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活学活用心理学
26008300000032

第32章 构建身心健康的和谐统一(2)

销售经理被董事长训斥一顿后,垂头丧气地走出董事长的办公室,他的心情坏透了,心想:“真倒霉!公司里那么多部门都人浮于事,我已经够尽心尽力的了。要不是我们部门,公司早不知成什么样了,公司靠我才经营得下去。可他今天竟然这样对待我,真是岂有此理!”

销售经理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便把秘书叫进来问:“今天早上我让你整理的材料准备好了没有?”秘书回答说:“没有,还没来得及呢。今天早上电话特别多,我一直都在接电话,有个客户抱怨了很长时间,我刚做好他的工作。”销售经理的火就冒上来了,他说:“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借口!我告诉你,你赶快把那些材料整理好,如果你办不到,我就交给其他人去做。你这个月的奖金还想不想要了……”

愤怒已经传递到了这位秘书的身上。她从销售经理办公室里走出来,一肚子的委屈,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心里想:“真是莫名其妙。今天上班这么多事,我干得过来吗?这么多年了,我一直这么努力,比其他人做得更多,可加薪提职从来没有我的份,还这样批评我。岂有此理!”

秘书的不愉快一直持续到下班。她闷闷不乐地挤公共汽车回家,缓慢行进的破旧公车、挤来挤去的人群,使她的心情更加烦乱。等她回到家里,看到的第一件事情是,她12岁的儿子正躺在地板上看电视,作业本摊在桌子上,作业显然还没有写完。她不由得怒气冲天,大吵大嚷:“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放学回家先做作业,你怎么这么贪玩!我告诉你,你不好好念书,看你将来怎么办?我挣钱供你念书容易吗……”诸如此类的话,她可能会说一个晚上了。

儿子低着头从地板上爬起来,灰溜溜地坐到桌子旁边,开始做他未完成的作业。他在心里说:“又来了,我的作业就剩这一点了,刚打开电视嘛。我今天在学校表现挺好,老师还表扬我,可是,她……”就在这时候,家里的猫走到桌子跟前,小孩狠狠地踢了它一脚,喊道:“你给我出去!你这臭猫。”

心理课堂

最终,愤怒从董事长赵先生那里传递到了秘书家的那只猫的身上,猫到哪里去发泄它的不满呢?我们不再往下推进。这一连串的事件,已经清楚地描述出了愤怒情绪的传递过程。

人在外面易受坏情绪的传染,带着满肚子闷气,绷着脸回到家,摔摔打打,看什么都不顺眼,立刻便将坏情绪传染给了全家,整个晚上甚至连续几天都不得安宁。同样,在家里怄了气,也会把坏情绪带到外面。这就像一个圆圈,以最先情绪不佳者为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去,这就是常被人们忽视的“情绪污染”。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情绪“病毒”就像瘟疫一样从这个人身上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一传十、十传百,其传播速度有时要比有形的病毒和细菌的传染还要快。被传染者常常一触即发,越来越严重,有时还会在传染者身上潜伏下来,到一定的时期重新爆发。这种坏情绪污染给人造成的身心损害,绝不亚于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疾病危害。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故而心理变得十分脆弱、抑郁,并且难以找到正常宣泄不良情绪的场所,所以常常乱放“火炮”。如果任自己的不佳情绪肆意扩散,轻者搞得家庭里气氛沉闷,重者可使人们周围的小环境受到污染,搞得身边的每个人都觉得难受。我们应该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防止不良情绪传染给别人。

心理视点

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危害很大。因此,我们应该像重视和防治环境污染一样,重视和防治情绪污染。

1.防止家庭情绪污染。

有些人在外面受了气,喜欢回到家中对家人发泄。这是很不当的做法,会造成家庭情绪污染。有烦恼可以拿出来和家人一起分析、讨论,得到来自家人的宽慰和劝解,不仅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何必非要拿家人撒气,搞得一家人都不痛快呢?如果发现家人情绪不佳时,要及时做好疏导开解工作,使氛围向正效应方面转化。

2.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

情绪低落时,要有忍耐和克制力,要学会情绪转移,把注意力转移到使人高兴的事情上来,尽量把不良情绪化解掉;如搞娱乐活动、体育锻炼、加倍工作等;还可以寻找发泄渠道或找知心朋友一吐为快。不要将情绪带到公共场所,那样害人又害己。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及时消除自己和他人的不良情绪,防止情绪污染。最好天天面带微笑,像阳光一样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

跳槽之后的迷茫——抛开消极心态

经典案例

王小姐从一家私营企业跳槽到一家外企之后,虽然这家外企的待遇很好,但是由于外企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竞争激烈,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到这个外企不到一个月,王小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整个人工作起来没精神,上司交代的工作经常出错,为此,王小姐没少挨批评。现在王小姐有些后悔当初的选择了,当初真应该了解清楚了状况再跳槽。可是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心理课堂

王小姐在跳槽以后产生了挫败感,认为自己的跳槽是失败的。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许多人因为自己跳错槽而产生了焦虑、抑郁的心理,有的人甚至从此一蹶不振,陷入了消极心态的泥潭。

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难免都有过类似以上的体验:那就是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凡事都提不起兴趣,遇到事情时总认为自己肯定做不好因而也懒得去做它,更有甚者还会感觉失望、压抑、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等。这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心境,这种心境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消极心态,是与积极心态相反的一种情绪,它是时时干扰我们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心态。因为消极心态使人心情特别压抑,情绪低落,丧失斗志,放弃理想;消极心态严重的人往往心情不愉快,情绪不稳定,易患多种疾病;此外,消极心态还会使人意志消沉,有时甚至会产生违法乱纪的行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消极心态就是一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在心理上长期出现的极度的失望、压抑等情绪。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都会产生某种消极心态,不要认为有了消极心态就是自己有什么“病”,其实消极心态每个人都会产生,只是每个人产生的程度不一样而已。

心理视点

那我们怎样才能抛开“消极心态”,从而获得“积极心态”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行”字当头,永不说“我不行”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要经常说“我不行”,要多说一些“我能行”。敢于肯定自己和相信自己是有信心的表现,而肯定自己的信心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只有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长处,才能找到肯定自己的支撑点,才能树立信心。任何人都有长处,同时也有短处,只有在比较中挖掘自己的长处,有意识地防止与克服短处,才能肯定自己,增强信心。

2.恰当定位,期望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