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大全集
26007600000030

第30章 世间深情几许——星云大师谈情感(2)

情感的世界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常令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可是,任何事物都逃不脱物极必反的道理。某种感情一旦浓厚到了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人们为什么不能在感情到达高潮时就适可而止呢,这样既得到了想要的幸福感,又能避免走向自我毁灭。

【人生道场】

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人们因此生出了爱与恨、悲与苦,于是众生之间便产生了联系,或和睦相处,或相互斗争。情就是一切社会纠结的根源。有句话说:“情不重,不生娑婆。”在佛教用语当中,婆娑意思为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情重而生出各种各样的人欲。所以佛教里才称人为“有情众生”。星云大师认为,有情在所难免,但有些人却纵情声色,而声是无常,色会变化,结果声色让你的感情不能安住,甚至会身败名裂。

一百多年前,拿破仑三世,即巨人拿破仑的侄子,爱上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特巴女伯爵马利亚·尤琴,并且和她结了婚。他们拥有财富、健康、权力、名声、爱情、尊敬。他的爱情从未像这一次燃烧得这么旺盛、狂热。

不过,这样的圣火很快就变得摇曳不定,热度也冷却了,只剩下灰烬。拿破仑三世可以使尤琴成为一位皇后,但不论是他爱的力量也好,帝王的权力也好,都无法阻止这位法西兰女人的猜疑和嫉妒。

她具有强烈的嫉妒心理,竟然藐视他的命令,甚至不给他一点私人的时间。当他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她竟然冲入他的办公室;当他讨论最重要的事务时,她却干扰不休。她不让他单独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总是担心他会跟其他女人亲热。她常常跑到她姐姐那里,数落他的不好。她会不顾一切地冲进他的书房,不停地大声辱骂他。拿破仑三世虽然身为法国皇帝,拥有十几处华丽的皇宫,却找不到一个安静的地方。

尤琴这么做,能够得到什么呢?

莱哈特的巨著《拿破仑三世与尤琴:一个帝国的悲喜剧》中这样写道:“于是,拿破仑三世常常在夜间,从一处小侧门溜出去,头上的软帽盖着眼睛,在他的一位亲信陪同之下,真的去找一位等待着他的美丽女子,再不然就出去看看巴黎这座古城,放松一下自己经常受压抑的心情。”

的确,尤琴是坐在法国皇后的宝座上,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但是猜疑和嫉妒让她的尊贵和美丽变得低廉,最终也未能让她保住甜蜜的爱情,于是,一个帝国的爱情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有情并不是有罪过的,对于世人来说更是如此。但是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情感时去奢求更多,就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大学》中有曰:“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而达到最理想的境地和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这便是知足常乐之意,在知前乐后当中,也是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的过程。人们得到了某些情感上的满足,然后适可而止,就不至于迷失方向,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如果尤琴能够安心地享受拿破仑三世对她的爱,而不去终日猜疑,必定能活得很快乐。

庄子在他的《逍遥游》里曾提到蟪蛄和朝菌等小小的动植物,它们存在于世上的时间非常短暂,与人世间种种长命百岁的物种根本不能相提并论。面对渺小而微弱的生命体,许多人会产生怜悯和可惜之情,但事实上它们其实非常幸福。因为这些生命即使活了几秒钟也觉得自己活了一辈子,它们自有它们的快乐。

人来到这个世界后,一开始无忧无虑,因为需求的东西少,负担少,所以得到的快乐也就多。随着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断地增加,各种情绪越来越浓烈,要求不断地提高,于是各式的负担和烦恼也由此而生,除了苦苦挣扎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之外,再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是不是过得快乐。此时虽然满心满眼的七情六欲,可谓人生的经历都尽数体验到了,但却一点也不曾得到过幸福感。到了最后,终于明白了这个问题时,生命的守护神已经开始远离你而去了,等待你的就是身体的衰落、灭亡。人们为何不在此之前就适可而止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感受的境界也是各自不同,最重要的是彼此能感受到各自生命中的快乐就行。生命虽然不能永恒,但到达一定时候,它已经能够盈满幸福感,如果还奢求更多,反而并不幸福。而止于至善,到达了你感觉已经不错的时候,便认真去享受它的乐趣。这样的人生虽然处处生满情愫,但却永远不会走向毁灭。

【星云开示】

感情是人生活的重心,感情给予人生命的意义。而感情有净化的也有污染的,有正派的也有邪恶的,有奉献的也有占有的,有大公的也有自私的,不论处事接物人际往来,处处都有情。

知音难遇,还须相敬如宾

【智慧分享】

我们常常感慨“知音难遇”,却很少有人考虑如何如何才能与知音长久地保持“心意相通”的关系。一般说来,再亲密的人也要有适当的距离,过分亲密,稍有疏忽就会觉得对方冷落了自己。久而久之,会影响彼此的感情。

反倒是适合的距离,仍然保持彼此的敬重和神秘,倒是可以相敬如宾,长久地保持绵绵的情义。

【人生道场】

世界上有多少个人,恐怕就有多少种对“知音”不同的解释。忠孝仁爱之人,自然愿意结交忠孝仁爱之士,乐善好施之人,也一定喜欢认识乐善好施的朋友。星云大师形容这种真正的知音为“必然要心意相通、兴趣相投、理念相应、讲话默契、甘苦与共、生死不易,这才是真正的指引也。”

但是,茫茫人海,知音难遇,即便我们真的有幸碰到了星云大师所说的这种友谊,我们可以妥善、长久地保持其中诱人的关系吗?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般来说,关系亲密的朋友,言谈举止都更为随便,就好比人们心情不好时总爱对亲密的人发脾气一样。一时的口不择言,有时会变成永远的伤疤。因此,“知音”间的交友之道便在四个字——久而敬之。佛家中常说的“礼敬”,其中的“敬”说的就是距离的意思,点出了人与人之间距离存在的必要性。

在文坛流传着两位世界级文学大师的故事:加西亚·马尔克斯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尔加斯·略萨则是近年来被人们说成是随时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西班牙籍秘鲁裔作家。他们堪称世界文坛最令人瞩目的一对“冤家”。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67年。那年冬天,刚刚摆脱“百年孤独”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应邀赴委内瑞拉参加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文学奖项的颁奖典礼。

当时,两架飞机几乎同时在加拉加斯机场降落。一架来自伦敦,载着巴尔加斯·略萨,另一架来自墨西哥城,它几乎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专机,两位文坛巨匠就这样完成了他们的历史性会面。因为同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主帅,他们彼此仰慕、神交已久,所以除了相见恨晚,便是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