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巴菲特投资思想大全集
26010000000006

第6章 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5)

在实际操作中,股价似乎远远超过了公司的实际价值或者说预期增长率。实际上,这种现象不可能维持下去。股价与公司价值之间出现的断裂必须得到弥补。如果理性的投资者拥有充分的信息,股票价格将会长期维持在公司的内在价值水平附近。然而在过热的市场下,当投资者似乎愿意为一支股票支付所有家当的时候,市场价格将被迫偏离真实价值。华尔街便开始接受这支股票被高估这一非一般性的高增长率,同时忽略了其他长期稳定的趋势。

当把市场运动的趋势放在整个经济背景中去考察时,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就显得极为重要。投资者绝不能购买那些价格高于公司长期增长率水平的股票,或者说,他们应当对那些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公司价值增加的幅度的股票敬而远之。尽管精确估计公司真实价值十分困难,但用以估价的证据仍然能够得到。例如,假若股票价格在某一时期内增长了50%,而同时期公司收入只有10%的增长率,那么股票价值很可能被高估,从而注定只能提供微薄的回报。相反,股票价格下跌而公司收入上升,那么应当仔细地审视收购该股票的机会。如果股票价格直线下降,而价格收入比低于公司预期增长率,这种现象或许就可以看做是买入的信号。股票价格最终会回归其价值,如果投资人利用价格和价值的差异,在价值被低估时买入股票,投资人将会从中获利。

第三节 买入并长期持有投资理论

长期投资能减少摩擦成本

【巴菲特如是说】

事实上,摩擦成本是存在的,这样导致股东获得的收益肯定要比公司的收益要少。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这些成本越来越高,进而导致股东们未来的收益水平要远远低于他们的历史收益水平。

——《巴菲特投资语录》

巴菲特认为,摩擦成本可以消减股东的收益,从而使股东的未来收益要低于他们预期的水平。所以巴菲特支持的是,如果投资者不准备10年持有某只股票的话,频繁的买进卖出会大大增加股票投资的摩擦成本,从而变相降低投资回报率。

一个真正称得上长期投资的例子是,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899年12月31日的66点上涨到1999年12月31日的11497点,这整整100年间上涨了173倍,看起来升幅非常大,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20世纪美国的企业经营非常出色。投资者只要凭借企业繁荣的东风,躺在那里持股不动,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巴菲特说,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没能赚到这样大的投资回报,这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因为正是投资者受到了一系列伤害,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了本该属于他们的投资回报。

巴菲特这里所指的一系列伤害,主要是指股票投资中的频繁买进卖出。他说,这可以从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来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所能得到的投资回报应该和企业在这期间所能获得的收益同步。

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100%拥有这家公司,而该公司在这10年间的积累增长了10倍,那么毫无疑问,这10倍资金积累都是这位投资者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有1万名股东拥有该上市公司,那么这笔资金积累就应该是这1万名股东按照持股比例进行分配的。

然而现实是,这1万名股东中有的赚到了平均数,有的超过平均数,有的甚至还造成了亏损。投资者A通过聪明的买入卖出,能够得到比B更多的投资收益,但总体来看,这些A们和B们的盈亏是相等的。当股市上涨时,所有投资者都觉得自己赚钱了,但其中有一个投资者要抛出该股票,必定需要得到其他投资者的接盘才能实现交易。所以,如果不考虑摩擦成本的话,他们的盈亏是相等的。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摩擦成本的存在,股东获得的收益肯定要小于公司的资金积累。巴菲特的看法是,这种摩擦成本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相比而言,投资者未来的收益水平却要远远低于过去的收益水平,当然更要低于该上市公司总的收益水平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5年年报中,以美国人最容易理解的一个故事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说,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美国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被某一个家庭拥有,并且这种情形将永远持续下去,姑且称之为BotrocAs。这个家庭在把投资所得分红纳税后,将会由于这些公司所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多而变得越来越富有。就目前而言,美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年利润大约为7000亿美元,这就是说,这个家庭每年都有差不多7000亿美元的收入。当然,其中必须有一部分要用于生活开支,但这个家庭每年的积蓄还是会以稳定复利不断增长的。并且,在这个BotrocAs大家庭里,所有人的财富都会以同样的速度增长,一切都显得协调有序。

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实的问题是由于摩擦成本的存在,股东获得的收益肯定要小于公司的资金积累。如果这种摩擦成本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那么这势必会导致投资者未来收益水平的降低,当然也要更低于该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在交易大厅中,总会有一群伶牙俐齿的家伙,百般劝说每一个投资者去卖掉某只股票,同时买入另一只股票,你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只是意图获得更多的手续费用,因为随着你交易次数的不断增加,这些伶牙俐齿的家伙就会从中获取越来越多的佣金。

长期投资有利于于实行三不主义

【巴菲特如是说】

我们很喜欢买股票,不过对于卖股票则又要另当别论了,仅从这点来看我们的步伐就像是一个旅行家发现自己身处仅有一个小旅馆的小镇上,房间里没有电视,面对慢慢无聊的长夜,突然间他发现桌上有一本书名为《在本小镇可以做的事》。这令他很兴奋,于是他翻开了这本书,但是书里却只有短短的一句话:“那就是你现在在做的这件事。”

——1992年沃伦·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讲上面这个小故事的理由是想说,这为旅行家依然没有其他任何事情可以做,但是他的实际用意是,投资者一旦买入了某只股票一定要多看少动,只做价值投资,实行三不主义即不去看大盘,不相信技术分析,不去做预测。不要一位这种做法只适合于美国股市,事实上在中国的股市也同样适用。

例如,中国一位著名的投资者,开始的时候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依据技术分析炒股的。每天的任务就是坐在电脑前看技术图形,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令人很失望。他在1999年开始研究巴菲特,并且在努力实践巴菲特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对自己的行动计划来进行指导,把稳赚不赔作为最重要的原则。从1999年开始到2007年大牛市之前的熊市中,他依然每年取得了30%以上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只从表面的数据上来看,这样的业绩已经超过巴菲特了。

那实行“三不主义”的主要理由是什么呢?追其原因,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三样东西会动摇你的长期投资理念,不但对你没有帮助,反而会有害。最终会使你无法获得长期的丰厚回报率。

那么,如何对长期投资做出预测呢,巴菲特是怎么实现的呢?拿中国读者最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说:假如手机出现了,这时候巴菲特就会考虑是不是要卖掉手中原来持有的传呼机公司股票;如果现在的消费者买相机都买数码相机、没人再去买原来的那种胶卷相机了,这时候他就会考虑是不是要卖掉手中原来拥有的胶卷相机公司股票。如果手中原来就没有这样的股票,那么今后就更不会去碰它了。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要做出投资的长期预测只需要做到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以及行业发展有个大致的判断就够了。理所当然,只是依靠这样的预测还是对买入哪只股票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投资者要做的主要功课就是对某只股票内在价值进行判断。当该股票的内在价值大大高于其股价时,大胆买入这样的股票并长期持有,就一定会获得丰厚回报。

中国投资者对长期持股特别反感,因为长期持有某只股票以后,放在那里几年股价反而越来越低。实际上,这并不是长期投资的错,而是你没有根据内在价值选股的原因,或是因为你当初买入的价格太高了。巴菲特给投资者的建议是,长期投资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这就像出差到一个小镇上住在小旅馆里什么娱乐都没有、只能躺着睡觉一样。尤其是不要去看大盘、不相信技术分析、不去预测股市,这些做法都对长期投资没有好处。

长期投资能推迟并减少纳税

【巴菲特如是说】

假如我们拥有一家年赚1000万美元公司10%的股权,那我们需要按照比例将分得的100万美元中的部分支付给当地州政府与联邦所得税,其中包含(1)约14万美元股利税负(我们大部分的股利税率为14%)(2)至少35万美元的资本利得税,假如这100万没有进行分配,而后我们又要对公司进行处分(我们适用的税率约在35%左右,但有时也可能接近40%)。当然,只要我们对该项投资不进行处分,这笔税负虽然可以一直递延下去,但最后我们还是需要支付这笔税金的。事实上,政府可以说是分享我们利润的主要合伙人之一,只是投资股票它要分两次,而投资事业则只能分一次。

——1989年沃伦·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上面这段话其实解释了为什么从经济实质而言,他更倾向于长期投资。因为长期投资会有助于推迟并减少纳税。这也是长期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好处之一。

假如伯克希尔公司只有1万美元的投资,此外它每年所能获得的投资报酬率为1倍。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伯克希尔公司每年都会将股票卖出去,但是因为卖出股票要交纳34%的所得税,这样在重复了19年以后,在这20年间伯克希尔公司一共需要给美国国库上交13000万美元税金,而自己则可以得到25250万美元。表面看起来这是一项不错的投资,但假如你在这20年间一直持股不动,也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最终的投资回报却可以高达1048576万美元,在扣除34%的税金即356516美元所得税后,自己可以得到692060美元,这个数字对于前者来说就是倍数的关系,大概你都会为这个差距感到惊讶了。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上面的案例就会发起来,长期投资无论是对个人投资者还是对政府来言都是双赢局面。正如上面的例子所述,如果伯克希尔公司在这20年间一直保持持股不动,在伯克希尔公司投资回报率大大提高的同时,政府从中收取的所得税也比前者要高得多。但是不一样的是,政府需要等到20年结束后、伯克希尔公司出售该股票时,才能将这笔税金悉数入库。

巴菲特坦言道,需要强调的是,伯克希尔公司的长期投资理念不仅仅是因为这种简单的数字逻辑。与此同时,它们对与上市公司双方之间建立起来的商业合作关系,彼此对这种情感会更加珍惜,这也会成为一个重要因素。更不用说,这种长期投资的前提是该股票本身值得长期拥有了。

长期投资有助于推迟纳税,并且还能合理避税。不要小看这仅仅是一点点差异,可对于投资者来说所得到的回报却是有天壤之别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把股票投资所得纳入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这一点有很大不同。所以投资者在考虑长期投资时,可以适当不考虑该因素。

长期投资有助于战胜机构主力

【巴菲特如是说】

我们希望能够吸引那些有远见的投资者,因为在他们买入股票后,他们抱着与我们永远同在而不是订有卖出价格的时间表的打算。我们对于为何有公司的CEO希望自己公司的股份交易量越多越好的行为十分不理解,这意味着公司的股东组合会变来变去。比如在其他组织像学校、俱乐部、教堂等社会机构中,没有哪位主持人会希望自己的组织成员离开的(然而偏偏就有营业员就是要靠着说服成员离开组织来维生。你大概也听说过有人劝你“反正最近基督教也没有什么搞头,那下礼拜大家改信佛教好了。

——1988沃伦·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认为,长期投资是投资者想战胜机构主力的唯一办法,因为长期投资可以比耐性,你拖得起,机构主力可拖不起。如果要比快进快出,你未必是它们的对手。要知道,在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是很惧怕机构主力的,有些个人投资者甚至唯机构主力的马首是瞻,千方百计打听的小道消息也主要是机构主力什么时间进货、出货了,是哪家机构主力?这有点像龟兔赛跑那则寓言故事。在股票投资中,兔子属于消息灵通、动作迅速的机构主力,而那些面广量大的个人投资者则是一只只小乌龟了。乌龟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和兔子比速度,结果不言自明;可是如果要和兔子比耐力,最终结果是不一样的。最起码,乌龟的寿命要大大长于兔子,当兔子一命呜呼之后,乌龟依然可以在那里慢慢地匍匐着前进,这就是它最大的寿命优势。

以巴菲特的一项投资为例,在2002年2月21日的时候,纳斯达克指数已经跌到1349点时,巴菲特仍然坚持相信,“尽管股市已经跌了3年,普通股票已经大大增加了投资吸引力,但我们仍然认为,即使值得我们产生中等兴趣的可投资股票也是寥寥无几。”接下来,巴菲特不是逐步买入股票,而是一再减持股票,2003年年末时手里拥有的现金已经高高达360亿美元。