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26009300000027

第27章 感谢苦难的磨炼(1)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非得经过荆棘与荒原不可,没有千锤百炼的磨难,就不会有来日成功王冠的璀璨与辉煌。

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爱默生,他在哈佛求学期间便说出了这样的警句:“困难,是动摇者和懦夫掉队回头的便桥,但也是勇敢者前进的踏脚石。”

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

——哈佛学子 比尔·盖茨

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哈佛学子,美国副总统 戈尔

伟大的尚多朋克

成功如同一枝带刺的玫瑰,只有坚持不懈的坚强之人才能摘取,也只有他们才配拥有她甜美的芬芳。

在1995年的时候,法国记者尚多朋克突然心脏病发作,导致四肢瘫痪,而且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被病魔袭击后的尚多朋克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头脑清醒,但是全身的器官中,只有左眼还可以活动。

可是,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倒,虽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写,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开始构思的作品完成并出版。

出版商便派了一个叫门迪宝的笔录员来做他的助手,每天工作6小时,给他的著述做笔录。

尚多朋克只会眨眼,所以就只有通过眨动左眼与门迪宝来沟通,逐个字母地向门迪宝背出他的腹稿,然后由门迪宝抄录出来。门迪宝每一次都要按顺序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尚多朋克来选择,如果尚多朋克眨一次眼,就说明字母是正确的。如果是眨两次,则表示字母不对。

由于尚多朋克是靠记忆来判断词语的,因此有时就可能出现错误,有时他又要滤去记忆中多余的词语。开始时他和门迪宝并不习惯这样的沟通方式,所以中间也产生不少障碍和问题。刚开始合作时,他们两个每天用6小时默录词语,每天只能录一页,后来慢慢增加到了3页。

历经几个月的艰辛之后,他们终于完成这部著作。据粗略估计,为了写这本书,尚多朋克共眨了左眼20多万次。

这本不平凡的书有150页,已经出版,它的名字叫《潜水钟与蝴蝶》。

成功是需要很多条件的,比如,健全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坚忍不拔的精神等,但这些条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一个成功者,首先就在于,他从不苛求条件,而是竭力创造条件——哪怕他只剩下一只眼睛可以眨。

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丘吉尔

恐怖小说大师的悲惨生活

不要因为暂时的失败而半途而废。尤其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只要再坚持一下,就会拥有成功。

有一位熨衣工人住在拖车房屋中,周薪只有60元。他的妻子上夜班,虽然夫妻俩都工作,但赚到的也只能勉强糊口。他们的婴儿耳朵发炎,他们只好连电话也拆掉,省下钱去买抗生素给他们的孩子治病。

这位工人希望成为作家,夜间和周末都不停地写作,打字机的噼啪声不绝于耳。他的余钱全部用来付邮费,寄原稿给出版商和经纪人。

他的作品全给退回了。退稿信很简短,非常公式化,他甚至不敢确定出版商和经纪人究竟有没有真的看过他的作品。

一天,他读到一部小说,令他记起了自己的某本作品,他把作品的原稿寄给那部小说的出版商,出版商把原稿交给了皮尔·汤姆森。

几个星期后,他收到汤姆森的一封热忱亲切的回信,说原稿的瑕疵太多。不过汤姆森相信他有成为作家的希望,并鼓励他再试试看。

在此后的18个月里,他又给编辑寄去两份原稿,但都退还了。他开始试着写第四部小说,不过由于生活逼迫,经济上捉襟见肘,他开始放弃希望。

一天夜里,他把原稿扔进垃圾桶。第二天,妻子把它捡回来,“你不应该半途而废,”她告诉他,“特别是在你快要成功的时候”。

他瞪着那些稿纸发愣。也许他已不再相信自己,但他妻子却相信他会成功。一位他从未见过面的纽约编辑也相信他会成功。因此,每天他都写1500字。

写完以后,他把小说寄给汤姆森,不过他以为这次又准会失败。可是他错了,汤姆森的出版公司预付了2500美元给他。

这个人就是史蒂芬·金,史蒂芬·金的经典恐怖小说《嘉莉》也就这样诞生了。这本小说后来销了500万册,还被摄制成电影,成为1976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没有人能一步登天,失败只是暂时的。不要因为暂时的失败而半途而废。尤其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只要再坚持一下,就会拥有成功。

哈佛大学的一位影视审美学教授说:如果大家看过《肖申克的救赎》一定还能记得“强者自救,圣人救人”这样的话,这是改编自史蒂芬·金的电影,而作家用他的人生来演绎了“强者自救”的神话。能承受挫折,面对逆境是种重要的生存能力,同时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

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马克·吐温

巨星的诞生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

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但他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当电影明星。

好莱坞当时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仔细计划好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拜访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无情的拒绝,他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不久,他就又从第一家开始了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第二轮拜访也以失败而告终。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

但这位年轻人没有放弃,不久后又咬牙开始了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第350家电影公司时,这里的老板竟破天荒地答应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他欣喜若狂。

几天后,他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他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不久这部电影问世了,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龙。后来他成了红遍全世界的巨星。

史泰龙的这一段“发迹史”在美国几乎人所共知,在哈佛这所既古老又年轻的校园里更是无人不晓。人们崇敬他对理想的执著,更敬重他能够有屡倒屡起的精神,而这些恰是许多温室里的花朵所不具备的心理素质。

因此,在这一点上,与其说史泰龙是一位电影明星,不如说他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

别让自己的心智老去

没有战胜过困难,没有负过重负的人,不能成为真正的人。

纽约市的一位著名雕塑家安娜,作品常年在一个很有威望的美术馆展出。馆长去世后,美术馆停业了。当时,安娜四十刚出头,没有第二个美术馆愿意接纳她的作品,这个结果令她大吃一惊。她整整奔走了两年,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她百思不得其解,难道作品不够好?还是她的性情招人厌?难道老天是在惩罚她早年的成功?她终日郁郁寡欢,无法工作。

一天,一位喜欢她作品的馆长对她说:“你想知道,我为什么不展出你的作品吗?”安娜求他说出来。他平静地看着她说:“你太老了。”安娜当时不过才43岁,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馆长解释说,他只喜欢两种人:不是初出茅庐者,就是十分成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价格合理而且可供批评家们来“挖宝”。而安娜两者都算不上。尽管馆长的这番话颇为伤人,安娜还是洗耳恭听。刹那间,她一切都明白了。

安娜痛苦地告诉自己:“我在纽约,也许再也找不到一个伯乐了。”她不再漫无目的地从这家美术馆奔走到另一家美术馆,她决定做自己的主人。如今,她为自己寻觅场地办展览,她邀请人们边喝咖啡,边欣赏她的作品。她不懂艺术的商业性,但学会了应对逆境的办法,很讽刺的是,她从未像现在这样成功。

“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利。”无数伟人都是这样成功的。

有人问一个孩子,他是如何学会溜冰的?那孩子说:“哦,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这样便会了。”人生的胜利莫过于此,孩子的话说的就是这种精神。跌倒不意味着失败,跌倒了站不起来,才是真正的失败。

屡败屡战是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拥有面对挫败的勇气是强健心理的标志,也是走向新生活的必备能力。

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将克服障碍,以达到所企望的目的。——爱默生

玛丽·凯的诞生

挫折并不是白白经历的,它能使你的人生绽放出最美丽的成功之花。从挫折中汲取教训,是迈向成功的踏脚石。

玛丽·凯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在哈佛商学院她的成功案例更是哈佛学子案头必备的研究,然而在创业之初,她历经失败,走了不少弯路。但她从来不灰心、不泄气,最后终于成为一名大器晚成的化妆品行业的“皇后”。

20世纪60年代初期,玛丽·凯已经退休回家。可是过分寂寞的退休生活使她突然决定冒一冒险。经过一番思考,她把一辈子积蓄下来的5 000元作为全部资本,决定创办玛丽·凯化妆品公司。

为了支持母亲实现“狂热”的理想,两个儿子也“跳往助之”,一个辞去一家月薪480美元的人寿保险公司代理商,另一个也辞去了休斯敦月薪750美元的职务,加入到母亲创办的公司中来,宁愿只拿250美元的月薪。玛丽·凯知道,这是背水一战,是在进行一次人生中的大冒险,弄不好,不仅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的积蓄将血本无归,而且还可能葬送两个儿子的美好前程。

在创建公司后的第一次展销会上,她隆重推出了一系列功效奇特的护肤品,按照原来的想法,这次活动会引起轰动,一举成功。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整个展销会下来,她的公司只卖出去15美元的护肤品。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玛丽·凯不禁失声痛哭,而在哭过之后,她反复地问自己:“玛丽·凯,你究竟错在哪里?”

经过认真的分析,她终于悟出了一点:在展销会上,她的公司从来没有主动请别人来订货,也没有向外发订单,而是希望女人们自己上门来买东西……难怪在展销会上落到如此的后果。

玛丽擦干眼泪,从第一次失败中站了起来,在抓生产管理的同时,加强了销售队伍的建设……

经过20年的苦心经营,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由初创时的雇员9人发展到现在的5 000人;由一个家庭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拥有一支20万人的推销队伍,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

玛丽·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已经步入晚年的玛丽·凯能创造如此的奇迹,并不是上天的怜悯,而是她面对挫折时,永不服输的精神。失败很常见,但失败之后,不“偃旗息鼓”,不被困难击倒,不向命运屈服,那么你的人生路上定会绽放无数的成功之花。

不要惧怕挫折,挫折是一个人人格的试金石,在一个人输得只剩下生命时,潜在心灵的力量还有几何?没有勇气、没有拼搏精神、自认挫败的人的答案是零。只有无所畏惧,一往无前,坚持不懈的人,才会在失败中崛起,奏出人生的华章。

真正的伟人,面对种种成败,从不介意,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失望,绝不失去镇静,只有他们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如温特·菲力所说:“失败,是走上更高地位的开始。”

困苦永远是坚强之母。——莎士比亚

拿破仑的选择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拿破仑,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哈佛有一大批忠实的拥戴者,甚至于在哈佛的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他的故事一样被传为美谈。

拿破仑出生于穷困的科西嘉没落贵族家庭,他父亲送他进了一个贵族学校。他的同学都很富有,大肆讽刺他的穷苦。拿破仑非常愤怒,却一筹莫展,屈服在威势之下。就这样他忍受了足足5年的痛苦。但是这5年中的每一次嘲笑,每一次欺侮,每一次轻视,都使他暗暗下定决心,发誓要做给他们看看他确实是高于他们的。

但是光有决心还不够,还必须拿出实际行动。为此拿破仑心里暗暗计划,决定利用这些没有头脑却傲慢的人作为桥梁,使自己获得财富、名誉和地位。

在他16岁当少尉的那年,他遭受了另外一个打击,那就是他父亲的去世。在那以后,他不得不从最少的薪金中,省出一部分来帮助母亲。当他接受第一次军事征召时,必须步行非常长的距离去加入部队。

等他到了部队里时,看见他的同伴和在学校里的同学一样,他们用多余的时间追求女人和赌博。在部队里,他那不受人喜欢的体格使他没有资格得到本该得到的职位,同时,他的贫困也使他失掉了后来争取到的职位。于是,他改变方针,用埋头读书的方法,去努力和他们竞争。读书和呼吸一样是自由的,因为他可以不花钱在图书馆里借书读,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他并不是读没有意义的书,也不是专以读书来消遣自己的烦闷,而是为自己的理想做准备。他下定决心要让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华。因此,他在选择图书时,也就是以这种决心来选择范围。他住在一个既小又闷的房间内,在这里,他脸无血色,孤寂、沉闷,但是他却不停地读下去。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拿破仑凭着坚持不懈的恒心,认真地读了几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