让别人对其产生敬畏,到后来因为自己的这种好的形象已经产生,他不愿让自己的言行看起来不一致,所以欺骗别人。

但是这种伪装往往经不住考验,时间一长,人们会慢慢地了解你,识破你,那么,在别人心中的坏形象会远远地超过你在人们心中的好形象。所以,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别到最后成为众人的笑柄。

蛇头与蛇尾的对话:偏见,用一只眼睛看人

从前,有一条蛇,头和尾之间总是闹矛盾,它们总是为了谁重要谁不重要、谁应该在先谁应该在后争论不休。

这一天,蛇头和蛇尾又吵得不可开交。

蛇头说:"我是最重要的。你瞧,我能探测到前面的信息,有口能吃食,行走时也是我走在前面为你开路,因此我是最重要的,我为大。"

蛇尾说:"哼!那是我让你走在前面,你才能走在前面。假如我绕着木头缠三圈,不让你往前走,你又能怎样呢?假如我三天不松开,你无法去寻找食物,即使你有嘴,又有什么用呢?恐怕你就离死不远了吧?你说咱俩到底谁重要,谁应该为大呢?"

蛇头听了蛇尾的一番辩白后,便无奈地对尾巴说:

"唉!你也别往木头上缠三圈了,既然你这样说了,就算你重要,让你为大,让你为主好了。不过,你既然为主,就得走在前面,我跟在你后面走。"

尾巴一听,高兴无比,它抖了抖精神,就鼓足力气拖着蛇头向前爬去。

谁知前面不远处刚好有一火坑,尾巴没长眼,没爬几步便一下掉进了火坑。不一会儿,这条蛇,无论头尾,全部化作灰烬。

心灵茶坊

蛇头与蛇尾为表现出自己的功劳大于对方,争吵个没完没了,但是最终他们两个都掉入火坑。其实他们之间是互相依赖着生存,如果非要定个高低,势必导致另一方不满意、不配合,他们也就无法生存下去。

为什么蛇头与蛇尾会产生这种较劲的表现呢?其实,心理学上这样认为:偏见可以导致人会认为自己比他人优越。偏见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对于一个群体或者其成员的负性判断。往往人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会利用自己群体成员的身份增强自我的观念。比如:蛇头就会认为头就是比尾巴好,头的这种偏见导致它做出判断我的头一定比尾巴强多了,而蛇尾和蛇头想的刚好反过来,所以对于蛇头的论说,蛇尾感到不公平,于是发生争执。

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重要,尤其在合作中,认为自己的功劳远远大于他人。但是人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呢?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作用非常重要,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别人?既然你还需要别人,就证明你们的作用同等重要。在合作中,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而是存在着怎么能够发挥两个人之间最大作用的问题。

长得和蔼可亲就是好人:以貌取人很正常

有一只年幼的小耗子,什么也没有见识过,真没想到差一点儿被人逮住。下面是他向他的爸爸叙述的历险记。

“我在翻越了国境的山脉之后,快步地奔跑着,就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年轻老鼠。这时,有两个动物忽然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动物模样和蔼、厚道、亲切,而另一位则显得焦虑不安,好动好嚷,他的嗓音尖而刺耳,头顶上还长着一块肉,他的胳膊使他能向空中腾起,尾巴上的羽毛展开,就好像要飞起来一样。”我们的小耗子向他爸爸描述的,原来是一只小公鸡,可是这只小公鸡却被描绘成了一只来自于美洲的动物。小耗子继续说道:

“他用胳膊拍打自己的两肋,发出了巨大的响声,虽然众神保佑,我也称得上是一名勇士,但是在这样的噪声面前,我还是害怕得一边在心里诅咒他,一边溜走了。要是他当时不在,我就可以和那个看上去非常和蔼的动物交上朋友了。他和我们一样也长着柔软的毛,身上长着斑纹,长尾巴,对人恭敬,看人时眼神谦虚,但却炯炯有神。我想他一定和我们耗子很友好,因为他耳朵的样子跟我们的耳朵很相像。当时我正想走上前去和他说话,但就在这时,另一个动物发出了一声巨响,把我吓跑了。”

耗子爸爸回答说:“我的孩子,这个和蔼的家伙是只猫啊,这家伙长着一个虚伪的脸蛋,但心肠恶毒,想加害你所有的亲人。但是,另一个动物却完全相反,不仅不会加害于我们,而且到了某一天,还可能成为我们的美餐。至于猫呢,他们是靠吃我们来过日子的。在你的一生中你必须注意,千万不能以貌取人。”

心灵茶坊

原以为长相丑陋、噪音刺耳的动物会伤害自己,没想到它只是一只小公鸡;原以为态度和蔼、外表美丽的动物是朋友,没想到它是自己的敌人。小耗子在爸爸的开导下明白了,千万不要以貌取人这个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劝告:“不要以貌取人。”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人都有一种心理:对长相出众的人颇具好感,对长相一般甚至难看的人给予较少关注或不关注。就是说,无论理智上怎样认为,实际上对别人判断时多少受到对方外貌的影响。我们总是戴着“漂亮与否”的眼镜打量着五光十色的人们,然后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观察,从对方的形象上我们得出有关他的一切遐想:学历、职业、社会地位,家庭背景……

其实,观察人的外貌仪表是可以察人识人的,但不是唯一标准。与人相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相处对象还可以从语言、行为以及生活细节等多方面观察其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性格。

总而言之,观察和认识一个人,可以通过外貌仪表来分析考察,但绝不可将其作为取人的惟一标准。

用老眼光看人的麻雀:你的认识为什么这么刻板

一个农夫在他最肥沃的一块土地上种了一片谷子。到了谷子快要成熟的时候,谷子地里飞来了一群又一群的麻雀。很多谷粒都被麻雀吃掉了,还有很多被它们啄掉,落在了泥土里。这让农夫又心疼又焦急。

忽然,他灵机一动,便在谷地里扎了一个伸着双臂的稻草人,并给它穿上自己的旧衣服,戴上自己的旧帽子,再让它拿上一根竹竿。稻草人扎得很逼真,不仔细看,绝对看不出它是个假人。

自从有了稻草人的看护,谷子地暂时摆脱了麻雀的袭扰。麻雀们都只敢在离稻草人很远的地方飞,而不敢落到谷子地里糟蹋谷子了。

农夫看到自己扎的稻草人这么有效果,感到十分得意。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麻雀们发现这个“人”总是一个姿势,总在一个地方,从来也不动,心中就产生了怀疑。它们想:“如果我们去吃谷子的话,他会不会动呢?”

这一天,一个胆子大的小麻雀自告奋勇要去谷子地探探虚实。在征得麻雀头领的同意后、小麻雀跑到了谷子地的边缘。它小心翼翼地叼了一粒谷子,然后抬起头看了看,稻草人没有动。小麻雀往前移了一步,再叼起一粒谷子,稻草人仍然没有动。就这样,小麻雀边偷吃谷子,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稻草人。经过几次观察,它终于发现这个稻草人是个假的、不会动的草人。于是,小麻雀急忙喜形于色地回去招呼伙伴们来吃谷子大餐了。

从那以后,麻雀们又开始了偷食行动。

农夫看着这些疯狂的麻雀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一天清晨,农夫趁着麻雀都没来,悄悄地将稻草人从谷子地里拿出来,自己穿上那件旧衣服,戴上那顶旧帽子,手里拿上那根竹竿,像稻草人一样展开双臂站在了谷子地里。

过了一会儿,麻雀们来了。历经多次成功后,它们早已不把稻草人放在眼里了,现在只有好吃的谷粒才是它们的焦点。因此,虽然农夫站在地里,可是麻雀们还以为他是原先那个稻草人而没有在意。

麻雀头领和那只小麻雀吃得饱饱的,就站在稻草人身上休息。农夫趁着它们不注意时,猛地伸手抓住了它们。麻雀头领和那只小麻雀使劲地拍打着翅膀,可是怎么也挣不脱。

心灵茶坊

自从小麻雀识破农夫用稻草人看护农田的技俩后,胆子越来越大,不仅吃谷子,还戏弄稻草人。“稻草人是假的”这种观点让麻雀们深信不疑,以至于当农夫装扮成稻草人时,它们仍没有察觉,结果一时大意被农夫抓住了。

生活中就有许多拥有麻雀这种想法的人,当他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时,即使外界条件发生变化,也会不由自主地坚持原有观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刻板印象。比如,人们一般认为工人豪爽、军人雷厉风行、商人大多较为精明、知识分子是戴着眼镜的白面书生形象,农民是粗手大脚、质朴安分的形象等。诸如此类的看法都是人脑中形成的刻板、固定的印象。

刻板印象有助于人们了解某一群体的共同特征,对看待事物、人际交往有借鉴作用,但是,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比如对士兵的认识,有的人认为,经过商、打过工的兵滑头、爱提意见的兵刺头等,就隐藏着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

在不同的人的头脑中刻板效应的作用、特点是不同的。文化水平高、思维方式好、有正确世界观的人,其刻板印象是不“刻板”的,是可以改变的。要纠正刻板效应的消极作用,关键是要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更新观念,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灰鼠借食物:以自己之心度别人之腹

一天,灰鼠忙活一天都没有找到可吃的食物,但是小灰鼠们都在家里等着自己的食物呢。没办法,灰鼠想先向白鼠借一点粮食,否则孩子们都要挨饿了,待明天自己补到食物再还给白鼠。

于是灰鼠向白鼠家走去。

不过,灰鼠一路上在想:

“要是白鼠家不给开门怎么办”

“要是白鼠也没有食物怎么办”

“要是那家伙有,但是却不借我怎么办”

“那可恶的家伙要是还讥笑我一番怎么办”

……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灰鼠越想越生气,当它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白鼠刚出来,灰鼠就劈头盖脸的来了句:“去你的,不给算了。”

白鼠实在摸不着头脑,但也非常气愤,“嘭”的就关上了门。

心灵茶坊

灰鼠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白鼠,对白鼠可能作出的行为进行猜测,所以还没有借,就把自己气的够呛,更是让白鼠不知所以然。

其实人类也一样。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爱好、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这种主观的投射心理,常常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我们的想法不见得就是别人的想法,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思维千差万别,你又怎么保证你的想法就一定是别人想的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势必违背他人的愿望,也常常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地步。所以,生活中,我们不要妄加猜测他人的想法,只有进行真正的交流、实践,方可作出结论。

对自己外貌感到满意的动物:永远看到别人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