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决定成败
26009700000059

第59章 情商与影响力(2)

同样的行为在受宠时曾经令魏王龙心大悦,现在却被视为罪过。因此,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地位是理所当然、一成不变的,也千万不要被任何荣誉冲昏了头脑。情商的高低,在“察言观色”和“敏于行,慎于言”上立见高下。

16世纪末期的日本盛行茶道,贵族阶层尤其喜好。千利体以独特的茶道获得了丰臣秀吉的宠爱。千利体非常有谋略,在皇宫里有自己固定的居所,人民也非常敬重他。但是,没过几年,丰臣秀吉就逮捕了他,并判处他死刑。

人们一直对丰臣秀吉这样做迷惑不已,为什么千利体的命运改变得这样快呢?原来是因为千利体为自己制作了一座穿着木屐、仪态傲慢的木头雕像,并将这座雕像放置在宫内最重要的寺院里,让过往的王族都能看清楚。千利体本是平民,因为茶道高超才受到宠爱,而在当时只有贵族才可以穿木屐。千利体做事没有分寸,以为自己和最上层的贵族享有同样的权力,而忘记了自己本身的地位。

无法体认他人的情绪也就无法管理他人,不过林肯总统是个出色的例外。

美国总统林肯因在南北战争中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黑人奴隶的解放而一直备受美国人的尊崇。甚至,他在各方面的言行都成为后人的楷模。

但即便是伟大的林肯,也有忍无可忍而失态的时候。有一次,他与另一位政治人物因政见不合而反目,林肯当时气得大骂:“这个混蛋!他就是我的死敌!我要干掉他!”但令人惊讶的是,几天后人们发现那个让林肯恨得咬牙切齿的政治家,居然与林肯谈笑风生,俨然如好友一般!

于是有人就问林肯:“他不是你的政敌吗?你不是要干掉他吗?”林肯泰然道:“不错,我是要干掉这个敌人。现在把他变成我的朋友,那个‘敌人’不等于被我‘干掉’了吗?”

由“政敌”到“朋友”的转变,就是林肯管理对方的过程。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这种管理他人的能力,情商高的人,万事操之在我;情商低的人,处处受制于人。

高情商的人才能更受欢迎

绝大多数的人会认为人际关系是令他们头痛的麻烦事儿,奇怪的是你越觉得它讨厌,你就越不容易搞好它。于是,我们会羡慕一些总受人们喜欢的人,不知他们的成功秘诀在哪儿。其实,差别就在于情商的高低。

高情商者不仅会受到他人的喜爱,更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因为他们很受众人的欢迎。

卡耐基告诉我们:成功=15%的专业知识+85%的为人处世的技能。当然也有人会说是80%的人际关系,但无论是哪个数据,都只是为了说明人脉的重要。因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是无法迎接成功的拥抱的。

斯巴达克斯是个奴隶,因为不堪忍受奴隶主惨无人道的压迫,率领奴隶起义,得到成千上万奴隶的响应。后来,起义失败,许多奴隶被俘虏。一位以胜利者自居的将军指着背后的十字架,趾高气扬地说:“谁指认出斯巴达克斯,我就可以免除他一死。”沉默了良久,一位奴隶站了出来,说:“我就是斯巴达克斯!”在这位将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又有一个奴隶站了起来说:“我是斯巴达克斯!”紧接着,一大片奴隶都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我就是斯巴达克斯!”洪亮的响声回响在大地和白云之间。

是什么力量让奴隶宁肯去死,也不愿意说出真正的斯巴达克斯?因为他们有一个强烈的共同愿望:无自由,毋宁死!受他人的欢迎与热爱、敬重,使他们心中形成一个伟大的友谊,他们愿意为了这个友谊付出自己的生命。

美国富兰克林总统年轻的时候,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资在一家小印刷厂里。他很想获得为议会印文件的工作,可是出现了一个不利的情况。议会中有一个极有钱又能干的议员,却非常不喜欢富兰克林,并还公开斥骂他。这种情形非常危险,因此,富兰克林决心使对方喜欢他。

富兰克林听说这个议员的图书馆里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书,于是他就写一封信笺给这位议员,表示自己想一睹为快,请求他把那本书借给自己几天,好让他仔细阅读。这位议员马上叫人把那本书送来。过了大约一星期的时间,富兰克林把书还给那位议员,并还附上一封信,强烈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于是,下次当他们在议会里相遇时,那位议员居然主动跟富兰克林打招呼,并且极为有礼。

自此以后,这位议员对富兰克林的事非常乐于帮忙,他们变成了很好的朋友,一直到去世为止。

富兰克林的故事在向我们表示一个高情商者的魅力。

俗语说:“交一个朋友比得罪一个人强。”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一百个朋友不算多,而冤家只要一个就很多了。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万事不求人。事实上世界上真正万事不求人的是不存在的,有道是“谁家也没挂着无事牌”,一旦等到有了事,平时不烧香,再临时抱佛脚,恐怕佛爷就难免要置之不理。因此平时就要做一个广受他人欢迎的人,才会有人在你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否则,别指望他人的帮助,别人不对你落井下石已属厚待了。

秦穆公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马。有一次穆公最喜爱的一匹马跑丢了,不久有人报告说这匹马在岐山之下被“野人”捉住。穆公知道后,就兴冲冲地到岐山之下去找马。

结果穆公最喜爱的马已经被这伙“野人”当美餐吃掉了!见到这种场面,穆公心如刀割。但是,他虽然十分气愤,却说出了一句令人意外的话来:

“吃马肉不喝酒会伤身体的,快给他们拿点酒来!”于是派人抬来几大桶酒给“野人”助餐。

太棒了!真是个好国王!

不难想像,围着篝火又吃又喝的一群“野人”那种手舞足蹈的高兴劲儿,大家尽兴而散。

一年以后,秦穆公率军队同晋国军队打仗。晋军人数很多,一时将秦穆公围在韩原(今陕西境内),眼看就要将秦穆公活捉。正在危险之际,忽然从晋军后面冲出一股生力军,一下子把晋军打得七零八落,使穆公得救。待解围后,穆公才得知,这支生力军不是秦国的正规部队,而是去年分食马肉的岐山下的“野人”。这些人因得到穆公的恩赐,念念不忘他的好处,刚刚听到他有难,就赶来解围。这就是“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为其君死矣。”

秦穆公脱险归根到底是由于一年以前的一个恩惠,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了他的情商之高。

对于一个国王来说,自己心爱的马被“野人”所食,一般人肯定会控制不了情绪,把“野人”杀个痛快,但若如此又会给秦穆公带来什么呢?难道能换回他的良驹吗?显然不能。所以说情商的高低决定一个人所思所为的差异,而这一切都将决定了你给他人造成的印象,受欢迎的程度。

第二节 卓越情商成就卓越人生

自知之明可避过祸害

历史上有许多成功的人物,也有许多失败的角色,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无一不有借鉴意义。自知之明是对自己处境、身份的清醒认识,也是可以避过祸害的一种能力。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最懂参悟保身之道。

攻下金陵之后,曾氏兄弟的声望,可说是如日中天,达于极盛。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爵,曾国荃被封为一等伯爵,所有湘军大小将军及有功人员,莫不论功封赏。

当时湘军中官居督抚位子的便有十八人,长江流域的水师,全在湘军控制之下,曾国藩所保奏的人物,无不得到封赏。

但树大招风,朝廷的猜忌与朝臣的妒忌随之而来。曾国藩说:

“长江三千马,几天一船不张鄙之旗帜,外间疑敝处兵权过重,权力过大,盖谓四省厘金,络绎输道,各处兵将,一呼百诺,其相疑者良非无因。”

颇有心计的曾国藩应对从容,马上就采取了一个裁军之计。他在战事尚未结束之际,即计划裁撤湘军。他在两江总督任内,便已拼命筹钱,两年之间,已筹到550万两白银。钱筹好了,办法拟好了,战事一结束,便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文,裁兵费早以筹妥了。

同治三年六月清军攻下南京,取得胜利,七月初就开始裁兵,一月之间便裁去25000人,随后亦略有裁遣。

常常会有从政的人说为官就学曾国藩,足见曾国藩的智慧对后世的影响。他曾告诫他的子孙,当你达到顶峰时尤需谨慎。

春秋时的范蠡也是一位清醒认识自己身份的人,他了解自知之明能够让祸害远离他。

越王勾践平定吴国以后,引兵北上,与齐国、晋国会盟徐州,并且得到周平王的封赏,一时号称霸王。

范蠡虽然是越国的上将军,辅佐越王勾践前后20余年,为勾践的雪耻复国屡建奇功,越国百姓对他又十分崇敬,可是他仍然心事重重。

一天,大夫文种问他:

“眼下越国威震天下,号称霸王,你我官至上卿,功名盖世,你为何闷闷不乐?”

“你哪里知道!”

范蠡苦笑着说:

“俗语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践这个人是长颈鸟喙,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与他共安乐……大名之下,难于久居!我已决定离开勾践,你也该想想出路……”

“恐怕你是庸人自扰吧?哈哈哈……”

大夫文种对范蠡的忧虑毫不在意,说笑了一阵便走开了。

第二日,范蠡给越王勾践送上一份辞呈,说:

“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受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为的是复仇雪耻。今日君王已经达到目的,臣请君王赐死……”

勾践读罢辞呈,气恼地说:

“难道范蠡不相信寡人?我打算将越国分一半给他,他若是真生疑心,我真要加诛于他。”

范蠡心知勾践对自己并非真心实意,早晚要加罪于他。于是偷偷带上宝物珠玉,与心腹亲信乘船从海路逃走了……

范蠡在齐国海边落脚之后,改名换姓,耕种滩涂,劳身苦作,治理产业。几年工夫就成了当地的首富。

齐国大夫听说他的贤名和才能,派人请他去做齐国的相国,可是他谢绝了。范蠡喟然长叹道: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乃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范蠡不去当相国,深知不便在此处久居,于是,他又把家财分给朋友、乡亲,只带些值钱的珠宝,迁移到陶地,自称为陶朱公。不久,他又成为当地的富豪,家资巨万,远近闻名。

自从范蠡不辞而别以后,大夫文种很觉孤单,又见勾践日夜享乐,不像从前那样敬重自己,有点心灰意懒,常常称病不朝。于是有人向勾践进谗言说:

“大夫文种自恃有功,倨傲不朝,背地里勾结私党,企图叛乱……”

越王勾践把一把宝剑赐给文种,命令道:

“你教寡人七种计谋征服吴国,寡人只用了其中三种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四种计谋留在你那儿,我命令你去替我死去的先王谋划吧……”

大夫文种悔恨地说:

“这都怪我不听范蠡的劝告啊……”

言毕,愤然自尽了。

自知之明是一种智慧,更是情商中的“自我认知能力”。无论是曾国藩还是范蠡都是清醒的人。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是以才能躲过祸害,得以保全身家性命。

靠卓越识别他人的能力亦可功成名就

情商的内容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识别他人的能力。

人们都是处在一个资源共享、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中,是否有洞察别人意图的本领,关系着事业的兴败,甚至个人的生死。

老子说“知人者智”,杰出的人物都具备出色的识人能力。

从前,日本有一位有名的武将——武田信玄。他曾经向4位少年叙述有关战争的事,然后从他们听话的反应来判断他们的志趣和能力。

作为实验对象的4位少年,在听他叙述战争的故事时,表情完全不同。

第一位一直张着口,呆呆地望着武田信玄。

第二位始终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听着。

第三位却面带微笑,听得津津有味,似乎已领会出其中的含意。

第四位则听完之后马上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