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帝的养生食谱
26008400000023

第23章 排毒解郁身矫健——御医推荐给皇帝的清热润肠食谱(4)

清宫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的传统小吃,曾同芸豆卷一起传入清宫,成为御膳名品。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光绪、慈禧喜食而出名。

制法:

将优质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过筛成糊,加上白糖、桂花、红枣翻炒,晾凉凝固后切成两寸见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块,上面放几片蜜糕即可。

用法:

佐食,每日1~2次,酌量用。

功效:

细腻凉甜,清热润肠,是夏季消暑佳品。

朝廷贡品豆豉

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古代称豆豉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中,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而且用于入药,对它极为看重。

比较著名的有潼川豆豉、临沂八宝豆豉、广西黄姚豆豉等。

潼川豆豉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明末清初年间,潼川知府进京为清朝皇帝祝寿,呈献潼川豆豉,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钦定为宫廷御用珍品。从此,盛传至今。

八宝豆豉是临沂特产之一,因用大黑豆、茄子、鲜姜、杏仁、花椒、紫茄叶、香油和白酒八种原料发酵而成,故称“八宝”。八宝豆豉营养丰富,具有温中健脾、益气补肾、滋补润燥、舒筋活络等保健功能。

广西黄姚豆豉在清朝也被列为皇帝贡品。

据说,清道光年间,皇帝曾将豆豉赐予各一品官食用,故又名曰“一品香”。

制法:

1.清豆豉

将黑大豆洗净,放缸内。取桑叶、青蒿(每黑大豆20斤,用桑叶、青蒿各2斤,如用鲜品各4斤)置锅内加水煎汤取浓汁与净黑大豆拌匀,稍闷候汁吸干,将豆捞置水蒸桶内,蒸至气冒足,熄火稍闷,取出黑豆,趁热摊放,将煎过之桑叶、青蒿覆盖在上面,四周以麻袋或蒲包围好,使其发酵生上白色菌丝后,取出置容器内盖好,让其充分发酵,有香气时,取出略蒸,晒干即得清豆豉。

2.淡豆豉

制法同上,辅料每黑豆20斤,用麻黄约1斤,煎浓汁拌匀蒸制之。

3.炒豆豉

取淡豆豉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略见焦斑时,取出摊凉。

用法:

佐餐,每次适量。

功效:

豆豉具有解表清热、透疹解毒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头痛、胸闷呕吐、痰多虚烦等症。《史记》、《汉书》、《齐民要术》等,都有记载。明代《本草纲目》说:“豆豉,诸大豆皆可为之,以黑豆者可入药。有淡豉、咸豉,治病多用淡豉汁及咸者,当随方法。”

宫廷御膳豆汁儿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乾隆十八年(1753年),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每年旧历九月至次年立夏后5天,清宫御、寿两膳房都要制作豆汁儿,帝、后酒肉之余,常饮豆汁以解油腻。

制法:

浸泡绿豆,捻去皮后捞出,加水磨成细浆,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入缸底者为淀粉,上层飘浮者即为豆汁。发酵后的豆汁须用大砂锅先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

用法:

每日早晚温热饮用。

功效:

营养丰富,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养生佳品乌鱼蛋

乌鱼蛋,是乌贼(俗称墨鱼)的产卵,呈椭圆形,外面裹着一层半透明的薄皮(即脂皮),它含有大量蛋白质,产于我国山东青岛、烟台等地,一向被视为海味珍品,曾为历代皇帝的御膳佳品。据清朝康熙五十四年《日照县志》载:“乌贼鱼口中有蛋,属海中八珍之一。”至清末,乌鱼蛋一直列为贡品。

制法:

1.乌鱼蛋汤

此菜酸辣鲜香,开胃利口。清代乾隆年间大诗人及美食家袁枚,曾多次品尝过该菜,并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制法:“乌鱼蛋鲜,最难服侍,须河水滚透,撤沙去臊,再加鸡汤蘑菇煨烂。”

(1)将乌鱼蛋洗净、去腥,放入凉水锅中,大火煮沸,煮透捞出,放入凉水中过凉,一片一片撕开,香菜洗净切成末。

(2)坐锅点火,依次放入高汤、乌鱼蛋、酱油、胡椒粉、鸡精、盐、料酒、葱、姜水,待汤开锅后撇去浮沫,用水淀粉勾薄芡,加入适量醋,搅拌均匀,淋入香油,撒入香菜末,出锅即可。

2.金汤果王烩鱼蛋

用南瓜、木瓜煮汤,再烩上乌鱼蛋,蛋滑过果肉纤维,特别有质感。

用法:

食蛋饮汤,每日酌量。

功效:

乌鱼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冬食去寒、夏食解热之功效,且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

食疗佳品山楂

楂又称红果、山里红、胭脂果等,是一种防病治病、健体养生的佳品。传说宋光宗的宠妃患有脘腹胀满、大便泄泻、不思饮食之疾。皇帝诏令御医为皇妃治疗,用遍了名贵药品,病情反而加重。后来有人开了一方:“棠棣子(山楂别名)十枚,红糖半两,熬汁饮服,每日三次。”用药不到半月,皇妃的病果真好了。

清末代皇帝溥仪每天早晨吃完豆浆油饼必服大山楂丸,其他两餐后也都要进食大山楂丸,每天不断。原来,溥仪从小就体弱多病,常年疾病缠身。他长期服用大山楂丸,可以改善天生抵抗力弱和肠胃功能差的状况。

制法:

山楂除了生吃或制成果脯、山楂糕(卷)、红果酱、山楂汁(酒)、糖葫芦等休闲食物外,还可以制成美味的菜肴,如山楂肉丝、点心馅、山楂饼等。

在清翁藻《医钞类编》中记载:将生山楂1斤洗净,去果柄、果核,置锅内,加水煎煮至七成熟烂,待水将耗干时,加入蜂蜜半斤,再以文火煮熟透至收汁,待冷后,贮于瓶中。食用可开胃、消食、活血化淤,适用于冠心病及肉食不消、腹泻等症。

用法:

生食、佐餐,每日适量。

功效: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本草纲目》记载:“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随息居饮食谱》说山楂“醒脾气,消肉食,破淤血,散结消胀,解酒化痰,除疳积,止泻痢”。

山楂虽是药食两用佳品,但气虚体弱者、空腹、消化道溃疡者不宜多食,服用补气药(如人参)者忌食,一次性大量食用还易得胃石症。

宫廷名品无花果

无花果又叫底珍、天生子、文仙果、品仙果,早在我国唐代就已栽培,并成为秋季鲜美的果品之一。据说,历代皇帝为享用无花果,常将它放进皇宫设置的冰窖里保鲜。

无花果属于桑科植物,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等。它的干果、未成熟果实和植物的乳汁中均含抗癌的成分,乳汁中还含有淀粉糖化酶、酯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制法:

将无花果鲜品捣取汁约半杯,用开水冲兑服下,每日1次,连服数日,可以减缓哮喘发作的症状。

将无花果焙干,切成小粒,炒至焦黄,加入白糖适量,白开水冲泡,代茶饮用,可以用于胃肠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用无花果5~7枚,水煎,连汁带果同服,可以治疗久泻不止。

生吃鲜果,或用干果10枚,加猪大肠一段,水煎后含服,可以治疗痔疮、便秘等。

用无花果鲜品或干果适量,加入冰糖,水炖服,可用以治疗由于肺热导致的咽干、声音嘶哑。

无花果的叶、根也可入药用。《湖南药物志》记载,用无花果根(果亦可)炖精猪肉或与鸡蛋同煮,食肉或鸡蛋,可以治疗风湿筋骨疼痛麻木。将无花果根去粗皮,打碎,开水泡服,可治疗咽喉干痒。

用法:

食法多样,每次酌量。

功效:

其性质平和,味甘,能够健胃、清肠、消肿解毒,可用来治疗肠炎、痢疾、便秘、痔疮、喉痛及痈疮疥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