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国医养生密码:国医养生大智慧
26007200000030

第30章 叶天士大师的晚年养生智慧(1)

叶天士的治病奇术与养生之道

叶天士,清代著名的医学家,著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等书。叶天士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他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现了一批以研究温病著称的学者。他们以叶天士为首,总结前人的经验,开创了治疗温病的新方法。叶天士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

叶天士不仅是一位成就卓绝的温病学家,还是一位专治杂症的大师。他辨证精细,能洞识病源;他熟识药物,随手拈来,切中病情,往往在平凡中见奇效。

有一个孕妇难产,疼得在床上乱滚,满身都渗出黄豆大的汗珠子。她的丈夫虽是医生,也根据症状开了药方,却治不好,只得去请教叶天士。叶天士问明症状后,叫他在原配的汤药里加一小片梧桐叶,这个医生回家后就照办了。他妻子喝下此药后,果然顺利地生下了孩子,是话有因,是草有根,这消息传开后,不少孕妇都照这法子治起难产来,连不少老医生也照葫芦画瓢开这样的药方,可再没有应验。有人感到奇怪,就问叶天士是什么原因,叶天士感慨地说:“上一次用梧桐叶治难产,因当时正是立秋之日,现在用它又有什么作用呢?因时制宜,不拘古法,才能根据病情而灵活应用啊!”

还有一位红眼病人找叶天士医治,叶天士见病人两眼通红,眼泪不断,脸上还带有忧虑之情,便告诉病人说:“你的眼病只要吃上几帖药便会痊愈,但是你的两只脚底七天后会长出恶疮,弄不好有生命危险!”病人一听,大惊失色,赶忙求助。于是叶天士向他介绍了一个奇特的治疗方案:每天用左手摸右脚底三百六十次,再用右手摸左脚底三百六十次,一次不少,如此坚持方能渡过难关。病人半信半疑,但想到这是名医的治法,便老老实实地照着做,七天后果然脚底没长出毒疮。更令他惊异的是:红眼病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问及原因,叶天士说道:“脚底长毒疮是假的,我见你忧心忡忡,老是惦记着眼病,而你的眼疾恰恰与精神因素的关系很大,所以只要设法将你的注意力分散、转移到别处。除掉心病,眼疾便慢慢好了。”病人听完,惊奇不已,连声赞叹叶天士医术高明。

叶天士不仅精通医术,还在养生防病上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防治衰老和老年病。叶天士认为老年人要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在日常生活调养方面,叶天士认为“适寒温”,“顺天之气,是老年调理之法”。因此要“加意于寒暄保摄”,而且,不要等到气候变化之时,须在气候变化之前就“预宜特护”。特别对于“暴热暴寒”的天气要注意。在精神调养方面,叶天士认为老年养生应力戒嗔怒。对常见老年病,如肝风、肝郁、肝胃不和诸症,指出“速速戒恼怒,安闲自在,诚治斯疾之良图”。明确指出“药物不能令其欢悦”,“唯怡悦耳开爽”,病才容易痊愈。既使无病的老人,也强调“有年最宜开怀”。此外,叶天士还认为老年人必须防止过度劳累,但也应参加适量的保健运动,做到“形劳而不倦”。

长寿延年要从保肾养骨开始

叶天士重视老年养生,在他的《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了大量的病例,为防治老年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叶天士认为骨为人体一身之支架,骨骼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人的生命质量。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血如故。”

人体的骨骼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会减弱,骨关节也会退化,这是很多人在过了中年以后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医认为,五脏包括肝、心、脾、肺、肾,其中肾是非常重要的脏器,肾是干吗的?是藏精的,它的生成最晚,在中医理论中“肾主骨生髓”,是主骨骼的,肾精可以生成骨髓,而骨髓是濡养我们骨骼重要的物质基础。

儿童为什么容易得软骨病?因为儿童肾气不足,肾气不充盈。一般来讲,人的肾气到十四五岁以后才会逐渐充盈起来,肾气不充盈的时候,骨头中的骨髓相对较弱,骨质得不到濡养。老年人过了五六十岁,肾气肾精弱了,也不足了,骨头里的骨髓又进入了一种空虚的状态,骨髓空虚了,周围的骨质就得不到足够的养分,所以疏松了。

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危害就是疼痛,这也是老年人经常疼痛的原因。第二是身高变矮,容易出现骨折,人老了以后会变成小老头、小老太太,就是因为出现了腰推压缩性骨折。所以要想长寿就必须养骨。人应该在50多岁以后开始调养,平时多喝点骨头汤,最好是牛骨汤。熬汤时,要把骨头砸碎,然后加水文火熬煮。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坚果,像核桃仁、花生仁、腰果,这些都是果实,植物为了延续它的后代,把所有精华都集中到那儿,有很强的补肾作用。核桃仁长得像脑髓一样,中医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充盈了,骨髓、脑子也就得到补充了。

老人和小孩在某些地方很相似,小孩的脑子没长成,老人的脑子退化了,所以说“老小孩”。这是肾气所造成的。从中医的角度看,要用补肾益精的根本办法,除此之外,还要用活血通络的办法。因为老人肾精弱了,骨质改变了,而且骨质变了就不愿意走了,但越不愿意走,血脉就越不通。如果将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情况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果大家从50岁开始,注意调养肾气,疏通气血,多吃点儿骨髓类或坚果类的食物,那么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肯定还能健步如飞。

冬病夏治,寒冷季节将不再难熬

有些老年人平时手脚勤快,总是闲不住,但是天气一变冷,他们就变“懒”了,缩手缩脚,畏寒怕冷,而且容易突然去世。所以叶天士告诫说,老年人要“加意于寒暄保摄”,根据天气的变化,时时刻刻注意保暖。

冬天是老年人常见病的多发期,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冬天都不太好过,但是如果能把冬天发生的病,在夏天就缓解一下,或者治好,那过冬岂不是就容易多了吗?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治愈。中医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弱,消息皆通于大地”,“天人合一”,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中医将之概括为“六淫”。其中,寒为“六淫”之首,主指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寒邪入侵引发的疾病,其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或在冬季加重。

在叶天士看来,常于冬季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寒邪类疾病适合在夏季治疗。这是因为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冬季阴气上升到顶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而一旦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就会导致内寒。同样,人的体质在这一时期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处于“不佳时期”,见效缓慢。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地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不易被严寒所伤。

那么,具体哪些“冬病”适合“夏治”呢?

叶天士说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胃痛、颈椎病、慢性腹泻、感冒、部分虚寒妇科病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其中尤以呼吸道疾病、气管炎、哮喘病、膝关节疼痛、冻疮等效果显著。

季节更替之际要注意养腿暖背

叶天士对《黄帝内经》中关于气候变化对人的影响很有感触,而且在行医过程中,叶天士发现,每到季节更替的时候,老年人就会腿疼、腿寒,体质差者表现得更明显,为此,叶天士说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腿脚。

1.如何防治“老寒腿”

(1)干洗腿:用双手先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后再从足踝摩擦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再摩擦另一条腿,重复10~20次。

(2)甩腿:一手扶树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抬起,然后向后甩动,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伸直。两腿轮换甩动,一回80~100次为宜。

(3)揉腿肚:以两手掌紧挟小腿肚子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两腿交换6次。此法能疏通血脉,加强腿部的力量。

(4)搓脚:将双手掌搓热,然后用两手掌搓两脚心,各100次。此法治足部萎缩酸疼、麻木浮肿等症。

2.保护好双足可延年益寿

(1)热水泡脚:每晚临睡前,备一盆热水,水温40~50℃(以人能忍受的热度为宜),泡洗双脚,水稍凉后续添热水保持温度。每次泡洗20分钟以上。既能消除疲劳,防治失眠,又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足部肌肤的弹性。

(2)按摩双脚:洗脚后,用手掌搓摩脚心,然后再按摩脚背,牵拉每个脚趾。按捏肌肉,可以使脚趾筋膜更坚韧有力,并有防病的作用。

(3)脚尖跑动:用脚尖轻轻地两脚交替有节奏地以每分钟140~170次频率原地跑步,能改变情绪,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力。

(4)反序倒走:每当工作劳累时,可慢慢地在室内地板或庭院中倒走数十分钟。可以促进跟腱部、足掌部等部位的血液循环,并利于腰肾保健。

另外,叶天士认为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背部的保暖。这是因为,人体背部有人体全部的背俞穴,还有各个脏腑的反射区,是内外环境的通道,也是最易受到外邪侵袭的部位。背部保暖很简单,只要穿上一件贴身的棉或皮毛背心就行了。

老年人的饮食养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