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脑袋决定钱袋(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只有1%的不同)
26008500000058

第58章 向全球顶级商帮学思考(3)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大班(注:包玉刚入主的怡和系九龙仓不属独立洋行),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当时,长江实业实际资产是6.93亿港元,而和记黄埔的市价总值是62亿港元。李嘉诚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成功控制巨型集团和黄,难怪被称为“蛇吞大象”。

匪夷所思、难以置信,然而这又是不争的现实。因此,李嘉诚被冠以“超人”之誉。

李嘉诚胜,就胜在他的智商。

“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这些军事谚语说明了只有运用智商才能赢得战争的道理。商战竞争,同样是智谋先行。穷人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与成功,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商战谋略。

思维突破:把智商作为经商的底牌

智慧就是隐藏在大脑里的利剑,关键时刻能发挥重要作用。将军用它,能百战百胜;政治家用它,能治乱世;穷人用它,则能由穷变富,由贱变贵。

虽然,古往今来那些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智慧让人津津乐道,但穷人千万不要以为智慧是多么的深不可测。其实,一个想法、一个点子、一个主意都可以称之为“智慧谋略”。

下面的故事是一个55岁的普通老人经营报亭的经典案例,他精明的经商手法毫不夸张地说,是教科书般的商业智慧。当然,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该老人名叫黄丰,几年前,他下岗了。

生活的压力迫使黄丰老人要找一份工作,虽然他岁数大、没文化、没技术、没特长。但他脑子灵活,想来想去,决定卖报纸。

于是,他开始寻找合适的卖报地点。几经挑选,发现城北客运中心人流量大,车次多,于是选定在城北客运中心卖报。

黄丰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后发现,城北客运中心已经有了两个人在卖报纸。两个人当中,有一个已经卖了很长时间了,而另一个是车站一位驾驶员的亲戚。黄丰知道,如果直接进车站内卖报,会被人家赶出来。

于是,黄丰决定以车站的管理人员作为突破口。最初,他每天给几位管理人员每人送一份报纸,一来二去也就熟了。黄丰就经常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介绍自己的情况:现在下岗了,在附近卖报,但销量不好,女儿马上高考了,但高昂的学费他实在是无力负担,女儿很优秀,假如她不读了,真的对不起她了……车站管理员听了之后,很同情他,就主动提出:“那你就来我们车站卖报嘛,这边生意很好的。”

如此一来,大功告成!这时候黄丰就光明正大地到城北客运中心卖报纸了。当然,他还是每天送管理员每人一份报纸。

一个车站之内,有三个卖报人,而且卖的报纸都差不多。那两个卖报的各有一个小摊点,在车站的一左一右。黄丰决定自己不摆摊,带报纸到等车的人群中和进车厢里卖。

一段时间下来后,通过实践,黄丰还总结了一些门道:等车的人中,一般中青年男士喜欢买报纸,车上有座位的人一般喜欢买报纸,而且边看报边吃早点,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得特别快。

于是,黄丰又有了新创意。最初他每天叫卖报纸时,是用这样的方式:快报、晨报、晚报,3毛一份,5毛两份。现在他这么叫卖:伏明霞嫁给53岁的梁锦松啦、一个女检察长的堕落啦、非典疫情新进展啦,等等。果然,这一招十分见效!原先许多不想买报的人都纷纷买报纸。这样一来,每天卖的报纸居然比平时多了一半。

同时,黄丰还让同样下岗的老伴在车站摆了个小摊,专卖豆浆。他卖的豆浆是用封口机封装的那种,拿在手上不会洒出来。虽然比人家多花了500元钱买封口机,但豆浆价格比别人贵1毛钱。因为坐车吃早点的人通常没法拿散装豆浆,因为怕洒。所以,他老伴的豆浆摊生意好得很。

半年之后,车站的一家报摊因为生意不太好就要转手,于是黄丰就接下这个报摊。并进行了改造:买了政府统一制作的报亭,气派又美观。黄丰的经营品种也从单一的卖报纸发展到卖一些畅销杂志,销量就更上一层楼了。

由于黄丰这个报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销量带来了旺盛的人气,很快就被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了。他们安排业务人员上门,在黄丰的报亭里张贴了可口可乐的宣传画,安放了小冰箱。于是,报亭不仅变得更漂亮、更醒目,还能收一些宣传费,而且增加了卖饮料的收入。

两年之间,黄丰的卖报生意从小到大,做得有声有色。每月的收入都不低于4000元。有了经验与资金的原始积累后,黄丰又有了新的目标,就是在附近的一个小区出口再开一家新的报亭。走上连锁经营的道路。

一个没有文化的普通老人,卖报居然能卖出这样的经商智慧,在让人拍案叫绝的同时,也应该给穷人以自信,只要多动脑子,多想法子,把智商作为经商的底牌,就不愁找不到门路,就一定能迅速成功。

徽商:连横合纵,让天下势力为己所用

适应人群:不懂得借助他人势力为己所用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穷人要想致富,总得凭借一定的资源,人才便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穷人创富,要懂得连横合纵,让天下势力为己所用。

自古云: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徽商形成于明朝中叶,衰落于晚清,称雄中国商界达数百年之久。徽商倡导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和一套完整的商务理念。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甚至在日本、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有其踪影。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派所无法匹敌的。徽商为何能闯荡全世界,赚尽天下人的金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懂得连横合纵,让天下势力为其所用。

没有势,就没有利;没有利,就没有势。势,就是力量,就是走向。积蓄起来的力量为势,找到走向的道理也是势。正如古人所说:“理有所至,势所必然。”

红顶商人胡雪岩作为徽商的代表,在其商业经营活动中,十分注重借势经营。

其中很多是围绕取势、用势而展开的,他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取势、用势的机会,从而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地盘,扩张自己的势力。

于是,胡雪岩拥有自己的一套商业理念,即“势利,势利,利与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所以现在先不要求利,要取势”。

胡雪岩所取的“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他说:“权场的势力,江湖的势力,我都要,这两势要到了,还不够。还有洋场的势力。”

综合胡雪岩经商生涯来看,其突出特点就在于他的“借势取势”理论。官场势力、洋人势力和江湖势力他都要,他知道势和利是不分家的。有势就有利,因为势之所至,人们才马首是瞻,这就没有不获利的道理。另一方面,有势才有利,社会上各种资源散溢着,就像水白白流走一样,假若不予蓄积,没有成熟,就无法形成一种力量、一种走向。蓄势的过程,就是积聚力量,形成规模,安排秩序,形成走向的过程。积聚力量和安排调度,正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的主要任务。

胡雪岩首先借助的是官势,这也是他发家的资本。

钱庄长期与有钱有势之人打交道,胡雪岩也逐渐变得为人四海。当他遇到王有龄时,听说他是捐班盐大使,便感觉到机会来了。他利用收款的机会,为王有龄筹措了500两银子,资助他进京拜官。

王有龄因为胡雪岩这一帮助,得了机会补了空缺,知恩图报,胡雪岩得以借机有了自己的钱庄。随后,因为有了王有龄这个官声很好、升迁很快的后台,胡雪岩发现自己面前突然铺开了一个新世界。粮食的购办及转运、地方团练经费与军火费用、地方厘捐、丝业,各个方面的钱都向胡雪岩所办的钱庄流了过来。

除了官场的势力,胡雪岩还善于借助江湖势力。

胡雪岩借助江湖势力是从结交尤五开始的。王有龄初到海运局,便遇到了漕粮北运的任务。粮运关涉地方官的声望,所以督抚黄宗汉催逼甚紧,前一年为此还逼死了藩司曹寿。按照胡雪岩的主意,这个任务说紧也很紧,说不紧也不紧。办法是有的,只需换一换脑筋,不要死盯着漕船催他们运粮,这样做出力不讨好,改换一下办法,采取“民折官办”,带钱直接去上海买粮交差,反正催的是粮,只要目的达到就可以了。他通过关系,找到了松江漕帮管事的曹运袁,此时漕帮势力大不如前了,但是地方运输安全诸方面,还非得漕帮帮忙不可。这是一股闲置的、有待利用的势力。运用得好,自己生意做得顺遂,处处受人抬举;忽视了这股势力,一不小心就会受阻。而且各省漕帮互相通气,有了漕帮里的关系,对王有龄海运局完成各项差使也不无裨益。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王有龄也不至于受捉弄,损害名声。所以和尤五打交道时,胡雪岩不但处处留心照顾到松江漕帮的利益,而且尽己所能放交情给尤五。加上胡雪岩一向做事一板一眼,说话特别注意分寸,给尤五的印象是:此人值得信任。有了这个印象,“民折官办”购粮一事办得很顺利,尤五也把他尊为门外兄长,凡事请教。后来表明,尤五这股江湖势力给胡雪岩提供了很大方便。

胡雪岩借取的最后一股“势”是“洋场势力”。我们都知道,胡雪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清朝政府被迫对外开放。因为这两者使得当时的中国成了一个乱哄哄的局面。而在这之中,胡雪岩善于应对,认得准方向,把握得准秩序。他对洋场势力的借取,也正是得益于他这种宏观把握的能力。

在胡雪岩首次做丝茧生意时,就遇到了和洋人打交道的事情,并且遇见了洋买办古应春。二人一见如故,相约要用好洋场势力,作出一番事业来。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确定,是靠他主管了左宗棠为西北平叛而特设的上海采运局。上海采运局可管的事体甚多。牵涉和洋人打交道的,第一,是筹借洋款,前后合计在1600万两以上,第二,是购买轮船机器,用于左宗棠一手建成的福州船政局,第三,是购买各色最新的西式枪支弹药和炮械。由于左宗棠平叛心坚,对胡雪岩的作用看得很重,凡洋务方面无一不要胡雪岩出面接洽。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胡雪岩的买办垄断地位。洋人看到胡雪岩是大清疆臣左宗棠面前的红人,生意一做就是20多年,所以也就格外巴结。这也促成了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形成。势力一旦形成,别人就不易进入。就像自然保护区一样,在保护区内是受保护动物的天下,外类不得涉足。所以江南制造总局曾有一位买办,满心欢喜地接了胡雪岩手中的一笔军火生意,即被洋人告知,枪支的底价早已开给了胡雪岩,不管谁来做都需要给胡雪岩留折扣。

综合胡雪岩的经商生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的“借势取势”理论。官场势力、洋场势力和江湖势力他都要。官场和江湖有嫌,洋人和官府有隙,胡雪岩却非要他们前嫌尽弃,沟壑尽平,大家携手来做生意,求利益。这种作为,一般人想不到,胡雪岩想到了,一般人做不到,胡雪岩做到了,所以人们称赞他神,称赞他奇。这种神奇,在胡雪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与众不同的智慧,他懂得连横合纵,让天下势力为己所用。

思维突破:利用各方势力追求财富

人在商场,凭自己一人的力量是无法打开局面的。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哪一个成功的富人是依靠孤军奋战而发家致富的。穷人经商,就必须利用各方势力,连横合纵,让天下人为我所用。

现实生活中,穷人可以借助的势力主要有以下几种。

1.良师

一个人要成大业比登天还难,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得到良师益友的鼎力相助而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那么要成大业就易如反掌。

2.朋友

一个人在外赚钱实在不易,如果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就如同雪中送炭,如虎添翼,所以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实在是人生的大幸。一些天南海北的人常在初次交往后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嗨!这世界简直太小了,绕几个弯子,大家都成熟人了。”其中奥妙就在于此。

3.亲戚

俗话说:“是亲三分近。”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血浓于水的特定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关系的亲密性。这种亲属关系是提供精神、物质帮助的源头,是一种应该能长期持续、永久性的关系。因此,人们都具有与亲属保持联系的义务。在平常与亲戚保持密切联系,在困难时期,求助亲戚才最有利。

4.同学

同学之间因为从小就接触,彼此了解很深,而且学生时代的交往没有功利色彩。所以同学友谊的含金量是最高的。对于商人来说,能有几个成功人士的昔日同学,会方便很多。在北大、清华等高校,许多人是花了大价钱来参加诸如企业家班、金融家班等各种培训。对他们而言,学知识是次,交朋友才是主。一些高校也从中找到了卖点,招生简章上的广告就是:拥有某某学校的同学资源,将是你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5.老乡

共同的人文背景、地理、风俗习惯,使老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于是,同乡之间,也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如果都是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者,则同乡之间更是必然会互相照应的。

中国的老乡关系是很特殊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际关系。既然是同乡,那涉及某种实际利益的时候,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让“圈子”内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是说,必须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

善用老乡,你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东西,赚钱的道路也会平坦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