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国医养生密码:国医养生大智慧
26007200000019

第19章 钱乙:儿科施治理论的奠基者 (2)

然而现在每到冬季,一些父母就给孩子加衣,里三层外三层的,生怕孩子冻着。孩子在家,还整天紧闭门窗,以致室内新鲜空气不足,孩子如同生活在一个“人造夏季”的环境里。一些孩子不适应这种“温室”的环境,体温不断上升,等父母发现时,孩子往往已经处于高热之中,这样便形成了现在常见的冬季“中暑”。

其实,钱乙早就告诉我们,带孩子要“三分饥和寒”。人若受到寒凉,人体自然会调集卫气分布于体表以御寒,防止感冒。家长给孩子穿得过暖,就会形成过于温暖的环境,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中毛孔会张开。没有寒冷环境的刺激,人体也不会在体表形成防寒的卫气。严寒的冬日,穿得再多,也有脱衣服的时候,谁敢保证孩子每一秒都待在暖和的地方?很可能就在脱衣服的瞬间,寒气从孩子开放着的、没有防寒系统的毛孔长驱直入,这样孩子会很容易感冒生病。所以,在秋天凉意初起的时候,父母不要忙不迭地给孩子加衣,要让其“三分寒”,以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再一点是要孩子“三分饥”,即吃七成饱就可以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又是独生子女,爱吃什么就往饱处吃,尤其是吃些不易消化的肉食。孩子吃多了一是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久之导致营养不良。二是造成胃肠食积。中医认为,“久积化热”为内热,有内热容易导致外感,易患感冒等疾病。

再有些家长,孩子不吃饭总是追着喂,殊不知,这会给孩子养成挑食和厌食的坏习惯。孩子不吃饭是因为不饿,饿了自然吵着要吃的,所以家长要知道“三分饥”的喂养经验。

孩子是一个智能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接受能力和自然习性,父母不能一相情愿地给孩子穿暖穿厚、吃这吃那,而是要“三分饥和寒”,这样孩子自会平安长大。

孩子穿衣讲究“三分寒”,是从宏观上讲的,而不是说让孩子全身都应穿“寒”,正确的做法是“三暖三凉”。

三暖是:背暖、肚暖、足暖。

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减少感冒机会。适当温暖,就是不可过暖,过暖则背部出汗多,反而因背湿而患病。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影响到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另外,中医还认为,脾胃与免疫功能有关,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睡觉时围上兜肚,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三凉是:头凉、心胸凉、下身凉。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顺畅。

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

孩子在十岁之前,血气都很旺盛,但是阴气不足,此时他们下身的衣服宜薄不宜厚,如果下身过于温暖,则有碍于阴气的生长。

了解喂药的禁忌,以防伤及孩子娇嫩的脏腑

钱乙深知儿童的病理特征是“易虚易产,易寒易热”,所以钱乙在处方用药方面,力戒妄攻、误下与峻补,主张“柔润”的原则。另外,钱乙告诫家长,在给孩子喂药时,一定要知道一些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免伤及孩子娇嫩的脏腑。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不能用糖给孩子解苦

孩子一般都怕药苦而拒绝服用,尤其是一些中药,父母为了让孩子顺利喝下,就在药里放点糖,或者喝完药后就让孩子喝糖水,其实,加糖后的药剂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时也降低了药效。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一些味苦的中药都具有特殊的疗效。糖特别是红糖中多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一旦与中药里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

2.不可用果汁、牛奶、茶水送服药物

给孩子服西药时忌用果汁。这是因为果汗中含有酸性物质,能使药物提前分解,或使药衣提前溶化,不利于肠胃的吸收。而一些碱性药品更不能用果汁送服,因为二者中的酸碱中和会使药效大减。

此外,牛奶中含蛋白质、脂肪酸较多,易在药片周围形成一层薄膜将药物包裹起来,从而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

茶叶中含有******、茶碱、鞣酸、硅酸等,如与药中成分发生反应,会使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后果。

3.不能给孩子服用成人药

有许多家长在孩子生病时,因离医院较远,为了阻止病情或是为了省事,就给孩子服用成人药。

7岁的小浩感冒了,小浩的爸爸便从家用小药箱里找出以前自己感冒时服用的药让儿子服下,当晚,小浩开始出现胡言乱语、无故发笑、幻视、幻听等现象,精神异常兴奋。后经医生检查确认,小浩是因服用过量药物而引发药物中毒。

小儿体内各组织器官未完全发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较差,家长切不可图方便、省钱,而将大人的药给孩子服用,否则,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摩腹和捏脊可有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钱乙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即小儿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尚未成熟,功能还不完善,与成人相比较,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病理特点必然为发病容易,且治疗失宜则传变迅速。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甚至肺炎等这些常见疾病往往经常发作,特别是那些非母乳喂养的儿童、断奶期儿童、早产儿,在疾病流行等特殊时期更容易出问题。从根本上讲,儿童多病的原因是体质差,免疫力不强。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孩子吃了同样的东西,一个生病,而另一个却不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体质的差异。作为父母,首先要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孩子身体的免疫力。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百病生于气”,提高小儿防病抗病能力就需重视调理气机和脾胃功能。而摩腹和捏脊便可调理脏腑阴阳的平衡,改善小儿消化功能,大大增强孩子体质。

1.摩腹

摩腹,起源于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摩腹,实际上就是对肚脐的一种按摩。肚脐附近的“丹田”,是人体的发动机,是一身元气之本。经常给孩子按摩肚脐,能刺激孩子的肝肾之经气,达到祛病的目的。

具体方法:在孩子进食以后三十分钟开始摩腹,顺时针进行,注意力量一定要轻柔,稍微带动皮肤就可以了,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钟30圈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腹泻,就要改变摩腹的方向,要做逆时针方向的按摩。

1.捏脊

孩子的身心健康、发育正常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捏脊是促进孩子生长发育、防治多种疾病的妙法。

具体操作方法:让孩子取俯卧位,父母用双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指腹捏起脊柱上面的皮肤,轻轻提起,从龟尾穴开始,边捻动边向上走,至大椎穴止。从下向上做,单方向进行,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提高孩子的抵抗力,但给孩子捏脊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3.应避免肌肤从手指间滑脱。

坚持给孩子做摩腹和捏脊,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孩子胃口好了,身体也变得壮实起来。

让孩子远离寒湿的项原则

孩子是纯阳之体,无论什么季节,孩子的手都应该是温暖的,如果孩子的手脚总是冰凉,舌苔发白,就说明孩子体内寒湿重。钱乙说孩子身体内寒湿重,会影响生长发育,而且体质极弱,易生疾病。所以,要想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就必须祛除孩子体内的寒湿。

造成孩子体内寒湿过重的因素主要有:经常使用抗生素;常喝冷饮,吃凉的东西;孩子总爱在空调房里,很少出去活动;睡觉时不老实,喜欢蹬被子,胳膊老放在外边……

体内寒湿过重是孩子健康的最大拦路虎,所以做家长的要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正确的观念,帮助孩子减少寒气的侵入。

1.别让孩子光脚走路

现在很多孩子动不动就肚子痛、拉稀,究其原因主要和孩子喜欢光脚走路有关。现在大多家庭铺有木板地、大理石地砖,进门时都要换鞋,但有些孩子没养成习惯,进门把鞋一脱就光脚走在地板上。中医自古就有“寒从脚下起”的说法,父母要注意让孩子养成换鞋的习惯,千万别让其光脚走路,这样可以避免寒气入侵到孩子体内。

2.顺天而行,不给孩子吃反季节食物

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对待家里独一无二的宝贝,做父母的往往是宠爱有加,于是凡是孩子爱喝的、爱吃的,家长就不分季节往家里买。有个7岁的小男孩,在冬天里想吃西瓜,家长二话不说便买了回来,孩子当时是高兴了,可第二天便开始腹泻,捂着肚子喊难受。中医认为,温热为阳,寒凉为阴,只有将食物的温热寒凉因时因地地运用,才能让人体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阴阳平衡,不会生病。如果逆天而行,不分季节、区域地给孩子乱吃一通,那么这种“爱”孩子的方式,会毁掉孩子的健康,毁掉孩子的一生。

3.睡觉时给孩子盖好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