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国学养生密码:国学精粹与百姓养生
26007500000031

第31章 《本草纲目》:华夏仙草养生千金方(1)

27载光阴练就一部《本草纲目》

对于《本草纲目》的作者,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瓦硝坝的一个医户人家。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李时珍从小就对医药有着浓厚兴趣。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医生是一种不入流的职业,地位低下,受人轻视和欺压。因此,父亲坚持让李时珍走科举之路,以图光耀门庭。

聪颖好学的李时珍在14岁时考中秀才,但是以后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后来有一年,蕲州一带发大水,引发了很严重的疫情,肠胃病到处流行。李时珍的父亲救了很多人,病人们都对他非常感激。这一切对李时珍产生了很大触动。20岁的时候,李时珍不幸身患肺结核(当时叫做“骨蒸病”),持续地咳嗽和发烧,父亲为他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这件事后,李时珍决定弃仕从医,并获得了父亲的同意。

此后,李时珍开始了他的学医之路,他白天跟父亲出去看病,晚上则研读《黄帝内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非常刻苦,“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妃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在实践中,李时珍越来越觉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这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于是,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又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祐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在阅读过程中,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将原本应列入菜部的“生姜”和“薯蓣”列入草部,本是两种药材的“萎蕤”与“女萎”说成是一种;将只能观赏的“兰花”当做药用的“兰草”;甚至将有毒的“钩藤”当做补益的“黄精”等。李时珍认为这些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

另外,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将以前的本草书进行修改和补充。

修改本草书的过程中,李时珍为了对各种医书上的不同记载进行研究,纠正古书记载的混乱,亲自跑到很多地方采集样品,然后耐心观察比较。他每到一处,都虚心向当地人请教,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帮助他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药物。

据记载,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恰巧遇到捕蛇人。李时珍目睹了捕蛇的全过程,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和中风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为寻找曼陀罗花,李时珍来到北方,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早开夜合的曼陀罗花。他经过亲自尝试,记下了曼陀罗“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的性能。据现代药理分析,曼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大脑和延髓作用,对末梢神经都有对抗或麻痹作用。

李时珍在做曼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时珍还曾到过铜矿、铅矿、石灰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本草书的记载,铅是无毒的物质。李时珍为了了解铅的性能,深入矿区,见到矿工们的艰苦工作条件,并通过对矿工们的健康调查,认识到铅是有毒物质,“性带阴毒,不可多服”。同时又掌握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现黄疸症状。“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李时珍几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历时27年,终于在61岁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全书52卷,共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另有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

由于李时珍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相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公元1606年《本草纲目》首先传入日本,1647年波兰人弥格来中国,将《本草纲目》译成拉丁文流传欧洲,后来又先后译成法、德、英、俄等文字。

《本草纲目》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很大,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来看,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对人体生命的新认识——李时珍的养生精华

李时珍毕生行医治病,致力于药学和医学研究,一生著作甚丰,除《本草纲目》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不仅对祖国的本草学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人体生命科学方面也有重要的建树。比如,他在医家和道家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经脉为“内景隧道”、命门在“两肾之间”的学说。此外还提出“脾乃元气之母”观点,虽非独创,也是对前人的充实和发展,将旧有的不完善或不清楚的学说进行了深入探讨。

1.脑为元神之府

先秦思想家认为心主管神明、意识、情志,认为人的思维、情感、记忆乃至智慧等均为心所主管和统辖,后世一千多年的历代医家基本上都继承了这一观点。李时珍则对人体生命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他在《本草纲目》中首次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论断,指出大脑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元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元神存则生命在,元神败则生命逝。得神则生,失神则死。他的“脑主神明”的见解,改变了长期以来“心主神明”的说法。

李时珍的这种观点不被当时的医学界和世人的认可和支持,直到清代王清任在人体解剖观察基础上提出“灵机记性在脑”的说法,从而发展完善了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的论断。所以想要保证精神意识的健康,就必须注重头脑的保养。健脑方法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经脉为内景隧道

李时珍在《内经》经脉学说的基础上,对经脉的本质作了进一步说明,指出经络是内视反观的产物。李时珍对奇经八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他纠正了医家轻视奇经八脉的传统,强调了奇经八脉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阐明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互补关系。其次,统一了奇经八脉循行路线。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散见于群书,粗略而不统一。李时珍不仅比较了历代医家的不同,而且比较了医家与道家的不同,并作了统一,使后世习医者对奇经八脉的循行有了规范依据。最后,对奇经八脉主治症候作了系统整理,《内经》各章中对奇经八脉的主治症候已作叙述,但欠详明,李时珍根据《内经》和历代医家的论述,充实了其主治症候内容,弥补了《内经》等著述的不足。

3.命门在两肾之间

命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对命门的认识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并以命门为两目。《难经·三十六难》则以命门为右肾。李时珍悉心钻研历代诸家的认识,首先提出了“命门在两肾之间”的观点,并在《本草纲目》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命门为生命形成之本原,精气之府,相火的发源地,指出命门与其他脏腑如肾、脑、女子胞、心、肺等皆有密切的生理关系。命门的作用在男子促进精室藏精,在女子维系胞宫,维持人的生长和生殖。不仅人有命门,而且生物皆有命门。肾间命门学说奠定了明清命门学说的基础,晚于李时珍的明代医家赵献可、张景岳等的命门学说都是在李时珍理论的基础上作出发展。

4.脾乃元气之母

传统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李时珍也十分重视脾胃的作用,并提出“脾胃为元气之母”的观点,虽非独创,也是对《内经》脾胃学说、李东垣“脾胃”理论的充实和发展。《本草纲目》中有大量这方面的论述。他强调脾胃与元气的密切关系,人体的元气有赖于脾胃之滋生,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人体元气得其滋养而充实。脾胃为后天之本,整个机体有赖于脾胃摄取营养,为气血生化之源泉,故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后天水谷之精充盈,则气血得养而充盛。

他还认为人体气机上下升降运动正常,有赖于脾胃中土的功能协调。脾胃枢纽若升降正常,则心肾相交,肺肝调和,阴阳平衡。若脾胃受伤则升降功能失常,则内伤元气,阴阳失调,严重者还会影响全身而致病。因此,调养脾胃对于养生延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如何调养脾胃的问题,李时珍也给出了很好的食疗建议,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多种对脾胃有益的食物,如白扁豆、枣、莲子、南瓜、野茼蒿、红薯等,为脾胃虚弱的现代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食补胜过药补,食物本草帮你巩固健康的根基

“食补不如药补”,这是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而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食补的重要。与其服用大量补品,不如先从饮食开始。因为只有食补才是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关键。这也是历代医家所推崇的,李时珍也不例外,他还根据各类食物的药性、药理进行了细致的归类,为现代人的食补计划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1.补中益气的食物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补中益气的食物有很多,如人参、葡萄、大枣、南瓜、木耳、莲藕、鳝鱼、鳜鱼、鸡、羊、牛等。虽然这些食物的药性有相通的地方,但在食用时还要注意各自饮食的禁忌,以免得不偿失。比如,人参虽是补益之王,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服用人参,高血压、感冒、气血淤滞的人都不适合。

推荐食补方:双红南瓜补血汤

原料:南瓜500克,红枣10克,红糖适量。清水2000毫升

做法:(1)南瓜削去表皮挖瓤,洗净,切滚刀块儿;红枣洗净,去核;

(2)将红枣、南瓜、红糖一起放入煲中,加水用文火熬至南瓜熟烂即可。

2.补益精血的食物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具有补益精血功效的食物主要有当归、芍药、枸杞、鸡子、牛乳、人乳、水龟、鳖、麋等,下面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当归。

关于当归的名称由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当归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包括血虚引起的头昏、眼花、心慌、疲倦、面少血色、脉细无力等。著名的当归补血汤,就由当归和黄芪组成。如果再加入党参、红枣,补养气血的功效更强。另外,当归还能活血,最宜用于妇女月经不调。但是,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所以即使功效再多、性能再温润的药也同样有人不适合。所以,在服用当归前,大家应先咨询医生,特别是老人和孕妇要慎服。

推荐食补方:当归米粥

原料:当归15克,粳米50克,红枣5枚,砂糖适量。

做法:取当归15克,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200毫升,先煎浓汁约100毫升,去渣取汁,入粳米50克,红枣5枚,砂糖适量,再加水300毫升左右,煮至米开汤稠为度。每日早晚餐空腹,温热顿服,10天为一疗程。

3.强筋健骨的食物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具有强筋健骨功效的食物主要有鹿茸、鳝鱼、甲鱼、鸽子、猪蹄、牛蹄筋等,常食这些食物,就可以改变虚脱、易疲劳的体质。

比如鹿茸。《本草纲目》记载:“鹿茸味甘,性温,主病下恶血,寒热惊悸,益气强志,生齿不老。”它主要用于治疗虚劳羸瘦,神经疲倦、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溃带下,还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等。

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大量研究证明,鹿茸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恢复和保持机体健康。目前鹿茸主要被用于全身衰弱,年老或病后体弱虚,或病后恢复期。

推荐食补方:肉蓉鹿茸鸡汤

原料:鸡肉400克,肉苁蓉15克,熟地12克,菟丝子10克,山萸肉12克,远志10克,淮山12克,鹿茸3克。

做法:鸡肉洗净、斩块,与鹿茸一齐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置锅内用文火隔水炖2小时,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